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7)
- 2023(589)
- 2022(510)
- 2021(454)
- 2020(419)
- 2019(903)
- 2018(919)
- 2017(1607)
- 2016(920)
- 2015(1037)
- 2014(1018)
- 2013(1020)
- 2012(908)
- 2011(933)
- 2010(938)
- 2009(820)
- 2008(843)
- 2007(771)
- 2006(643)
- 2005(639)
- 学科
- 济(3668)
- 经济(3665)
- 学(1476)
- 关系(1346)
- 管理(1200)
- 业(1136)
- 方法(1038)
- 数学(893)
- 经济关系(887)
- 数学方法(865)
- 企(847)
- 企业(847)
- 贸(793)
- 贸易(793)
- 融(781)
- 金融(780)
- 易(778)
- 中国(735)
- 世界(627)
- 国际(624)
- 农(561)
- 域(556)
- 区域(555)
- 教育(525)
- 业经(509)
- 理论(506)
- 间(479)
- 区域间(467)
- 地方(467)
- 和(451)
- 机构
- 大学(14065)
- 学院(12791)
- 研究(6767)
- 济(4821)
- 经济(4715)
- 科学(4327)
- 中国(4313)
- 所(3907)
- 研究所(3575)
- 管理(3213)
- 京(3182)
- 农(2975)
- 理学(2746)
- 理学院(2678)
- 院(2601)
- 中心(2588)
- 管理学(2556)
- 管理学院(2527)
- 农业(2439)
- 范(2425)
- 师范(2395)
- 业大(2194)
- 北京(2153)
- 科学院(2082)
- 研究院(2079)
- 师范大学(2044)
- 教育(1942)
- 财(1892)
- 江(1867)
- 室(1749)
共检索到22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秀丽
亚当·斯密最有影响的经济理论是经济自由主义,严复推崇他的观点,两人在反对政府干预、反对垄断、自由贸易等方面达成共识。但因为当时中国缺乏经济自由主义推行的市场竞争条件,所以严复的主张未能在中国得以实施,也干扰了他对亚当·斯密一些观点的理解。本文认为如何处理政府干预与经济自由的关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俊
文章从民富、开放和文化转型的层面比较分析了亚当.斯密和严复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认识,表明了中外经济思想家对经济发展规律存在共性的沟通:民富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开放和文化转型是实现民富的动力。对他们思想的创造性吸收是应对当前市场周期性波动的一种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富国裕民 开放 文化转型 制度变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琦
公平正义在亚当·斯密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斯密看来,商业社会之所以比过去更“好”,就在于它大幅提高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准。斯密并不主张“自由放任”,从不认为人“只追求自己的私利”就能为全社会带来“最大的好处”。亚当·斯密时代,认为穷人本质上品行不端、好逸恶劳,应使其“保持贫穷”是普遍共识,而斯密不仅对穷人抱有深切的同情,并且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分配正义”理念:穷人因“贫穷”本身就有权得到政府救助,这一观念是革命性的。亚当·斯密还主张通过财政税收制度减少不平等,并提出了税收公平原则;他总体上主张比例税,有时还赞成累进税。财政支出方面,亚当·斯密支持主要面向普通民众的公共教育。
关键词:
亚当·斯密 公平观 分配正义 累进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开太
亚当·斯密为了建立一个关于市场经济的经济学体系 ,在他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考察了当时世界上的主要国家 ,中国是他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对他的经济思想有着重要影响。斯密为什么要研究中国 ?这一研究对他的思想有什么影响 ?对这一研究应如何评价 ?作者以为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更准确地把握斯密及其经济思想是有意义的 ,因此根据《国富论》 ,结合十八世纪中国的实际对这一研究进行了分析。然而作者的主要结论却是斯密对中国的研究符合其整体理论需要 ,但并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
关键词:
《国富论》 中国 研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波 刘婷 张越
亚当·斯密作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其思想历久弥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多次提及中国,构建了传统中国“富裕”且“停滞”的形象,并论述了发展经济的独特看法。从《国富论》中与中国相关的论述入手,比较其呈现的中国形象与实际情况的异同,探讨这些论述的认知来源、社会背景和经济观点对于亚当·斯密构建中国形象所造成的重要影响。研读亚当·斯密的相关论述与见解,对于当代中国深化改革和开放也有诸多启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拓
亚当·斯密以来,分工在经济学中的地位经历了好比“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本文是对这一发展过程的初步梳理。分工是报酬递增的重要源泉;分工是组织结构问题;决策在分工条件下需要有求角点解的方法。分工在经济学中地位的变化取决于理论家们如何对待报酬递增与经济组织问题,受制于分析方法的发展。
关键词:
分工 报酬递增 经济组织 超边际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伟
文章对亚当·斯密在《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两部著作中的提出的"经济人"和"道德人",从人是两者的统一体这一思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经济人"中"利己"的人性假设包含着"道德人"的"利他"成分;而"道德人"中的"利他"却又常常意蕴着某种"利己"。并认为以亚当.斯密《国富论》为发端的西方经济学实际上存在两个假设前提:一是由"经济人"假设引致出的"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二是由"道德人"假设引致出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信用机制——它保证了市场自由交易能够长期
