- 年份
- 2024(10636)
- 2023(14905)
- 2022(12825)
- 2021(12068)
- 2020(10279)
- 2019(23687)
- 2018(23765)
- 2017(45569)
- 2016(24516)
- 2015(27498)
- 2014(27293)
- 2013(26777)
- 2012(24452)
- 2011(21835)
- 2010(21764)
- 2009(19793)
- 2008(19754)
- 2007(17779)
- 2006(14892)
- 2005(13054)
- 学科
- 济(92813)
- 经济(92716)
- 业(75394)
- 管理(74729)
- 企(61629)
- 企业(61629)
- 方法(45985)
- 数学(40189)
- 数学方法(39647)
- 农(27568)
- 财(26876)
- 中国(24647)
- 业经(21168)
- 技术(20704)
- 贸(20507)
- 贸易(20494)
- 易(19959)
- 制(19014)
- 学(18949)
- 务(17834)
- 地方(17824)
- 财务(17778)
- 财务管理(17733)
- 农业(16990)
- 企业财务(16810)
- 理论(16592)
- 银(15885)
- 银行(15853)
- 行(15017)
- 融(14451)
- 机构
- 学院(337294)
- 大学(335576)
- 济(135536)
- 管理(134735)
- 经济(132514)
- 理学(116239)
- 理学院(115013)
- 管理学(112996)
- 管理学院(112326)
- 研究(105109)
- 中国(81165)
- 京(69469)
- 科学(64961)
- 财(62882)
- 农(55115)
- 所(52101)
- 江(51736)
- 中心(51470)
- 业大(50255)
- 财经(50062)
- 研究所(47137)
- 经(45405)
- 农业(43295)
- 北京(42968)
- 范(42427)
- 师范(41947)
- 州(41394)
- 经济学(41087)
- 院(38252)
- 技术(37524)
- 基金
- 项目(228087)
- 科学(180180)
- 研究(166685)
- 基金(165096)
- 家(143583)
- 国家(142361)
- 科学基金(123457)
- 社会(104879)
- 社会科(99415)
- 社会科学(99389)
- 省(91331)
- 基金项目(87628)
- 自然(80856)
- 自然科(79093)
- 自然科学(79069)
- 教育(78136)
- 自然科学基金(77705)
- 划(75803)
- 编号(68341)
- 资助(67203)
- 成果(54773)
- 创(51847)
- 重点(50908)
- 部(50101)
- 发(48279)
- 创新(47767)
- 课题(46543)
- 科研(44282)
- 大学(43249)
- 教育部(43209)
- 期刊
- 济(143371)
- 经济(143371)
- 研究(92109)
- 中国(67012)
- 财(51861)
- 学报(51528)
- 管理(50216)
- 农(48577)
- 科学(46738)
- 大学(39354)
- 教育(37795)
- 学学(36632)
- 技术(33177)
- 农业(32903)
- 融(29722)
- 金融(29722)
- 业经(25030)
- 财经(24271)
- 经济研究(23172)
- 经(20908)
- 图书(20803)
- 业(18965)
- 问题(18785)
- 技术经济(17690)
- 科技(16731)
- 统计(16341)
- 版(16274)
- 商业(16094)
- 理论(16063)
- 策(15805)
共检索到493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蒋春燕 吴画斌
平台组织具有网络效应和演化能力两大特征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今时代组织要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要求,而制造业企业从产品创新到平台创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有别于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内部驱动因素对企业平台化转型的影响,以海尔集团为案例,分析其从产品服务创新(一维“点线”模式)到平台服务创新(二维“平面”模式)的因素,以期为其他企业实现平台化转型提供理论和实践路径参考。研究表明:从产品服务创新到平台服务创新的出现与海尔集团提出的组织平台化、用户个性化、员工创客化密不可分,组织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员工创新、文化创新等是驱动海尔集团平台化转型的重要内部因素,其中组织平台化是海尔获得丰富资源的基础,用户个性化实现与用户“零距离”,员工创客化激发了员工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同时,为了获取外部优质创新资源,海尔集团构建了开放式创新平台,构建新型价值创造关系,通过孵化创客、提供创业资源和创投基金、建立独特的激励分享机制等赋能员工自主创业和创业小微。从长远角度看,平台化转型对海尔集团的影响还不明确,有待深入拓展研究和时间验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画斌 陈政融 魏珂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特别是制造产业急需转型升级,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平台起着创新引领的作用,选取海尔的COSMOPlat为研究对象,剖析海尔的智能制造模式及转型升级服务。研究显示:企业应该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两化融合,满足用户最佳体验,使其全流程、全周期参与,实现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的转型,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构建共创共赢的生态系统。同时,领先企业通过构建平台可以提供智能化转型升级服务,带动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连上实现整体升级。借此希望能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可行参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金伟林 王侦 吴画斌
物联网时代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寻并获取有用的信息、技术、人才等,而开放式创新是一个很好获取资源方式的途径。通过研究海尔集团的开放式创新平台—HOPE平台,进一步阐述开放式创新给企业赋能的方式,HOPE平台主要通过与研发体系的协同、跟用户的交互过程中得到创新源、逐步促使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颠覆性创新等方面赋能企业,帮助其快速成长与发展。同时也指出了开放式创新面临的问题,如开放程度控制、信息的分类处理等,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若干建议,借此希望能对实施开放式创新的企业有所帮助。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何永清 邹波 潘杰义 卜振兴
