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5)
- 2023(10933)
- 2022(8872)
- 2021(8117)
- 2020(6464)
- 2019(14149)
- 2018(14183)
- 2017(25633)
- 2016(13512)
- 2015(15155)
- 2014(14967)
- 2013(14291)
- 2012(13598)
- 2011(12579)
- 2010(12965)
- 2009(11950)
- 2008(11334)
- 2007(10646)
- 2006(9515)
- 2005(8522)
- 学科
- 济(72363)
- 经济(72295)
- 管理(43508)
- 业(38370)
- 企(33010)
- 企业(33010)
- 地方(19779)
- 中国(19149)
- 方法(18844)
- 技术(17862)
- 数学(15516)
- 数学方法(15364)
- 业经(15158)
- 农(14902)
- 学(14107)
- 地方经济(13431)
- 制(13174)
- 技术管理(12196)
- 财(12044)
- 体(11831)
- 理论(11522)
- 融(11264)
- 金融(11257)
- 银(10996)
- 银行(10976)
- 行(10694)
- 农业(10292)
- 和(9403)
- 环境(9087)
- 策(8656)
- 机构
- 学院(193205)
- 大学(190421)
- 济(86138)
- 经济(84297)
- 管理(71491)
- 研究(70820)
- 理学(59984)
- 理学院(59313)
- 管理学(58420)
- 管理学院(58035)
- 中国(53336)
- 科学(40457)
- 京(39978)
- 财(38052)
- 所(34907)
- 中心(31968)
- 江(31836)
- 研究所(31281)
- 农(29023)
- 财经(29014)
- 经济学(26554)
- 经(26130)
- 院(25965)
- 范(25672)
- 北京(25519)
- 师范(25386)
- 州(25228)
- 业大(24997)
- 技术(23560)
- 经济学院(23365)
- 基金
- 项目(123899)
- 科学(98184)
- 研究(96559)
- 基金(86350)
- 家(74483)
- 国家(73797)
- 科学基金(63371)
- 社会(61812)
- 社会科(58468)
- 社会科学(58454)
- 省(51547)
- 基金项目(44787)
- 教育(44494)
- 划(41753)
- 编号(39154)
- 自然(36862)
- 自然科(36036)
- 自然科学(36023)
- 自然科学基金(35397)
- 资助(33316)
- 成果(32977)
- 创(31855)
- 课题(29255)
- 发(28793)
- 创新(28782)
- 重点(28278)
- 部(26298)
- 国家社会(25855)
- 项目编号(23957)
- 制(23913)
共检索到316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邸玉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应对当前全球性挑战提出的中国方案,而要应对这些挑战就必须以科技进步为前提,以科技创新合作为基础。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旗舰项目的中巴经济走廊是推动中巴两国共同发展的"增长轴和发展带"[1],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平台。中巴在2018年11月发表声明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云 赵德昌 谭立群
中尼两国在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协调性,这使得产能合作成为中尼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和现实抓手。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之一,尼泊尔作为中国产能合作伙伴国具有一系列比较优势,包括有待开发的自然资源、潜在的人口红利和市场空间、优越的区位优势、中尼长期的政治互信和良好的合作基础等等。中尼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包括农业和农资产业、基础设施及建材产业、传统医药产业、旅游业、信息和通信技术、光伏产业等。要夯实中尼命运共同体的产能合作平台,须注意防范来自尼泊尔、印度和中方企业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风险。
关键词:
产能合作 对外直接投资 中尼命运共同体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云 赵德昌 谭立群
中尼两国在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协调性,这使得产能合作成为中尼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和现实抓手。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之一,尼泊尔作为中国产能合作伙伴国具有一系列比较优势,包括有待开发的自然资源、潜在的人口红利和市场空间、优越的区位优势、中尼长期的政治互信和良好的合作基础等等。中尼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包括农业和农资产业、基础设施及建材产业、传统医药产业、旅游业、信息和通信技术、光伏产业等。要夯实中尼命运共同体的产能合作平台,须注意防范来自尼泊尔、印度和中方企业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风险。
关键词:
产能合作 对外直接投资 中尼命运共同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倪晓宁
1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规则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强调在包容性下取得合作与共赢[1]。这种包容性需要依靠规则来保障,也需要依靠民心来维持。但是,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中,世界格局和国际规则的演变并没有跟上人类社会整体发展对包容性需求的演变。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技创新 国际规则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新时代全球化理念的高度凝练,也是中国推进引领全球化实践的具体体现。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化时代的命题,是应对全球治理的课题,是开展全球外交的主题,是凝聚全球共识的议题,反映了时代变局下中国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顺应、支持、推进、引领全球化的理念及思路;另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中国引导全球化进程、治理全球化弊端、创新全球化实践、匡正全球化目标的重要实践。“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抓手和平台,中国的全球化理念贯穿其中并得以落实体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汪明义