关键词:
亚当·斯密 经济人 道德人 贫富分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建树
亚当·斯密不仅是西方现代经济学之父,还是思想深邃的伟大战略理论家。他认为,在享有商品竞争优势的前提下,实行自由放任的贸易政策是英国实现富国的最佳途径。不过,尽管斯密主张自由放任,但他仍然认为"国防比国富重要得多",须对涉及国防的产业进行保护和干预。此外,斯密还认为,已进入商业时代的英国,传统的民兵制度已不能适应维护国家安全和建立世界霸权的需要,必须建立强大的常备军。
关键词:
亚当·斯密 分工 战略 国家安全 常备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天宇
本文拟通过对百年来亚当·斯密各种著作中文版本的回顾,为我国经济学界的亚当·斯密研究提供一个清晰的版本学和目录学资料,并提出我国亚当·斯密研究如何进一步发展的设想。一、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最初译本(严译《原富》)在中国的出版情况19世纪下半叶,经济学逐渐传入我国。在19世纪80~90年代,我国已有多部译著提到了亚当·斯密的名字和理论观点,如1885年清政府总税务司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莉
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陈莉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将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归为分工和资本积累,并指出它们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是自由的经济制度。这种自由的经济制度,在我们今天看来,本质上就是市场经济制度。但我国历来对斯密的研究均很少涉及这方面,本文试图对斯...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伯重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经济史学的开创之作。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理论和方法都是经济史学赖以建立的基础。今天的经济史学界,虽然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新问题不断涌现,但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和话语体系仍然是亚当·斯密创立的。
关键词:
亚当·斯密 经济史学 话语体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胡怀国
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构建了一种同现代社会秩序相适应的道德哲学体系,不仅为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开启的英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其关于政治修明、法律严正、社会包容和经济自由的学术思想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亦具有重要启发。作为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围绕劳动分工和市场交易、普遍勤劳和资本积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等,构建了一种同现代社会秩序相适应的理论经济学体系,不仅为经济学所有之前和所有之后的发展提供了问题和尺度,而且对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具有一定启发性。
关键词:
亚当·斯密 苏格兰启蒙运动 现代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守军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严复的经济思想: 主张经济自由, 反对国家干预, 要求给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以自由发展的权利; 倡议变法改革, 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政治障碍; 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方面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些主张。严复经济思想中的许多观点, 在今天仍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经济自由 国家干预 变法改革 西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绍文
《道德感情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是亚当.斯密所出版的第一本著作,是斯密时代的"道德哲学"的一部分,从其全部内容来说也就是近代市民社会的社会科学。"Sentiments"一词不是汉语中的"情操",而是指"感情"或"情感"。"亚当.斯密问题"是一个莫须有的伪命题。亚当.斯密在《道德感情论》中为刚从封建专政黑暗的中世纪枷锁中解放出来的中下层市民社会倡导的道德规律,公平、公正和正义,必将像太阳那样照亮人间。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晓春 郭御龙
严复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思想家之一。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后的几年间,严复极力推崇西方近代的自由、平等理念,并把约翰·密尔的《论自由》译为中文,在中国语境下对近代西方的自由观加以解读。但是,严复最终并没有成为一个自由主义者,晚年严复放弃了近代的自由观而回归儒家思想传统。《政治讲义》是严复思想转向的重要标志,对君主立宪政体的沉迷以及清末新政是严复晚年思想转向的主客观原因。严复晚年的思想转向也可以在某程度上说明自由主义不能在近代中国落地生根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
严复 自由观 传统话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