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4)
- 2023(10515)
- 2022(8783)
- 2021(8021)
- 2020(6544)
- 2019(14946)
- 2018(14769)
- 2017(27963)
- 2016(14491)
- 2015(16781)
- 2014(16718)
- 2013(16816)
- 2012(16131)
- 2011(15031)
- 2010(15147)
- 2009(14195)
- 2008(14046)
- 2007(12661)
- 2006(11703)
- 2005(10982)
- 学科
- 济(77819)
- 经济(77757)
- 管理(43582)
- 业(42832)
- 企(33658)
- 企业(33658)
- 中国(26298)
- 方法(25993)
- 数学(21807)
- 数学方法(21677)
- 地方(21157)
- 农(20539)
- 业经(18832)
- 贸(17143)
- 贸易(17128)
- 易(16660)
- 财(14406)
- 农业(13437)
- 制(13316)
- 银(13199)
- 学(13192)
- 银行(13191)
- 产业(13090)
- 发(12964)
- 融(12928)
- 金融(12927)
- 行(12915)
- 地方经济(12608)
- 环境(11661)
- 技术(11380)
- 机构
- 大学(224159)
- 学院(223678)
- 济(103893)
- 经济(102213)
- 管理(83835)
- 研究(83424)
- 理学(69917)
- 理学院(69118)
- 管理学(68378)
- 管理学院(67928)
- 中国(65370)
- 京(49514)
- 科学(46559)
- 财(45991)
- 所(41948)
- 研究所(37619)
- 中心(36748)
- 财经(35976)
- 江(33586)
- 经济学(33086)
- 经(32589)
- 北京(32576)
- 农(31815)
- 范(31644)
- 师范(31420)
- 经济学院(29630)
- 院(29224)
- 州(27731)
- 业大(26770)
- 财经大学(26305)
- 基金
- 项目(138350)
- 科学(110632)
- 研究(106356)
- 基金(101209)
- 家(86808)
- 国家(86102)
- 科学基金(73927)
- 社会(70877)
- 社会科(67508)
- 社会科学(67498)
- 省(52182)
- 基金项目(51790)
- 教育(46719)
- 划(43836)
- 自然(43093)
- 编号(42726)
- 自然科(42105)
- 自然科学(42096)
- 资助(41797)
- 自然科学基金(41401)
- 发(36494)
- 成果(36272)
- 部(31294)
- 重点(31120)
- 发展(30605)
- 国家社会(30541)
- 展(30098)
- 课题(29718)
- 创(28667)
- 中国(27718)
- 期刊
- 济(123402)
- 经济(123402)
- 研究(76221)
- 中国(49087)
- 财(34319)
- 管理(33250)
- 农(30880)
- 学报(30486)
- 科学(29980)
- 教育(25004)
- 融(24014)
- 金融(24014)
- 大学(23414)
- 农业(21480)
- 经济研究(21422)
- 学学(21312)
- 业经(20558)
- 技术(20185)
- 财经(19461)
- 经(17120)
- 问题(16646)
- 图书(15611)
- 贸(15181)
- 世界(13887)
- 国际(13701)
- 业(12143)
- 技术经济(12077)
- 商业(11395)
- 书馆(11289)
- 图书馆(11289)
共检索到362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卢明华,李国平,杨小兵
产业链是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产业集合,产业链分析为观察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是认识和判断产业各环节竞争能力、确定产业竞争优势的有力工具,并为政府和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法。本文正是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认识电子信息产业,评价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进而结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提出今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产业链 电子信息产业 产业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郑春芳
产业的市场结构是产业贸易政策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从产业组织理论和贸易类型两个角度,分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结构。认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属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相应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贸易政策的制定应考虑到国外同一产业的市场结构和本国的产业绩效,针对价值增值不同的产业环节,结合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实行保护程度不同的贸易政策。
关键词: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 市场结构 贸易政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董云庭
20 0 1年 ,在复杂多变、外困内紧的国际国内环境下 ,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本文综合论述了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系统分析了电子信息产业整体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 ,分类评述了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主要产品的竞争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楠
电子信息产业是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力量,但在国际竞争中依然面临大而不强以及技术掣肘等问题。提升电子信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在筛选产业链自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三个维度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电子信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产业链自主力和产业链竞争力较强,但产业链控制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优化电子信息产业链协同和整合机制,将新质生产力要素嵌入产业链关键环节,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产生质的跃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谢晓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在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百姓的物质文化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的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忠德
近年来,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多个特征明显的产业集群,但集群化发展仍然存在创新能力低下、产品差异化程度低、集群企业合作不够和竞争有余等问题。文章认为,应通过强化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引导作用,培育新型产品、调整大企业集团产业结构,加快平台建设和建立良性竞争及协作互补机制等措施,以促进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化的发展。
关键词:
电子信息 产业集群 问题 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于喆
2017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取得新成就,主要表现为"五新",即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注入新力量、国内优势企业茁壮成长形成新地位、激励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谋求新作为、自主创新展现新气象以及军民融合取得新突破。同时,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等各方面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两不一担忧",即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不平衡、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监管之间的不匹配以及对技术发展引发就业冲击和安全问题的担忧。对此,要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举措要、加强新技术的多方位沟通、培
关键词:
电子信息产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穆恭谦
在人大、政协七届四次会议期间,《中国科技论坛》编辑部、科技日报理论部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有关领导、专家召开“关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问题”座谈会。现摘要发表部分专家的发言,供交流和探讨。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同志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灿 曾刚 辛晓睿 宓泽锋
采用国家知识产权局2009—2013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运用SAO模型,借助Ucinet和Stocnet等分析工具,刻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网络演化特征,探讨创新网络演化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创新日趋显著;创新网络演化处于活跃期,网络结构尚未稳定;创新网络趋向于具有较小的平均路径长度和较大的群集系数,逐渐向小世界网络演化。地理邻近有助于隐性知识交流,奠定了创新网络演化的基础;社会邻近增强了双方互信,成为促进创新网络演化的重要因素;根植性能够塑造知识循环,是创新网络演化的重要推动力;考虑到成本效应,网络地位对创新网络演化具有消极影响;创新能力强、合作创新经验丰富的创新主体更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春奎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规模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一些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年产值占世界电子产品产值的比重只有4.56%,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在WTO的制度约束下优化政府行为,以持续的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基本建立自主创新、结构合理、规模效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科研生产体系是增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面临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
电子信息产业产业 竞争力 系统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江泽民
“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特点与我国的发展战略问题”一文,是江泽民同志一年前发表的一篇论文。文章中指出的以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振兴我国经济的倍增器,提高效率,降低消耗,并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创造出几倍于当前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战略思想,对于我国“八五”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对于未来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走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刊全文发表这篇文章,以供广大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晓钟 杨丹
利用耦合评价模型,估算我国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2002~2013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两大产业处于中度耦合水平,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但到2013年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实证分析还发现,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的提高,有利于汽车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改善、能源消耗率的降低、专利总数和出口总额的增加。最后,探讨了提高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度、促进汽车产业与新一代技术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友敬 齐建国 金建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电讯与信息产业论坛”于1993年11月9—12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论坛的国外代表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新西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28家世界著名的大型跨国电讯与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来自这些公司的近60名总裁、副总裁、总经理层次的代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松飞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电子产品制造业生产过程做不到清洁生产,废旧电子产品没有完备的回收渠道。实证研究表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鉴于此,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应政府企业联动,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引入RoHS标准;采用生态设计模式,将"绿色信息技术"贯穿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而使电子信息产业朝着绿色产业的目标迈进。
关键词:
电子信息产业 生态环境 效应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