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25)
2023(9441)
2022(7969)
2021(7692)
2020(6411)
2019(14468)
2018(14170)
2017(25346)
2016(13554)
2015(15189)
2014(13929)
2013(13655)
2012(12854)
2011(11640)
2010(11524)
2009(10474)
2008(10157)
2007(9053)
2006(7843)
2005(7103)
作者
(35963)
(30428)
(30028)
(28880)
(19227)
(14338)
(13590)
(11777)
(11458)
(10637)
(10530)
(10018)
(9727)
(9656)
(9425)
(9423)
(9075)
(8792)
(8645)
(8598)
(7605)
(7250)
(7069)
(6921)
(6781)
(6776)
(6606)
(6596)
(6323)
(5966)
学科
(52854)
经济(52812)
管理(40408)
(39648)
(33042)
企业(33042)
方法(22463)
中国(19789)
数学(19528)
数学方法(19356)
技术(16848)
(14005)
(12906)
贸易(12896)
(12674)
业经(12655)
技术管理(12531)
(12268)
(10928)
(9986)
银行(9967)
(9662)
农业(9291)
(9019)
金融(9018)
(8547)
地方(8398)
(8001)
(7974)
产业(7961)
机构
大学(184725)
学院(182368)
(85187)
经济(83816)
管理(71619)
研究(68201)
理学(61548)
理学院(60901)
管理学(60092)
管理学院(59738)
中国(52946)
(39641)
科学(37960)
(36285)
(33480)
中心(30809)
研究所(30651)
财经(29066)
(27723)
经济学(27490)
(26867)
(25931)
北京(25653)
经济学院(24739)
(24463)
业大(24014)
(22847)
师范(22640)
财经大学(21766)
农业(21754)
基金
项目(125703)
科学(101174)
研究(95125)
基金(93126)
(82248)
国家(81598)
科学基金(69733)
社会(63309)
社会科(60314)
社会科学(60303)
基金项目(48139)
(46526)
教育(43189)
自然(42109)
自然科(41290)
自然科学(41277)
自然科学基金(40618)
(40454)
资助(36751)
编号(36574)
(32889)
成果(30296)
创新(29844)
(29383)
重点(28818)
国家社会(28205)
(27972)
课题(25778)
教育部(25606)
中国(25576)
期刊
(89545)
经济(89545)
研究(57597)
中国(42400)
管理(29659)
(26855)
学报(26210)
科学(26041)
(24992)
教育(22911)
大学(20320)
学学(18743)
农业(17666)
(17357)
金融(17357)
技术(16374)
经济研究(15837)
财经(14863)
(13066)
业经(12432)
(12282)
(11704)
问题(11611)
世界(11310)
科技(11278)
国际(11153)
技术经济(10408)
图书(9563)
(9203)
论坛(9203)
共检索到281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锡荣  罗琳  
采用突变级数法,从专利实施许可的角度构建了国家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以2002—2012年的专利实施许可数据对中国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状态演进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中国创新能力经历了2007年和2009年两次质的飞跃,这两次飞跃将创新能力的发展演变过程划分成三个阶段,即2002—2006年的创新能力低水平徘徊阶段,2007—2008年的创新能力升势确立阶段,以及2009—2012年的创新能力跨越阶段。研究表明,只要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的整体创新能力还将进一步向上跃迁,步入创新强国之列指日可待。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石春生  梁洪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柏洲  苏屹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对已有评价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应用结构方程、粗糙集理论和数值转换方法构建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改进后的突变级数评价模型可以对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对不符合突变级数要求的指标进行信息和数量的双浓缩,同时综合评价结果具有绝对含义。通过统计年鉴获得相关数据,应用所构建的改进突变级数模型,对全国省市进行实证研究,不仅得出了各省市的排名情况,同时也验证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月茹  谭政勋  
以上证综合指数5分钟高频数据构建的对数已实现波动率为研究对象,验证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率是否存在长期记忆和结构突变,研究结构突变对波动率长期记忆的影响以及去突变序列是否仍然具有长期记忆,同时运用MS-ARFIMA模型对上证综合指数对数已实现波动率的状态进行识别,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一是上证综合指数的波动率具有长期记忆和结构突变;二是去突变序列的长期记忆参数d有所减小但仍然显著大于0,这表明去突变序列仍然具有长期记忆,结构突变可能是引起长期记忆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的原因;三是MS-ARFIMA模型不仅能够识别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万涛  大月博司  
针对科技创新团队成员个性、价值观差异、沟通不良和竞争等冲突表现形式,基于因组织结构功能缺陷,团队价值观差异,沟通不畅,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个人与团队文化、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等差异引起的冲突以及建设性冲突,围绕团队成员、团队构造和团队的内外部环境三方面改进创新最佳状态,从而促进科技创新团队创新,构建基于冲突机理的创新最佳状态,为科技创新团队的创新发展提供可行性对策。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刘贻新  张光宇  张玉磊  廖丽平  
结合高技术产业的特点,借鉴国内外关于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和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建立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引入突变级数法构造了高技术产业技术能力突变评价模型,以中国2008年高技术产业中的5大行业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研究结果可为高技术产业中各行业明确自己的优劣势、正确选择技术创新战略和相关行业部门制定科学的技术创新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解佳龙  胡树华  雷殷  
