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47)
2023(3842)
2022(3486)
2021(3296)
2020(3002)
2019(6871)
2018(7024)
2017(15354)
2016(8166)
2015(9660)
2014(9829)
2013(10267)
2012(10089)
2011(9173)
2010(9629)
2009(9316)
2008(9317)
2007(8642)
2006(8002)
2005(7660)
作者
(24185)
(19686)
(19681)
(19118)
(12493)
(9242)
(9220)
(7574)
(7299)
(7296)
(6542)
(6442)
(6425)
(6178)
(6150)
(5972)
(5810)
(5724)
(5686)
(5674)
(5258)
(4910)
(4775)
(4513)
(4486)
(4466)
(4419)
(4411)
(4003)
(3868)
学科
(41045)
经济(40998)
(22603)
管理(21464)
(16722)
企业(16722)
方法(15271)
中国(13427)
数学(13020)
数学方法(12875)
(11981)
(10600)
(10404)
贸易(10399)
(10168)
业经(9431)
(9360)
(9083)
银行(9081)
产业(8925)
(8773)
地方(8645)
(8603)
金融(8603)
农业(7252)
(6758)
(6694)
技术(6320)
税收(6278)
(6229)
机构
学院(128658)
大学(128114)
(62244)
经济(61030)
管理(47673)
研究(44631)
理学(39238)
理学院(38869)
管理学(38471)
管理学院(38238)
中国(37269)
(31348)
(27709)
财经(23845)
(22880)
科学(22554)
(21262)
中心(19988)
(19778)
经济学(19756)
研究所(19720)
北京(18901)
经济学院(18008)
财经大学(17395)
(16453)
(16236)
师范(16170)
(16002)
(15409)
(14353)
基金
项目(68544)
研究(55754)
科学(53580)
基金(48261)
(39680)
国家(39368)
社会(35836)
社会科(34155)
社会科学(34148)
科学基金(32909)
(26282)
基金项目(24938)
教育(24590)
编号(23618)
(21821)
成果(20887)
资助(20616)
自然(17580)
自然科(17070)
自然科学(17065)
(16916)
课题(16782)
自然科学基金(16748)
(16164)
重点(15302)
(15108)
发展(14765)
(14559)
国家社会(14471)
项目编号(14335)
期刊
(76756)
经济(76756)
研究(47485)
中国(23843)
(21961)
管理(18980)
(18562)
金融(18562)
(15759)
业经(13444)
科学(13300)
教育(12735)
学报(12679)
经济研究(12505)
财经(12130)
问题(12024)
(11797)
国际(11630)
技术(10672)
(10654)
农业(10598)
大学(10406)
学学(9519)
理论(7861)
商业(7637)
技术经济(7177)
经济问题(7163)
实践(6898)
(6898)
世界(6815)
共检索到213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维富  张骋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从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的视角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解读,是研究产能过剩这一复杂问题的新视角。从后发国家工业化阶段的分析发现,后发国家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之后有可能会遇到产能过剩问题。这一问题的理论支持有雁行模式和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同时也可以通过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企业之间就创新进行的博弈进行分析。在理论阐述之外,对我国不同行业进行分析,建立对于行业国际分工地位和产能过剩程度关系的计量模型,以衡量国际分工地位对某一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程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玉  
研究目标:测度与比较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与服务业在国际分工中的经济地位与技术地位演变特征,明确中国产业的发展差距。研究方法:从总值视角下的中国产业出口结构、出口贸易环节的价值获取能力以及基于生产工序的出口技术含量三个维度进行测算。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的中间产品出口占比增长缓慢,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高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高科技产品的加工组装特征明显。第二,从动态变迁来看,2000~2014年中国产业经济地位整体经历了下降-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技术地位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第三,中国低和中等技术制造行业攀升全球价值链比较明显,甚至某些行业近年来已经赶超发达国家,但其出口技术含量低于美、日、德、韩等发达国家。第四,中国高技术制造行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经济地位和技术地位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日本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2008年尤其是2012年以来不断上升,表现出向发达国家弱收敛趋势。研究创新:基于总值贸易与增加值贸易,从经济地位和技术地位角度全面评价了中国不同等级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研究价值:本文对于决策部门评价中国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成效,研判中美发展差距,制定贸易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曦  
本文通过对国际标准贸易分类法(SITC3)第7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得出我国该类产品国际分工地位在近年来虽然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仍是以基于劳动力比较优势产业间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处于国际分工的从属地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晓华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呈现出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并重、产业内和产品内垂直分工快速发展和发达国家主导的特点。中国已经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未来五到十年,国际垂直产业分工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将会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将会继续提升,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健  
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认识产能过剩的内涵及形成机理,产能过剩是一种经济现象,其正面效要远远大于其负面效应,在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一些领域所谓的产能过剩只是暂时的虚假的现象。因此,对于一些领域出现的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不要急于盲目干预,而应审慎对待,否则会导致供给不足,引发物价上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汪涛  
