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54)
2023(9941)
2022(8268)
2021(7740)
2020(6139)
2019(14059)
2018(13572)
2017(25390)
2016(13633)
2015(15617)
2014(15412)
2013(15508)
2012(15073)
2011(13682)
2010(13734)
2009(12632)
2008(12863)
2007(11131)
2006(10109)
2005(9563)
作者
(38115)
(31709)
(31681)
(30181)
(20360)
(15033)
(14314)
(12264)
(12145)
(11293)
(10959)
(10508)
(10343)
(10226)
(10140)
(9663)
(9472)
(9175)
(8992)
(8822)
(8207)
(7740)
(7505)
(7235)
(7181)
(7146)
(6960)
(6957)
(6395)
(6346)
学科
(66534)
经济(66468)
管理(38488)
(35497)
(26400)
企业(26400)
(26199)
中国(25991)
方法(21496)
地方(19842)
数学(19154)
数学方法(19078)
(18707)
(14285)
贸易(14270)
业经(14255)
(14163)
(13880)
财政(13134)
(12753)
银行(12743)
(12700)
金融(12700)
农业(12360)
(12360)
(11787)
(11427)
财务(11412)
财务管理(11366)
企业财务(10849)
机构
大学(193932)
学院(193782)
(91709)
经济(90180)
研究(77495)
管理(67043)
中国(62570)
理学(55815)
理学院(55106)
管理学(54527)
管理学院(54148)
(49301)
(43163)
科学(42650)
(39880)
研究所(35255)
财经(34985)
中心(33523)
(31930)
经济学(30116)
(29327)
(29216)
北京(28959)
(27693)
经济学院(27103)
(26617)
师范(26415)
财经大学(25661)
科学院(23365)
(23190)
基金
项目(119069)
科学(94137)
研究(91820)
基金(86876)
(74943)
国家(74301)
科学基金(62686)
社会(61176)
社会科(58174)
社会科学(58165)
基金项目(44247)
(43610)
教育(40701)
(37221)
资助(36091)
自然(35786)
编号(35754)
自然科(34928)
自然科学(34919)
自然科学基金(34311)
(31788)
成果(30900)
(27982)
重点(27399)
国家社会(26722)
发展(26676)
(26243)
课题(26160)
中国(25961)
(24485)
期刊
(110337)
经济(110337)
研究(71360)
中国(47665)
(40814)
(28962)
学报(26771)
管理(26665)
科学(26059)
(24129)
金融(24129)
教育(22015)
大学(21290)
农业(20286)
学学(19752)
经济研究(19675)
财经(18751)
业经(16659)
(16295)
技术(15097)
问题(14598)
(14369)
世界(13396)
国际(12972)
(11435)
会计(9747)
技术经济(9335)
经济问题(9042)
(8619)
论坛(8619)
共检索到325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中国的财政经济于16世纪以前曾长期处于领先的地位。康雍乾盛世“落日辉煌”之时,中国的GDP还占据全球总量的40%左右。但其后,却很快落入百年积弱、列强欺侮、被动挨打、苦难深重的境地。历史的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光焱  
财政产生的条件是什么?财政的本质是什么?应以财政产生发展的历史事实为依据,由史发论。本文通过考察我国财政产生发展的历史,得出了新的结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亘坚  
作者认为,要揭示当前财政困难的深层原因,并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难,必须探索财政运动规律.为此,作者分析了财力分配与物力分配的联系,财政的价值分配与其货币形式的联系,财政的价值分配与价格、工资、信贷、利息、企业财务、摊派的联系,财政分配与生产、流通、消费的联系,财政分配与上层建筑的联系,等等.从而认为财政运动有五大基本规律,即财政分配物质利益规律、财政分配按比例规律、财政形式适合财政内容要求规律、财政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财政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规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翁礼华  
“三农”问题是一个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追溯了“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对“三农”进行扶持的主要方面。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劲涛  
在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中 ,应正确认识和评价我国建设性财政的历史作用。公共财政的建设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应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来确定我国公共财政的进程和公共服务的水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文桂江  羊隽芳  
关于1990年代至今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目前已有较多文献从理论上进行了解释。本文认为当政府以"寓税于价"的方式垄断经营某种需求无弹性的商品时,这种商品就被"财政化",并成为组织财政收入的工具。从这个视角看,当前地方政府将财政与房地产绑定,与历史上各朝将财政与食盐绑定的做法是完全相同的。本文通过对历史上合计为2366年食盐价格变动的经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归纳,得出了"财政化"商品价格变动的基本规律,并对当今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做出了经验解释,同时也提出了降低与稳定房价的途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海涛  汪昊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中国40年的财政改革,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理论指导。在改革中既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又不照搬照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例如,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全党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1984年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方向,逐步实现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文旗  
实行财政立宪既是对当前财政问题挑战的主动应对,又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全面构建公共财政的理性抉择。从国际背景来看,财政立宪还正顺应了世界潮流之趋势。本文主要从我国财政立宪历史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财政立宪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我国财政立宪的发展路径,即从思想引导层面、制度建设层面、机制操作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协同推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潮  
财政主体是财政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国家出现后,国家成了财政主体的抽象物,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者,是活动着的财政主体。随着人类活动范围以及群体规模的扩大,财政主体作为财政活动的决策者和实施者,经历了公众—君主—公民的演进过程。深化对财政主体演进的研究,不仅对指导中国财政实践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要求,而且对发展中国财政学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克强  王宏利  刘红梅  
美国土地财政收入发展演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776~1861年,是土地财政收入以土地出售为主的时期;第二阶段从内战开始至1900年,是财产税开始在各州普遍征收的时期;第三阶段从1900~1942年,是土地财政收入向州以下的地方政府转移的时期;第四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主要以财产税为主的时期。美国土地财政收入呈现以下规律:土地财政收入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克强  刘红梅  张璇  
本文运用案例分析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美国土地财政收入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发现美国土地财政收入呈现以下规律:土地财政收入从中央向地方转移、从土地资产性收益向土地税收收益转移、土地财政收入占总财政收入比例先递减再到基本稳定、土地财政税收收入以财产税为主。该演化规律对我国的启示是:土地的资产性收益是历史的必然产物,我国应该客观看待土地财政这一现象;将土地财政收入向地方政府预算收入转移;简化与土地有关的税种并且加大对不动产保有环节征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业安  王曦  
一、有限财政分权和教育发展:一个分析框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国事实上的分权体制给予了高度关注,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本质上得益于这种分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马金华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傅光明  
财政精神的提炼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这主要是由财政工作的宏观性、复杂性所决定的。财政既是上层建筑,又是经济基础;财政既是行政管理部门,又是经济管理部门;财政既是宏观管理部门,又是微观管理部门;财政干部既是政治人,又是经济人。因此,单纯从财政干部的角度谈论"财政精神",笔者认为可以概括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保春  
一、对财政科研工作的认识和体会(一)科研工作源于个人知识和思维方式的局限。我们知道,相对于"知识"这个无穷大的变量来说,每个人能够掌握和运用的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