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11)
2023(7321)
2022(6124)
2021(5766)
2020(4748)
2019(10877)
2018(10664)
2017(20113)
2016(10657)
2015(12288)
2014(12041)
2013(12111)
2012(11223)
2011(10373)
2010(10262)
2009(9914)
2008(9893)
2007(8669)
2006(7764)
2005(7405)
作者
(29262)
(24628)
(24510)
(23449)
(15644)
(11586)
(11070)
(9474)
(9446)
(8670)
(8588)
(8175)
(8065)
(7966)
(7865)
(7594)
(7382)
(7128)
(7076)
(6744)
(6347)
(5810)
(5788)
(5591)
(5530)
(5465)
(5449)
(5245)
(4842)
(4840)
学科
(46660)
经济(46575)
管理(37353)
(31089)
(25831)
企业(25831)
方法(19119)
数学(16967)
数学方法(16873)
中国(16320)
(14676)
(14202)
(11747)
(11444)
贸易(11437)
(11297)
(10252)
业经(10230)
(9370)
银行(9365)
(9037)
体制(8811)
(8580)
金融(8577)
环境(7963)
(7843)
财务(7825)
财务管理(7805)
企业财务(7424)
(7296)
机构
大学(161365)
学院(157393)
(77847)
经济(76672)
管理(59680)
研究(58682)
理学(50995)
理学院(50447)
管理学(49981)
管理学院(49653)
中国(47268)
(37798)
(34273)
科学(29909)
财经(29574)
(28373)
(27139)
经济学(26185)
中心(25438)
研究所(25327)
经济学院(23440)
北京(22380)
财经大学(22203)
(22119)
(20977)
(20544)
(18913)
师范(18780)
业大(18026)
商学(17374)
基金
项目(101225)
科学(82250)
基金(78218)
研究(76753)
(67481)
国家(67002)
科学基金(57848)
社会(53679)
社会科(51104)
社会科学(51097)
基金项目(40228)
教育(34916)
(34475)
自然(34345)
自然科(33584)
自然科学(33575)
自然科学基金(33048)
资助(32046)
(30371)
编号(28458)
(25656)
(25516)
成果(24534)
国家社会(24127)
中国(23355)
重点(23020)
教育部(22785)
(21303)
(21303)
人文(21215)
期刊
(86109)
经济(86109)
研究(54090)
中国(34377)
(29833)
管理(24906)
科学(21609)
学报(20634)
(19662)
(17137)
金融(17137)
大学(17040)
财经(16118)
学学(15926)
经济研究(14944)
教育(14461)
(13947)
农业(13242)
(12057)
技术(11839)
问题(11627)
业经(11343)
世界(10959)
国际(10804)
(7884)
技术经济(7599)
经济问题(6944)
现代(6915)
改革(6747)
(6747)
共检索到247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姚孝军  付红桥  
要改变“中国制造”在消费者的低端形象,必须有一些自己的国际强势品牌。弄清我国企业目前在品牌创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国际品牌创建时可能遇到的障碍,制定出我国企业在打造国际强势品牌时的措施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郑风田  唐传英  张莹  
从单纯的出口“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品牌中国制造”的输出 ,完成从产品到品牌的转换 ,是提升我国企业与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最佳选择。但中国品牌输出又面临国家负面形象等问题 ,清除这些“负代码” ,不仅需要企业个体品牌的努力 ,更需要重塑国家品牌。2008年的奥运会为“中国品牌”宣传推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我国应该借此机会 ,全方位打造国家品牌形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环  王凡林  
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内产业结构在伴随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深入调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体现。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都是当前经济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总结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基础上,将汇率理论与经济发展现实结合起来,以期对人们有所启示;通过人民币汇率和贸易进出口价格、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变迁和外国直接投资四种不同的影响路径,阐述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国产业结构的作用机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措施和具体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郑琴琴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传统的成本优势说法在我国发展服务离岸外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再分析。针对服务离岸外包的特性,本研究认为成本因素在服务离岸外包区位选择中重要性显著下降。通过对50个国家进行多元回归实证分析,本研究对所提出观点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劳动力成本因素并没有像经典国际商务研究的区位优势理论所阐述的与服务外包因变量呈反向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传统的成本优势已经无法在服务离岸外包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国要实现向"中国服务"的转变,应该更加重视服务设施和人员素质方面的因素在服务离岸外包区位选择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华军  
