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04)
2023(9591)
2022(8241)
2021(7686)
2020(6898)
2019(15945)
2018(15722)
2017(31915)
2016(17128)
2015(19800)
2014(20108)
2013(20224)
2012(19222)
2011(17451)
2010(18018)
2009(17659)
2008(17210)
2007(15852)
2006(14040)
2005(13203)
作者
(51285)
(42622)
(42558)
(41014)
(27049)
(20389)
(19832)
(16554)
(16169)
(15392)
(14425)
(14356)
(13771)
(13603)
(13498)
(13391)
(12871)
(12455)
(12432)
(12424)
(10805)
(10437)
(10432)
(9818)
(9658)
(9655)
(9627)
(9623)
(8696)
(8546)
学科
(72927)
经济(72856)
(48242)
管理(46094)
(40333)
企业(40333)
(34750)
银行(34605)
方法(33429)
(32991)
(31421)
金融(31419)
数学(30072)
数学方法(29877)
中国(26738)
(24744)
(21935)
(19616)
业经(17239)
(15772)
贸易(15756)
(15242)
地方(14590)
(14539)
财务(14511)
财务管理(14472)
(14114)
制度(14107)
企业财务(13778)
农业(12898)
机构
大学(252029)
学院(251039)
(109234)
经济(106785)
管理(93406)
研究(85858)
中国(79891)
理学(77883)
理学院(77038)
管理学(75936)
管理学院(75469)
(55849)
(53674)
科学(49247)
(44998)
(44777)
财经(43548)
中心(42758)
研究所(40291)
(39255)
(39002)
农业(35669)
(35533)
业大(35253)
北京(34962)
经济学(34934)
银行(34157)
(32404)
财经大学(32383)
(31941)
基金
项目(151287)
科学(116551)
研究(112065)
基金(108049)
(92887)
国家(92067)
科学基金(77102)
社会(69677)
社会科(66170)
社会科学(66145)
(58838)
基金项目(56782)
教育(51224)
(49568)
自然(48127)
编号(47049)
自然科(46865)
自然科学(46851)
自然科学基金(46022)
资助(45996)
成果(39707)
(34570)
重点(34425)
(33285)
课题(32087)
(31282)
(29990)
教育部(29506)
科研(29391)
创新(29382)
期刊
(121033)
经济(121033)
研究(81341)
(54506)
金融(54506)
中国(49359)
(43981)
(40278)
学报(37332)
科学(33155)
管理(32962)
大学(27949)
学学(26429)
农业(24784)
财经(22458)
教育(22111)
技术(19838)
经济研究(19696)
业经(19540)
(19125)
问题(16605)
理论(15579)
(15005)
实践(14090)
(14090)
国际(14056)
(13095)
商业(12773)
技术经济(12609)
统计(12039)
共检索到400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欣欣  
从东亚金融危机看我国的金融隐患——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产运营现状的分析李欣欣我国不仅是一个资本项目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也是一个国内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没有向外资全面开放的国家。因此,国际游资难以冲击我国人民币汇率和股票市场。这次东亚金融风暴尽管对我国直...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何萍  何浩  
经过这次东南亚金融风暴,人们认识到银行系统的安全性已不能用单一的资本充足率、尤其是帐面的资本充足率来衡量。本文从分析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入手,认为不良资产的问题反映在银行,但症结却是我国总体经济结构失衡的外在表现,并提出了提高银行资产运营质量的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晨  
为了应对由美国次级房贷诱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危机,美国政府投巨资购买商业银行股份,使商业银行国有化。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商业银行就此会走向国有化。文章通过对美国政府这一作法的利弊分析,提出了美国商业银行不会将国有化进行到底的观点。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颖  
金融危机中美国金融机构遭受重创的自身原因是,公司治理失效及过度的激励机制,缺乏严格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规模快速扩张带来整合和管理的巨大难题。同时,美国计划改革其金融监管体制,发布了《现代化金融监管体制蓝图》和《金融改革框架》。欧美金融机构的转型,尤其是花旗分拆不意味着综合经营模式的失败;基于金融深化发展和适应全球金融竞争的考虑,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坚持综合经营和金融创新,金融监管的变革方向应是对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实施更加有效的监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萍  
本文在简要分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及教训之后,着重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金融危机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何维达  于一  陈宝东  
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美国5大投行首当其冲,最终分别以收购、破产或转型宣告了华尔街时代的终结。商业银行同样受到严重冲击,欧美主要商业银行均出现巨亏。尽管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欧美商业银行所谓"完善"的、被我国商业银行广泛借鉴和学习的治理结构显然也存在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从我国现实出发,审慎地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发展道路。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萍萍  纪建悦  
本文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我国13家上市商业银行金融危机前后的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并未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相反危机后银行业整体效率有所提高,但最近一年银行效率有下降的趋势,并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强  冯超  
本文采用夏普市场模型对从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21日的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至2009年有上升趋势,但在2010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过也存在系统性风险两极分化和大型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高居不下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建立商业银行额外资本要求、限制高系统性风险银行业务和妥善处理"大而不倒"问题等措施。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Michael Pomerleano  
金融危机使欧美诸多银行陷入困境,亚洲地区的银行也难以独善其身,亚洲新兴市场银行受影响程度如何?未来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对此,亚洲开发银行学者Michael Pomerleano对本次金融危机对亚洲银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报告首先认为东亚地区银行系统较为健康,但是短期前景不容乐观。亚洲国家对银行系统的救助措施,有助于维持银行体系的稳定,但应谨慎运用以免在长期内造成金融扭曲。报告还对银行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发现资本短缺数值约为7580亿美元。经亚洲开发银行ADB授权翻译并发表此文,本刊对原文有所删节。ADBI对译文及其使用免责。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雪  徐植  
商业银行的境外并购,有助于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优化业务结构、推动经营战略调整、增强协同效应。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银行并购潜在对象增多、并购竞争对手减少、并购成本下降,越来越多的境外并购机会呈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面前。商业银行应选择文化接近、经营理念和模式易于融合的并购对象,采用实物期权定价方法估价被并购银行,做好并购整合,取得境外并购的成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晨平  霍晓飞  
1997年7月2日以来,由泰铢危机触发的亚洲金融风暴已逾一年,其蔓延速度之快,影响面之广,破坏性之大,均为人们所始料未及。目前这场金融动荡仍未停止,余波仍未散尽。虽然我国未受到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树成  齐建国  张青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钟伟  胡松明  
东亚金融危机暴露了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弱点和政府在推进金融深化中的监管不当。在未理清本国银企关系并进行金融重组前,在缺乏可持续汇率形成机制前,政府应以保持适度储备、防止金融泡沫、坚持金融约束为手段,向金融开放稳健过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兆量  
经历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东亚金融危机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它的基础是广泛存在的泡沫经济。金融业的全球一体化,离岸金融中心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国际炒家的掀风作浪,加剧了危机的深度。中国由于实质经济比较稳固,对金融业开放持谨慎态度等原因,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危机给中国敲响了警钟,要求中国尽快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