在多年投资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我国部分行业产能出现非理性扩张,产能过剩问题悄然累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成为问题爆发的导火索,金融危机导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堵塞了我国产能出口渠道,从而引爆了生产过剩危机。产能过剩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突出问题,并对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产生严重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何添锦  
步入21世纪,尤其是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其产业发展已进入按国际分工结构来选择和实施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通过分析我国与东亚各国和地区贸易中工业制品的比较优势及竞争优势的状况,指出了我国与东亚的产业国际分工的特征、竞争与互补关系,以及如何重构我国竞争优势的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高举  周俊子  
基于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法,从单位出口品所能带来的国内完全增加值和就业量出发,度量了中国代表性省市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表现。结果表明,在样本范围内,中国高技术产业参与全球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得到了提高,且东部代表性省(市)的高技术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都高于中西部代表性省份,并对国内经济增长产生了更强的带动作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且东部代表性省(市)的提升速度整体上高于中西部代表性省份,但在2002年之后中西部代表性省份的生产效率加速提升;中国整体及代表性省市的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快速上升,主要是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升所致,且东部代表性省(市)的表现优于中西部代表性省份,但中西部代表性省份在2002年之后加速上升,与东部代表性省(市)趋于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培青  
国际分工地位是国际贸易获利的基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发展导致了以增加值对进出口的重新衡量。以出口不同产业的增加值占比、上、下游参与度和Koopman的GVC分工地位指数不能反映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增值能力,也不能涵盖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全部内容。考虑以上两个因素重新测算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发现: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有一定的提高但不是趋势性上升,呈现波动性。以增加值标准重新测算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发现,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的比较优势基本上吻合,全球价值链中比较优势并没有明显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培青  
国际分工地位是国际贸易获利的基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发展导致了以增加值对进出口的重新衡量。以出口不同产业的增加值占比、上、下游参与度和Koopman的GVC分工地位指数不能反映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增值能力,也不能涵盖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全部内容。考虑以上两个因素重新测算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发现: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有一定的提高但不是趋势性上升,呈现波动性。以增加值标准重新测算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发现,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的比较优势基本上吻合,全球价值链中比较优势并没有明显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志伟  周茂荣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的结构升级和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创造了新的机遇。为此,在国内的经济发展中,不仅要从低碳生产的角度做好节能减排,而且要从低碳消费入手把握全球生产生活方式变革所衍生的巨大需求;在对外的经济政策中,要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基础,结合对发达国家作为主要的全球消费者和工业排放的历史责任者的定位,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和扩张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细满  
一国国际收支结构特征本质上反映了其经济结构的特征,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了一国对外负债、出口及进口产业的状况及变动。我国近几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了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所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需要依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关系的理顺,单纯依靠汇率升值是调整不过来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艺毛  李春艳  杨文爽  
基于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利用WIOD数据库国际投入产出表以及黑田法,分解了2000-2016年我国多部门贸易流量,测算了我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深度及位置,真实反映了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以及产业升级现状及趋势。研究发现,由于我国制造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主要依靠劳动比较优势生存于价值链低端环节,出口获利能力有待提高。由于长期坚持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效果逐步凸显。随着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我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所提高,出口对外依存度降低,增值能力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效果较好,显示出获利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攀升的良好态势。但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效果甚微,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技术差距,生存空间较为狭窄,面临被锁定在低端环节的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