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5)
- 2023(7546)
- 2022(6337)
- 2021(6006)
- 2020(4952)
- 2019(11350)
- 2018(11069)
- 2017(20627)
- 2016(11050)
- 2015(12710)
- 2014(12473)
- 2013(12439)
- 2012(11618)
- 2011(10775)
- 2010(10653)
- 2009(10274)
- 2008(10232)
- 2007(8913)
- 2006(8090)
- 2005(7697)
- 学科
- 济(48829)
- 经济(48744)
- 管理(35896)
- 业(31229)
- 企(25573)
- 企业(25573)
- 方法(19294)
- 中国(17308)
- 数学(17150)
- 数学方法(17049)
- 制(14946)
- 财(14605)
- 农(12238)
- 贸(11815)
- 贸易(11808)
- 易(11630)
- 体(10389)
- 业经(10360)
- 银(9785)
- 银行(9780)
- 融(9510)
- 金融(9508)
- 行(9440)
- 体制(8896)
- 环境(8093)
- 务(8047)
- 财务(8027)
- 财务管理(8007)
- 企业财务(7616)
- 学(7522)
- 机构
- 大学(166495)
- 学院(161299)
- 济(79955)
- 经济(78681)
- 研究(61889)
- 管理(60168)
- 理学(51162)
- 理学院(50577)
- 管理学(50087)
- 管理学院(49752)
- 中国(49504)
- 财(38519)
- 京(35780)
- 科学(31500)
- 所(30056)
- 财经(30040)
- 经(27555)
- 中心(26957)
- 经济学(26906)
- 研究所(26858)
- 经济学院(24084)
- 北京(23419)
- 江(22801)
- 财经大学(22546)
- 院(22080)
- 农(21530)
- 范(20068)
- 师范(19926)
- 业大(18491)
- 研究中心(18028)
- 基金
- 项目(103360)
- 科学(83793)
- 基金(79688)
- 研究(78500)
- 家(68934)
- 国家(68435)
- 科学基金(58813)
- 社会(54757)
- 社会科(52096)
- 社会科学(52088)
- 基金项目(40830)
- 教育(35705)
- 省(35095)
- 自然(34727)
- 自然科(33942)
- 自然科学(33933)
- 自然科学基金(33388)
- 资助(32650)
- 划(31066)
- 编号(29049)
- 部(25962)
- 制(25956)
- 成果(25493)
- 国家社会(24675)
- 中国(23807)
- 重点(23610)
- 教育部(23109)
- 发(21903)
- 创(21673)
- 人文(21464)
共检索到257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凤霞
世界制造中心由英国及美国到日本,今天又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世界制造中心的变迁在于技术与管理的推动,制造能力的增强只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结果和表象。以真正的世界制造中心的条件来衡量,中国与真正的世界制造中心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国要成为真正的世界制造中心必须从国家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做出努力,打造一批世界级企业,以达到实现提升“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
世界制造中心 变迁 中国制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朱昌 吴昊
近年来,关于中国已发展成为或正在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论点如雷贯耳,与此同时,某些国家关于“中国造威胁论”、“中国造掏空论”等言论也时有耳闻。本文并不想对这些言论做简单的驳斥,而是依据事实,论证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并就中国应该发展制造业中心,以及如何发展制造业中心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制造业 工业化 二元经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文君 余家容
随着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的日趋重要,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确定世界制造中心的含义、衡量标准,根据这些标准,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国与真正的世界制造中心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国制造业发展具有优势,经过发展,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关键词:
世界制造中心 差距 优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蓉芳
文章介绍了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了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纺织制造业发展及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中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国家纺织制造业,对我国纺织制造业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定位。
关键词:
纺织 产业转移 制造中心 发展阶段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吕克勤
本文就“中国制造”与世界工厂这两个基本概念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以中国制造业日前的条件和水平并不能说明“中国制造”已经跃居于世界前列。中国制造业目前的状况仍然停留在基础加工上,远没有达到研发、设计、工程、制造、服务等完善的产业发展链,最多只能说中国是世界产品最大的加工地和组装地,所以MADE INCHINA只具有符号意义。在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趋势下,能否成为世界工厂已经不是一个国家战略选择的结果,更多的是国际分工的自然结果,有其客观性的一面。就中国目前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中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障碍来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路还很长。
关键词:
中国制造 世界工厂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克莎
本文在描述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基地与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关系,分析世界制造业中心形成、转移分散的历史进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特点,研究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世界制造业中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万里 罗良文
文章基于Hsieh&Klenow(2009)和Oberfield(2011)的研究框架,着重分析资源错配影响中国制造业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00-2016年中国省际层面的宏观数据,测度了各地区制造业行业的资源错配程度,实证检验了资源错配对全国及各地区制造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源错配在总体上抑制了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在不同地区间表现出差异性。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改善资源错配,同时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改善资源错配。
