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93)
- 2023(17967)
- 2022(15286)
- 2021(14365)
- 2020(11743)
- 2019(27159)
- 2018(26894)
- 2017(50070)
- 2016(28092)
- 2015(31419)
- 2014(31818)
- 2013(30310)
- 2012(27765)
- 2011(24874)
- 2010(24828)
- 2009(21967)
- 2008(21047)
- 2007(18501)
- 2006(15663)
- 2005(13504)
- 学科
- 济(99294)
- 经济(99169)
- 管理(77435)
- 业(71601)
- 企(59608)
- 企业(59608)
- 方法(48159)
- 数学(42061)
- 数学方法(41447)
- 中国(31286)
- 财(27929)
- 农(27464)
- 学(25067)
- 教育(24453)
- 业经(22249)
- 理论(21055)
- 制(20165)
- 地方(19896)
- 技术(18269)
- 农业(18176)
- 务(17826)
- 财务(17739)
- 财务管理(17705)
- 贸(16993)
- 贸易(16984)
- 企业财务(16854)
- 易(16503)
- 和(15712)
- 环境(15400)
- 银(15364)
- 机构
- 大学(383407)
- 学院(379177)
- 管理(146360)
- 济(140973)
- 经济(137555)
- 理学(127812)
- 研究(127249)
- 理学院(126269)
- 管理学(123691)
- 管理学院(122977)
- 中国(88403)
- 京(82090)
- 科学(80290)
- 财(65683)
- 所(63099)
- 农(62385)
- 业大(58324)
- 研究所(57945)
- 范(57819)
- 中心(57752)
- 师范(57259)
- 江(55939)
- 财经(52888)
- 北京(51528)
- 农业(48906)
- 经(48378)
- 院(47086)
- 师范大学(46612)
- 技术(44909)
- 州(44900)
- 基金
- 项目(268280)
- 科学(211872)
- 研究(198132)
- 基金(192403)
- 家(168205)
- 国家(166735)
- 科学基金(143081)
- 社会(122407)
- 社会科(115763)
- 社会科学(115736)
- 省(106483)
- 基金项目(101543)
- 教育(97522)
- 自然(93828)
- 自然科(91678)
- 自然科学(91650)
- 划(91138)
- 自然科学基金(89958)
- 编号(81841)
- 资助(78877)
- 成果(67400)
- 重点(61151)
- 部(60117)
- 课题(58733)
- 发(57291)
- 创(56085)
- 创新(52106)
- 教育部(51867)
- 科研(51498)
- 大学(50593)
- 期刊
- 济(146981)
- 经济(146981)
- 研究(113879)
- 中国(80352)
- 教育(70626)
- 学报(63363)
- 科学(56045)
- 农(55208)
- 管理(52173)
- 财(50391)
- 大学(48957)
- 学学(44930)
- 农业(38410)
- 技术(36755)
- 融(27559)
- 金融(27559)
- 财经(25189)
- 业经(24607)
- 经济研究(23408)
- 经(21567)
- 业(19728)
- 图书(19398)
- 问题(18561)
- 版(18327)
- 职业(18197)
- 科技(18148)
- 理论(16622)
- 技术经济(16492)
- 业大(16306)
- 统计(15705)
共检索到54743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英爽 甄良
研究生主体的不同意识状态决定着研究生教育的不同产出状态。针对研究生主体有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内隐的期望,决定了形成研究生主体能动性的实质投入,必须遵从心理契约,建构研究生主体与高校之间相互责任的认知;而敏感点和"创造性环境"给予主体的正的主观意义,起着关键作用。围绕主体敏感点和环境赋予主体的主观意义,开展教育服务,让研究生主体充分参与到自身服务中来,有助于达成心理契约的双向度;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激励因素,将教育服务活动做到实质处,以促进研究生主体能动性的实质投入,内在地提升教育质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英爽 甄良
分析和评述了现有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的成果,探讨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界定的角度,解析了研究生教育质量,认为研究生主体能动性的投入,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内因。从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内在发展来看,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促使研究生主体实现个体发展需要并同时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动性体现。
关键词:
主体能动性 研究生教育 教育质量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于良芝 刘亚
自信息不平等问题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课题以来,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若干理论类别。这些类别之分基本上继承了社会科学的传统分歧,特别是结构与能动性、宏观与微观之争。本文以英文相关文献为依据,剖析了信息不平等理论的主要分歧及局限,呼吁相关研究更多地采用整体性思路;通过引述当代最有影响的整体性社会理论(如布迪厄、吉登斯),表明整体性研究思路不仅符合信息不平等问题的复杂性和其作为重大社会问题的地位,而且符合当代最有影响的理论创新趋向。
关键词:
信息不平等 信息贫困 结构 能动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英爽
认为促成量变到质变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建构不可能缺失教与学的主体参与。以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建构活动缺乏教与学主体的参与为切入点,立足主体及主体间性探讨主体间交互成长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建构,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行动者——研究生主体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特质,以心理契约为联结点,建构起研究生教育各主体间的责任认知和实质投入,以服务为关键联动因素,通过主体间的服务本质将个体对制度的认同过程转为制度激励的自觉行为,搭建起高校与各主体尤其是教与学主体间相互责任认知和一致价值取向的最佳引导机制,以建立起教育各方主体参与并自觉的交互成长体系,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操太圣 乔雪峰
改革情境下角色期待与身份认同间的张力威胁到教师的本体安全和专业发展。在指令型的制度框架和权威性的专业话语中,教师沦为教育改革的对象和工具,被动地执行预设的角色。传统道德制约下,过度责任强加到教学中,教师角色被过分苛求,生活世界被边缘化。重塑教师本体地位,需要激发其能动性,培养反思性实践,并在基层生成信任文化。
关键词:
能动性 本体性 身份认同 实践意识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李勇
