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03)
2023(4117)
2022(3489)
2021(3429)
2020(2960)
2019(6735)
2018(6725)
2017(12331)
2016(6613)
2015(7489)
2014(7220)
2013(7052)
2012(6502)
2011(5687)
2010(5968)
2009(5440)
2008(5651)
2007(5110)
2006(4586)
2005(4281)
作者
(17781)
(14678)
(14589)
(13796)
(9663)
(7048)
(6742)
(5512)
(5502)
(5287)
(5060)
(5038)
(4731)
(4656)
(4605)
(4534)
(4482)
(4363)
(4266)
(4127)
(3639)
(3587)
(3578)
(3433)
(3386)
(3274)
(3208)
(3208)
(2995)
(2955)
学科
(29714)
(28991)
企业(28991)
管理(28758)
(24695)
经济(24651)
(16392)
(14336)
财务(14320)
财务管理(14294)
方法(13947)
企业财务(13934)
数学(12293)
数学方法(12231)
(10769)
(7917)
体制(7370)
(7091)
银行(7088)
(6634)
(6528)
金融(6528)
业经(5870)
公司(5618)
中国(5318)
(4440)
人事(3928)
人事管理(3928)
技术(3743)
(3726)
机构
大学(93982)
学院(92316)
管理(38858)
(37192)
经济(36399)
理学(32938)
理学院(32674)
管理学(32304)
管理学院(32119)
研究(25910)
中国(24563)
(23876)
(18910)
财经(18508)
(17050)
财经大学(14258)
(13648)
中心(12842)
科学(12630)
(12512)
商学(12214)
商学院(12110)
北京(12097)
经济学(10987)
(10830)
(10811)
(10745)
业大(10667)
金融(10575)
研究所(10527)
基金
项目(55277)
科学(44375)
基金(42586)
研究(40442)
(36040)
国家(35743)
科学基金(32065)
社会(26830)
社会科(25541)
社会科学(25530)
基金项目(22468)
自然(21375)
自然科(20951)
自然科学(20947)
自然科学基金(20657)
(19607)
教育(19085)
资助(17891)
(16810)
编号(15995)
成果(13816)
(13581)
教育部(12293)
(11898)
人文(11869)
重点(11820)
(11448)
(11225)
大学(11043)
国家社会(10931)
期刊
(41699)
经济(41699)
研究(27859)
(23811)
中国(17872)
管理(16083)
(15816)
金融(15816)
学报(12117)
科学(10959)
财经(10288)
大学(10026)
学学(9567)
(9490)
财会(8633)
(8519)
会计(7899)
技术(6480)
教育(6389)
经济研究(6186)
业经(6051)
农业(5929)
通讯(5704)
会通(5695)
理论(5069)
问题(5011)
(4468)
实践(4464)
(4464)
国际(4348)
共检索到144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严整  周庆  
由于公司独立人格与其成员有限责任相结合的制度变迁,使公司作为矛盾统一体必然存在两对矛盾: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大股东及经营者与中小股东及债权人之间的矛盾。而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特有的“新兴+转轨”的特征,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处于主要地位。因此,后股权分置时代,保护中小股资者利益应成为上市公司监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不只是证券监管部门的事,而是涉及投资人、债权人、中介机构、经营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相关新闻媒体等市场各方参与主体利益的共同事务;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监管需要一个放松管制与强化管制并进的过程。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广东证监局课题组  冯玉华  
进入后股权分置时代,资本市场利益机制、运行规则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变革将对上市公司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产生深刻影响,从而给监管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本文以全流通下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的行为变化为主线,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大股东、高管人员以及信息披露、融资、并购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监管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万丛颖  
2005年5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对市场环境、管理体制、公司行为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它是否能够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治理状况,使得股权和债权约束效应得到有效发挥,成为目前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俊强  廖士光  李湛  
本文通过模型推导和实证分析探讨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利益分配状况,结果发现,在完成股改的公司中,大部分样本公司的两类股东在股改中获得增量收益、实现“双赢”;在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均获得增量收益的公司中,股改的增量收益未能在两类股东间均分;非流通股比重、公司业绩、公司成长性、非流通股转成流通股份额是影响上市公司股改实际对价水平的重要因素,而流通性溢价、流通股东认可程度和非流通股转成流通股期限等因素未能在实际对价水平的确定上起到关键性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秀君  
一、问题的提出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是证券市场的根本,是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因而是广大投资者最关心的事,也是学者和管理层最关心的事。2004年初《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九条")指出,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将继续落实"国九条",并指出"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这是根本"。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锴  
历时一年半的股权分置改革于2006年10月基本完成,我国资本市场正进入全新的"后股权分置"时代。本文针对股改前后我国资本市场发生的变化,提出股改将推动政府主导型并购向市场主导型并购转变,促使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形成及其外部治理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支付方式多元化也将极大地活跃并购市场。同时,针对"新并购时代"可能出现的问题,从上市公司运作和监管部门监管两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成彦  陈炜  
