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04)
- 2023(4577)
- 2022(3860)
- 2021(3436)
- 2020(2925)
- 2019(6519)
- 2018(6486)
- 2017(12605)
- 2016(6972)
- 2015(7836)
- 2014(7865)
- 2013(7657)
- 2012(6966)
- 2011(6311)
- 2010(6401)
- 2009(6251)
- 2008(6274)
- 2007(5727)
- 2006(5156)
- 2005(4965)
- 学科
- 管理(27239)
- 济(25324)
- 经济(25256)
- 业(23006)
- 企(20301)
- 企业(20301)
- 制(11526)
- 财(11082)
- 方法(8743)
- 体(7898)
- 数学(7256)
- 中国(7237)
- 数学方法(7144)
- 业经(6972)
- 体制(6929)
- 农(6857)
- 务(6750)
- 财务(6732)
- 财务管理(6714)
- 企业财务(6376)
- 银(5899)
- 银行(5894)
- 行(5571)
- 融(5370)
- 金融(5367)
- 税(4995)
- 划(4952)
- 环境(4903)
- 度(4891)
- 制度(4888)
- 机构
- 大学(101465)
- 学院(99840)
- 济(42695)
- 经济(41775)
- 管理(37955)
- 研究(33388)
- 理学(32156)
- 理学院(31823)
- 管理学(31426)
- 管理学院(31228)
- 中国(26472)
- 财(24264)
- 京(20683)
- 财经(18195)
- 科学(17709)
- 所(16380)
- 经(16367)
- 江(16138)
- 中心(15275)
- 研究所(14296)
- 农(13959)
- 经济学(13708)
- 财经大学(13386)
- 北京(12909)
- 业大(12572)
- 经济学院(12221)
- 州(12176)
- 院(12122)
- 范(11995)
- 师范(11877)
- 基金
- 项目(63537)
- 科学(50804)
- 研究(48193)
- 基金(47406)
- 家(40317)
- 国家(39981)
- 科学基金(34833)
- 社会(32462)
- 社会科(30789)
- 社会科学(30784)
- 基金项目(24646)
- 省(24051)
- 教育(22317)
- 自然(21117)
- 自然科(20621)
- 自然科学(20617)
- 自然科学基金(20264)
- 划(20148)
- 资助(18973)
- 编号(18913)
- 制(18790)
- 成果(16625)
- 部(15142)
- 重点(14357)
- 国家社会(13783)
- 创(13491)
- 课题(13485)
- 教育部(13413)
- 性(13318)
- 发(12963)
共检索到159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际平
从东海郡《集簿》看汉代的亩制、亩产与汉魏田租额杨际平汉代的平均亩产,是汉代经济史,也是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古代可以比较确切地估计的亩产大体始于汉代。对汉代平均亩产的估算,直接影响到对汉以后各代平均亩产和汉魏晋田租额的认定,同时也影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丁红旗
殷孟伦先生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是一部研究魏晋文学史的力作,但其间亦有可商之处;今对几个具体问题加以辨正。
关键词:
殷注 指瑕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明
张溥编《百三名家集》以《七十二家集》为基础,而《七十二家集》又受到汪士贤所辑三种丛编本的影响。汪士贤所编三种丛编本以《二十一名家集》为最早,《诸家文集》增刻《梁昭明太子文集》和《总论》,其余各集据此编重印。《诸名家集》则以《二十一名家集》为底本而重刻,从而釐清了各丛编之间的版本关系,同时订正了版本著录中存在的讹误。根据张燮所撰《凡例》及致友人信札,阐述了《七十二家集》的编纂和刊刻情况。《百三名家集》存在随文附刻句读的特点,此当属该编影响远逾《七十二家集》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汉魏六朝人集 丛编本 编撰 刊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孝林,弋建明,熊瑞芳
The paper introduces briefly the contents of Yinwan Bamboo Slips Collection of Han Dynasty.The author thinks that it is the first statistical annual report to the court and describes the method of grouping and categorising of the Collection.
