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41)
2023(4710)
2022(3874)
2021(4010)
2020(3245)
2019(7713)
2018(7215)
2017(13179)
2016(6813)
2015(7793)
2014(7378)
2013(7547)
2012(7148)
2011(6680)
2010(6448)
2009(5960)
2008(5849)
2007(5036)
2006(4556)
2005(4221)
作者
(17933)
(15183)
(14943)
(14477)
(9701)
(7282)
(6789)
(5885)
(5820)
(5441)
(5290)
(4984)
(4943)
(4807)
(4797)
(4743)
(4406)
(4389)
(4286)
(4007)
(3854)
(3573)
(3522)
(3501)
(3473)
(3357)
(3241)
(3070)
(3036)
(2979)
学科
(32637)
经济(32508)
(16334)
中国(14984)
管理(14161)
方法(13688)
数学(12952)
数学方法(12891)
(12613)
(9302)
贸易(9296)
(9183)
农业(8878)
(8273)
企业(8273)
(6353)
(6313)
收入(6284)
关系(5611)
(5449)
金融(5449)
(5392)
人口(5248)
(5211)
银行(5211)
(5143)
业经(5127)
(5085)
地方(5064)
环境(4732)
机构
大学(101963)
学院(97664)
(53426)
经济(52691)
研究(42263)
管理(34989)
中国(32823)
理学(30087)
理学院(29688)
管理学(29379)
管理学院(29180)
(22386)
(21743)
科学(21302)
(20896)
研究所(18983)
经济学(18969)
财经(18211)
中心(17838)
经济学院(17148)
(17014)
北京(14618)
(14555)
(13994)
师范(13931)
财经大学(13879)
(13440)
社会(13266)
科学院(13080)
研究中心(12663)
基金
项目(65022)
科学(52628)
基金(51070)
研究(49956)
(44440)
国家(44098)
科学基金(37164)
社会(36056)
社会科(34097)
社会科学(34093)
基金项目(25752)
教育(22117)
资助(21271)
自然(20552)
自然科(20101)
自然科学(20094)
自然科学基金(19803)
(19617)
(18574)
编号(18152)
中国(17613)
国家社会(17042)
(16739)
成果(15846)
重点(14949)
教育部(14908)
(14621)
社科(13564)
人文(13558)
(13295)
期刊
(56189)
经济(56189)
研究(36382)
中国(22267)
(15081)
科学(14657)
(13774)
管理(12764)
学报(12742)
经济研究(10961)
大学(10581)
(10275)
金融(10275)
学学(9901)
财经(9781)
农业(9749)
教育(9526)
(9018)
世界(8873)
(8658)
国际(8196)
问题(8099)
业经(6599)
技术(6515)
(5690)
人口(5090)
统计(4809)
经济问题(4792)
技术经济(4744)
资源(4523)
共检索到153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于学军  
文章在上海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探讨了老年人口贫困和保障问题。认为老年贫困人口问题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 ,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因地因时地采取应对措施 ,积极预防和治理老年人口贫困问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齐红倩  杨燕  
基于CHFS数据库中个人和家庭数据,补充信息变量对中国老年人口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对比了老年人口多维贫困的地区差异,分析了不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水平对老年贫困的减贫效应。实证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手段的不断深入,信息贫困呈现更显著的特征,信息维度对老年人口多维贫困的影响超过了传统贫困中的收入、资产、健康、消费和心理维度。在减贫效应方面,城乡居民养老金能够有效缓解收入和资产贫困,而城镇职工养老金对六个维度的贫困均能起到有效缓解作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对于老年人口资产、收入、心理维度的减贫作用显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则能够有效缓解六个维度的贫困。因此,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深入,应更加关注老年人口的物质贫困与非物质贫困的关系,尤其是扩大信息维度带来的减贫效应,同时对于城乡居民和职工两类老年群体,实施针对性的社会保障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德文,张恺悌  
文章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和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资料,对中国老年人口数量、生活状况和贫困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近1.3亿的老年人口中,就业比例为33%,不工作比例为67%。全国老年贫困人口数量为921万~1168万。贫困发生率为7.1%~9.0%。从政策角度看,防治老年贫困的政策应该对目前已陷入贫困或处于贫困边缘的老年人口提供收入扶持,同时防止未来产生新的老年贫困人口。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迎霞  
