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81)
2023(10274)
2022(8714)
2021(8072)
2020(7033)
2019(16204)
2018(16427)
2017(31408)
2016(17297)
2015(20034)
2014(20370)
2013(20071)
2012(18753)
2011(16868)
2010(17405)
2009(16081)
2008(16142)
2007(14842)
2006(12822)
2005(11398)
作者
(51400)
(42751)
(42692)
(41214)
(26916)
(20552)
(19702)
(16814)
(15980)
(15478)
(14543)
(14384)
(13655)
(13537)
(13501)
(13349)
(13344)
(12696)
(12566)
(12264)
(10810)
(10762)
(10456)
(9823)
(9712)
(9660)
(9657)
(9579)
(8792)
(8724)
学科
(69475)
经济(69389)
管理(49422)
(45591)
(36681)
企业(36681)
方法(32419)
数学(28324)
数学方法(28020)
(20240)
(19327)
中国(18828)
(15545)
(15344)
业经(14749)
地方(13400)
农业(13036)
(12986)
贸易(12983)
理论(12832)
(12537)
(12023)
银行(11989)
(11596)
财务(11556)
财务管理(11522)
(11421)
(11247)
(11220)
金融(11212)
机构
学院(251840)
大学(250860)
(99776)
经济(97443)
管理(93408)
研究(83165)
理学(79500)
理学院(78613)
管理学(77145)
管理学院(76696)
中国(63963)
(53203)
科学(51818)
(47596)
(45323)
(43127)
(39316)
中心(39108)
研究所(38938)
业大(38326)
财经(37364)
农业(36017)
(34279)
师范(33874)
(33645)
北京(33625)
(30979)
经济学(30424)
(29358)
技术(28484)
基金
项目(161822)
科学(124868)
研究(119013)
基金(113865)
(99145)
国家(98296)
科学基金(82631)
社会(72956)
社会科(68837)
社会科学(68810)
(64920)
基金项目(60123)
教育(56391)
(54228)
自然(52699)
自然科(51445)
自然科学(51428)
编号(50550)
自然科学基金(50495)
资助(46951)
成果(41979)
重点(36594)
(35755)
课题(35354)
(34588)
(33516)
创新(31369)
科研(31019)
大学(30428)
项目编号(30345)
期刊
(113400)
经济(113400)
研究(72508)
中国(52742)
学报(41653)
(40921)
(39178)
科学(35975)
管理(33361)
教育(32427)
大学(31025)
学学(29032)
农业(27282)
技术(23138)
(22786)
金融(22786)
业经(19764)
财经(18955)
经济研究(18801)
(16296)
(15293)
问题(14470)
商业(13234)
(13163)
图书(12785)
统计(12110)
技术经济(12108)
理论(11929)
(11422)
科技(11033)
共检索到377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妮妮  
传统的反垄断法理论建立在"个体效率主义"的基础之上,即以理性选择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追求反垄断法实施的"总福利标准"。这将导致反垄断法过于强调对"个体消费者"予以"倾斜性保护"的弊端。只有重构反垄断法的分析范式,从"效率主义"转向"消费者福利导向",从"个体倾斜保护法"转向"集体平衡赋权法",最终以"集体消费者主义"取代"个体效率主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实施机制,才能够最终实现对消费者权益的整体保护。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嘉  
新修订《反垄断法》加入了“鼓励创新”作为立法目标之一,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强调创新价值恰逢其时。围绕创新展开的竞争为市场带来活力,提升动态效率,并最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反垄断法》的适用中应当全面落实对于鼓励创新目标的考量,为此需对反垄断分析范式进行革新,从“以价格为中心”转向“以创新为中心”,在竞争损害理论中引入创新损害分析,将创新带来的动态效率纳入豁免或抗辩理由考量,并将其运用到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规制中。全面落实鼓励创新目标有助于新修订《反垄断法》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更好实施,并最终达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维护创新竞争之间的良好平衡。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颜运秋  
有学者认为反垄断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效的公平竞争秩序;但我们认为,相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目的而言,这种目的只是工具性的。这在立法上有明显的体现、在学理上有充分的理由并在司法上有广泛的实践。我国未来的反垄断立法、执法与司法应当将保护消费者权益作为反垄断的终极目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甲庆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合并反垄断法律规制的理论和实践深受民粹主义和共和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将价值目标定位在维护经济民主上,进而保护创业者以及"小商人"的独立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合并反垄断法律规制的重心从政治、社会领域更多地转移到国家经济和经济效率方面,并最终促成美国合并反垄断法律规制的范式转型。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兵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维护消费者利益成为当下市场经济法律实施的重点。作为市场经济法律基石的现代反垄断法,消费者利益理应成为其保护的直接利益。通过对"3Q"案的考察,说明了消费者直接提起反垄断诉讼维权的可能,指出了现行消费者保护法所面临的挑战。挑战不仅源于具体规定的滞后,更源于传统倾斜保护模式的不足。建议从维护自由公平竞争秩序入手,推动反垄断法对消费者的直接保护,通过协同保护模式的建立,消解在传统倾斜保护模式下消费者保护的困境,建设合作型消费者保护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雷希  
