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98)
- 2023(9752)
- 2022(8375)
- 2021(7829)
- 2020(6466)
- 2019(15199)
- 2018(15347)
- 2017(29964)
- 2016(16277)
- 2015(18742)
- 2014(18861)
- 2013(18600)
- 2012(17542)
- 2011(16209)
- 2010(17062)
- 2009(15903)
- 2008(15785)
- 2007(14362)
- 2006(13259)
- 2005(12305)
- 学科
- 济(76883)
- 经济(76819)
- 业(45495)
- 管理(44985)
- 企(35937)
- 企业(35937)
- 方法(29892)
- 数学(26409)
- 数学方法(25851)
- 中国(25403)
- 农(21008)
- 地方(20398)
- 业经(17145)
- 制(14890)
- 贸(14700)
- 贸易(14682)
- 财(14409)
- 银(14392)
- 银行(14381)
- 易(14225)
- 行(13992)
- 农业(13848)
- 融(13155)
- 金融(13155)
- 发(12232)
- 学(12062)
- 理论(11716)
- 技术(11619)
- 地方经济(11365)
- 策(11246)
- 机构
- 学院(239686)
- 大学(235797)
- 济(99821)
- 经济(97541)
- 管理(90374)
- 研究(82954)
- 理学(76015)
- 理学院(75147)
- 管理学(73617)
- 管理学院(73158)
- 中国(65249)
- 京(51751)
- 科学(48768)
- 财(46940)
- 所(42651)
- 江(38117)
- 研究所(37948)
- 中心(37212)
- 农(36679)
- 财经(36023)
- 北京(34024)
- 范(33111)
- 师范(32818)
- 经(32289)
- 业大(31619)
- 州(31301)
- 院(29693)
- 经济学(29372)
- 农业(28299)
- 技术(26755)
- 基金
- 项目(144268)
- 科学(112996)
- 研究(109144)
- 基金(100986)
- 家(86594)
- 国家(85833)
- 科学基金(73088)
- 社会(67180)
- 社会科(63767)
- 社会科学(63749)
- 省(58550)
- 基金项目(52028)
- 教育(51603)
- 划(48710)
- 编号(46463)
- 自然(45724)
- 自然科(44649)
- 自然科学(44642)
- 自然科学基金(43792)
- 资助(43280)
- 成果(38803)
- 发(36594)
- 课题(33710)
- 重点(32757)
- 部(31484)
- 创(30217)
- 发展(29677)
- 展(29173)
- 创新(28128)
- 项目编号(27793)
- 期刊
- 济(121882)
- 经济(121882)
- 研究(77120)
- 中国(53707)
- 管理(37711)
- 农(35192)
- 财(33678)
- 教育(33340)
- 学报(31190)
- 科学(31071)
- 融(27315)
- 金融(27315)
- 技术(24515)
- 大学(24339)
- 农业(24244)
- 学学(22409)
- 业经(22006)
- 经济研究(19720)
- 财经(17558)
- 问题(16113)
- 经(15108)
- 贸(13545)
- 统计(13488)
- 商业(13107)
- 技术经济(13042)
- 业(13036)
- 图书(12514)
- 策(12182)
- 国际(12152)
- 理论(11814)
共检索到384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湘炯
近十多年来,世界各国的不少科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在深入探索人类社会面临的困境及其缓解途径,由此提出了各种用以预测世界发展趋势的世界模型。现就部分世界模型提出的一些有益启示及其主要缺陷,试对我国四化建设的发展战略作些初步探索。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世禄
要制定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首先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战略模型的问题。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可以把它概括为具有各个历史时期特点的四种类型的选择:“赶超战略”、“封闭战略”、“追随战略”和“跳跃战略”。所谓“赶超战略”,就是力图在一个短时间内,要在主要方面,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1958年“大跃进”时期,实际上就是选择了这样一种战略。当时提出的要以“一天等于二十年”的超高速度来“超英赶美”,不仅反映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上,也反映在我国的科学技术工作上。这样的口号和战略,很鼓舞人心,能激发起人们一时的热情。而且,那时我国的科学技术也确实有一个跃进的发展局面。但实践证明,这种战略是脱离实际的。所谓“封闭战略”,就是使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一个同世界的科学技术相隔绝的自我封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纪兴
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兴学科——中国发展战略研究正在蓬勃兴起.她是世界新技术革命发展趋势和改革的产物。目前,中国发展战略的研究机构、研究刊物、理论研究文章有如雨后春笋,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展示了我国腾飞的基本态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许建生 陈成 倪方树
当前,在北京南部新区发展战略中,决策者面临着在不同时间视角下选择双中心平衡增长路径或单中心非均衡增长路径的问题。基于局部溢出模型,本文构建了北京南部新区的城区发展战略分析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段霞
当今世界城市格局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过渡时期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几次世界城市大变动都是在类似的环境下出现的 ,从而有了伦敦、纽约和东京这三大全球性城市及一批令世人瞩目的国际大都市。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 ,新兴国际城市的崛起将改变现有的城市格局 ,这就为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国家中心城市 ,突破在世界城市格局中相对次要位置 ,最终建成在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影响的世界一流城市提供了有利时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仲大军
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是当年西方国家在重金属时代的一种发展方式,但在当今全球化时代过分地使用这种发展模式,其辛辛苦苦积累的国民财富便可能被外人廉价利用,最后自己所得无多。这种发展模式的实质是对国力的透支,它不仅透支了中国劳动力的成本,也透支了中国的生存环境成本,阻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很多弊端还将不断显现出来,应及早加以纠正。中国必须再次走独立自主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重商主义 国力透支 借商主义 发展战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浚竹