文章从收入状况、健康状况、代际支持三个维度研究了我国城市老年人口的贫困形成机理。其中,收入状况是影响我国城市老年人口的贫困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但保障性收入并不能消除城市老年人口的贫困;个体层面的健康状况能够影响我国城市老年人口的贫困发生率;子女的代际支持能够明显抑制我国城市老年人口的贫困发生率,但代际支持对我国城市老年人口的贫困发生率的抑制作用正在逐步下降。如果将贫困视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我国城市老年人口的贫困在更多的时候主要表现为上述三种因素的叠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洋洋  孙鹃娟  
文章利用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实证研究,对全国老年人的贫困状况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老年人中有24%处于贫困状态,女性、身体健康欠佳、农业户口、与子女居住、文化水平低、没有工作、缺少养老金以及高龄老人构成了贫困老年人口的主体;其中婚姻、性别、身体健康程度、文化水平、户口性质、是否有工作、是否有退休金以及居住方式对老年人贫困状况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文娟  付敏  
基于2005~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采用A-F测量方法,分析老年人多维贫困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运用潜类别分析法,探讨老年人的多维贫困模式,评估家庭和社会支持因素对不同贫困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2005~2018年间,中国老年人的多维贫困指数整体下降,健康维度的贡献率上升。多维贫困模式可分为经济-精神贫困型、综合健康贫困型、能力-参与贫困型,女性、高龄、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陷入各类贫困的风险均更高,农村、独居、家庭和社会支持匮乏的老年人更可能处于经济-精神贫困,与家人同住、社区健康服务和社会养老保障相对充分的老年人面临的综合健康贫困问题更突出,而缺乏家庭支持、社区休闲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的老年人更可能陷入能力-参与贫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慈勤英  宁雯雯  
文章利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研究"课题组2015年的调查数据,通过控制个人、社会特征变量,考察家庭代际支持和国家福利对于贫困老年人口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按照城乡分组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家庭代际支持对贫困老年人口经济状况有显著改善作用,同住能改善农村贫困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同样对贫困老年人口经济状况有积极效应,但对健康状况无显著影响。家庭代际支持和国家福利并未显著提升贫困老年人口生活满意度。基于此,文章提出:(1)在制度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贫困老年人口的特殊性,并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适当增加救助金额,完善贫困老年人口的医疗救助政策;(2)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制度,支持贫困老年人口家庭养老;(3)将老年扶贫纳入区域扶贫综合治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莉  王广斌  
进入乡村振兴阶段,中国的反贫工作的重点转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而农村老年人口将是相对贫困治理中重点关注的群体。构建经济、健康、生活条件、精神4个维度及11个指标的多维相对贫困测度体系,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A-F法对农村老年人口多维相对贫困进行测度,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探讨主要针对子女的代际关系质量对农村老年人口相对贫困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经济是农村老年人口多维相对贫困最主要的贡献维度,健康、生活条件、精神均是农村老年人口多维相对贫困的重要贡献维度;代际关系质量对农村年人口精神相对贫困及多维相对贫困均在1%的水平上负向显著影响,即代际关系质量越好,其对农村老年人口精神相对贫困及多维相对贫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莉  王广斌  
进入乡村振兴阶段,中国的反贫工作的重点转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而农村老年人口将是相对贫困治理中重点关注的群体。构建经济、健康、生活条件、精神4个维度及11个指标的多维相对贫困测度体系,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A-F法对农村老年人口多维相对贫困进行测度,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探讨主要针对子女的代际关系质量对农村老年人口相对贫困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经济是农村老年人口多维相对贫困最主要的贡献维度,健康、生活条件、精神均是农村老年人口多维相对贫困的重要贡献维度;代际关系质量对农村年人口精神相对贫困及多维相对贫困均在1%的水平上负向显著影响,即代际关系质量越好,其对农村老年人口精神相对贫困及多维相对贫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尧  王雪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将保障贫困人口的生活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放在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依据社会背景与保障举措的不同,可以将这70年的历程分为:恢复经济过程中对贫困人口的临时紧急救助、平均主义大锅饭与依托集体经济的特殊救助、"文化大革命"与救助体系的停滞、市场化改革中社会救助体系的转型与探索、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初步建立、精准扶贫与社会救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等6个阶段。