现有平台创新主要聚焦于"天生"的平台型企业,然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服务业的平台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本文基于一家典型传统服务业企业的纵向案例研究,从企业网络和二元学习的视角揭示了传统服务业企业实现平台创新的内在机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基于网络结构的利用式学习能促进传统服务业企业进行效率型平台创新,而基于网络行为的探索式学习能促进其进行新颖型平台创新;传统服务业企业所嵌入的网络结构和网络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有助于开展探索式学习,从而促进新颖型平台创新;传统服务业企业的平台创新是一个从效率型向新颖型动态转变的过程,基于网络行为的探索式学习产生的新颖型平台创新效果,远高于基于网络结构的利用式学习所产生的效率型平台创新效果。研究结论对传统服务业企业开展平台创新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平台创新 网络结构 网络行为 二元学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肖鹏 胡许萍 刘金培 李林
笔者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规制差异,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海尔国际化经营过程为案例,来探讨环境规制差异对跨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环境规制差异主要表现在能效标准差异、节能补贴差异、环保观念差异和环保认证差异四个方面。依据这四个方面建立的模型的理论论证显示,环境规制差异对我国跨国企业技术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跨国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实现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环境规制差异 技术创新 探索性案例研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金伟林 吴画斌
海尔大学通过不断创新,逐渐变成一个对内对外赋能的平台,其主要体现在构建了利于创新的知识平台、搭建对外赋能平台、扮演创新创业孵化器平台。本文选取海尔大学为研究对象,针对如何建立创新型企业大学及如何赋能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页图所示。一、打造认知、链接、重构三种能力
关键词:
企业大学 物联网范式 赋能 平台 海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家宝 陈继祥
主要关注创新网络中企业的关系嵌入与学习能力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选择6家不同行业的中国企业,运用规范的案例分析方法,构造关系嵌入、组织学习能力与服务创新绩效研究的初始概念模型。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孙新波 苑丽秀 何建笃 刘剑桥
商业模式的场景化已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范式与新路径,但其过程机制仍待深入探究。本文基于资源行动视角,以抖音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探究数字内容平台的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的整体过程性实现机制。研究发现:①基于复杂情境问题洞察并满足用户多元需求是数字内容平台进行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的起点;②采取与复杂情境问题相适配的资源行动是数字内容平台实现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的关键;③数字内容平台紧密围绕数字内容,以场景化商业模式属性为支撑采取适配不同复杂情境问题的资源行动进行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其演化轨迹表现为“创业生存型-市场扩张型-场景协同型”。这一发现在促进数字内容平台借助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提升竞争优势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庆瑞 陈政融 吴画斌 刘海兵
本文力求归纳中国传统制造企业战略的演进,以战略引领创新为主线,对代表性的传统家电制造业海尔集团进行了纵向单案例研究,借助矛盾论的思想和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内外环境对海尔不同战略阶段进行分析和梳理。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决策的变化以企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基本过程,具体表现在以技术和创新为核心、市场创新为导向、组织创新为保障、文化创新为激励,同时战略引领创新也需要领导、协同和组织等相关战略管理机制作为支持和发展。本研究丰富了战略引领创新的理论,总结了传统制造业战略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指出了目前海尔战略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发展建议,为传统制造业的战略发展提供了一系列实践指导。
关键词:
制造业 战略引领 创新 案例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牛亚丽
微创新是一些创新型科技企业发展经验的归纳,也是为后续转型企业提供发展思路的理论概括。企业微创新的主旨在于:企业立足于市场需求、坚持产业化导向,致力于突破"技术"与"市场"高效衔接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挖掘与充分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企业的微创新基于消费者体验的视角,逐步做微小的改进,不断地在某一领域做点滴的积累,最终实现大范围的改善。从率先开展微创新探索的企业实践来看,企业微创新战略大体朝着客户导向、定点突破、精微极致、系统开放四个方向展开。百度、阿里巴巴在进行微创新时一般会采用多种微创新组合方式开展创新活动,依靠不同形式的微创新组合不断提升产品性能;而腾讯微信微创新战略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关键是因为其深刻洞察市场以及对市场信息进行捕捉且做出适宜的响应,并快速嵌入市场和抢占市场份额,且依靠微创新来完成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画斌 许庆瑞 陈政融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一家能源企业10多年的纵向案例研究,依据战略引领创新、创新促进能力发展、能力支撑战略的思想,分析和归纳其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和机制。研究表明:该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二次创新到集成创新、再到各创新要素共同演进的路径,而创新机制中的积累机制、学习机制、协同机制在不同的阶段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创新能力 路径与机制 案例研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伟 符正平
