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84)
2023(6384)
2022(5231)
2021(5083)
2020(4071)
2019(9525)
2018(9091)
2017(17186)
2016(8981)
2015(10185)
2014(10007)
2013(10006)
2012(9263)
2011(8592)
2010(8433)
2009(7807)
2008(7880)
2007(7016)
2006(6269)
2005(5880)
作者
(24716)
(20712)
(20486)
(19692)
(13204)
(9725)
(9293)
(7995)
(7911)
(7212)
(7203)
(6771)
(6738)
(6615)
(6567)
(6342)
(6305)
(5919)
(5858)
(5635)
(5177)
(4960)
(4935)
(4746)
(4578)
(4525)
(4513)
(4226)
(4069)
(4061)
学科
(41919)
经济(41886)
(27793)
管理(26875)
(23489)
企业(23489)
方法(17522)
数学(15729)
数学方法(15538)
中国(15022)
(12021)
贸易(12014)
(11852)
(10734)
(10116)
(9838)
业经(8523)
(8054)
(7154)
银行(7150)
体制(7054)
(6968)
(6861)
(6628)
(6602)
关系(6543)
(6343)
金融(6343)
地方(6254)
农业(6207)
机构
大学(132442)
学院(130983)
(65720)
经济(64762)
管理(50497)
研究(49798)
理学(43119)
理学院(42653)
管理学(42229)
管理学院(41956)
中国(40047)
(28584)
(28287)
科学(25824)
(24200)
财经(22809)
研究所(21850)
经济学(21634)
(21078)
中心(21029)
经济学院(19383)
北京(18927)
(17932)
(17886)
财经大学(17091)
(16723)
(16227)
师范(16130)
科学院(15051)
商学(14603)
基金
项目(83170)
科学(67345)
基金(63957)
研究(62252)
(55588)
国家(55226)
科学基金(47480)
社会(43011)
社会科(41080)
社会科学(41069)
基金项目(32009)
自然(28624)
教育(28201)
(28075)
自然科(28027)
自然科学(28020)
自然科学基金(27597)
资助(27119)
(25149)
编号(23429)
(20347)
中国(19920)
国家社会(19347)
成果(19229)
重点(18814)
(18586)
教育部(18066)
(17227)
人文(16979)
课题(16501)
期刊
(72479)
经济(72479)
研究(44355)
中国(26937)
管理(21935)
(21281)
科学(17813)
学报(16280)
(15382)
经济研究(13592)
大学(13288)
(13198)
金融(13198)
学学(12310)
教育(12262)
财经(11982)
(11433)
技术(11138)
农业(10807)
国际(10493)
(10455)
业经(10228)
世界(9709)
问题(9495)
技术经济(7150)
(7127)
现代(6113)
统计(5977)
商业(5939)
(5794)
共检索到206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中美  
在全球经济复苏迟缓的背景下,中国海外并购面临重要契机,同时也蕴含巨大风险。如果将评价海外并购成败的时间节点扩大到并购后,那么并购后营运情况不良的海外并购都应当被认为是失败的。目前中国的对外并购存在对海外项目的扭曲需求、对市场不熟悉的过高溢价、并购战略落后、管理层虚荣倾向与责任机制缺位以及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不利影响等失败因子。因此,有必要从中长期目标失败的原因来研究如何优化升级本国海外并购战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魏际刚  
中国是物流大国,但还不是物流强国。物流业发展粗放,总体滞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面临能力、竞争力、效率、布局、可持续、应急、民生等方面的新要求。未来发展要以"完善网络、优化结构、提高效率、提升能力、联动发展、节能环保、惠及民生"为着力点,实施"网络化、联动、全球化、可持续、智能化、创新"六大战略,在服务体系、产业组织、联动、市场、区域、可持续、国际化、技术创新、应急和民生等领域加强重点建设。要改革和完善物流管理体制、物流市场机制及财税、金融、工商、国际化等政策,健全物流标准和统计制度,加强物流学科建设和人才保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智钦  
本文通过中国能源结构、大气污染状况、清洁能源(光伏产业等)发展的世界比较分析,认为中国需要一场新的绿色革命,以改革和科技(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能源绿色战略,倒逼绿色低碳循环转型。建议把节能作为减排的最重要途径,加大产业结构优化与绿色消费,政策扶植低碳技术创新,降低清洁能源成本,以有利于推进改革为准则推动环境和低碳绿色经济新议题研究和应对。大力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推进以天然气、能源绿色技术为中心的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慎重发展污染大气、安全度低的行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常兴华  华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淮  
