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90)
2023(9850)
2022(8241)
2021(7677)
2020(6594)
2019(15147)
2018(15062)
2017(29546)
2016(15624)
2015(17696)
2014(17673)
2013(17274)
2012(15493)
2011(14040)
2010(14398)
2009(13366)
2008(13175)
2007(11896)
2006(10481)
2005(9507)
作者
(44499)
(37235)
(37039)
(35297)
(23443)
(17637)
(16766)
(14269)
(13954)
(13397)
(12616)
(12537)
(11949)
(11754)
(11519)
(11396)
(11040)
(10837)
(10713)
(10530)
(9317)
(9161)
(8975)
(8395)
(8310)
(8290)
(8204)
(8168)
(7412)
(7182)
学科
(68712)
经济(68619)
(49265)
管理(48932)
(39596)
企业(39596)
方法(31570)
数学(28094)
数学方法(27543)
(20839)
(17210)
(16731)
业经(16674)
中国(16107)
农业(14188)
地方(12571)
(11899)
产业(11580)
技术(11402)
理论(11113)
(10920)
(10661)
贸易(10656)
(10351)
(10237)
银行(10215)
(10109)
财务(10062)
财务管理(10035)
环境(9882)
机构
学院(228080)
大学(226447)
(97200)
经济(95304)
管理(90896)
理学(79061)
理学院(78284)
管理学(76780)
管理学院(76364)
研究(72564)
中国(54369)
(46476)
(45440)
科学(42349)
财经(35751)
(35379)
(35359)
(34300)
中心(33355)
业大(33125)
(32318)
研究所(31841)
经济学(30133)
北京(28825)
(27758)
师范(27483)
农业(27450)
经济学院(27139)
(26633)
财经大学(26541)
基金
项目(153471)
科学(122745)
研究(113088)
基金(112618)
(97095)
国家(96328)
科学基金(84190)
社会(74306)
社会科(70724)
社会科学(70709)
(61231)
基金项目(59073)
自然(53162)
教育(52884)
自然科(51951)
自然科学(51942)
自然科学基金(51065)
(50339)
资助(46368)
编号(45226)
成果(36530)
重点(34624)
(34291)
(33207)
(33184)
(32983)
课题(31707)
国家社会(31119)
创新(30823)
教育部(30053)
期刊
(106432)
经济(106432)
研究(65745)
中国(45550)
(35790)
管理(35163)
(33019)
学报(32184)
科学(31713)
大学(25988)
学学(24643)
教育(24443)
农业(22062)
技术(21799)
(19270)
金融(19270)
业经(18196)
财经(18120)
经济研究(17091)
(15702)
问题(14120)
统计(12916)
(12238)
技术经济(12128)
(11249)
科技(10870)
(10727)
决策(10724)
商业(10480)
现代(10234)
共检索到332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明月  冯晓龙  冷淦潇  仇焕广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取得显著成效,但部分地区的脱贫成果还不稳固,面临着产业发展过度依赖政府、农户内生动力不足、新型经营主体带贫不强等制约因素。适宜的产业发展模式是这些地区克服制约因素、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接续产业兴旺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总结产业扶贫经典模式的基础上,提炼出以政府为核心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市场为核心的"产业基金+龙头企业+贫困地区资源+农户"模式和以社会力量为核心的"社会组织+政府+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深入剖析三种模式的参与主体和运行机制,揭示这些模式的特征和适用条件,为欠发达地区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发展模式提供依据。未来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构建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以促进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的有机衔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常琳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产业支撑基础。产业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途径,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强化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弥补乡村产业发展的短板,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升级。但是,尽管很多脱贫地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是,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从更大范围内整合乡村资源,促进扶贫产业的多元化增值与成长,创新产业扶贫路径,从产业发展质量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景再方  杨肖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乡村旅居产业发展迅速。但中国目前发展乡村旅居产业仍然受到地区发展不均衡,消费水平消费习惯难以短期内转变,城市居民没有足够的休闲时间以及乡村建设水平偏低等因素的制约。因此,中国乡村旅居产业应采取差别化发展战略,实行分层渐进式消费模式,并重点建设特色旅居项目,同时,政府及相关管理部分要在政策上对特色优势旅居项目给予扶持优惠,规范监督管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鹏   屈站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同时也是稳定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产业发展程度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成果,因此本文将主要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在推动产业兴旺过程中面临的难点,并就产业发展模式选择与支持体系构建途径作简要探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春松  
实践中,扶贫工作体系与实施精准到户、自我造血脱贫与外部输血扶贫、配套机制建设与金融产品创新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导致银行扶贫存在一定制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投入金融扶贫攻坚战,但实践中,扶贫工作体系与实施精准到户、自我造血脱贫与外部输血扶贫、配套机制建设与金融产品创新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导致银行对贫困对象信息掌握不全、信贷需求摸得不准、扶贫小额信贷比例偏低。南平地处福建山区,省级扶贫重点开发县全省占比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诚  严晨  
甘肃省是我国农村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的省份之一,酒泉市又是甘肃省贫困移民整体异地安置的重点地区。从1983年开始,国家启动"三西建设",实施大规模区域性扶贫开发。30多年来,酒泉市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兴西济中"战略,先后安置移民总数达到3.53万户、15.75万人。酒泉市金融支持移民脱贫的主要举措有:第一,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行上门入户贷款制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柜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璐琳  
