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86)
- 2023(4333)
- 2022(3544)
- 2021(3462)
- 2020(3000)
- 2019(6922)
- 2018(6428)
- 2017(12495)
- 2016(6571)
- 2015(7332)
- 2014(6961)
- 2013(7242)
- 2012(6688)
- 2011(5628)
- 2010(5914)
- 2009(5394)
- 2008(5937)
- 2007(5154)
- 2006(4579)
- 2005(4326)
- 学科
- 济(28221)
- 经济(28198)
- 管理(25292)
- 财(23850)
- 企(21533)
- 企业(21533)
- 业(21520)
- 财政(12495)
- 务(10744)
- 财务(10730)
- 财务管理(10690)
- 企业财务(10298)
- 政(10125)
- 方法(10008)
- 中国(9198)
- 制(8981)
- 数学(8573)
- 数学方法(8442)
- 业经(7505)
- 体(6421)
- 农(6396)
- 策(6045)
- 地方(5840)
- 体制(5652)
- 度(5267)
- 制度(5266)
- 学(5004)
- 银(4969)
- 银行(4965)
- 理论(4943)
- 机构
- 大学(89103)
- 学院(86257)
- 济(38640)
- 经济(37920)
- 管理(33837)
- 研究(29703)
- 财(29697)
- 理学(28447)
- 理学院(28147)
- 管理学(27718)
- 管理学院(27499)
- 中国(24451)
- 京(18845)
- 财经(18730)
- 经(16901)
- 科学(15259)
- 所(14539)
- 江(13844)
- 财经大学(13691)
- 中心(12931)
- 经济学(12792)
- 研究所(12379)
- 北京(12365)
- 经济学院(11413)
- 院(10561)
- 范(10542)
- 师范(10480)
- 州(10401)
- 财政(10100)
- 农(9772)
- 基金
- 项目(51976)
- 科学(41046)
- 研究(40354)
- 基金(38929)
- 家(32850)
- 国家(32584)
- 科学基金(28295)
- 社会(27118)
- 社会科(25684)
- 社会科学(25676)
- 基金项目(19613)
- 省(18459)
- 教育(18421)
- 编号(16296)
- 自然(16231)
- 资助(16108)
- 自然科(15900)
- 自然科学(15896)
- 自然科学基金(15636)
- 成果(15509)
- 划(15450)
- 部(12127)
- 国家社会(11974)
- 重点(11453)
- 性(11359)
- 教育部(11084)
- 项目编号(11071)
- 课题(10805)
- 制(10651)
- 大学(10627)
共检索到150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森
国有资本财政是我国目前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作为财政范畴所包含的内在矛盾,必然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有资本的公共属性将日益明显。国有资本财政最终将被公共财政所同化。
关键词:
国有资本财政 发展趋势 公共财政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颂东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给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我国政府通过征收农业税建立了城乡二元税制,并采取城乡二元公共品供给制度,使农民的税收负担比城市居民的税收负担重,而农村居民享有的公共品比城市居民少,加速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和演进。进入工业化中期,我国及时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2006年取消了农业税,城乡二元税制不复存在;同时通过一系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城乡二元公共品供给体制也不复存在,但财政分配的城乡二元性还存在。二元财政制度的一元化,并不意味着长期二元财政制度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宏宝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白重恩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问题,伴随着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进程日益凸显。中央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或者说加快结构转变步伐,并将其作为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政策的重点。公共财政可以通过收入、支出总量以及结构的安排,影响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从而推动经济结构转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贾康 刘薇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引擎和潜力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国家层面的现代化战略定位和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成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指导方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子基
从近几年来的研究动态看,无论是财政理论界还是政府财政职能部门,关注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如何建立“公共财政”上,把单一的“公共财政”作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唯一目标模式。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存在着面广量大的国有资产,这就决定了国有资产总量中除了非市场赢利性的部分外,还包含了巨额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因而我国在市场赢利性的国有经济基础上就必然相应产生“国有资本财政”。因此,由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所构成的国家财政必然要实行“双重(元)结构财政”模式,这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特征和需要的财政运行模式。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资本财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加强对国有资本财政问题的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瑞蓉