70年来贫困人口生活保障经历了模式、重心、途径、理念、方式等方面的系列变化。综合而言,中国的贫困人口保障经验可以概括为:在主体动力上,既要挖掘和充分利用市场最大程度创造财富的活力,又要用好能够有效整合和再分配各类资源的公共权力;在战略布局上,既要将重点放在通过发展来使绝大部分人从根本上脱离贫困,又要完善各类救助制度,给没有脱贫的人口"兜好底儿";在政策举措上,既保证整体政策宗旨的一贯性,又要确保各类政策措施足够灵活和务实。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家强,唐代盛,蒋华  
本文从贫困概念及演化提出新贫困人口的定义和类型,认为新贫困人口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制度转轨过程中的利益受损者,解决新贫困人口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责任,由此从社会保障的内涵、功能和价值基础等角度阐释社会保障体系在解决我国新贫困人口问题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思路。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乔晓春,张恺悌,孙陆军,张玲  
利用中国老龄科研中心 2 0 0 0年 1 2月组织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 ,经过加权处理后对中国 ,中国的城市和农村 ,以及调查到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贫困老年人口的比例和规模进行了估计。结果发现 ,调查的 2 0个地区中 ,老年人贫困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云南、陕西、山东、安徽和湖北 ,情况比较好的除了上海、北京和天津 3个直辖市以外 ,还有浙江、福建、黑龙江等地区。 2 0 0 0年 1 1月 1日全国贫困老年人占全部老年人口的比例为 1 7 5 % ,全国贫困老年人口总量为 2 2 74 8万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房莉杰  
目的:了解目前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的现状和问题,寻求完善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制度的方法。方法:对已有的相关文献、政策和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居民面临着更大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危机,目前,虽在进行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在内的制度建设,但由于探索时间较短,仍有不少问题有待改进。结论:今后应考虑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层次,做好医疗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以及各项相关制度之间的衔接。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房莉杰  
目的:了解目前城市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的现状和问题,寻求影响城市贫困人口享受医疗保障的原因。方法:对已有的相关文献、政策和数据的梳理和分析。结果: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和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均不及非贫困人口,目前的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都无法有效满足城市贫困人口的医疗需求。结论:这是由资金安排和部门协调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相应地要在这些方面做出改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奇  庄天慧  
结合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群体工作,健全特殊群体农村老人的保障体系必是题中之义。照料贫困作为中国保障民生的重大社会政策问题,急需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本文基于CFPS(2018年)微观数据,结合区域层面的宏观项目,实证检验了家庭农场对照料贫困的影响程度与机制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改善农村老人的照料贫困状况,对农村老人的经济、健康以及心理减贫均有不同幅度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针对健康程度不同的老人,家庭农场的减贫功能出现不一致性。家庭农场对农村半失能老人的健康贫困缓解具有更为鲜明的作用,对农村失能老人的精神贫困抑制作用更为强烈。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家庭农场可以通过创收效应、劳动调配、社会信任三种路径间接调节农村老人照料(经济)贫困、照料(健康)贫困、照料(心理)贫困。整体而言,家庭农场能够通过增收途径显著缓解农村老人照料(多维)贫困,其余两种途径调节效应不够明显。因此,未来决策层除了关注家庭农场的创收效应,持续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目标的同时,也应该进一步挖掘家庭农场的社会功能,为推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多元化践行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