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0)
- 2023(12256)
- 2022(10135)
- 2021(9243)
- 2020(8001)
- 2019(17614)
- 2018(17695)
- 2017(35210)
- 2016(19035)
- 2015(21013)
- 2014(21175)
- 2013(21327)
- 2012(19778)
- 2011(17554)
- 2010(17956)
- 2009(17381)
- 2008(17616)
- 2007(16303)
- 2006(14605)
- 2005(13676)
- 学科
- 业(87361)
- 济(86686)
- 经济(86552)
- 企(79434)
- 企业(79434)
- 管理(75637)
- 方法(36041)
- 财(31296)
- 业经(30249)
- 农(27512)
- 数学(27422)
- 数学方法(27226)
- 制(23871)
- 务(22295)
- 财务(22258)
- 财务管理(22224)
- 中国(22177)
- 企业财务(21091)
- 技术(19529)
- 农业(19297)
- 体(17278)
- 策(15667)
- 划(15483)
- 和(15300)
- 银(15265)
- 银行(15250)
- 体制(15008)
- 贸(14810)
- 贸易(14800)
- 行(14640)
- 机构
- 学院(287092)
- 大学(282218)
- 济(126624)
- 经济(124256)
- 管理(115190)
- 理学(98363)
- 理学院(97432)
- 管理学(96269)
- 管理学院(95742)
- 研究(90618)
- 中国(73228)
- 财(64814)
- 京(58728)
- 科学(50977)
- 财经(50337)
- 农(45941)
- 经(45444)
- 所(45391)
- 江(44512)
- 中心(40913)
- 研究所(40061)
- 经济学(38842)
- 业大(38739)
- 北京(37132)
- 财经大学(37047)
- 农业(35969)
- 经济学院(35143)
- 州(34944)
- 商学(33639)
- 商学院(33355)
- 基金
- 项目(177410)
- 科学(142302)
- 研究(132677)
- 基金(131020)
- 家(111927)
- 国家(110922)
- 科学基金(97156)
- 社会(87825)
- 社会科(83429)
- 社会科学(83413)
- 省(69972)
- 基金项目(69209)
- 自然(60855)
- 自然科(59421)
- 自然科学(59404)
- 教育(59206)
- 自然科学基金(58465)
- 划(56967)
- 资助(52879)
- 编号(52163)
- 成果(42269)
- 创(40476)
- 部(40323)
- 业(39436)
- 重点(39160)
- 制(39142)
- 发(38773)
- 创新(36911)
- 国家社会(36456)
- 课题(36034)
- 期刊
- 济(148865)
- 经济(148865)
- 研究(88213)
- 中国(55250)
- 财(54237)
- 管理(49606)
- 农(44181)
- 科学(37742)
- 学报(37583)
- 融(31054)
- 金融(31054)
- 农业(30045)
- 大学(30032)
- 学学(28766)
- 业经(26660)
- 财经(26390)
- 技术(25447)
- 经济研究(23360)
- 经(22795)
- 教育(22712)
- 问题(20056)
- 业(17531)
- 技术经济(16906)
- 贸(15847)
- 现代(15220)
- 商业(15152)
- 财会(14597)
- 经济管理(13614)
- 世界(13525)
- 理论(13317)
共检索到439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兰英
本文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分析了高速铁路的发展对我国铁路装备制造业的拉动作用。主要从产业关联关系和从产业关联纽带两个方面论证了高速铁路对我国铁路装备制造业的波及作用,通过分析既揭示了我国铁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又为国家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文涛 顾乃华 刘胜
本文在构建地价和房价与高铁的制造业集聚效应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利用2004—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加总数据匹配以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高铁对地价、房价和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以及地价和房价在高铁影响制造业集聚中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地价和房价在高铁影响制造业集聚中非线性调节效应的传导路径。研究发现:(1)高铁的制造业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对沿线欠发达城市制造业集聚的积极影响上,高铁开通后沿线欠发达城市相对于发达城市制造业集聚水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2)高铁开通对沿线城市的地价和房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地价和房价是引起高铁集聚效应呈现城市差异的重要因素,地价和房价与高铁的制造业集聚效应之间存在“倒U型”的调节效应,这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利润实现的;(3)对于地价和房价水平较低的城市,高铁开通带来的地价和房价上升会通过正向影响企业利润进而吸引制造业集聚,但在地价和房价水平较高且突破临界值后,高铁开通带来的地价和房价上升将会对企业利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进而抑制制造业在本地集聚。本文的实证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关键词:
高铁 地价 房价 制造业集聚 空间异质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綦良群 蔡渊渊 王成东
以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效率为研究对象,基于两大产业互动作用展开研究,分析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影响因素,建立互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选择DEA作为互动效率的评价方法,并构建相应评价模型;以我国30省市及细分行业截面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揭示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效率现状、特征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两大产业关联、改善产业资源投入结构、加强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产业管理水平和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夏云兰 吕永波 任远 刘子玲
当前,我国铁路运输装备制造业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高速、重载和信息化装备主要还是依靠进口。本文基于我国铁路运输装备制造业的现状,讨论铁路运输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模式,并提出若干提高我国铁路运输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卜伟 李剑桥 徐黄华
本文依据"教育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这一人力资本理论,对制造业发展与其教育进行了关联性分析。选取制造业发展比例和教育比例两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发展与其教育存在较大的缺口;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推导出了制造业教育与发展成正的相关关系,从理论上论证了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对我国和美国的制造业发展与教育比例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发现我国制造业发展和教育之间不存在长期平稳关系,而美国存在;最后对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发现未来几年我国制造业发展与其教育缺口有收窄的趋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昊 王晶
我国高速铁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在客运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其运价水平直接影响使命的实现和作用的发挥,因此,高速铁路运价改革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比较和调查方法揭示了中国高速铁路运价水平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我国高速铁路运价体系如何进行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运价水平 浮动价格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孝松 周嘉辰 翟光宇
