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93)
2023(2561)
2022(2358)
2021(2241)
2020(2022)
2019(4877)
2018(5113)
2017(11298)
2016(5717)
2015(6802)
2014(6977)
2013(7180)
2012(6863)
2011(6518)
2010(6635)
2009(6559)
2008(6675)
2007(6018)
2006(5642)
2005(5241)
作者
(16792)
(14032)
(13650)
(13155)
(8584)
(6635)
(6593)
(5378)
(5004)
(4932)
(4476)
(4427)
(4427)
(4326)
(4271)
(4214)
(4096)
(4080)
(4067)
(4025)
(3574)
(3411)
(3346)
(3193)
(3144)
(3053)
(3033)
(3007)
(2783)
(2654)
学科
(26158)
经济(26134)
(20151)
贸易(20142)
(19650)
(15406)
管理(15371)
方法(13188)
数学(11519)
数学方法(11489)
(10973)
(9716)
企业(9716)
中国(8975)
(8091)
(7053)
出口(7050)
出口贸易(7050)
(6872)
(6174)
银行(6172)
(5998)
(5753)
关系(5638)
产品(5588)
市场(5193)
(4686)
金融(4686)
业经(4635)
农业(4566)
机构
学院(94071)
大学(93130)
(48097)
经济(47331)
管理(34942)
研究(29890)
理学(29533)
理学院(29289)
管理学(29047)
管理学院(28887)
中国(24733)
(22629)
(19221)
财经(17930)
(16095)
经济学(15476)
(15013)
科学(14410)
经济学院(14318)
(14255)
财经大学(13147)
(13065)
研究所(13042)
中心(12968)
北京(12736)
(12199)
(10849)
(10692)
师范(10638)
商学(10624)
基金
项目(50585)
研究(40444)
科学(38788)
基金(36360)
(30064)
国家(29849)
社会(25844)
社会科(24667)
社会科学(24662)
科学基金(24404)
基金项目(18825)
(18360)
教育(17976)
编号(17694)
资助(15935)
(15326)
成果(14809)
自然(13544)
自然科(13158)
自然科学(13154)
自然科学基金(12909)
(12635)
(11514)
课题(11389)
社科(11230)
教育部(11052)
人文(11047)
重点(10900)
(10854)
国家社会(10511)
期刊
(53304)
经济(53304)
研究(32283)
(14505)
(14056)
中国(12991)
管理(12805)
国际(12094)
(11681)
(11463)
金融(11463)
经济研究(10527)
业经(10335)
问题(9625)
学报(9406)
科学(8858)
财经(8682)
农业(8509)
大学(7717)
商业(7489)
(7473)
学学(7231)
(6979)
贸易(6979)
技术(6978)
世界(6272)
教育(6187)
国际贸易(6049)
理论(6044)
实践(5433)
共检索到146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毅  
本文的目的在于甄别关于我国贸易顺差成因的"储蓄论"与"产品内分工论"。我们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来验证储蓄和贸易顺差的关系,计量结果并不能支持储蓄论,此外我国贸易顺差的地区结构也是储蓄论无法解释的。文章认为国际产品内分工以及我国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是贸易顺差形成的重要原因,并指出传统的政策工具在调节贸易顺差上的无效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马野青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外贸顺差不断加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对我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国内外有不同的解读。本文认为,我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是由产品内分工引起的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建立在产品内分工和我国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贸易顺差不仅是可持续的,而且对我国先进要素的集聚、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就业增加、创新能力的提高等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宋红军  
产品内分工是中国外贸从1994年开始连续16年保持顺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产品内分工所引起的世界经济活动的新变化为中国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而扩大了中国商品出口的范围和数量,产生大量的贸易顺差。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参与产品内分工程度的衡量指标,即垂直专业化比率对中国外贸顺差产生较大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子先  杨正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邱国鑫  
近年来,我国外贸顺差规模迅速扩大,引起了国内外各方面的极大关注。一方面,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意在抑制顺差过快增长。另一方面,欧美等西方国家不断对我国施压,要求加大人民币升值幅度。本文从外贸顺差的积极意义、负面影响、成因分析以及减少顺差的政策建议等多个视角,对我国贸易顺差进行了分析,并对顺差的未来走势作出初步判断。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吕林星  
近几年来,我国进口贸易增速持续超过出口增速,贸易顺差呈缩减之势。本文从世界经济贸易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与外贸制度改革等方面入手,指出了这种趋势出现的4大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外贸流动变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廖晓淇  
截至2011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社会上对这么多的外汇储备有很多议论,一些人认为:外汇储备增长快主要是外贸顺差大造成的,导致外汇占款多,货币流动性大,而且巨额外汇储备存在很大的保值风险等。如何看待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解决外汇储备过多的问题?我的基本看法有以下四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继军  张二震  
基于一般均衡模型,本文分析了生产率的结构性变动对我国外贸顺差的影响。从国内来看,我国制造业(出口行业)的生产率增速要高于服务业(进口竞争行业),在"放大效应"的作用下,出口行业产出增速较快,出口规模急剧扩张;从国际来看,我国在制造业方面的生产率增速要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而在服务业方面彼此相差不大,由此引发了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要素贸易条件改善。上述因素的相互叠加,致使我国出口额超常增长,成为外贸顺差的主要来源。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朱志明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外贸顺差规模连上新台阶并在2008年达到历史高点,2009、2010年持续下降,顺差结构也在发生一些积极变化。从目前来看,我国外贸发展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仍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规模的顺差,促进外贸平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应振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部需求严重萎缩,出口增速下滑明显,贸易顺差规模骤减,外贸进出口发展趋于平衡。一、2009年以来我国外贸顺差锐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邓秀珍  
一、我国外贸顺差及国际比较1994年至今,我国外贸持续顺差,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外贸顺差规模持续扩大的阶段(1994年~2008年)。从1994年开始,我国外贸进入持续顺差阶段,由该年度的54亿美元,扩大到2004年的321亿美元;2005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20亿美元;2007年超过2000亿美元,达到2643亿美元;2008年进一步扩大到2981亿美元,为迄今为止我国外贸顺差的最高峰值。2.外贸顺差规模逐渐缩小的阶段(2009年~至今)。从2009年开始,我国外贸顺差规模逐步缩小。当年外贸顺差1957亿美元,比2008年锐减了1024亿美元;2010年缩小到18...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韩琪  赵雪  
中国外贸顺差的突出引起了官、产、学、研各界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本文作者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互补效应、替代效应和顺差转移效应出发,得出中国近年来外贸顺差急剧扩大,与外商来华投资是分不开的,这为我们认识当前的中国外贸顺差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倪香芹  
产品内分工是当前国际分工的新兴分工方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并不断扩展到整个世界,我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程度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而加深。价格贸易条件是开放经济与经济增长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出口产品进口能力的指标,也是衡量一国贸易利益的重要参考指标。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在产品内分工背景下的价格贸易条件,试图帮助我们更清晰认识到我国目前的贸易情况,进而为我国贸易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倪香芹  
产品内分工是当前国际分工的新兴分工方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并不断扩展到整个世界,我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程度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而加深。价格贸易条件是开放经济与经济增长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出口产品进口能力的指标,也是衡量一国贸易利益的重要参考指标。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在产品内分工背景下的价格贸易条件,试图帮助我们更清晰认识到我国目前的贸易情况,进而为我国贸易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