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55)
- 2023(4955)
- 2022(4037)
- 2021(3622)
- 2020(2956)
- 2019(6886)
- 2018(6470)
- 2017(11382)
- 2016(5989)
- 2015(6509)
- 2014(6272)
- 2013(6645)
- 2012(6331)
- 2011(5973)
- 2010(6275)
- 2009(5973)
- 2008(6065)
- 2007(5254)
- 2006(5021)
- 2005(4524)
- 学科
- 济(28727)
- 经济(28702)
- 管理(16519)
- 业(14328)
- 农(12068)
- 企(10893)
- 企业(10893)
- 中国(8542)
- 农业(8538)
- 方法(8504)
- 业经(8058)
- 制(7495)
- 地方(7393)
- 财(7069)
- 数学(6961)
- 数学方法(6800)
- 学(6784)
- 发(5973)
- 资源(5141)
- 度(4904)
- 制度(4897)
- 农业经济(4805)
- 和(4711)
- 理论(4533)
- 策(4388)
- 发展(4271)
- 展(4265)
- 关系(4262)
- 建设(4165)
- 服务(3936)
- 机构
- 大学(92662)
- 学院(90616)
- 研究(36925)
- 济(35625)
- 经济(34537)
- 管理(32741)
- 理学(27356)
- 理学院(26966)
- 中国(26962)
- 管理学(26283)
- 管理学院(26073)
- 科学(23078)
- 京(21103)
- 所(19648)
- 农(18169)
- 研究所(17715)
- 财(17577)
- 中心(16120)
- 江(15472)
- 业大(13862)
- 北京(13825)
- 范(13664)
- 农业(13628)
- 院(13615)
- 师范(13569)
- 省(13341)
- 财经(13026)
- 州(12073)
- 经(11855)
- 师范大学(11024)
- 基金
- 项目(60830)
- 科学(46892)
- 研究(43866)
- 基金(43642)
- 家(39321)
- 国家(39011)
- 科学基金(32092)
- 社会(28044)
- 社会科(26372)
- 社会科学(26360)
- 省(23092)
- 基金项目(22123)
- 自然(20163)
- 划(19586)
- 自然科(19554)
- 自然科学(19547)
- 教育(19541)
- 自然科学基金(19205)
- 资助(18087)
- 编号(17316)
- 成果(15193)
- 重点(14009)
- 发(13643)
- 部(13385)
- 课题(12739)
- 国家社会(12138)
- 创(11478)
- 科研(11325)
- 教育部(11053)
- 性(10787)
共检索到150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国营
我国"看病难、看病贵"可归因于医疗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包括高层级医院与基层医疗组织之间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以及医疗供方与需方的配置错位等。缓解城乡医疗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均衡配置,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为此,必须消除行政壁垒,让市场演化出克服自身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回归计划体制。通过市场机制组建医疗集团,实现多层级医疗组织的一体化,是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两极分化的一种具体措施,但其基本前提在于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落实各级公立医疗组织的独立法人地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林 李思赟
近年来,我国城乡医疗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综合指数从0.73下降到0.54,表明城乡医疗差距有所降低,但城乡医疗物力、人力资源配置差距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人力资源方面的配置差距甚至呈扩大趋势。基于资源投入-产出-受益的三维视角,本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物力、人力、财力三类医疗资源投入、医疗服务产出、居民偏好及居民受益程度之间的逻辑递进关系,梳理城乡医疗资源非均衡配置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物力、人力资源的投入差距均影响城乡医疗服务的产出差距,其中人力资源的投入差距影响程度更大;医疗服务的产出差距、消费偏好影响居民的受益程度。因此,优化物力、人力、财力资源配置方式与重点,注重引导居民消费偏好应是当前实...