武陵山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湘鄂渝黔边境邻近地区,包括湖南、湖北、重庆、贵州4省市11个地(市、州)的71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约为17.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645万人,土家族、苗族、侗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武陵地区总人口的48.9%,是我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郎亮明  张彤  陆迁  
探索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减贫相结合的科技扶贫模式,是我国目前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重点。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业示范站科技扶贫模式为例,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其减贫机制,并运用陕西省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748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科技扶贫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1)产业示范站科技扶贫模式具有显著减贫效应,即农户通过参与农业科技培训、主导产业示范、农业信息服务和产业组织化带动4种扶贫方式,不仅能提高其家庭农业收入,也能降低家庭贫困发生的概率;(2)不同科技扶贫方式的减贫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农业科技培训的减贫效应较为突出,而农业信息服务的减贫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3)建档立卡贫困户科技扶贫参与度低于非贫困户。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与组织保障的力度,引导高校优势科技资源与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精准对接,借鉴"西农模式"为深入推进区域精准扶贫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郭锐  苏红红  
以区域合作为时代背景的中日双边经济合作,是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乃至东亚一体化的关键步骤。近年来,受地缘政治、地缘安全、大众舆论、域外力量等因素的影响,中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在总体上处于相对滞后的不佳状态。两国应在东亚"10+3"框架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和积极引导东亚经济合作形势的新变化与新趋向,以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为新起点,不断开拓新思路,努力创建新模式。要不断促进中日各领域合作关系的全面深入发展,尤其是大力发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关系,要进一步推动形成中日围绕东亚经济合作的互利共赢新格局,实现两国在经济、政治领域的双重良性发展。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郭锐  苏红红  
以区域合作为时代背景的中日双边经济合作,是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乃至东亚一体化的关键步骤。近年来,受地缘政治、地缘安全、大众舆论、域外力量等因素的影响,中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在总体上处于相对滞后的不佳状态。两国应在东亚"10+3"框架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和积极引导东亚经济合作形势的新变化与新趋向,以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为新起点,不断开拓新思路,努力创建新模式。要不断促进中日各领域合作关系的全面深入发展,尤其是大力发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关系,要进一步推动形成中日围绕东亚经济合作的互利共赢新格局,实现两国在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涂锐  
最新阶段的官方扶贫开发是以产业扶贫为主要内容的"一主两翼",目的是更有针对性的帮助西部地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文章认为,要想创建更加适合西部地区环境资源的产业模式,就一定要立足于原有的发展资源,充分利用当地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以及现有的产业资源,积极探索出有助于发展西部地区环境资源产业的重要战略: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区域战略产业的选择及营造环境资源产业运作的市场氛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涂锐  
最新阶段的官方扶贫开发是以产业扶贫为主要内容的"一主两翼",目的是更有针对性的帮助西部地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文章认为,要想创建更加适合西部地区环境资源的产业模式,就一定要立足于原有的发展资源,充分利用当地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以及现有的产业资源,积极探索出有助于发展西部地区环境资源产业的重要战略: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区域战略产业的选择及营造环境资源产业运作的市场氛围。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庆捷  牛乙钦  
贫困治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基层工作的核心,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是贫困治理的重要手段。全国乡村出现了形式多样的产业扶贫模式。依据产业经营主体的所有制性质和土地利用方式两项标准,可以划分出"村营市场主体""、企业承包制"和"企业示范经营制"三类产业扶贫模式。考察扶贫模式绩效,应考虑三个评价标准,即收入增加、对政府扶贫资金依赖性和贫困户参与生产程度。案例研究显示,"村营市场主体模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公益性,但对村干部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企业承包制"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企业示范经营模式"形式灵活,有利于激发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但二者都面临企业、村集体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基于案例分析提炼出产业模式和扶贫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定量绩效评估提供了理论准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涂锐  
最新阶段的官方扶贫开发是以产业扶贫为主要内容的“一主两翼”,目的是更有针对性的帮助西部地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文章认为,要想创建更加适合西部地区环境资源的产业模式,就一定要立足于原有的发展资源,充分利用当地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以及现有的产业资源,积极探索出有助于发展西部地区环境资源产业的重要战略: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区域战略产业的选择及营造环境资源产业运作的市场氛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启宇  何凡  
受多种因素影响,巴中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发展滞后,面临自然环境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问题突出、农村产业发展脆弱等制约因素。应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技术培训、产村相融发展、创新体制机制等路径推进新农村建设,脱贫致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