新创企业联盟网络动态演化的内在机理在理论上缺乏更细致的诠释,鉴于此,对广东省3家新创企业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探讨新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联盟网络动态演化的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旨在揭示新创企业联盟网络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新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其联盟网络的关系强度、网络位置、网络异质性都会发生动态演化,企业战略类型以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是影响新创企业联盟网络动态演化的关键性驱动因素。
关键词:
新创企业 联盟网络 网络演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慧洁 罗瑾琏 易明 李树文 钟竞
依据国家设立科创板的目标与定位,科创企业既要在前沿技术上取得突破,又必须实现成熟技术的快速优化和迭代。在此背景下,管理者如何协同两者之间的悖论关系是亟待突破的现实瓶颈。本文基于角色身份理论,采用嵌入式案例研究方法,对科创板上市企业HB公司3个核心创新团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探索管理者创新角色身份建构过程,破解其推动创新悖论协同增效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管理者在创新悖论触发下主动进行角色探索,表现出角色同化、角色分离、角色整合、角色脱离4种形态,由此产生不同的创新角色职能。当管理者进行角色同化时,将践行规范维护者职能;当管理者同时进行角色分离和角色整合时,将主动协同多重角色身份及其要求,践行矛盾平衡者职能;当管理者进行角色脱离时,将表现出随俗浮沉,放弃践行创新角色职能。(2)管理者角色职能通过团队认知、资源过程影响创新目标的实现。当管理者实施规范维护者职能时,团队成员认知固化,通过团队资源消化实现成熟技术优化的目标;当管理者实施矛盾平衡者职能时,引导团队成员进行认知匹配、认知扩展,通过团队资源积累、资源增益实现前沿技术突破和成熟技术优化协同增效的目标;当管理者表现为随俗浮沉时,团队成员将出现认知失调,通过团队资源损耗制约创新目标推进。本研究不仅从角色身份视角丰富了创新悖论管理的理论内涵,同时对科创企业创新管理人才培育、团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艳利 戚乃媛
从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制度实施来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如何展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仍未得到系统性解释。本文以中央和地方层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研究对象,探析其为什么既要有效授权又要技术创新,并试图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来探究其创新驱动路径的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功能定位→运行机制”的资本经营模式和“功能定位→履职授权”的资本授权模式,两类公司探索并形成制度创新驱动路径。(2)两类公司通过市场机会识别能力、社会网络关系能力和组织学习吸收能力等方面的动态能力提升,形成以持续性竞争优势为核心的技术创新驱动路径。(3)利用对接机制形成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以此完善可能的创新驱动路径选择问题。本文从“制度—技术”双重因素视角探索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创新驱动路径,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肃 孙艺文
技术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的关键环节,技术进步的最终实现离不开技术创新扩散的推动。文章通过质性化的探索性研究,从影响因素视角和过程参与视角,构建了技术创新扩散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机理模型。对过程参与中的关键节点及每一节点下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级主范畴影响因素进行了提取,并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展开了二级影响因素的划分,以此构建了系统化、立体化的技术创新扩散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机理模型。本研究对创新技术成果的传播,对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给相关企业和政府机构在实现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的进程中提供管理和政策启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创新扩散 扎根理论 战略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借道”MBO:路径创新还是制度缺失?——基于双汇MBO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数字平台的二元治理模式——价值共创视角下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大型复杂产品系统自主创新的模式与机制——基于“华龙一号”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案例分析
开放式创新视角下制造型跨国企业产品高端化路径研究:来自安徽中鼎的探索性案例分析
开放式创新视角下制造型跨国企业产品高端化路径研究:来自安徽中鼎的探索性案例分析
企业模块化协同创新及网络化资源管理:基于海尔的探索性研究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居民的使用行为——基于扎根理论的一项探索性研究
创新资源约束区创新驱动发展形成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数字化转型与财务管控创新研究——基于国家电网的探索性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