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规范市场行为和完善公司治理,减少大股东通过“隧道挖掘”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侵蚀。但在后股权分置时代,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法律规范,大股东可能由原来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变成对公司和二级市场双重控制,市场操纵的模式将发生变化。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和境外市场曾经出现的与大股东交易相关的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对大股东交易目的、动机、影响因素、行为方式和各国法律规范的全面考察,重点对大股东可能出现的违规交易行为或侵害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交易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姚圣  
后股权分置时代是股权分置时代到全流通时代的一个过渡阶段,其时间会持续比较长,而在这样时代所发生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手法更加隐蔽,危害更大,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后股权分置时代的特征着手,分析在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新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危害,提出规制的措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秀君  
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也是学者和管理层高度关注的问题。文章在借鉴国外成熟市场上市公司质量评价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后股权分置时代设计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进而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对评判的方法和标准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丽艽  
为了配合股权分置改革,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鼓励将资产重组与股权分置改革结合起来,这为上市公司并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而且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收缩期,公司并购面临有利的大环境,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使上市公司并购的小环境有所改善;以往的上市公司并购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存在着诸多缺陷,需要管理层从政策方面加以规范和支持,为上市公司并购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更好的发挥其行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同时可以有效激活市场热点,推动行情发展。 上市公司并购的环境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 1.宏观经济进入收缩期是对公司并购有利的大环境。从国外成熟资本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沈维涛  黄育明  
文章以股权分置改革这一制度的变迁为研究视角,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市场绩效(CAR)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改变侵占公司利益方式的可能性。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并购公司的并购市场绩效均值显著为正,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公司有较高的并购市场绩效,收购公司并购活动的关联属性对并购市场绩效无显著效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并购公司其并购市场绩效越低。另外,成长性增强了现金支付方式对并购市场绩效的正效应,公司杠杆减弱了现金支付方式对并购市场绩效的正效应。文中的结果表明,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顾玲艳  
文章以2009年底流通股比例达到100%且在2006年内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65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控股股东控制权的角度,对比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前和全流通后控股股东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利益趋同性。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前控股股东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利益存在"侵害——趋同——掘壕"关系,58.46%的样本公司进入利益趋同区间;全流通后,控股股东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利益关系变为"趋同——掘壕",89.23%的样本公司进入趋同区间。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改善了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环境,控股股东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利益趋同性增强,上市公司绩效得到一定提高。但是全流通后,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依然存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董梅生  查会琼  
选取了177家股改公司,通过对股改前后绩效的分析发现:每股净资产在股改前后不存在显著差异;每股收益、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均表现为股改后第一季度指标值显著高于股改前的指标值、股改后第二和三季度的指标值显著低于股改前的指标值、股改后第四季度的指标值与股改前的指标值没有显著差异,并对该结论进行了简单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方秀丽  
上市公司并购活动的状况受股权制度的制约。我国股权分置改革是股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它为上市公司并购活动市场化奠定了制度性基础,它也必然导致并购动因、并购方式及并购效应的重大变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强国令  
本文从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来考察国内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效应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管理层股权激励显著提高了公司绩效,但在不同产权性质公司中激励效果不同:非国有控股公司表现为利益趋同效应,股权激励降低了代理成本,改善了公司绩效;而国有控股公司表现为利益壕沟效应,股权激励对代理成本和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控股公司内部人控制、管理层权力过大是股权激励效应弱化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