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55)
2023(5197)
2022(4373)
2021(4421)
2020(3639)
2019(8553)
2018(8876)
2017(14682)
2016(9101)
2015(10074)
2014(10232)
2013(8888)
2012(8304)
2011(7518)
2010(7960)
2009(7044)
2008(6985)
2007(6081)
2006(5787)
2005(5300)
作者
(20905)
(17401)
(17283)
(16954)
(11242)
(8457)
(8234)
(7042)
(6612)
(6330)
(6085)
(5942)
(5639)
(5621)
(5545)
(5504)
(5123)
(5115)
(5075)
(5032)
(4722)
(4285)
(4129)
(4109)
(4053)
(4017)
(4008)
(3811)
(3535)
(3529)
学科
(28138)
经济(28089)
教育(19318)
中国(15577)
管理(15061)
(13955)
(11061)
企业(11061)
方法(10484)
数学(9489)
数学方法(9367)
(8259)
理论(8174)
(7684)
教学(7406)
(7376)
(7262)
(6428)
地方(6325)
(5796)
(5532)
金融(5532)
体制(5423)
业经(5309)
(5127)
银行(5123)
发展(5097)
(5091)
贸易(5088)
(5009)
机构
大学(114057)
学院(108273)
研究(45458)
(42366)
经济(41389)
管理(33069)
教育(29283)
理学(27706)
中国(27681)
理学院(27261)
管理学(26700)
管理学院(26450)
(26131)
(25767)
师范(25662)
科学(23970)
(22231)
师范大学(21523)
(21380)
研究所(20027)
中心(18688)
(18310)
北京(17727)
(16102)
财经(15816)
技术(15353)
职业(14895)
(14512)
经济学(14055)
(13726)
基金
项目(66358)
研究(58207)
科学(54074)
基金(45132)
(39094)
国家(38171)
教育(35930)
社会(35370)
社会科(33206)
社会科学(33196)
科学基金(31445)
(26355)
编号(26006)
成果(24758)
(24407)
基金项目(22361)
课题(21770)
(18487)
资助(18090)
(17486)
自然(16893)
重点(16891)
自然科(16475)
自然科学(16471)
规划(16399)
(16200)
自然科学基金(16191)
教育部(16158)
(15886)
项目编号(15431)
期刊
教育(50747)
(48744)
经济(48744)
研究(48478)
中国(35679)
(16056)
学报(13579)
技术(13403)
管理(13290)
科学(13000)
职业(12789)
大学(12085)
(12059)
学学(9383)
(9338)
金融(9338)
技术教育(8449)
职业技术(8449)
职业技术教育(8449)
财经(8380)
经济研究(8237)
农业(7979)
(7497)
论坛(7497)
(7471)
问题(6184)
业经(6129)
高等(6086)
(6050)
(5757)
共检索到187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窦卫霖  田丽  
择校是中美两国教育的共同现象,但两国家长的择校倾向却有明显差异。作者通过对103位中美家长(中国57位、美国46位)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国家长100%认为择校很有必要,重点学校是所有家长的首选目标,对择校的弊端几乎不加考虑;而美国家长认为择校有必要的只有39%,选择对象也比较分散,私立学校、特许学校,甚至家庭私塾都可能是首选,对择校的弊端也有较高的警惕性,认为适合孩子特征和能力发展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通过对中美家长择校倾向的比较分析,对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缓解择校现象可以得到启示。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赵永乐  何莹  蒋宇  马颖峰  贺宝勋  
虽然学术界已经承认教育电子游戏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技术,但社会大众对其作用依然有很大争议。除师生外,家长对教育技术的选择有较大影响,他们是否接受教育电子游戏对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有很大意义。为了调查学生家长对教育电子游戏的接受倾向和使用偏好,本研究使用自编问卷对13346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家长对教育电子游戏的接受倾向可以分为"积极"与"消极"两个独立维度;家长的人口学特征、使用偏好等因素会影响其积极或者消极倾向;居住在农村、非独生子女及学历较低的家长对教育电子游戏有更高的积极期望,倾向于通过学校和老师的推荐接受教育电子游戏,对教育电子游戏的主要功能期望是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新知识,对其负面影响的担忧主要来自于游戏沉迷;实际使用过教育电子游戏的家长对其评价较好,但仍对其可能的副作用担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潘艺林  
消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行,最终催生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消费主义倾向,这这种倾向与学生中心论的教育理想显然不同,它主张高等教育的质量由顾客来定义。在学生消费者至上等言路的影响下,改革者面临以学生为本或以真理为本的困惑,面临经济合理性与教育自身逻辑相冲突的考验,甚至存在偏离教育宗旨的危险。因此,消费主义倾向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全球化值得深入反思。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曾晓东  苏德钰洁  李达  