品牌经济时代,品牌决定了制造业从低端向高端转型的定价权及价值增值的实现,选择正确的品牌战略模式将决定中国制造业能否成功地实现转型。借助品牌经济学选择成本分析范式,构建了制造业转型的品牌定价权模型,并根据全球制造业的品牌管理实践,总结和归纳了可供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四种基本品牌战略模式,最终为中国制造业从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提供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海晨  林汉川  张思雪  
中国制造业份额占到世界的22%,其产品海外形象却是"质次价优"的代名词。中国提出要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和供给侧改革,重点在于质量提升、品牌建设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德国制造"海外形象重塑问题的研究,对标"中德制造"海外形象重塑的背景、现实差距和驱动因素,总结"德国制造"海外品牌形象重塑的经验,并对"中国制造"海外品牌形象重塑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燕  
文章指出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五大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中国制造"到"优质制造"的现实路径。重点在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重塑"工匠精神"、创新打造优质产品、接轨国际化和培育自主品牌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燕  
文章指出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五大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中国制造"到"优质制造"的现实路径。重点在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重塑"工匠精神"、创新打造优质产品、接轨国际化和培育自主品牌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燕  
文章指出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五大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中国制造”到“优质制造”的现实路径。重点在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重塑“工匠精神”、创新打造优质产品、接轨国际化和培育自主品牌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海龙  齐琪  
本文从社会因素、零售商营销策略、消费者购买意愿及产品与信任角度比较分析自有品牌和制造商品牌的差异,旨在为零售企业成功经营自有品牌,提出更好的产品建议和营销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海龙  齐琪  
本文从社会因素、零售商营销策略、消费者购买意愿及产品与信任角度比较分析自有品牌和制造商品牌的差异,旨在为零售企业成功经营自有品牌,提出更好的产品建议和营销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姚琦  
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我国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阻碍,"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本文通过原产国形象理论视角,系统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制造业带来的影响,发现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改变我国制造业低价廉质的刻板印象,实现我国制造产品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迈进,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品牌影响力。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来实现我国制造业品牌国际化发展的建议,从而使我国更快、更好地由"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转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志彪  
中国制造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走“国际代工”的道路,是一种内生性的自然选择。通过大规模地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来实现中国经济整体的产业升级,目前这个阶段还没有真正地全面到来。但这并不排斥某些先进企业在提高和稳定承接OEM订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从OEM向ODM再向OBM的转化。从OEM转向ODM是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循环渐进的累积过程,而从OEM、ODM转向OBM,则是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跳跃性革命。中国企业转型经营自有品牌,需要在战略上从提高经营效率转向产品差异化和产品创新。为此社会和政府应该为这些先进企业创造品牌经营的市场基础和需求条件,培植品牌企业所需要的文化自信心和制度条件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海忠  赵平  
迄今学术界偏重于研究公司品牌形象对消费者产品反应的影响。本研究检验公司品牌形象对经销商关系导向的影响。本文检验了公司品牌的能力和诚信两个因素影响经销商经济满意度和社交满意度,进而影响其关系导向的机制。研究发现,诚信对经销商经济满意度和社交满意度的影响效应大于能力;社交满意度对关系导向的影响效应大于经济满意度。研究显示,处于主导地位的制造商,当务之急是改善诚信形象,这将有助于提升经销商整体满意度,强化经销商的长期关系导向。论文讨论了研究结论对企业营销战略的借鉴意义,指出了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