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02)
- 2023(3356)
- 2022(2858)
- 2021(2550)
- 2020(2196)
- 2019(5068)
- 2018(4835)
- 2017(9864)
- 2016(4926)
- 2015(5649)
- 2014(5672)
- 2013(5898)
- 2012(5614)
- 2011(5196)
- 2010(5366)
- 2009(4899)
- 2008(4941)
- 2007(4399)
- 2006(3880)
- 2005(3626)
- 学科
- 济(29695)
- 经济(29684)
- 贸(17158)
- 贸易(17151)
- 易(16605)
- 业(13370)
- 企(10997)
- 企业(10997)
- 管理(10974)
- 方法(10815)
- 产业(8665)
- 地方(8389)
- 数学(8389)
- 数学方法(8355)
- 业经(7545)
- 农(6767)
- 出(6473)
- 关系(6355)
- 中国(6121)
- 出口(5765)
- 出口贸易(5765)
- 口(5765)
- 结构(5191)
- 地方经济(4935)
- 技术(4827)
- 制(4387)
- 国际(4374)
- 农业(3966)
- 理论(3712)
- 融(3691)
- 机构
- 学院(76933)
- 大学(75120)
- 济(43260)
- 经济(42753)
- 研究(29614)
- 管理(28277)
- 理学(24141)
- 理学院(23919)
- 管理学(23682)
- 管理学院(23544)
- 中国(20923)
- 京(15634)
- 财(15336)
- 所(14932)
- 科学(14456)
- 经济学(13782)
- 研究所(13308)
- 贸(12824)
- 经济学院(12648)
- 财经(12400)
- 中心(12307)
- 江(11432)
- 经(11128)
- 院(10897)
- 农(10409)
- 北京(9967)
- 业大(9133)
- 财经大学(9015)
- 范(8981)
- 州(8975)
- 基金
- 项目(47796)
- 科学(37741)
- 研究(37408)
- 基金(34439)
- 家(29156)
- 国家(28980)
- 社会(25120)
- 科学基金(24441)
- 社会科(24162)
- 社会科学(24158)
- 省(18730)
- 基金项目(17893)
- 教育(15604)
- 划(14783)
- 编号(14653)
- 资助(14106)
- 自然(13511)
- 自然科(13193)
- 自然科学(13193)
- 自然科学基金(12982)
- 发(12744)
- 成果(11385)
- 发展(11226)
- 展(11099)
- 部(11007)
- 重点(10998)
- 国家社会(10776)
- 创(10619)
- 课题(10153)
- 中国(9963)
共检索到122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钧文 李梁
在2001年,中日两国向对方出口最多的商品均是电机和电器产品,即海关HS分类85章商品,这使得用产业内贸易的方法来分析中日国际分工格局成为可能。本文讨论了产业内部分工与产业内贸易的关系,测算了中国对日本HS85章商品的产业内贸易的指数,比较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在HS85商品上的产业内贸易的特点。作者认为,中日HS85章商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作者最后认为,只要中国的加工贸易政策不变,中日产业内贸易将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国际分工 中日经济关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梁会君 朱延福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FDI)的结构发生了新变化。本文采用1989-2010年的数据,分析日本FDI和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关系,结果表明,日本FDI与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呈负相关;日本FDI转向以市场为导向,并没有改变中日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中国的实际贸易竞争力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范爱军 林琳
本文对中日双边贸易中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中日双边贸易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的提高,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比重也有所提高;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最高;垂直差异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是中日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活动活跃、跨国公司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的构筑及其产业内投资的发展、中国持续经济增长引起的市场容量扩大、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产品差异化发展以及便利的地理区位因素均有利于促进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规模经济和贸易壁垒因素对其则尚存消极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李莉
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的比重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熏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并存发展熏呈现出较为高级的垂直型分工型态。中日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间贸易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岳花艳
文章选取STIC一分位贸易分类数据,选取Aquino指数所谓测度2010—2014年中俄双边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指标,对中俄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趋势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俄两国在初级产品贸易在近5年来产业内贸易水平趋于下降,在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中俄双方的贸易在制成品方面,技术投入较大的产业制成品呈现出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以及上升的发展趋势,相对而言,劳动力投入较大的产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所下滑。可以看出中国并不具备较强的资本和技术的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没有呈先出预期的优势,中俄的贸易条件有待提高,但目前中国与俄罗斯资本和技术差距逐步缩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陶涛 王跃生
一般认为日本对中国成本和出口导向的直接投资带来了中日之间的行业内贸易,即中国从日本进口零部件、加工后出口日本的垂直行业内贸易。本文通过机械行业投资与贸易的数据,讨论2000年以后日本对华投资的新趋势是否改变了中日间的行业内贸易结构与贸易模式。结果表明,既有研究认为的中日机械行业的垂直分工体系日渐淡化;对华投资热点的运输机械行业并没有形成典型的东亚式垂直分工体系;要素禀赋差异是中日机械行业内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