本文旨在考察中国制成品出口对美国就业正向拉动作用的具体途径。使用OECD STAN按行业和终端用途分类的双边贸易数据库,本文计算了中国对美国制造品出口中来源于美国的中间产品成分,发现中国制成品中的"美国含量"随制成品技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随时间呈递减趋势。2006—2010年,全部制造业出口中"美国含量"平均为1%左右,其中高端制造业的"美国含量"平均为1.6%。在此基础上,利用美国就业需求矩阵中的就业—产出比率,笔者计算出同期中国出口制成品从美国进口的中间产品为美国创造了171万多个就业岗位。由此可见,中美两国贸易的发展对促进美国的就业具有正面积极的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尹琳琳 苏秦 陈婷
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着重对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进行了产业关联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对自身产业及其他产业具有显著的产业关联效应;消费者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也在逐渐增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庆国
高速铁路大能力通道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效运输支撑,速度革命引起的时空压缩增强区域市场的统一度和紧密度,快速运输线的辐射效应造就密集的区域性沿线经济走廊和经济带,高铁自主创新技术和大规模建设促进区域内外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高品质运输质量和现代客运枢纽推动综合交通运输的结构性升级。鉴于高速铁路在促进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差方面的突出作用,增强地方政府在高速铁路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深化高铁运输产品价格机制改革就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区域差 机理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孟德友 陈文峰 陆玉麒
以省会城市为网络中的节点,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对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及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城际客运系统建成前后省际可达性及演变态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高速铁路建设使东中西地带内、地带间及省区的总体可达性均获得了大幅度提升,可达性中心区的范围沿骨干客运专线向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拓展,圈层状空间格局依然很突出,两极分化趋势在加剧,高速铁路网建设对各地区的空间经济效应还存在很大差异。经过对高速铁路建成前后各省区的地带内、地带间及总体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对比分析,从客观上论证了高速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及加强省际经济联系的重要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修正
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的必要性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修正速度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一部人类社会交通运输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部以提高运输速度为主要目标的技术开发史。提高运输速度,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流、物流需要,让人们在更大的空间、更短的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长春 丰学兵 刘思君
中国高速铁路网"四纵四横"客运专线规划至2015年建成,将覆盖所有省会及90%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高速铁路可达性因此成为近年可达性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研究高铁时代中国省际可达性及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传统客运最短旅行时间(含中转及停留)数据得到的省际可达性呈中心—外围模式,以郑州—武汉为中心,其他省份按"距离衰减规律"成为圈层式阶梯状空间格局;②高速铁路建设带来省际联系时间缩短、可达性最优区域大幅增加等"高铁效应",空间结构仍以武汉—郑州为中心呈现中心—外围模式;③高铁运营使省际可达性均衡化,可达性变化幅度在空间上呈中间凹四周高的"碗形"特点,位于客运铁路网络中心附近的省份变化幅度较小,外围地区如云南、福建等省可达性变化幅度较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昊 王晶
高速铁路运价水平直接影响高速铁路作用的发挥和使命的实现。文章通过比较方法揭示我国高速铁路运价水平存在偏高、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和未能充分体现时间价值等问题。铁路运价管理权力集中、运价形成机制不灵活、运价目标不明确、运价制定缺乏科学性、高铁企业市场意识不强是主要原因。应下放高速铁路定价权、全面实行政府指导价;高速铁路运价制定应体现效率与公平目标,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加快推进铁路企业化改革,实现股权多元化。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运价水平 竞争 市场供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覃成林 陈丹
多极增长格局是我国区域发展的新趋势,有利于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以2003—2015年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DID模型,分析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行对我国多极增长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行显著地促进了增长极内站点城市的经济增长,对非增长极站点城市的经济增长也具有积极的作用。总体上,高速铁路建设有利于七大国家增长极的经济增长,是影响多极增长格局发展的积极因素。比较而言,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行对长三角、关中、成渝、中原这四大国家增长极的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明显,对环渤海、珠三角、长江中下游这3个国家增长极的经济增长虽有促进作用但尚不明显。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发挥高速铁路对多极增长格局的积极促进作用,在全国形成多极支撑、相对平衡的区域协调发展大局。
关键词:
多极增长 高速铁路 区域发展格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成林 杨晴晴
笔者使用2003年~2012年全国21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分析铁路交通发展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铁路运营加强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如果一个城市与外界的经济联系度高出平均经济联系水平1%,则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会高出平均集聚水平3%~6%;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时间越长,对沿线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作用越大;高速铁路运营通过增强沿线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而显著地促进了这些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沿线城市可以利用高速铁路这个有利因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而非沿线城市则要更谨慎地评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机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 区域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