大、中城市家庭对教育政策的偏好差异是教育理论研究少有触及的话题,但它却是社会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丰富的政策意义。本文通过对10个大、中城市家长的调查,发现不同层级城市的家长对择校的态度和招生政策偏好存在明显差异。运用城市政体理论对这种差异进行政策解读,发现两个对治理城市择校有针对性的结论,一是在城市的择校问题面前,政策目标的唯一性会降低社会合作博弈的空间,政策难以避免前后"摆动"的状态;二是供给体制多样化会分化利益对立性,应该给予地方政府在公立和市场之间进行复杂的制度安排的制度空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袁婷婷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康金莉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愈益加速的今天,中国经济国际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资源不足、质量不高,特色优势弱化,管理体制僵化、低效,评估体系不科学、不合理等弊端,不能适应建设科教强国的要求。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美国成功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可以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极有价值的借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曾晓洁  
美国的“择校制度”与基础教育改革曾晓洁“择校制度”(selectingsystem)是近几年来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改革措施。过去,在美国传统的公立学校制度下,各州均实行“就地入学”的政策。这种“择校”就读的选择只发生在公立与私立、教会学校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任长松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学区,家长拥有了更大范围的择校权。当然,择校也有一些限制,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在法律和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美国家长可以考虑选择的学校有三类:一是公立学校,二是私立学校,三是家庭学校。其中,家庭学校(即在家中上学)是一大新生事物,值得关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项贤明  
自民进党在台湾地区执政以来,台湾教育改革中的台独倾向逐渐公开化。在教育理念、学校课程、教材编写和相关社会组织等诸多方面,均可见到台独意识的渗透。尽管受到台湾文教界多数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抵制,但台独势力一意孤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加强文教领域的反台独斗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光华  李早水  
为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本文针对我国高校的课堂教学现状,对比美国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提出合理的课堂教学改革措施,使学生们既提高专业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又注重综合素质,从而一专多能。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吕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行以来我国对学前教育颁布的政策快速增长。虽然其数量超过了建国以来颁布的政策数量的一半以上,但是并没有建立起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采用麦克唐纳尔和艾莫尔政策工具框架分析发现:一,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工具选择缺乏系统组合配置;二,过度使用命令性工具;三,政策工具选择的依据偏向短期目标与政策成本等。这种政策工具选择偏向在短期内能够迅速的提升和扩大学前教育规模,但是无法形成具有可持续性的学前教育供给与质量保障系统,同时也会限制学前教育发展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新燕  
以苏州大学马忠虎教授提出的以校为本和以家为本两种合作模式作为分析框架,从以家为本和以校为本两种角度对目前乌鲁木齐市小学在家长视野下家校合作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发现问题,分析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卢可伦  张沛康  陈碧雯  黄晓婷  
本文通过2010—2017年家长帮论坛的近36万条评论文本,利用文本情感分析法构建了北京市小学的社会认可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评论数方面,每年的六月均为评论的高峰,其中2014年的高峰最为突出;在社会认可度方面,虽然保持平稳的学校占到一半左右,但是社会认可度下降的学校稍多于上升的学校。若分维度来看,在生源质量维度方面,社会认可度呈现上升趋势的学校占21.6%,基本不变的占49.5%,退步的占29.9%;在教学水平维度方面,义务教育均衡化改革后有所进步的学校占14.7%,基本不变的占52.9%,退步的占32.4%。若分城区来看,教育质量越好的地区,家长对该地区小学的关注度和认可度都越高,呈现出"西城区>海淀区>东城区>朝阳区>石景山区≈丰台区"的区域特征,而且区域间差距两极分化较为明显。本文通过分析基础教育阶段家长收集和分享的择校信息,呈现了北京市教育公共资源的配置状况,并为学校质量的评价和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子江  
受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定势的影响,当前我国教育硕士的培养不同程度地存在向教育学硕士趋同的倾向。为了凸显教育硕士培养的应用性、实践性特色,必须正确认识学术性与实践性之间的关系,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学位目标定位;加强教育硕士课程的实践环节,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教育硕士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