在我国创新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的背景下,中心城市整体呈五层"纺锤式"非均衡分布,空间分异格局由传统阶梯差异向城市群团状差异过渡,且在平稳→振荡→起伏→再平稳的中心城市创新能力成长过程中,"三力"单力优势打造成为转换的关键节点。因此,不但应注重创新要素的投入,更要注重创新转换的效率;加强中心城市区域协同,形成创新联动发展战略;突出环境与品牌贡献,双管齐下提升创新贡献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玉琼  郑镇强  
基于核电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的内涵特征,从创新资源获取、创新资源整合以及创新扩散3个方面设计核电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和数值转换构建改进的突变级数评价模型,以避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影响,同时使评价结果具有绝对数值上的含义,并进一步选取国内71家核电上市公司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一方面表明现阶段我国核电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整体上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尚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验证了所构建的改进突变级数评价模型在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政  刘韬  
文章提出了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显示突变级数法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该模型不需要计算任何指标权重,只根据评价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从而避免了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阳  门可佩  
考虑在可数背景状态下,时间离散的拟生灭过程(QBD过程)平稳分布的几何衰变问题。在GI/G/1型马尔可夫链的平稳分布的几何尾衰变的研究基础上,对QBD过程平稳分布的矩阵几何形式的某些表达式进行细化,并利用QBD过程转移矩阵的更新块来刻画率矩阵的α-正常返性,进而将结果通过初等方法应用到时间离散的双需求模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晓娣  石磊  
本文基于政府偏好构建了增长和福利的动态均衡模型,推导出公共福利结构突变与经济增长拐点的非线性内生关联:福利扩张导致增长减速,福利收缩则带来高增长;增长发生由高向低的结构突变后,公共福利将出现下行拐点,并以更快的速度收缩,最终拉动增长回升。利用Markov状态转换模型对中国1980~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拐点与公共福利政策调整有关,增长发生显著结构突变之前总是存在公共福利的状态转换。模型预测,未来三年中国经济仍处于"低增长低福利"阶段,但有逐渐回升的趋势。最后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刻画了增长和福利在不同发展水平下的相互影响,以及在结构突变后的反应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邢玉冠  杨道玲  
为深挖京津冀产业创新在资源、效率、协同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基于动力—状态—响应(DSR)模型构建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进行测算。研究发现:自2014年以来,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在动力、状态、响应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2018年后呈加速提升之势;但三地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仍处于初期水平,存在高技术企业发展分化日益扩大、创新能力发展极化效应显著、创新分工合作机制不完备、创新链和产业链难以有效衔接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优化产业创新格局、完善人才保障制度、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应用等促进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娟  汤湘希  
通过剖析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组成要素,构建了包括三个层次共21个指标的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同时选取49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使用突变模型综合测度创新能力,并构建了耦合度模型,以探讨企业创新能力与科研-合力-绩效系统之间的关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娟  汤湘希  
通过剖析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组成要素,构建了包括三个层次共21个指标的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同时选取49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使用突变模型综合测度创新能力,并构建了耦合度模型,以探讨企业创新能力与科研-合力-绩效系统之间的关系。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龙勇  常青华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概念模型论证了企业家创业能力、企业创新类型与企业获得风险资本融资之间的关系,并考虑了市场导向与突变创新的交互作用对企业获得风险资本融资的影响,同时采用高新技术企业多行业的大样本数据验证了我们的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创业能力对获得风险资本融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突变创新能够促进企业获得风险资本融资,企业家创业能力对突变创新也有正向影响。市场导向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市场导向进一步增强突变创新与风险资本融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这反映出风险资本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更加注重企业突变创新与市场导向的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