我国城乡二元体制是指在二元经济结构中为了加快城市工业化进程和限制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而建立起来的城乡分割、城乡有别的制度体系。城乡二元制度既是对个人身份的认定,更是对社会利益关系的界定,通过几乎涵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的制度安排,搭建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嵌入住宅、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险、粮食供给、副食品与燃料供给、生产资料供给、婚姻、生育、劳动保护、人才、兵役等一系列相辅相成的城乡有别的制度体系,源源不断地将农业剩余和农民利益输送到城镇,实现"以农养工"、"以乡养城"的战略目标。新时期,我国在继续使用剪刀差的基础上,还以征收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费、农村集体土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海林
在界定与二元经济相对应的二元财政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构造了二元财政测度,并对之进行了分解分析。对测算结果的分析表明,中国的财政支出存在明显的二元财政色彩,然而,这种情况一直处于不断改善之中;同时,其变化可以归因于财政支出结构和产值结构变动的综合作用,但是,二者的贡献率在长期内明显受制于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馨
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并弥补市场失效的国家财政,它受“公共”的规范、决定和制约。市场经济要求和呼唤着公共财政,只有公共财政才能适应于、服务于并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正确认识了“公共财政”问题,才能在正确的财政理论指导下,真正地按市场经济要求去改革我国的财政模式,正确开展财政运作,使我国财政工作有一个大的改观。
关键词:
财政,公共财政,国家财政,市场经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子基 韩瑜
民生是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是必然的。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已对民生领域进行了倾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运用一些政策手段,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
关键词:
公共财政 民生 社会保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珺
我国正式提出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始于1998年底,自此,财政体制改革终于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往学界关于公共财政的论述多集中于对具体财政问题的对策研究上,本篇意在探讨长期以来为大家所忽略,实则对于中国构建新的财政框架意义深远的一个方面,即中国为什么会提出关于公共财政的一系列问题并产生众多的争论?换言之,如果说公共财政在中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康 刘薇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成长的有力引擎和潜力源泉。新型城镇化要以"市民化"为核心、完成弥合二元经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历史任务,这需要以"一元化"的公共财政作为支持后盾。本文对此作出分析论述后,提出了"一元化"公元财政的三方面要领:可以形成"全景图"进而优级化"结构图"的全口径预算;非歧视性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和运行机制;财政分配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发展战略和土地制度改革等形成全面的协调配合。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一元化”公共财政 市民化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超雄
随着削藩战争的深入,唐宪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付财政压力。在此过程中,内官不断试图参与国家财政,内库与国库两大体系共同支撑了战时财政的需要,国家财政逐渐形成了内库与国库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的"二元"格局。这种财政"二元"格局是在元和两税法体制外的军费及体制内的养兵和俸禄支出增加的背景下,对两税法"量出以制入"原则的突破,是在当时赋税制度下寻求财政扩张的结果。正是这种产物,保障了元和削藩的胜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庆
当今世界,财政风险加剧对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究其原因,是宣扬个体自由的现代经济理论把欲望与人性等同起来,使无限欲望与有限资源矛盾升级难解,只好转而依赖公财政寻求解决之道,并在历次危机中因干预有效而强化了对公的依赖,终造成公私间的失衡。实际上,财政不仅具有经济属性,干预和推动经济增长以实现私人利益;财政还具有伦理属性,规范和构建和谐关系以实现公共利益。面对当前公共危机的频发,我们应深刻认识到财政所具有的二元属性,并通过公共伦理重塑、财政考量指标体系构筑、现代公民培育和预算建设等措施,努力尝试实践生产与伦理并重的二元财政,从而回复公与私的动态均衡,为解决公共危机、实现和谐奠定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