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7)
- 2023(10445)
- 2022(8630)
- 2021(8050)
- 2020(6185)
- 2019(14371)
- 2018(14057)
- 2017(24813)
- 2016(14086)
- 2015(15764)
- 2014(15804)
- 2013(15006)
- 2012(14316)
- 2011(13079)
- 2010(13472)
- 2009(12032)
- 2008(11750)
- 2007(10636)
- 2006(9772)
- 2005(9182)
- 学科
- 济(54404)
- 经济(54330)
- 业(31650)
- 管理(30483)
- 中国(24699)
- 企(23384)
- 企业(23384)
- 教育(20116)
- 地方(18881)
- 农(17399)
- 业经(14052)
- 方法(13915)
- 发(12390)
- 学(12374)
- 农业(12038)
- 融(11316)
- 金融(11316)
- 理论(11186)
- 财(11110)
- 数学(10972)
- 数学方法(10809)
- 银(10698)
- 银行(10673)
- 贸(10632)
- 贸易(10619)
- 地方经济(10587)
- 行(10465)
- 易(10216)
- 技术(9987)
- 制(9927)
- 机构
- 大学(193240)
- 学院(190154)
- 研究(76147)
- 济(74896)
- 经济(73144)
- 管理(63808)
- 理学(53279)
- 理学院(52467)
- 中国(52131)
- 管理学(51576)
- 管理学院(51180)
- 京(43755)
- 科学(43478)
- 所(38338)
- 范(37255)
- 师范(37009)
- 财(35127)
- 研究所(34519)
- 教育(33718)
- 中心(33038)
- 江(31365)
- 师范大学(30304)
- 农(29251)
- 北京(29237)
- 院(27480)
- 财经(26801)
- 州(25271)
- 经(24336)
- 业大(23947)
- 技术(23532)
- 基金
- 项目(119081)
- 研究(97861)
- 科学(95133)
- 基金(81363)
- 家(70461)
- 国家(69288)
- 社会(60652)
- 科学基金(57759)
- 社会科(57211)
- 社会科学(57200)
- 教育(50504)
- 省(48230)
- 划(42227)
- 编号(41940)
- 基金项目(41596)
- 成果(37346)
- 发(32986)
- 课题(32887)
- 自然(32624)
- 自然科(31829)
- 自然科学(31823)
- 资助(31802)
- 自然科学基金(31218)
- 重点(28476)
- 部(27611)
- 年(27453)
- 发展(27329)
- 展(26800)
- 创(25671)
- 规划(25628)
共检索到320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施雨丹
本文采用访谈研究法,以中日比较的视角与大塚丰教授探讨了日本比较教育发展的历史、学科发展及其危机、田野调查研究方法应用等问题,分析了国际化时代比较教育的使命与功能,并对日本比较教育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大塚丰教授认为,日本的比较教育是以学习外国教育先进之处为目的发端,并按学术的逻辑发展至今。在网络化、国际化时代,比较教育学仍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网络虽替代了部分田野调查的功能,但田野调查对比较教育研究来说仍是非常重要的。比较教育学者要避免从实用主义观点看教育,做真正的比较教育研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磊
在多元价值的背景下,中国大学教师的思想道德也难免受到一些消极影响。问题背后所隐藏的事实是社会各界对大学教师"知识性"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其"道德性"。因此,对大学教师的关注应该逐渐由"知性"转向"德性",大学教师的"德性"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为此,笔者早在2015年6月8日,曾就此问题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专访许美德教授(Ruth Hayhoe)。许美德教授是著名比较教育学家,中国教育问题研究专家。虽已年过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杭
1817年朱利安(Marc-Antoine Jullien)在法国《教育杂志》上连续发表《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开启了比较教育研究的历史篇章。今天,在比较教育学科诞生200周年之际,回顾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立足当前比较教育发展实际,把握比较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学院访学期间,就当前国际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若干重要问题以及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中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仝曼曼 刘宝存
2017年是比较教育学科创立200周年。1817年朱利安(Marc-Antoine Jullien)发表《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创建了比较教育学。200年来,比较教育虽历经不同的历史时代,其发展多有起伏,但在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又重新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今天,在比较教育学科诞生200周年之际,回顾其历史发展,审视当前的发展现状,把握比较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
关键词:
比较教育 全球化时代 索迪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熊淳
日本教育学家大田尧先生提倡"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尊重人的内在价值,承认人的内在发展可能性"。他认为当前日本存在的种种社会危机,归根到底皆源于人的危机,"要克服这种危机,就必须加强与中国等国家的交流,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唯有这样才能为和平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因此,作为中日教育研究交流会名誉会长,现年90高龄的大田先生仍孜孜不倦的热心于中日间教育学术交流。时值中国新年之际,笔者有幸造访大田先生府邸参加了小规模的交流聚会,并就其多年从事教育研究的经验和体会,围绕"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使命和发展方向"一话题对其本人进行了采访。
