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90)
2023(13416)
2022(11033)
2021(10279)
2020(8902)
2019(20339)
2018(20805)
2017(40270)
2016(22557)
2015(25737)
2014(26234)
2013(25799)
2012(23823)
2011(21582)
2010(22182)
2009(20721)
2008(20827)
2007(19321)
2006(17130)
2005(15434)
作者
(67726)
(56996)
(56464)
(53996)
(35952)
(27297)
(25822)
(22311)
(21485)
(20396)
(19357)
(19264)
(18256)
(18241)
(17788)
(17661)
(17389)
(16656)
(16480)
(16398)
(14527)
(14306)
(14063)
(13124)
(12900)
(12838)
(12797)
(12722)
(11716)
(11701)
学科
(96516)
经济(96421)
(63013)
管理(57214)
(48103)
(41805)
企业(41805)
方法(41220)
数学(36614)
数学方法(35954)
农业(31678)
中国(25549)
业经(23823)
(21255)
(20975)
(19906)
地方(18927)
(16327)
贸易(16321)
(15855)
理论(15496)
(15040)
银行(14995)
(14955)
(14342)
(14208)
(14090)
金融(14082)
技术(13343)
(13309)
机构
学院(327085)
大学(323787)
(130316)
经济(127375)
管理(121291)
研究(113252)
理学(103801)
理学院(102664)
管理学(100395)
管理学院(99830)
中国(86704)
(76884)
科学(72683)
(69721)
(60042)
农业(59673)
(58566)
业大(57338)
研究所(54571)
中心(53068)
(52301)
财经(45931)
北京(43828)
(43449)
师范(42938)
(41470)
(40959)
(39831)
经济学(38840)
(37560)
基金
项目(214095)
科学(165509)
研究(155045)
基金(151262)
(133251)
国家(132117)
科学基金(110981)
社会(94879)
社会科(89402)
社会科学(89375)
(86571)
基金项目(79237)
(71896)
自然(71831)
教育(71825)
自然科(70146)
自然科学(70126)
自然科学基金(68826)
编号(65703)
资助(63319)
成果(54052)
重点(48615)
(46883)
(46780)
课题(45794)
(43586)
科研(41105)
创新(40799)
(40218)
计划(39814)
期刊
(149551)
经济(149551)
研究(92380)
(76957)
中国(69100)
学报(57727)
农业(51660)
科学(50909)
(45178)
大学(43537)
学学(41184)
管理(41056)
教育(38182)
(31895)
金融(31895)
技术(30096)
业经(29696)
(26277)
经济研究(22426)
财经(22126)
问题(21145)
(18971)
(18953)
统计(17991)
技术经济(16468)
业大(16186)
(15989)
世界(15844)
图书(15621)
农村(15502)
共检索到493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依洁  丰雷  
个体化确权是发展中国家土地确权的主导方式,近年来则逐渐形成从个体化确权向多样化确权转变的趋势。本文对个体化确权和多样化确权进行比较分析,提炼总结多样化确权的典型模式,探讨如何选择最适合的确权制度问题。研究表明,个体化确权具有强制性、系统性、确定性等优势,赋予个人完全的剩余索取权,有效规避公地悲剧;同时具有耗时长、成本高、见效慢等劣势,易忽视弱势群体利益,无法适应复杂的社会经济现实。多样化确权弥合了地方与国家、传统习俗与正式规则之间的差距和鸿沟,是一种保留传统地权和个体化确权两种路径之外的"第三条道路"。可以根据土地共有产权强度和国家分权程度的高低,将多样化确权划分为国家主导集体确权、地方主导个体确权、集体土地管理地方自治、基层社区治理和公社产权登记等5种典型模式,不同模式契合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私有、集体、公共等多种农地产权安排的异质性诉求,在确权实施的统一性、有效性、灵活性、适应性等方面各具优势。因此,根据多样化确权的经验做法,结合理论探讨和中国实践,建议事前评估当地条件以辅助确权决策;提高地方政府、基层社区的自主权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可度;并鼓励多元确权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实践规律的总结。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鞍钢  杨韵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怡忻  丰雷  
大规模土地确权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保障地权安全、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治理措施。一般认为,非洲国家土地确权多为失败、少有成功。本文以摩洛哥为例,对其成功的土地确权实践进行分析,探讨多元法律体系下产权正规化的经验和启示。研究表明,摩洛哥土地确权的成功经验可归纳如下:(1)习惯法、宗教法与正规法相互补充协调,所形成的多元法律体系适应了地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降低确权改革的制度成本;(2)伊斯兰教义中有关确权的传统观念、确权的长期历史经验以及政府对确权工作的大力宣传形塑了社会的共同认知和意识;(3)完善可靠的地籍系统、适度分权的组织架构、公私部门的密切合作以及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为确权奠定坚实基础;(4)良好的国家能力建设和国家领袖的个人领导力为确权赢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因此,我国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继续发挥我国国家能力建设优势,同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等非正式约束的补充作用,并加强对农民产权认知和市场意识等的宣传教育,集中群众力量,夯实改革共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恺  罗明忠  
在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下,村集体与农户之间存在土地产权的纵向竞争。在新一轮农地确权后,村集体的农地权能有被弱化的可能,它在农地流转中发挥的交易装置功能亦可能有所削弱,农地规模集中可能更加困难。基于2015年和2016年粤、赣两省2738份农户调查问卷,利用分数回归模型和有序逻辑模型,实证检验新一轮农地确权的政策效应,结果显示:农地确权提升了农户的土地产权强度,同时弱化了集体的土地权能;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但对农地规模集中具有负向显著影响。可见,即使确权促进农地流转,但由于农地交易装置缺失和农地市场发育迟缓,流转后的农地规模集中更加困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米运生  曾泽莹  高亚佳  
农地转出不仅是资本对土地的要素替代,更是农户职业选择的深刻变迁,这就促进了资本深化并衍生出巨大的融资需求。信贷需求升级既促进农户的信贷可得性,也深刻影响融资渠道和信贷契约的模式选择。使用广东等9省份465个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职业的非农化以及相伴而来的创业活动激活了农地转出者的信贷需求,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与此同时,农户的融资行为也趋于正规化,融资渠道更倾向于正规金融机构,契约类型更倾向于基于制度信任的正式契约。相应的政策建议是中国需要推进农村金融供给侧的结构转换,要积极探索宅基地、房屋和农地承包经营权等新型抵押品,通过产品设计和流程再造,使农村金融能通过供给侧转换而有效地满足土地转出者的信贷需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米运生  曾泽莹  高亚佳  
