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10)
2023(7825)
2022(6136)
2021(5697)
2020(4366)
2019(9889)
2018(9475)
2017(18036)
2016(9442)
2015(10596)
2014(10626)
2013(10370)
2012(9790)
2011(8947)
2010(9155)
2009(8625)
2008(8418)
2007(8095)
2006(7182)
2005(6203)
作者
(25905)
(21614)
(21593)
(20317)
(13679)
(10358)
(9736)
(8295)
(8139)
(7946)
(7464)
(7208)
(7061)
(6768)
(6555)
(6412)
(6164)
(6153)
(6106)
(6098)
(5501)
(5147)
(5144)
(5126)
(4898)
(4875)
(4802)
(4731)
(4372)
(4267)
学科
(38750)
经济(38709)
(30528)
管理(26724)
(24818)
(22680)
企业(22680)
农业(16672)
业经(14929)
中国(14021)
地方(11699)
方法(10743)
(9955)
(9866)
理论(8416)
(8162)
(8092)
教育(7498)
农业经济(7492)
(7012)
数学(6988)
(6929)
银行(6928)
发展(6921)
(6897)
(6888)
数学方法(6886)
(6686)
(6363)
金融(6361)
机构
学院(139994)
大学(136704)
(53989)
经济(52570)
管理(51803)
研究(44700)
理学(43468)
理学院(42958)
管理学(42351)
管理学院(42031)
中国(34111)
(28222)
(26594)
科学(24560)
(23053)
(22743)
师范(22648)
(22328)
中心(21361)
财经(20489)
(20358)
(18938)
(18382)
研究所(17959)
师范大学(17739)
北京(17416)
业大(17167)
经济学(16222)
(15782)
农业(15757)
基金
项目(86558)
研究(72158)
科学(68892)
基金(60674)
(50454)
国家(49814)
社会(47033)
社会科(44115)
社会科学(44105)
科学基金(43232)
(35138)
教育(33093)
编号(31857)
基金项目(31694)
(28490)
成果(27765)
自然(23516)
自然科(22949)
自然科学(22948)
课题(22566)
自然科学基金(22526)
资助(22357)
(20352)
重点(19356)
(19326)
(19062)
(18944)
国家社会(18877)
项目编号(18454)
(18287)
期刊
(74683)
经济(74683)
研究(45113)
中国(33307)
(27987)
教育(23521)
(20539)
管理(19810)
科学(18570)
学报(18483)
农业(17798)
业经(16412)
大学(15773)
(14510)
金融(14510)
学学(14279)
技术(12114)
财经(11176)
图书(10190)
问题(9971)
(9817)
经济研究(9532)
农村(8765)
(8765)
农业经济(8732)
(8333)
书馆(8020)
图书馆(8020)
(7700)
论坛(7700)
共检索到222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杨婷婷  
乡村振兴战略关乎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乡村文化建设是关键。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着文化存续断层、文化发展滞后、文化传承无力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以文化强村战略为核心,坚持文化强村战略、经济强村战略、人才强村战略以及生态强村战略的有机统一,促进乡村文化健康顺利发展,为新时代乡村建设铸造灵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宏伟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中国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向。乡村振兴应该将对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为主要方向,从而将乡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乡村文化的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但是目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农民价值观改变动摇文化自信、乡村日渐"空心化"破坏文化发展内生动力、行政化治理模式制约文化多样发展和乡村学校教育缺失乡村文化传承等困境,对此,要从弘扬文明乡风、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发挥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等促进优秀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广多  
振兴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意。当前,乡村文化衰落、文化人才缺乏、乡村公共文化形式化等问题突显。分析上述问题成因,提出通过促进城乡文化融合互补共同发展,吸引人才汇聚力量,加强乡村文化治理能力等方面推动乡村文化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才志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当前农村地区发展的薄弱点,乡村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突破原有的乡村文化冲突与道德困境。坚持以多维性、人本性和先进性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传统乡村文化的挖掘与转型,与时俱进的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诉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雅斐  
本文重点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文化的建设研究工作,然后从城镇化方向去研究了农村文化的重要性和当下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如何突破现有情况下农村文化建设展开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锦  赵正玉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农业发展、产业融合、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共同作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包括经济振兴、社会振兴、文化振兴、教育振兴和生态振兴。乡村振兴下的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多种路径来实现,基于传统村落的文化复兴建设,形成独特乡村文化形态。借助于国家特色小镇的推进建设,构建乡村文化结构。美丽乡村的文化内涵,是形成乡村文化空间的有效路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线上和线下同步建设,构建交互式的文化网络服务平台,形成乡村文化网络空间。此外,机制创新、人才和资金要素投入,才能保障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建设的有效实施。
[期刊] 改革  [作者] 叶兴庆  