关键词:
医疗资源 均衡配置 居民受益程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俞彤晖
笔者首先界定了收入两极分化的内涵,并使用ER指数测度了全国及各省区市城乡收入两极分化程度,实证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两极分化总体上有所加剧,且全国各省区市城乡收入两极分化程度各异,分布极不平衡,有显著的地域差异。随后,笔者依据人均GDP水平的高低,将全国31个省区市分为发达、较发达、欠发达三类地区,并对全国及各类型地区分别构建省级区域面板协整模型,结果发现:中国城乡收入两极分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两变量间呈反向变动关系,且经济越发达地区,ER指数对人均GDP的负面影响效果越显著。基于这样的结果,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检贵
两极分化可以区分为静态意义上的两极分化和动态意义上的两极分化 ,两极分化在本质上代表一种收入或财富差别程度极大的分配状况。只要收入 (或财富 )差距确已达到了非常大的程度 ,即使没有出现“穷人越穷 ,富人越富” ,也完全有理由说社会上存在两极分化。
关键词:
两极分化 静态和动态 评判标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爱军
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尤其是在其初级阶段,产生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是难以完全避免的。我国现阶段两极分化的突出表现有:(1)当前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已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和许多东欧转轨国家;(2)贫富差距十分悬殊;(3)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这是多种所有制结构共同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必然结果。允许一定范围内两极分化的存在,将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早日实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城
我国正处在杜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当前条件下,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就应该承认由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所决定的在一定范围内的两极分化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因此,应该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的原理来理解和对待两极分化;应该采取措施,缓和两极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应该明确,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彻底消除两极分化现象。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方春 魏晶晶
使用CHNS的8年调查数据,根据不同分组标志选取相应的极化测度方法,并结合相应的收入分布图分析我国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状况,结果表明:基于中位数和平均数分组的我国居民收入两极分化以及城乡收入两极分化程度,在1988—2003年不断上升,而2003年以后开始下降;基于众数的分组不能很好地度量我国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状况;而基于贫困线分组的两极分化指标一直表现出强劲的上升趋势。因此,在我国总体居民收入两极分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的背景下,贫困群体的收入和生活状况需要引起重视,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努力改善贫困群体的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现祥 王海港
本文基于我国1978—2002年间居民在初次分配中的要素所得,采用核密度函数估计各省区的收入分布,加总得到全国的收入分布,进而考察我国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分布演进。主要发现是,我国收入分布不断向右平移,逐渐呈现双峰分布,这直观地刻画了我国要素收入快速增长以及在初次分配中就呈现两极分化的现状;两极分化主要是由劳动贡献这个分配标准在产业间的差异造成的,要素贡献的其他差异对我国收入分布的扭曲程度为2%—15%。这些发现意味着,缓解、消除两极分化在于校正、消除经济体现有的一些扭曲及其对收入分配标准的影响,健全现行收入分配制度的运行环境。
关键词:
收入分布演进 初次分配 两极分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圣明
本文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形成两极分化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突出三个问题:其一、强调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和资本积累规律对两极分化的作用;其二、市场与价值规律不是万能的,不能覆盖全社会;其三、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必须保证社会公平。
关键词:
两极分化 价值规律 公平 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章洪海 苟娟娟
两极分化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状态。从收入不良指数开始入手研究我国两极分化问题,又从收入不良指数的变化趋势和国际比较两个角度来分析我国是不是已经进入两极分化状态。结论非常明确,中国已经进入明显两极分化的社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董长瑞
五等分比差法和基尼系数法是研究收入差异的公认方法,但在它们能否成为两极分化研究方法的问题上,理论界却产生了分歧。问题的焦点是,五等分比差法和基尼系数法能否反映两极分化的基本规定性,尤其是两极分化质的规定性?本文认为,两极分化包括质的规定性、量的规定性和发展趋势的规定性,五等分比差法和基尼系数法不仅能反映两极分化量的规定性和发展趋势的规定性,而且也能反映出两极分化质的规定性,是研究两极分化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五等分比差法,基尼系数法,两极分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洪兴建 李金昌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收入两极分化内涵的理解存有很大分歧,对中国是否发生了两极分化也有不同观点,但少有论述明确说明两极分化的本质内涵。收入两极分化的本质内涵是,一个初始收入分配比较均等的群体日益分裂成两个群体,并且群内差距越小、群间差距越大,群的规模越势均力敌,两极分化便越严重。因此两极分化是一个有别于收入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概念,所有测度收入不平等的指标均不能有效测度两极分化。本文对收入两极分化的测度方法进行了述评,并运用几个主要测度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居民收入的两极分化。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四个主要年份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城乡两极分化、城镇及农村内部的两极分化、沿海与内陆的...
关键词:
收入两极分化 内涵 测度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文华 周贤君 易兵 张陶新
利用1980—2010年湖南居民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湖南城乡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的演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1980—2010年,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收入两极分化在震荡中加大,其速度快于全国水平。基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居民收入 两极分化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俞彤晖
严防城乡收入两极分化态势加剧是切实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省级面板数据,对1990—2015年中国城乡收入两极分化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乡收入两极分化总体呈现"双峰型"波动态势;西部地区ER指数始终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低;依据ER指数划分的各极化类型区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且在样本年内变动明显;经济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两极分化程度呈"倒U型"关系。从全国整体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政府行为有助于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而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开放和基础设施建设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收入两极分化;从分区域视角看,部分因素的影响效果在东中西部地区间有所不同。为改善城乡收入极化态势,须在把握总体演进阶段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有效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代英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职工和居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我国城市的医疗资源出现了不断的向大医院集中的倾向,导致了医疗资源分布的非均衡。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不仅使"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难以解决,而且也不利于城市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体系的构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并通过区域性的卫生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调整和优化城市医疗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城市医疗资源 配置 非均衡 校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