《反垄断法》第56条农业适用除外主体规定语义模糊,解释论难以廓清。该条蕴含着保护农业生产者和扶持农业发展双重立法目的,分别体现了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然从当前实践质效来看,双重立法目的不仅使条文含义模糊加剧,且滋生内在矛盾。综合《反垄断法》内在逻辑、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及域外实践经验多重因素,更宜坚持保护农业生产者这个单一立法目的,对诸如扶持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立法目的予以舍弃。为此,建议将《反垄断法》第56条中"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的表述修改为"农业生产者及其经济组织"。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罗静  
消费者福利一直是反垄断法保护的对象。在知识经济时代,反垄断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将保护消费者福利明确定位为反垄断法的终极目的与核心价值,有针对性的制定微观制度与政策,是传统反垄断法因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理化  
垄断行为已成为影响我国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对我国消费者的权益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但我国现行反垄断法对私人诉讼制度仅有原则性规定,不足以使该制度有效运作,导致消费者无法在现有体制下对自己的权益进行有效的司法救济。所以应完善我国反垄断法私人诉讼制度,建立惩罚性损害性赔偿制度、引进集团诉讼,使受到垄断性损害的消费者有渠道救济自己的权益,引导垄断企业的行为,使其自觉遵守反垄断法,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曙光  
知识产权人拥有合法的垄断地位,法律已授予其排他的制造、销售、使用权。在通常情况下,知识产权人的拒绝交易,并不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因此应当受到法律的尊重和保护。反垄断法也不能否定知识产权人有权基于该项知识产权获得的排他的商业利益,但是知识产权不是授予一项违反反垄断法的特权。在新经济时代,由于网络效应的广泛存在,某些领域的知识产权人的拒绝交易,尤其是存在互连、互通效应的行业,拥有核心知识产权人的拒绝交易,极有可能会妨碍、限制甚至消除竞争,进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这时知识产权人的拒绝交易就构成了违法,应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鑫  
平台数据型自我优待是自我优待的一种新形式,代表着平台企业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平台内第三方卖家非公开数据分析结果以增强自营业务竞争实力的行为,实践中存在调整报价、复制并推出新商品、调整库存等多种表现。平台对第三方卖家非公开数据的使用会产生损害竞争的效果,从而可能违反反垄断法。在没有统一违法性标准和判决先例的前提下,平台数据型自我优待的违法性判断应注重分析数据种类、数据属性、数据使用目的,以及是否存在弥补竞争损害替代性渠道。为修复平台数据型自我优待造成的竞争损害,反垄断执法机构应设置较为具体的救济措施。行为性救济方面可以要求平台设立数据隔离机制,确立数据最小化原则,建立数据使用的同意规则,且考虑平台对第三方卖家开放部分数据;当行为性救济实施效果不佳或平台已多次实施数据型自我优待行为时,结构性救济如剥离平台自营业务线也存在适用空间。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国军  庹国柱  
本文在对垄断结构和垄断行为进行区分的基础上,指出反垄断法的实施目标是抑制垄断行为,然后从中国保险业垄断结构的合理性和渐进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反垄断法在中国保险业的适用性。最后,本文提出在反垄断背景下,中国保险业选择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耀  
反垄断法学是与经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法学部门。本文从反垄断实践的法学分析与经济学分析出发,首先在宏观层面上论述了经济学竞争理论,从完全竞争理论到哈佛学派的市场结构理论,再到芝加哥学派的行为效率理论,对反垄断法宗旨和目的的深切影响;进而从微观层面上,探讨了经济学对反垄断法学具体分析方法的介入,并结合我国3Q大战和锐邦诉强生案,对我国当前的反垄断实践进行了批判性思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宇  
对双边市场中的价格行为进行有效的反垄断法规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双边市场中价格行为不同于传统市场的特征,着重阐述了双边市场价格行为在垄断行为中可能存在的表现形式,继而在现阶段我国反垄断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双边市场价格行为的反垄断执法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耀  
联合抵制交易是我国《反垄断法》非常重视的垄断协议类型,其反垄断法分析同样遵循垄断协议的一般分析方法,但又有诸多特殊性:在"协议"的证明上,往往需要供助于"协同行为"概念,而在"垄断"的证明上,则可直接依据司法解释进行推定。更重要的是,在个案中必须注意将联合抵制同附属于其他行为的联合拒绝因素区别开来,后者并不构成独立的行为。我国相关反垄断配套立法对于此类协议的分析方法与步骤缺乏必要的解释,本文的讨论旨在为其补充或修订提供必要的理论铺垫与框架基础。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永贞  
一、经济优势地位的界定 经济优势地位,又称为垄断。对这个概念,各国反垄断法中的说法不尽相同。尽管说法不—,但实际上都是指企业在特定市场上所具有的某种特定程度的支配或控制力量,即在相关的产品市场,地域市场和时间市场上,拥有决定产品产量、价格和销售等各方面的控制能力。对这种控制能力如何界定,各国反垄断法的规定也各有千秋。我国《反垄断法》至今没有正式出台,但在1999年1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大纲》中对经济优势地位是这样界定的:一个经营者就某种特定商品市场占有率达到1/2以上的;二个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