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未来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与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相比,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不仅体现在字面的调整上,更体现在内涵的深化上,可以说是其升级版。在城乡二元结构仍较为明显的背景下,要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跟上国家现代化步伐,必须牢牢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两大原则。要抓好"人、地、钱"三个关键,促进乡村人口和农业从业人员占比下降、结构优化,加快建立乡村振兴的用地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资金向农业农村流动的体制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姗姗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和提出了总体要求,这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要实现乡村振兴蓝图,关键在人才,人才是撑起乡村振兴战略"台柱子"。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首先是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乡村人才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这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一项紧迫任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连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乡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围绕乡村振兴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系统、全面的习近平乡村振兴思想。习近平乡村振兴思想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可以概括为以农民为中心的立场论,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愿景的目标论,处理好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全党工作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关系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稳中求进总基调和自力更生原则的定力论,党建引擎、改革创新、产业发展和乡贤齐心合力共推共建的动力论,乡村振兴目标、格局和途径注重整体协同的系统论,"三步走"的阶段论,政治、文化和物质多维支撑的保障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毅  
乡村振兴既不是重新回到乡土社会,也不是重复原有的工业和城市化发展道路。乡村振兴要探索一条中国特有的农村发展之路。在乡村振兴中,需要强有力的顶层设计才能推动中国探索城乡共同发展;实现乡村经济与市场充分融合;并且有农民高度参与。因此在村庄层面的国家弱化、市场缺位和农民参与不足的问题亟待克服。本文建议推动行政权力向村级延伸、培育多样化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强化村委会的村民自组织性质,从而通过国家、市场和农民在村庄层面上的协同努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志立  孙德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我国农村经济转型进程中,乡村治理是国家行政和村庄社会为实现乡村运行有序、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而进行的互动与合作过程,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Nvivo11自动文本分析工具对1982-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从权利基础、理念取向、实践目标、实现路径四个方面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治理的演进历程:我国乡村治理过程中主体权利不断强化;社会协商参与增强;城乡发展日渐融合,乡村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实现了制度供给与基层自治的有机结合。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村治理需要继续强化政府和村庄在微观层面的互动机制,进一步规范乡镇政府权责体系、严格对于村庄精英群体行为的约束、完善村级党组织引导下的乡规民约建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细嘉  赵晓迪  
在社会发展中,因生产模式、土地利用形式、人口密度、生活方式等的差异,人类聚落常常被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类型。乡村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文化的滥觞,尽管其发展具有明显时代烙印,但人们对美好乡村的追求始终不渝。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推动新时代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旅游型乡村致力于乡村价值再造,弥补因生产要素组合差异而产生的城乡差距,促进"三农"整体和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菁  毛艳飞  张良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振兴乡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发展,应从整体上进行战略布局,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应注重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和生态宜居环境的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姚瑶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保障与精神支柱,作为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忘或遗失、村庄作为文化共同体的社会特征逐步弱化等问题。对此,必须进一步明确农民主体地位、积极传承农耕文明、加速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唐利萍  
党的二十大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提出来。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支撑和基础工程,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从一定程度上讲,乡村文化振兴与否,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全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桂林乡村文化建设富有自身的禀赋优势,但也面临诸多现实困境。要破解困境,需要从加大乡村文化投入、着力培养各类文化人才、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等方面下功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