农地转出不仅是资本对土地的要素替代,更是农户职业选择的深刻变迁,这就促进了资本深化并衍生出巨大的融资需求。信贷需求升级既促进农户的信贷可得性,也深刻影响融资渠道和信贷契约的模式选择。使用广东等9省份465个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职业的非农化以及相伴而来的创业活动激活了农地转出者的信贷需求,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与此同时,农户的融资行为也趋于正规化,融资渠道更倾向于正规金融机构,契约类型更倾向于基于制度信任的正式契约。相应的政策建议是中国需要推进农村金融供给侧的结构转换,要积极探索宅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米运生   王家兴   徐俊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有着强烈资金需求而在融资渠道方面倾向于正规机构。基于大量转入农地的事实,其能否实现融资渠道正规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地经营权强度。本文从法律、事实和感知三个维度度量农地经营权强度,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法,从理论与实证方面分析农地经营权强度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正规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正规化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农地经营权在法律维度、事实维度与感知维度具有高强度能够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正规化;特别是,农地经营权在法律维度具有高强度是核心条件。本文既肯定了从法律上创设农地经营权的重要性,也从事实维度和感知维度提出了提升产权强度的改革方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志刚  曲福田  
本文概括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地制度各主要创新形式的特征及地区差异 ,并以此为基础 ,提出了多种农地制度创新的出现源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农地权利需求的差异这一理论假说。然后通过对江苏省和江西省农地制度演变与农地绩效的计量分析 ,对该假说作了初步验证。本文认为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户对农地收益权和使用权的需求较转让权强 ;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则对农地转让权和使用权具有强偏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晓阳  
农业院校在经过以扩大招生规模、增设边缘专业为标志的数量式发展之后,正处于逐步向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过渡阶段。与其他专业相比,以农学、植物保护、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茶学等为代表的传统农科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显得尤为艰难。华南农业大学立足于"未来三角"分析,适应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围绕广东高等教育转型升级的目标,以内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康  
通过比较三个社会学视角,本文认为"个体性学习"的兴起是由于当今社会个体化过程在终身学习领域的一个体现。虽然这种"个体性学习"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能动性,但也促成了"公共空间"的消退。西方一些学者因而呼唤使个体"赋权"和"公共空间"恢复的公民教育,以便使个体能获取真正的自主性,而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杨光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科学文化技术的发展,各国教育都面临着传统与变革的挑战,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英国也不例外。然而,由于英国长期形成的改良主义民族传统和经验主义哲学传统,因此在保留传统与进行变革的选择中,总是以不触动传统为原则,主张渐变,反对突变。这样做固然有其稳妥的一面,但往往过于保守,改革显得迟缓,勉强。这一特点相当突出地反映在英国学校课程改革方而。笔者认为,要认识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在课程方面所采取的措施,首先必须了解英国学校课程的传统。只有这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臧得顺  
在全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实践中,山东省枣庄市农地产权资本化改革的"徐庄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典型意义。建设"培育社会型政府"、"强化市场型政府"是枣庄市政府取得试验成效的有益经验,对其进行细致的调查总结和理论升华尤为必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耿志  薛德升  
流动摊贩的治理一直是我国城市管理的难题。通过对流动摊贩、疏导区摊贩和城市管理者的调查,研究了广州摊贩空间疏导的模式与效应。疏导区是一种通过发挥基层政府和社会的作用,把闲置空间资源转化为摊贩经营场所的治理模式。调查显示,83%的流动摊贩对疏导区持否定和怀疑态度。究其原因,疏导区存在正负效应,前者表现在为摊贩提供了稳定的经营场所、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扩大经营规模的机会,后者表现在租金商业化、空间固定化、区位限制和进入权不平等等剥夺了摊贩低成本、流动性等优势和降低了摊贩对政策的信任。寻求适度正规化,使摊贩进入疏导区后的收益大于损失,应是改善摊贩疏导政策的核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婧  
本文在简要介绍美国高中教育历史发展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分析了多样化在美国高中教育教学中的体现,其中着重分析了美国高中的毕业要求和高中课程设置,研究了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对美国高中教育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晓平   关长坤   于博源  
中国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明显改善,但流转对象熟人化特征仍然明显,该特征意味着农地流转市场发挥资源高效配置作用有限。鲜有研究从交易成本视角讨论农地确权可能弱化该熟人化特征的机制。本文利用辽苏赣三省调研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农地确权—降低流转中的信息成本和行为约束成本—促进农地流转非熟人化特征”机制。研究证实了信息成本机制的存在,在理论层面拓展了农地流转非熟人化形成机制的知识积累;实践层面的启示是在完成农地确权的基础上,应继续加强农地流转信息平台质量建设,加强农地流转信息低成本有效力地广泛传播,以使清晰稳定的农地产权有力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