关键词:
教育使命 学习能力 发展方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正梅
本文首先概述了教育的自身逻辑的一般特征,然后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的自身逻辑的发展,最后,考察了自身逻辑的探讨对于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意义,并且指出,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参与能力。
关键词:
自身逻辑 判断能力 参与能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遵民
日前,应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的邀请,日本高等教育学会理事、比较教育学会会长、樱美林大学研究生院马越徹教授来校访问。借此机会,笔者对马越徹先生作了访谈,内容主要涉及近年来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尤其是就2004年4月1日开始实行的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以下即是这次访谈的详细内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政涛 林小遐
近年来,教育现象学在中国教育研究界的地位与影响日渐提升,其研究方法备受关注并广为应用。但在现实研究中尚缺少方法论意义上的反思:这一研究方法适合于何种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相对于其他学科,如现象学、社会学和其他教育学分支学科,它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其局限或限度在哪里等。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德国洪堡大学本纳教授教席继任者布因克曼教授(Malte Brinkmann)。布因克曼教授长期致力于教育现象学研究,将其置于普通教育学的背景之下,并延伸至教育人类学领域,力求实现学科间的融会贯通,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同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娟
在本篇访谈中,作为美国第一代物理教育研究从业者、美国物理教学领导者的迪恩·佐尔曼教授介绍了他进入物理教育研究(PER)的经历、职业生涯中主要的工作特征、对美国PER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看法和对未来PER的期望。他在20世纪70年代初最早开始研究美国物理教育,并认为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和将技术与学习模型应用于教学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好的工作;为适应美国《下一代科学标准》,师范生教育与在职教师教育正在改变,而初级大学物理课程的调整非常缓慢,但相关研究正在开展;高校物理系执行PER非常重要,保持PER人员与非PER物理教师之间的联系是避免PER脱离课堂的关键;不同国家的很多教育基本问题是一样的,应加强教育研究国际合作和比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日本比较教育学会原会长、中国比较教育学界的老朋友马越彻教授因病于2011年4月7日逝世,享年69岁。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会长王英杰教授分别向日本比较教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占盛丽
2017年是比较教育创立200周年,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编辑部发起和设计了主题为"比较教育的传统、新使命与未来发展"的世界著名比较教育学者访谈,以回顾和总结比较教育的发展,审视比较教育的学术价值和学术贡献,探寻比较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向。笔者对香港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克·贝磊教授的访谈历时一个半小时,该篇文章是在访谈和参考与主题相关的学术文献基础上完成的。文章主要涉及下列议题:
关键词:
比较教育 研究范式 课外补习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于颖
日本比较教育学会作为日本比较教育学研究的重要研究机构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史。本文通过对日本比较教育学会发展的梳理与分析,尝试性地总结了日本比较教育学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关键词:
日本 比较教育学 阶段性特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于洪波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素来是教育史学和比较教育学的"研究重镇"。任何学科"研究重镇"的构筑,无不是几代专家学者智慧和辛劳的积淀。滕大春、胡毅、刘文修、张述祖、萧树滋等教授,都是学科拓基和开山的前辈。其后,诸位学长,薪火相传,学以致用,发扬光大。最近又有河北大学李文英教授撰写的《比较教育学家思想研究》出版,读后感触颇多。其一,应对"学科危机",夯实"学科根基"。20世纪80、90年代,可谓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之桐
日本古代法文化的基本精神源于中国儒学的思想体系。但随着日本社会形态的变化,以庄园制为中心的武家政治逐渐取代了传统律令政治,其法律内涵也发生了嬗变。故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是一种双重结构的氏族律令国家,这一政治形态与文化形态是一致的。而且,时至今日,仍然可以见到这一基本结构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日本东京学艺大学教育学部浅沼茂(Asanuma shigeru)教授应邀于2007年5月底来上海参加由本所主办的"首届教学改革国际研讨会",带来了近年来由他主持的"旨在提高综合学习的课程质量的教师元认知研究"的成果。本访谈主要围绕其研究成果的一个论题——巴赫金语言哲学的意义——展开。理解巴赫金语言哲学及其对话论命题的精髓,是发展"临床教育学"研究所需要的。教育临床研究三基轴——"现场性"、"实践性"之轴;"病理性"、"问题性"之轴;"发现性"、"批判性"之轴——的分析,集中体现了"临床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性格及其特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