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8)
2023(7488)
2022(6169)
2021(5807)
2020(4745)
2019(10990)
2018(10405)
2017(20207)
2016(10665)
2015(11798)
2014(11629)
2013(11925)
2012(11520)
2011(10715)
2010(10402)
2009(9596)
2008(9337)
2007(8076)
2006(7215)
2005(6715)
作者
(30569)
(25747)
(25741)
(24578)
(16242)
(12242)
(11688)
(10009)
(9723)
(9007)
(9001)
(8583)
(8408)
(8278)
(8209)
(8018)
(7818)
(7292)
(7280)
(7104)
(6709)
(6202)
(6139)
(5815)
(5801)
(5647)
(5542)
(5236)
(5153)
(5080)
学科
(62148)
经济(62110)
(24215)
管理(23996)
方法(22968)
数学(21064)
数学方法(20972)
中国(17888)
地方(17483)
(17112)
企业(17112)
(14825)
(11987)
贸易(11982)
(11648)
业经(11644)
地方经济(11491)
产业(10211)
农业(9985)
(9798)
(9734)
(9582)
环境(8684)
(8556)
金融(8554)
(7848)
(7641)
银行(7633)
结构(7587)
关系(7562)
机构
大学(160719)
学院(158984)
(82029)
经济(80985)
研究(65525)
管理(57994)
理学(50217)
理学院(49543)
中国(49506)
管理学(48960)
管理学院(48659)
科学(37139)
(35046)
(33024)
(32055)
研究所(30370)
经济学(27968)
中心(27692)
财经(26370)
经济学院(25330)
(24280)
(23940)
(23701)
北京(22739)
(21667)
师范(21496)
(21206)
科学院(21064)
业大(20080)
财经大学(19817)
基金
项目(109646)
科学(88540)
基金(82962)
研究(80791)
(73141)
国家(72686)
科学基金(61479)
社会(55995)
社会科(53458)
社会科学(53450)
基金项目(43424)
(39009)
自然(36583)
自然科(35709)
自然科学(35700)
自然科学基金(35103)
教育(34946)
(34273)
资助(33817)
编号(29554)
(27195)
(26067)
重点(25728)
国家社会(25370)
中国(24619)
成果(23800)
发展(22952)
(22671)
(22653)
教育部(22375)
期刊
(88655)
经济(88655)
研究(52237)
中国(29413)
科学(24025)
学报(22622)
(21988)
(21366)
管理(21315)
大学(17398)
学学(16529)
经济研究(16168)
农业(15631)
(14257)
金融(14257)
财经(13731)
问题(12523)
业经(12318)
(12212)
(12023)
技术(11954)
教育(11814)
世界(11472)
国际(11217)
(9322)
资源(8954)
技术经济(8645)
统计(8049)
经济问题(7772)
(7154)
共检索到238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毛玉敏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结构的调整应放在世界范围或至少一定国际区域范围內来考虑,而不是只局限于一国甚至一个地区的角度。本文主要从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最为密切的东亚地区的角度来考虑中国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井认为我国应该实现产业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的转变,争取以高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并努力将比较优势发展为竞争优势,从而强化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瑾  张旭  王硕琦  
本文构建13个东亚样本国家1990年至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一是东亚地区的贸易发展和人均收入负相关,存在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加现象;二是东亚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东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可以依据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理论框架进行未来产业升级与调整;三是东亚地区受外部冲击影响较大,需要加强东亚区域政策协调来共同抵御外部冲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毛捷  杨晓兰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40多年中,东亚地区的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日本、“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东盟四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和地区经济的先后腾飞,引起了人们对东亚经济研究的极大兴趣。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1997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等,使人们对东亚模式产生了质疑,不少文章指出和批评了东亚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但东亚各国和地区并未止步不前,东亚模式仍然充满生机,本文旨在通过阐析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东亚产业区域转移出现的新特点及其原因,借鉴其经验和教训,以期对我国产业调整和升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郭海秋  
东亚金融危机是90年代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件大事,它对理论界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虽然中国由于资本市场的封闭性侥幸与这场危机擦肩而过,但其经济和金融结构中存在的与东亚国家类似的问题却仍然是客观存在的。本文试图从金融结构角度剖析危机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云平  
产业集群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体现在主导产业选择、主导产业兴衰等方面。基于集群视角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式表现为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具体有两种模式:一是依靠内部集群动力机制,整合集群价值链;另一种是依靠外部力量,嵌入外部价值链(外资和域外资本)来调整产业结构。为此,要通过完善产业集群治理机制,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龚晓菊  
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不仅资本与产业高度融合,而且资本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融资对策是: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继续加大中西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力度、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积极推行产业投资基金、规范民间金融、充分发挥政策性投资的引导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丁一兵  刘璐  傅缨捷  
本文着重考察了近年来东亚区域贸易模式的变化,指出中国从其他东亚经济体进口资本品、零部件而向区域外出口最终消费品的贸易格局虽然在缓慢变化,但仍未发生质的改变。一方面,中国作为区域内最终产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在逐步提高,另一方面,从东亚区域产业内贸易结构看,"新三角贸易"模式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促进了中国与其他东亚经济体产业内贸易结构的升级,但进入21世纪之后,却抑制了这一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要促进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维持经济良性发展,需要将东亚区域贸易模式与中国国内经济结构结合起来,共同做出相应的调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平  李世祥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多年来,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区域经济冲突仍是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大障碍。地方政府竞争是造成这一障碍的根本原因。为消除这一障碍,需要采取几个方面的措施:出台新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倡导树立全面的政绩观;尽快完善财税体制,加快资源价格体系改革,推进要素合理流动;由中央政府主导区域协调立法;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要尽量跳脱行政区域,立足经济区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涛  
从最近几年国内发表的关于中国银行业产业结构的文献来看,主要有两派观点:其一,纯粹从行业结构角度入手,分析中国银行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其二,从产权结构入手。本文在集中考察了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和近代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之后,认为行业结构问题与产权问题是困扰中国银行业的两个主要问题,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以解决目前银行业的效率低下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燕慎  
近二三十年,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地区在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的推动下,区域内投资与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对东亚地区产业分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盛  
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三次海洋产业结构比较、海洋产业人均产值系数、区位熵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比重等方法对环渤海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行了分析。基于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优化区域海洋产业结构需要:稳定发展海洋第一产业,积极发展海洋第二产业,以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为重点发展海洋第三产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安增军  刘琳  
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各国或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会促进彼此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又会反过来推动它们之间的产业转移。为此,文章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梯度转移的阶段性特征来考察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现实基础,进而对我国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互动机理及其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推动我国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