大学发展历程表明大学能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在近千年的大学发展进程中,大学为人类如何能够走向平等合作、建构共同价值、创造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安全,提供真知、真理、方法。同时,大学向学生传播探索、创造得来的知识,并使之转化为人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承担起构筑大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时代使命。新时代的大学需要从人类学出发,立足全球视野,探求新知,培养具有全球责任意识及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服务国际社会,积极推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承担起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伟大历史使命。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李伟建 唐志超 吴磊 刘胜湘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既需要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考察全球的变化发展,更需要用全新眼光和思维看待和思考同样发生着重大变化的中东,进而抓住中国中东外交的新机遇。在重大变化方面,美国以战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并将中东作为开展对华战略竞争的重点区域。美国在中东的主要目标是阻止中国“填补权力真空”,将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合作限制于低端层次。中国不认可美方关于战略竞争的定义,继续稳步推进既定中东政策,同时积极回应来自美方的围堵打压,维护自身利益。在外交新机遇方面,中国与中东国家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加强能源合作,遵循“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的战略构想,准确把握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并推动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承担着大国责任。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中国深度参与中东安全事务治理,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的中国中东安全治理观逐渐成熟,中东安全治理进入新时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倪晓宁
组稿人按:科技创新是人类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科技创新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一个共赢的帕累托改进式的制度基础,使其理念和实践更易为世界各民族广泛接受。其中,量子科技是众多人类已触及未来科技中最能颠覆现有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科技;通过智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超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此后,该理念获得广泛关注和世界组织的认可。该理念描绘的是一个坚持和珍惜和平的世界,人类抱着坚定的决心,建设一个努力合作共赢、争取共同繁荣的世界,从而为世界人民指明了一条未来发展的正确道路,这是中国为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丹
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化时代的命题和担当。近年来,全球化在危机和逆流中盘桓,中国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一带一路"顺应区域合作需求和国际发展规律,引领全球化新趋势,集中体现了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一带一路"旨在以互联互通夯实全球化根基,以独特模式赋予全球化活力,以新型平台完善全球化机制,以文明共融擘画全球化前景——从基础、模式、机制、目标各个方面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思想发展为行动,从理论落地到实践。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化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琼 薛雨西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自主开放,从制造业领域为主的开放到服务贸易领域为重点的开放,从货物和服务为重点的开放到制度性、结构性开放,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到发展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形成公平合理、共享共治的全球经济化和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开放发展之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慧智 张玉国 石源华 巴殿君 张育侨 王箫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场合深刻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标志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为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意义,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五位学者以笔谈方式,分别讨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理论创新以及对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和"大国命运共同体"的深入思考,以飨读者。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体系 伙伴关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尤宏兵 周珍珍
中巴经济走廊的启动标志着中国与巴基斯坦进入全方位经贸合作阶段。继2013-2016年中巴国际产能合作进入高峰期后,2017年中巴合作进入充实拓展的新阶段,但其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在中巴经济走廊的方向性指导下,中巴双边经贸合作使双方在多个领域双双受益,但中巴未来的经贸合作仍面临着诸如应对国际/国内安全问题、瓜达尔港建设问题,以及如何平衡中国驻巴企业与巴方企业发展,如何协调巴方国家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思路。为推进中巴经贸合作深入发展,中方应从多角度出发,夯实民意基础、扩大与巴方的社会交流、壮大产业园区、完善双方企业合作发展机制、拓展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方式。惟有如此,中巴经济走廊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
经济走廊 产能合作 共同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毕四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不断加深,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国内国际重大局势,充分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阐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鲁燕 景庆虹
共同体这一概念的提出有着久远的溯源历程。马克思深刻地揭示出人类社会已经先后经历自然共同体、虚幻共同体,而真正共同体是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人类未来社会的理想发展形态。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理论渊源。习近平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大同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智慧,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且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大胆实践,在新时代为全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出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关键词:
共同体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