审计整改质量低下是我国集团企业的"顽疾"。这与长期以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整改中未正确定位以致未充分发挥能动性有直接关系。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转变观念,扮演整改中的"主角",牢牢把握审计整改的领导权和控制权,依靠精细指导、全程监督和客观评价以及其他辅助措施,积极主导整改工作,切实推动审计整改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审计整改 集团企业 内部审计部门 能动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毅 杨蓉蓉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驻村帮扶,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扶贫发展和国家权力的视角,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个体的能动性。事实上,正是驻村帮扶个体的能动性决定了帮扶效果。对帮扶效果的重视使驻村帮扶干部开辟出一个超出制度文本规定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的行为是我们理解驻村帮扶内在机制的关键。本文基于对2022年夏季所完成的59名驻村帮扶干部深度访谈及民族志资料的解读,试图理解制度文本规定背后驻村帮扶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制度文本规定的工作内容是驻村帮扶的基本任务,大多数驻村帮扶干部都希望在工作中取得超出文本规定的成绩。为此,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开创了富有特色的帮扶活动。正是这些活动使他们取得帮扶成果,并得到村民和地方政府的认可。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驻村帮扶 能动性 精准扶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毅 杨蓉蓉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驻村帮扶,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扶贫发展和国家权力的视角,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个体的能动性。事实上,正是驻村帮扶个体的能动性决定了帮扶效果。对帮扶效果的重视使驻村帮扶干部开辟出一个超出制度文本规定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的行为是我们理解驻村帮扶内在机制的关键。本文基于对2022年夏季所完成的59名驻村帮扶干部深度访谈及民族志资料的解读,试图理解制度文本规定背后驻村帮扶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制度文本规定的工作内容是驻村帮扶的基本任务,大多数驻村帮扶干部都希望在工作中取得超出文本规定的成绩。为此,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开创了富有特色的帮扶活动。正是这些活动使他们取得帮扶成果,并得到村民和地方政府的认可。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驻村帮扶 能动性 精准扶贫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贺丹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化转向,教师能动性对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包含教师能动信念、能动行为和能动个性,能动信念和能动个性是教师实施能动行为的内驱力,因此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推进教师学习,创造建设性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促进教师能动性发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能动性 社会文化环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方金城 朱斌
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国内外标杆学习量表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梳理,指出现有研究存在重功能性标杆学习测量、轻竞争性标杆学习评估的缺陷。针对研究不足,从组织行为能动性视角,结合竞争性标杆学习和功能性标杆学习构念的内涵特征,利用标杆学习意识、标杆认知获取、标杆知识整合三个维度,对标杆学习测量题项与内容进行设计,形成初始测量量表。继而利用Likert 7级量表编制量表调查问卷,实地调查获取样本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初始量表进行净化修正与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开发的标杆学习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关键词:
标杆学习 量表开发 构念测量 组织行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金利霞 黄耿志 范建红 杜志威 文志敏
新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理论对劳动力地理的研究经历了从阶级斗争地理到劳工地理的转变。阶级斗争地理强调资本主导的空间生产发源于资本主义阶级斗争,劳工地理研究则将劳动力视为与资本一样具有"时空修复"能力的行为主体,工人能动性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正在崛起的新兴产业工人——农民工群体,随着社会进步和代际变迁,其在权益焦点、表达方式及实践效能等方面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并不断以其特有的"时空修复"改变既有的劳动关系和塑造自身的经济地理景观。论文将研究视角接续到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中,尝试构建能动性视角下的中国新工人空间生产研究框架。能动性视角是一种批判性视角,在日常空间实践过程中,抗争的生产与再生产政治、融入的生活政治和创造的身份政治构成新工人空间生产的能动机制,并在全球化、在地等外部机制推动下,三元机制互动形成新工人感知空间、构想空间、生活空间等3类空间生产的基本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社会关系格局和地方劳动力市场管制体制的重构。最后,论文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新工人空间生产的机制及其经济地理重构的关系研究、新工人能动性的区域差异研究、新工人能动性与地方劳动力市场管制体制的互动研究、乡村回流劳动力的能动性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柯荣
广西社科联准备出一本《广西社会科学研究览要》,要求所属每个学会、研究会各提交一篇关于本学科的前沿观点、学术活动和研究队伍等简况的材料。受此事启发,笔者也对社科联的、及与他们进行过共同探讨的一些同志关于改革的理论依据——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问题的探索,作一简单的回顾和介绍。1、我们的研究起步较晚。例如笔者本人正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感召和启动下,才将自己的思想从传统的理论模式和教条主义的思维方式的禁锢中初步解放出来;后来则利用工作之便,向其他同志学到了不少东西。我们早早晚晚(其中特别是袁绪程同志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玲
能动性是人的主体性最重要的内涵和最鲜明的表现,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通过进行适应性、合作性、创造性和趣味性的教与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能动性,让他们去主动发现新知识、探究新问题和获得新经验,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学生 课堂 能动性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