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5)
2023(1664)
2022(1369)
2021(1326)
2020(1342)
2019(3010)
2018(3233)
2017(6620)
2016(3518)
2015(4111)
2014(4216)
2013(4333)
2012(4186)
2011(3868)
2010(4451)
2009(4766)
2008(3522)
2007(3071)
2006(2904)
2005(2837)
作者
(10415)
(8530)
(8255)
(8082)
(5389)
(4087)
(4023)
(3358)
(3338)
(3130)
(2945)
(2855)
(2803)
(2678)
(2569)
(2563)
(2513)
(2466)
(2401)
(2401)
(2205)
(1993)
(1987)
(1978)
(1973)
(1957)
(1882)
(1770)
(1725)
(1712)
学科
(11868)
经济(11850)
管理(11489)
(10258)
(9341)
企业(9341)
方法(5730)
(5023)
数学(4699)
数学方法(4625)
(4176)
财务(4166)
财务管理(4160)
企业财务(4062)
(3679)
金融(3679)
信息(3543)
业经(3199)
理论(3027)
(2776)
银行(2776)
(2674)
(2546)
(2510)
贸易(2509)
(2472)
(2471)
中国(2456)
(2233)
工作(2171)
机构
大学(54621)
学院(50575)
管理(21256)
(19402)
经济(18945)
理学(17212)
理学院(17055)
研究(16910)
管理学(16855)
管理学院(16741)
中国(16318)
(12282)
(10850)
中心(9460)
科学(8767)
(8512)
财经(8409)
(8118)
北京(8089)
(8062)
银行(7809)
(7666)
师范(7627)
(7598)
(7577)
研究所(7450)
(7417)
(6921)
信息(6442)
师范大学(6363)
基金
项目(29742)
科学(23217)
研究(23165)
基金(21938)
(18489)
国家(18338)
科学基金(15754)
社会(14141)
社会科(13418)
社会科学(13414)
基金项目(11280)
教育(10911)
编号(10869)
成果(10836)
(10215)
自然(9811)
自然科(9622)
自然科学(9619)
自然科学基金(9454)
资助(9383)
(9219)
项目编号(7906)
(7013)
(6398)
教育部(6320)
重点(6251)
课题(6142)
大学(6136)
人文(6072)
(6046)
期刊
(20125)
经济(20125)
研究(17721)
(12610)
金融(12610)
中国(10151)
(9307)
图书(8639)
学报(7505)
教育(6979)
管理(6884)
(6539)
情报(6099)
书馆(5879)
图书馆(5879)
大学(5594)
科学(5326)
理论(4853)
实践(4606)
(4606)
学学(4524)
财经(4110)
农业(3690)
技术(3603)
(3408)
(3383)
论坛(3383)
国际(3360)
会计(3164)
世界(3160)
共检索到87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清  
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和传导机制是学术界在后危机时代研究的重要课题。只有正确判断了危机的起因和传导机制,才能进一步讨论防范金融危机和改革金融体系的措施。本文从不对称信息角度剖析,为什么银行会贷出如此多的次贷,又为什么会有其他银行来买这些高风险的信贷资产衍生品。同时也指出,金融体系内存在的机制问题使理论上可行的方法在实践中往往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加强金融监管和激励约束机制的改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云良  刘建国  
本文着重对次级债形成流程中的各类信息不对称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次级借款人和投资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分析了投资银行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设计掠夺性贷款。其次,提出了次级债市场最初由于次级债购买者的信息弱势而存在逆向选择难题,并进而分析了难题的解决途径和评级。再次,就次级债和传统企业债在风险特征上的区别阐述了投资者因信息弱势而受到的误导。最后,分析了次贷经纪商同贷款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欺诈行为以及次级债发行商同金融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艾蔚  
次贷危机源于房价上涨停滞后的次贷及其衍生品市场的快速萎缩,信息不对称在危机爆发前风险累积阶段和危机后市场过度反应阶段都是关键因素。次贷及其衍生产品设计繁复且对房价系统性下跌高度敏感,次贷的衍生产品多在场外市场交易使得危机前相关信息未被充分披露。随着指数交易的陆续推出,如基于次债的ABX.HE指数和CME的房地产价格指数期货期权合约,使房价、次贷及其衍生产品的概括性信息得以揭示,基于信息不对称因素的恐慌加重了危机程度。综上,本文针对衍生品设计和市场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金虎斌  王璐  
房地产市场上房地产企业、消费者、银行和地方政府等各种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表现出形形色色的违法违规失信行为,最终引起房地产市场价格机制失灵、效率低下。因此,今后应建立房地产企业征信体系,建立规范化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信用评级和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管;同时,不断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睿锋  
相比亚洲金融危机等历次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有着类似的宏观经济和制度背景,但次贷危机在形式、影响和危机国应对政策方面均体现出与传统金融危机不同的特征。该文比较了美国次贷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差异,认为危机发源国货币地位的不同是这些差异产生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贺春  李艳  
1.政策导向不切实际。本世纪初,在美国网络经济持续下滑的情况下,美国货币当局采取了"连续降息、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应对措施,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口号,以保持经济增长。在这一政策的导向下,各放贷机构采取了极为宽松的放贷政策,大量次优级和次级客户成为放贷机构业务竞争的主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中立  
始发于2007年年初的美国次贷危机正在一浪高过一浪地冲击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市场,但截至8月底,中国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就在全球股市大跌的过程中,我国股市创出了新高,股票市值第一次超过了GDP。我国的房价依然在高位运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陶长高  郑磊  
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和政策的不完善。本文回顾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的金融监管模式和监管体系特点,并对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由谁监管、如何监管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如何处理监管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如何对监管者实施监管等四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一些启示。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彭雪峰  
该文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是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不到位,文章分析了金融创新的特征以及市场参与者对金融创新的风险意识淡薄的现状,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在于金融机构应充分重视金融创新中的风险管理,而监管机构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则是业务发展和市场稳定的有力保障;最后文章对如何加强我国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上国  
全球公共产品带来的收益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而是有偏的。全球政治、安全和经济等公共产品的有偏性是导致美国财政赤字扩大、金融监管放松和流动性泛滥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也是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之一。中国应增加对全球公共产品的研究,加强舆论投资,增强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参与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和管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力  
危机的演变是信息扩散的一系列效应。危机信息的处理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这就要清楚地了解危机信息扩散过程、信息源 ,分析其特点 ,探讨解决危机的办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晓莉  
由于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日趋严重,拥有较多话语权的西方逆差国越来越多地把调整的负担强加给顺差国,对顺差国的汇率施加升值压力。而存在国际收支顺差的发展中国家,非常担心这种升值会对国内经济,尤其是脆弱的金融体系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基于信息的银行挤兑模型,构建了一个本币升值冲击通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引起银行危机的模型。模型表明在货币升值的情况下,只要银行及其客户存在相当多的外币资产、本币负债的货币错配,并且这种错配情况能被部分存款人观察到,从而使得他们改变原来的提款计划,就可能引起银行部门的流动性危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晓峰  胡景芸  林晓慧  
实行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我国谨慎对外开放证券市场的重要步骤之一。但如果考虑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则境外机构投资者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是因为:首先,由于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之间、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结果可能导致机构投资者行为的非理性化。其次,由于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还很不完善,境外机构投资者因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难于发挥其对新兴市场的积极作用。所以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进入未必能促进新兴市场经济的增长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某些交易策略可能影响新兴市场国家证券市场的稳定。为此,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更好地发挥境外机构投资者对我国证券...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诸濛  佘传奇  
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短短20多年,美国金融业先后爆发了以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为导火索的储贷危机、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均不同程度地给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