1997年年中,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与此同时,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形势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各种内外矛盾的积累使原有战略的许多内在缺陷集中暴露出来,1999年,中国的中长期发展战略面临再审视与再思考。一、国民经济增长问题已需纳入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视野199...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炳才  郑慧  田青  陈安国  
我国是能源资源短缺国家,需要进行能源资源投资,而石油(包括天然气)是首要战略资源,必要时依然需要保持100亿300亿美元的石油战略投资(外汇储备贷款的支持,不包括企业自身投资),投资的作用主要在维持权益生产和作业量的全面开工,以确保石油供应乃至价格稳定;海外石油投资进行多方面战略权衡,把握能源结构调整对未来石油市场影响,充分考虑石油消费在中国的地位和趋势变化,避免海外能源投资全面开花;把促进当地就业增长,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促进当地民生改善作为海外投资目的,创新石油投资形式,对投资目的国进行等级和优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金杰  
影响全球并购市场变化的三大因素金融危机阴霾制约并购市场的扩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等一连串打击下,西方经济一时间陷于低迷,例如作为在全球并购市场一向占有重要影响力量的欧元区国家,2012~2013年从整体上经济甚至为负增长,相形之下,只有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尚能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在此背景下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晓君  刘赫  
本文将跨国并购战略选择和并购整合纳入分析企业成长的综合框架中,研究跨国并购战略类型与企业成长的关系,并探讨中间变量组织结构、组织经验、文化距离和相对规模对跨国并购战略类型与企业成长的调节作用。以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的47起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与无关多元化跨国并购相比,相关跨国并购更利于企业成长;同时,组织结构和组织经验显著正向调节并购战略类型与企业成长的关系,文化距离和相对规模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双红  
本文通过对我国奶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揭示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设计了我国奶业中长期发展思路 ,描述了发展前景 ,并提出了促进奶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惠永正  
2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放眼周边的动荡局面,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都呈现出稳定和兴旺的局面,这是中国人的幸运。这个大好的形势有四个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二是十五大的路线和方针的保证。三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大地  
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当前能源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采用系统性思维来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要按照问题导向来强化顶层设计;合理确定规划目标,避免出现系统失误;加强宏观调控,避免恶性竞争;加强全局协调,避免局部失衡。我国能源中长期战略的实施路径:一是坚持节能优先战略;二是以低碳化为长期目标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三是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鞍钢  
作者认为未来20年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规划的指导方针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强化创新,全面开放,跨越发展"。我国2020年的发展目标体系是"增长、强国、富民、国家安全、提高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定性分析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科技发展目标体系,并提出了用50年时间将我国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型社会的长期战略性设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良恕  刘志澄  蒋建平  梅方权  
简介了解决我国食物供需矛盾的突破口、我国食物发展战略、实现小康生活时"吃"的水平以及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常修泽  
文章认为,"包容性改革"与"包容性增长"是内涵不同的两个命题。后者属于"经济增长"范畴,前者属于"制度创新"或"体制改革"范畴。包容性改革论包含三点要义:第一要义是包容性思想;第二要义是包容性体制;第三要义是包容性运作。而包容性思想、包容性体制、包容性运作组成的包容性改革理论体系和战略思想,可能是中国在目前情况下比较可行、且较富理性的选择。文章还提出了包容性改革论的总体框架及其核心观点,并讨论了包容性改革的实现方式——包容性运作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