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14)
- 2023(15815)
- 2022(13630)
- 2021(12856)
- 2020(10574)
- 2019(24713)
- 2018(24375)
- 2017(46520)
- 2016(25014)
- 2015(28309)
- 2014(28116)
- 2013(28164)
- 2012(26280)
- 2011(24062)
- 2010(24135)
- 2009(22028)
- 2008(21539)
- 2007(18867)
- 2006(16929)
- 2005(15260)
- 学科
- 济(110063)
- 经济(109873)
- 管理(66549)
- 业(63759)
- 企(51398)
- 企业(51398)
- 方法(44544)
- 数学(37252)
- 数学方法(36849)
- 中国(34460)
- 农(29523)
- 地方(26022)
- 业经(24779)
- 财(22945)
- 学(22572)
- 贸(21287)
- 贸易(21269)
- 易(20627)
- 农业(19585)
- 制(19037)
- 和(18259)
- 理论(17962)
- 银(17208)
- 银行(17166)
- 融(16854)
- 金融(16852)
- 环境(16686)
- 行(16620)
- 技术(15939)
- 发(15572)
- 机构
- 大学(358635)
- 学院(354261)
- 济(148487)
- 经济(145457)
- 管理(137261)
- 研究(129384)
- 理学(117758)
- 理学院(116345)
- 管理学(114438)
- 管理学院(113778)
- 中国(97523)
- 京(79163)
- 科学(77606)
- 财(66338)
- 所(65460)
- 研究所(59377)
- 中心(56804)
- 农(56125)
- 财经(52509)
- 江(51719)
- 北京(51484)
- 范(50174)
- 业大(49959)
- 师范(49765)
- 经(47899)
- 院(46508)
- 经济学(44884)
- 农业(43478)
- 州(42080)
- 师范大学(40585)
- 基金
- 项目(236785)
- 科学(186772)
- 研究(176619)
- 基金(171906)
- 家(149356)
- 国家(148067)
- 科学基金(126296)
- 社会(112967)
- 社会科(106308)
- 社会科学(106278)
- 基金项目(90482)
- 省(89761)
- 教育(80768)
- 自然(79743)
- 自然科(77889)
- 自然科学(77872)
- 划(76621)
- 自然科学基金(76468)
- 编号(71655)
- 资助(70976)
- 成果(59998)
- 发(53819)
- 部(53224)
- 重点(53183)
- 课题(50277)
- 创(48654)
- 国家社会(46327)
- 教育部(45918)
- 创新(45356)
- 科研(44510)
- 期刊
- 济(169580)
- 经济(169580)
- 研究(114062)
- 中国(75686)
- 学报(54650)
- 农(52695)
- 管理(52561)
- 科学(52144)
- 财(47917)
- 教育(46270)
- 大学(41926)
- 学学(38679)
- 农业(37093)
- 融(32835)
- 金融(32835)
- 技术(30658)
- 经济研究(27811)
- 业经(26626)
- 财经(25862)
- 经(22247)
- 问题(21835)
- 图书(20935)
- 业(20027)
- 贸(18596)
- 世界(18300)
- 技术经济(17245)
- 理论(16836)
- 科技(16789)
- 国际(16476)
- 现代(15857)
共检索到546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振淦 同汇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景泉 肖光文
从社会主义选择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始终与世界格局演变紧密相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格局互动的必然产物,是当代世界格局演变的必然结果。新时代的科学判断有着充分的时代依据、矛盾依据、实践依据、理论依据。正确认识新时代基本内涵需要从历史、实践、人民、民族、世界五个维度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世界广大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廖季立
学习《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摘编》,对于我们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实事求是地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步伐是非常重要的。一、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过渡社会,是一个不定型的社会。它脱胎于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少资本主义的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金泓
刘国光、汝信主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下简称《特色》)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哲学的不同角度全面系统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术专著。全书史论结合,以论为主,将经验总结与规范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金泓
刘国光、汝信主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下简称《特色》)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哲学的不同角度全面系统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术专著。全书史论结合,以论为主将经验总结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全面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以及在当今国际共运的历史地位,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理论水平,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一理论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金泓
刘国光、汝信主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下简称《特色》),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哲学的不同角度全面系统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术专著。全书史论结合,以论为主将经验总结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全面阐述了有中国特色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梧
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高梧[四川绵阳师范专科学校绵阳621000]我们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必须要坚定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这是因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姜其温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财政工作中最重大的课题,是一项开拓未来的伟大事业.作者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应具有人民型、建设型、经营型、调控型、开放型、活力型、法制型、勤俭型八个特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是一项艰巨的事业,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作者提出,"八五"期末,要实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建立起较强的财政支持经济建设的功能;"九五"期末,初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的雏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贾永言
一党的十三大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主题,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开拓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从总体上说来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业企”。这样就必然会发展包括商品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和资金市场在内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这种市场机制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社会主义可以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和平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们要按照中央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要求,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十八大报告的主线,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全校党员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建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结合上,就在于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就在于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中国梦"高度结合于中国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之中。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荣长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日益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国家领导层的重视,对它加以科学的界定和阐述已成为一项迫切而严肃的工作。本文从近代以来150年的历史透视出发,提出发展模式始终是中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认为发展模式既不同于发展道路,也不同于经济发展模式,而是指现代化模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的发展以及对外关系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从而初步勾勒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文圣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具体道路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对未来社会的原则性构想,对于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法性,增进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对于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态特质;对于解答和回应人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种种疑惑,解放人们的思想,都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同时,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形态的有机结构理论和人的发展理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社会形态 人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马陆亭 刘承波 张伟 鞠光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凝练于新中国成立70年的伟大实践。通过分阶段对成功实践探索的系统回顾,可以总结出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建设—实践"型模式。"建设"代表着对目标、理想、方案的主观追求,"实践"体现了对创新、实干、蓝图的客观探索,二者共同构成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实现特征,体现了价值追求与探索创新的有效结合。进而可以总结出这条道路的基本内涵: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中心相一致、坚持服务国家与立德树人相统一、坚持牢记使命与改革创新相赋能、坚持长远目标与短期方案相协调、坚持重点带动与全面推动相促进、坚持中国特色与世界经验相结合。
关键词:
教育道路 “建设—实践”型模式 历史总结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冀生
新中国建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其中,"开辟"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道路"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发展"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由大变强"、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开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发展 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