关键词:
日本 对华投资 行业内贸易结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丽 展之爱
结合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运用Grubel-Lloyd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 & McDowell水平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泰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分析,发现在1996-2006年间,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是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从发挥区位优势、实现规模经济和实施产品差异化三方面提出了发展我国与泰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中元 张茜
该文利用中日两国1995-2013年间高度细分的贸易数据,实证检验商品进口价格中的汇率传递效应。结果表明:中国从日本进口商品价格中存在不完全汇率传递,产业内贸易对进口商品价格汇率传递效应有显著的影响;随着中国从处于低质量贸易地位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向处于贸易条件优势地位的高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变化,显著提高了进口商品价格中的汇率传递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进口商品价格中的汇率传递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在日本对中国出口占质量优势的产业中,产业内贸易显著的降低了进口商品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在水平型产业内贸易、高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行业中,产业内贸易对商品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汇率传递 细分商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玉婵
以中日与中新的产业内贸易相互比较,探析中国未来与发达国家和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前景和对策。分析和计量中日和中新的产业内贸易额,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应提高现有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贸易的广度与深度都应拓展。而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加强现阶段传统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上,与新兴工业化国家进行水平产业内贸易也是不可忽略的。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水平型 垂直型 贸易相似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史智宇 易行健 唐建伟
本文运用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与修正的Glick-Rose出口相似性指数,对东亚区城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之间的贸易资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证实了这一地区确实存在产业内贸易比重提高的趋势。研究表明,东亚产业结构由垂直向水平的整体性演进态势与东亚各经济体人均GDP的提高是促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本文最后结合中国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娟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法,运用统计数据和历史资料,重点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和结构,以及对彼此贸易的贡献率,揭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逐步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其动因,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产业内贸易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丽 范德成 张文文
本文运用2000-2010年中印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测算了GL指数、MII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来分析中国与印度两国产业内贸易的特征及类型,并对中印两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进而提出促进中印两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岳昌君
美国产业内贸易 (一)发展趋势 本文按3位数标准国际贸易代码(SITC)划分产业并采用1999年联合国公布的贸易统计数据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ITT)计算公式为: ITT=1-|X_I-M_i|÷(X_i+M_i)其中X_i,M_i分别表示产业i的出口值和进口值:ITT=1表示完全是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易露霞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4年中英双边贸易仍然存在贸易逆差,并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使中英双边贸易朝着更加平衡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对中英双方经济的长期发展都是有利的。中英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双边经贸合作发展迅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英双边贸易的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进口 出口 双边贸易 中英进出口贸易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司增绰 周坤
基于CEPII BACI数据库,利用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和双边贸易互补性系数考察了中日两国货物商品的贸易关系。主要结论是:工业制成品是中国产业国际竞争的关键,而日本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产业主要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中国资源密集型产业和能源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已初步实现向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移。对两国制造业的分析表明,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及部分中、高技术制造业有对外贸易比较优势,日本中、高技术制造业具有较高的对外贸易竞争水平。此外,逆全球化现象出现会促使中日两国产品贸易关系朝互补方向转移,这种互补关系主要体现在两国间的垂直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