关键词:
资源错配 制造业结构 边际产出价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立君 陈静
在中国制造业日益凸显其在世界市场中的重要性的今天 ,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已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历史上几代“世界工厂”的成长过程及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总结提出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五个假设。在此基础上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 ,结合大量的中国现实资料 ,检验了这五个假设 ,得出了中国目前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世界制造中心的结论。论文最后提出了中国打造世界制造中心的基本路径 ,这就是抓住一条主线、从两个基础起步、处理好十大关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成其谦
本文试图基于世界科技中心曾经发生 4次转移的事实 ,分析相应发生的世界制造中心的 3次转移 ,并以这样的世界制造中心为标准 ,界定其基本涵义。同时 ,在简述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背景、特点的基础上 ,通过对差距和优势两方面的分析 ,对我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问题表达了肯定的态度。
关键词:
世界科技中心 世界制造中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江 佟国顺
20 0 2年 8月 30日至 9月 5日 ,沈阳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 ,这次大会共签约利用外资项目 1 2 6项 ,总投资额 2 7 4 4亿美元 ,其中外资额 2 4 78亿美元。这表明 ,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正加速与国际接轨。当越来越多的产品打上“中国制造”的字样走向全球时 ,有人惊呼 :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今天的“中国制造”不仅改变着中国的面貌 ,同时也赢得世界的尊重。本文便是我们参考沈阳制博会相关报道而成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关志雄
中国自70年代末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步入了高速增长期,在亚洲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近年来,乘着信息革命的浪潮,除了一向就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之外.在一部分信息技术产品领域,中国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有人指出,通过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中国有可能跨越(leapfrog)传统工业化的漫长进程,在很短的时间内跻身先进国家的行列。以此为背景,在日本国内,认为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竞争对手的观点占了上风,出现了“中国威胁论”。与此同时,经常有人指出,根据亚洲各国的发展阶段来判断分析区域内分工体制的动态变化,即所谓的“雁行经济发展模式”似乎已经解体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耿伟 战楠
采用独立随机增量过程马尔可夫链的方法对中国149个制造业行业的比较优势动态变迁进行实证分析,旨在反映产业比较优势的演变特征。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比较优势的各个状态均以较高的概率保持在原有状态,由此反映出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模式和专业化分工模式的演变具有固化性的特征。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雨豪 张露露 杨超 程宝栋
制造业是吸纳中国就业的重要载体。随着全球价值链的纵深发展和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布局发生变化,必然对就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2009—2014年中国制造业布局变迁的特征及其就业效应,并运用结构分解法探讨引起就业变动的不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总体呈现少量转出、大量流入的转移特征,纸制品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等低技术制造部门对外转移的同时,化学品制造业和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等高技术制造部门不断涌入,中国制造业呈现不断高级化的趋势。就中国制造业布局变迁的就业效应而言,对家具制造业和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造业等低技术制造业的冲击较为明显。从不同影响路径来看,中国制造业布局变动对就业的影响主要是由国内中间产品、国外中间产品生产外移和国内最终产品生产外移引致。从不同技能水平的就业人员来看,低技能劳动者是受制造业布局调整影响的重点群体。最后,本文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从稳定就业的角度为应对中国制造业布局变化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卢文鹏 黄艳艳
在中国入世的背景下,伴随着外资的大量流入,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把自己的制造业基地转移到祖国大陆。从目前的状况看,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潜力巨大的市场是中国建成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有利条件。但中国的差距和劣势也是明显的,突出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技术性后发劣势和制度性后发劣势。如果不能够克服这些后发劣势,中国也就无法建成真正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世界制造业中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米锦欣
考察英、美、德、日四国"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成因、表现和历史演变,并通过"世界制造业比重函数"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世界制造业中心"呈发散性发展,拥有"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发达国家主动参与制造业的转移,跨国公司在"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制造业的转移是有梯度的转移。与此同时,世界制造业进入缓慢通道,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仍在制造业领域占据优势;除技术创新外,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制造和服务的结合更为紧密;更加强调环保节能,注重"绿色制造"。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应趋利避害,借助"世界制造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