本文回顾和梳理了我国发展战略规划实践与研究过程中的时代特征及其变迁,对发展战略规划的内涵、理念、特点、形式以及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发展战略规划对于实现区域互补协调,提高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希冀为区域和城市制定实施发展战略规划,促进我国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可云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重大战略安排,是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为贵"精髓的战略设计。阐明"一带一路"的本质与国内外背景,分析同其他战略的关系,"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SWOT)以及未来的操作重点和政策方向,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提高后的必然选择,是在国际国内背景发生变化后提出的有目的的行动方案。其很好地将中国其他重要战略串联在一起,集中展现了中国新的全球视野与建设经济强国的雄心,是中国通过两个"打造"促进国际均衡发展进而影响全球化方向的战略安排,标志着中国由过去侧重内部转向内外兼顾,寻求完成内部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任务的新办法。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会逐步创新国家调控与区域管理制度,并进一步完善创新、产业发展、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全方位开放、文化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具体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坤 鲍曙光
质量强国战略的提出有其深刻内在逻辑,其与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存在内在逻辑一致性,是衔接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的重要手段,因应我国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质量强国战略政策框架是以宏观国民经济、中观产业和区域发展、微观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为目标,以政府、企业和社会为共治主体,以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政府质量治理能力及社会中介服务能力为作用机制,以技术和业态创新以及标准化和品牌工作作为手段方法,包含质量基础机制、质量保障、质量提升和质量监管的完整政策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翔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将更全面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可以更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了。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主要是技术进步,因此,入世后仅仅注意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推动技术进步,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得益更多,发展更快。但是推动技术进步可能会与我国现有的比较优势发生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反映在发展高技术产业与低技能劳动力就业上。为此,入世后的战略重点应当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动提高所有产业生产率的通用技术进步;二是推动原有比较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同时发展“边际上”技术较先进的产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WTO 比较优势 技术进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段培君 万劲波
首先从战略学视角阐明了社会发展战略预见与创新的基本路径,接着对中国发展战略的体系拓展、结构优化和结构性运行规律进行了探讨,论文依照新的框架,主张建立基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开放社会相结合的社会发展战略体系,以战略思维前瞻谋划社会的创新发展,最后是对"十二五"期间中国发展战略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创新走向的展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建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亿万中华儿女近代以来的神圣历史追求和伟大梦想。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初步设想,提出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四个现代化"发展战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同时,确立了到1990年解决温饱问题、2000年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98年提前实现"小康水平"目标的基础上,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发展目标和205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发展目标。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继往开来,重申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战略安排,并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及和平发展6个方面进行了战略部署。
关键词:
发展战略 发展目标 发展趋势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蕴岭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将处在一个与之前不一样的战略机遇期,中国本身也成为战略期环境的重要变量。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矛盾转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与发达国家要维护其主导地位之间的矛盾。中国的快速崛起改变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权力关系,使其会遭到多种力量的制约和遏制。中国要消除这种紧张状态,关键在于能否与相关国家建立起互信关系和制度化合作机制,使军事互动能够在相互不感到威胁的框架内进行。未来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产业链的调整是一个不同角色、不同力量、不同因素的互动进程。中国要练好内功,在深化改革与加快开放上有大的进展,取得成效,就能在变化的环境中取得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铺垫新的基础。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胡卫 高桂芳
一些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序列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人均GDP一直在一万美元以下徘徊。日本和韩国的成功经验在于:通过增长方式、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彻底转型,较好完成了经济发展战略转变,有效避开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快速、稳定、持续增长,在较短时间内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光辉
移动通信产业是我国在完全开放竞争的环境上实现"后来居上"的成功典型。我国在移动通信产业发展上所采取的高起点的战略选择、充分利用重大事件促进产业发展、对多种技术路线和模式采取宽容态度、适时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等方式,对当前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移动通信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