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26)
2023(8261)
2022(6407)
2021(5685)
2020(4957)
2019(10860)
2018(10473)
2017(20763)
2016(10652)
2015(11685)
2014(11409)
2013(11481)
2012(10115)
2011(8793)
2010(9298)
2009(9468)
2008(8742)
2007(8091)
2006(7156)
2005(6898)
作者
(28594)
(23572)
(23536)
(22011)
(15183)
(11135)
(10721)
(9031)
(8914)
(8528)
(7991)
(7916)
(7829)
(7314)
(7234)
(7207)
(6950)
(6934)
(6648)
(6580)
(5728)
(5718)
(5683)
(5452)
(5374)
(5316)
(5292)
(5204)
(4686)
(4502)
学科
(71319)
(68533)
企业(68533)
(51523)
经济(51463)
管理(49997)
业经(25870)
(25153)
金融(25153)
(22363)
银行(22363)
(22061)
(21801)
方法(21094)
(19299)
(18960)
财务(18948)
财务管理(18939)
企业财务(17980)
中国(17689)
(15586)
农业(15347)
技术(14601)
数学(13975)
数学方法(13881)
(12507)
(11855)
企业经济(11801)
理论(11498)
(11159)
机构
学院(154958)
大学(146243)
(71941)
经济(70757)
管理(66945)
理学(56700)
理学院(56306)
管理学(55874)
管理学院(55591)
中国(43978)
研究(42158)
(36278)
(29103)
财经(28528)
(25811)
(24204)
(23612)
中心(22175)
经济学(21933)
商学(21115)
财经大学(20964)
商学院(20943)
科学(20818)
经济学院(20004)
(19885)
(19865)
(19273)
(19027)
经济管理(18777)
业大(18718)
基金
项目(93317)
科学(76272)
研究(72756)
基金(69509)
(57313)
国家(56669)
科学基金(52232)
社会(49248)
社会科(46970)
社会科学(46960)
(38354)
基金项目(36730)
自然(31827)
教育(31741)
自然科(31180)
自然科学(31175)
自然科学基金(30712)
(29322)
编号(29075)
(28073)
资助(27786)
(24155)
成果(22102)
创新(21487)
(21026)
(21022)
(20562)
国家社会(20469)
重点(20298)
(19629)
期刊
(83800)
经济(83800)
研究(46728)
(33048)
(31957)
金融(31957)
管理(30867)
中国(28790)
(23744)
科学(16593)
业经(16343)
农业(15644)
技术(15527)
财经(14995)
学报(14154)
(12953)
经济研究(12773)
大学(12373)
学学(12201)
财会(11154)
技术经济(10741)
(10590)
问题(10219)
现代(9304)
教育(8950)
会计(8736)
商业(8711)
世界(8586)
(8070)
经济管理(7934)
共检索到243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温智良  
当前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下是约束其间接融资的主要障碍,而信息不对称和信贷机构对中小企业内部评级方法的缺陷是主因。本文将从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视角,分析现行信贷机构内部评级的缺陷及成因,同时对开展区域企业外部评级的相关问题作些探讨,并就规范与发展企业资信评级的问题提出若干改进思路。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田野  吴宗鑫  孙永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龚玉荣  冯琳  
在目前条件下,要正确评估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融资困难和成因,改善中小企业贷款的外部环境,尽快建立适合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以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一、造成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缺口的成因分析 一般企业融资途径主要有二:一是直接融资即通过资本市场从社会大众筹集资金;二是间接融资即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贷款获得资金。目前条件下,我国中小企业缺少大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的手段。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说,目前最合适的融资方式仍是利用银行进行间接融资。但是,在我国政府采取“抓大放小”的政策后,国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守华  刘光海  邵东涛  
从意大利的中北部地区、美国的加州到中国的浙江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模式,表现出巨大的经济活力。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由于地理接近性和产业专业化的特性,在间接融资方面具有不同于一般单个游离中小企业的特点:增加信息对称性、减少交易成本、高收益与低风险。此外,本文论证了在银企之间重复的动态博弈中,可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因而利用企业的信用,有助于银行扩展信用贷款,解决集群内中小企业信贷中担保不足的重大难题。最后,本文在总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常用对策后,提出三条存量优化策略:(1)加强商业银行的产业研究功能;(2)区域性试行契约型主办银行制度;(3)增加信用贷款的力度,进一步解决产业集群内中小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金凤  许丹  李辉文  
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来源于三个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金融机构。从目前的情况看,尽管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有所增长,但并未根本改变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信贷配给状况。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占有信贷资金来源2/3的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下降,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金融机构由于实力所限,难以弥补这个缺口。因此,中小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信贷配给问题,主要原因是国有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宏峰  
我国高技术中小企业在间接融资市场上面临资产信用严重不足、财产可抵押物少、抵押难等阻碍。美英距离型模式比较日德关系型在建立良性循环的间接融资体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我国高技术产业间接融资的发展模式应当以建立较为完善的间接融资风险分担体系为目标指向 ,以美英距离型间接融资模式为基本模式指向 ,并建立以信用担保机构和中介组织向银行担保为主、个人资产担保为辅助的担保体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守耕  
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超过1千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产值和利税分别占60%和40%,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机会,经济增长速度是大中型企业的4倍左右,但到1998年一季度末,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仅占其贷款余额的38%,即使加上...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唐士奇  童红梅  
中小企业是市场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群体,但由于自身规模和信用保障能力有限,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融资瓶颈难以打破。本文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服务、网络融资平台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这三类融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归纳了三者的异同点和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广州地区皮革、服装、布匹和化妆品四个典型中小企业集群的分析,将中小企业集群分为"发展-多元型"、"发展-传统型"、"追随-多元型"、"追随-传统型"四类,并将其与前面分析的三类融资模式相匹配,提出了不同类型中小企业集群所适合的融资模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蒋建华  
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提高,而融资难问题仍然是目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融资体制和金融体制等间接融资结构方面分析其成因,从间接融资的角度论述了摆脱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思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袁诚  周培奇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学界往往关注非公有制企业是不是受到了政策的所有制歧视,本文的结论将会有助于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我们选择分析了2000年至2006年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状况,对2001年至2006年间陆续出台的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和2005年、2006年颁布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放宽政策是本文的主要关注对象。我们按照注册所有制类型和实际控股情况,比较了所有制形式对于企业间接融资状况的影响。本文的主要贡献是首先尝试使用面板数据和双差分方法对中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中的所有制歧视状况进行了量化研究。我们发现对非...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琛  
当今世界是以网络信息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如何利用网络信息来进行资本运作是金融网络所要解决的课题,直接融资信息平台的现实意义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工具来协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建立一个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信息平台来削弱信息不对称对投融资双方的影响,经过实践的验证是可行的,但是还需要有个规范和完善的过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保龙  
文章从中小企业自身、融资金融服务机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和相关法律制度四个方面研究了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缺失的原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颖  
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混乱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GDP的10%~20%,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将近7000亿,其中中小企业约60%。可见,中小企业因信用缺失而带来的损失已严重抑制了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且严重阻碍了它的持续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是其信用体系重要环节,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