关键词:
汉简 集簿 统计年报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絮飞 李国新 王纯
从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中的关于庭院植物的形象描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汉代庭院植物的配置是很有特点的:不仅可以看到类似西方园林植物的整齐而规则的排列方式,同时也可以看到汉代庭院配置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并且与建筑的形体及形式相得益彰;更可贵的是汉代庭院植物的配置饱含着向自然化、生态化和艺术化等近似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配置形式的探索。图6参10
关键词:
园林学 美术 汉画像砖 庭院植物 配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国强
汉代文献在文字载体、书写和排列顺序等形制方面已基本定型。汉代已建立后世所遵循的以内容、主旨为基础的标立书名以及署名、结集的规范,但是先秦某些习惯也在延续。汉代著作方式众多,以注解、汇编为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郭强 高长山
汉代察举制是中国最早的选官制度,其中的"举贤良文学"因天子亲自策试被举荐者,而备受历代的关注。察举制用人以德、用人以才、用人以能,确立了历代用人标准。而古代帝王的偏信多疑,豪门贵族的相互倾轧,使俊杰之士仕途上步履维艰,最终让察举制走入穷途。察举制的利弊得失,为今天的育人选才提供了诸多的启示和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
察举制 晁错 董仲舒 汉代选官制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德贵
新近刊布的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第一次披露了有关西汉中期乡级"垦田租簿"的新史料。这份垦田租簿不仅记录了一乡"提封"、"可垦不垦"、"群不可垦"和"垦田"的具体数字,而且还首次记载了西汉中期"都乡七年"应征田亩面积、总田租额和亩收田租之数据,其中对"出田"和"定入田"等也有具体的规定。这为我们深入探讨西汉"垦田租簿"的文书格式和内容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份"垦田租簿"出现了传世文献和以往出土简牍未见记载的亩收田租额等方面的具体数字,这些新材料为我们解决汉代田租征收方式问题带来了新的契机。"都乡七年垦田租簿"显示,西汉中期田租征收的具体办法是依据平均粮食产量和一定的税率按亩计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叔鹤
汉代官职的大小,一般是根据其品级的高低、俸禄之多少来表示的。汉制的官职,在中央有三公和九卿,在地方则为郡县两级制,郡有郡守,县有县令。他们的俸禄都是按分配到的谷物数量来决定的。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万五十斛谷。(《汉书·百官公卿表》)这些官员都是一品官。当时二、三品官为“中”二千石,四、五、六品官为二千石;再等而下之。“汉制禄制自中二千石至百石,各有等差,凡十二等”。(《通典·卷五十七》)在二千石中又分三等:“中”二千石、二千石及“比”二千石。“中”就是正职,“比”就是副职的意思。自内官的九卿、朗、将,到外官的郡守、尉的俸禄等级都是二千石谷,即年俸为二千石谷。中二千石,每月得一百八十斛,二千石的每月得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的每月得一百斛。一般所称二千石的,月得一百二十斛,一年实为一千四百四十石,不满二千石。而中二千石的,每月得一百八十斛,一年可得二千一百六十斛。虽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于越人
汉代的税收与统计于越人汉代税收有人税、财产税等。人税与人口统计,财产税与田土及财产统计有密切关系。人税的稽征建立在人口统计的基础上;财产税的课收则以田土和财产统计为依据。人税包括算赋及口赋,摇役、更赋等。这是对人身的课税,属人头税性质。算赋是高帝四年...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信通
汉代国家政权对乡里基层社会的经济控制并非主导一切,里的经济自治对行政控制起到了重要补充作用。里中经济自治有两类社会组织,一是完全意义上的经济自治组织"父老单",这类组织由里父老倡导富户自愿捐款购置田产,以解决祭祀等公共经济开支。二是半经济自治组织"正单",该类组织有国家官吏支持组建,有固定可靠的经济来源,有共同遵守的规章管理制度。这类组织的目的在于均轻赋税、均平徭役,解决基层农业生产事务上的困难。这两类经济自治组织缓和了基层社会矛盾,对稳定里小共同体起到了行政控制不能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
汉代 乡里社会 经济自治 父老单 正单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国强
本文以《史记》为中心,叙述了汉代文献的传播过程,分析了影响汉代文献传播的政治、社会、学术思想、文献自身、文献载体和生产方式等诸多因素。
关键词:
古典文献 汉代文献 文献传播 《史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静
汉魏六朝时期,政治形势急剧变革,经济发展形态不一,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与民俗习惯极大地影响了文学的创作与发展。该因素影响下,文化发展水平与学术思想的建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学质性风貌与起伏兴衰。立足于地域文化视野对汉魏六朝小说进行研究,能够深化理解各地区文化交流对文学发展的动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