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34)
- 2023(9032)
- 2022(7686)
- 2021(7134)
- 2020(6044)
- 2019(13376)
- 2018(13124)
- 2017(25555)
- 2016(14027)
- 2015(15621)
- 2014(15558)
- 2013(15250)
- 2012(14290)
- 2011(12991)
- 2010(13854)
- 2009(13536)
- 2008(12867)
- 2007(11700)
- 2006(10660)
- 2005(10086)
- 学科
- 管理(51932)
- 济(51574)
- 经济(51488)
- 业(49666)
- 企(43797)
- 企业(43797)
- 财(21381)
- 制(20826)
- 方法(17617)
- 农(15796)
- 数学(14722)
- 中国(14588)
- 数学方法(14425)
- 体(14232)
- 业经(13415)
- 务(13310)
- 财务(13258)
- 财务管理(13227)
- 策(12861)
- 企业财务(12607)
- 体制(12369)
- 银(11595)
- 银行(11586)
- 行(11088)
- 融(10988)
- 金融(10986)
- 贸(10533)
- 贸易(10525)
- 易(10309)
- 划(9989)
- 机构
- 学院(200954)
- 大学(199328)
- 济(85627)
- 经济(83658)
- 管理(78506)
- 研究(67856)
- 理学(65977)
- 理学院(65312)
- 管理学(64399)
- 管理学院(63992)
- 中国(54596)
- 财(46857)
- 京(41540)
- 科学(36326)
- 财经(34781)
- 所(33445)
- 江(32715)
- 经(31363)
- 中心(31053)
- 研究所(29209)
- 农(28359)
- 北京(26624)
- 财经大学(25471)
- 州(25459)
- 经济学(25430)
- 院(24769)
- 业大(24665)
- 范(24318)
- 师范(24130)
- 经济学院(22586)
- 基金
- 项目(122416)
- 科学(97528)
- 研究(93811)
- 基金(89279)
- 家(75740)
- 国家(75083)
- 科学基金(65466)
- 社会(60605)
- 社会科(57542)
- 社会科学(57529)
- 省(47296)
- 基金项目(45686)
- 教育(43338)
- 自然(40615)
- 自然科(39672)
- 自然科学(39663)
- 划(39441)
- 自然科学基金(38998)
- 编号(38706)
- 资助(37094)
- 成果(33796)
- 制(29492)
- 部(28128)
- 重点(27425)
- 课题(27410)
- 发(25930)
- 性(25712)
- 创(25583)
- 教育部(24801)
- 国家社会(24722)
共检索到324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继德 陈昌或
作为企业的灵魂与先驱,创始人往往掌握着企业发展的关键性资源,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而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尚缺乏对创始人维持控制权的有效保障。房地产上市企业万科陷入控制权危机难以自救,我国资本市场为之震动,该事件引发了一场关于企业控制权及相关企业制度的大讨论。文章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万科控制权危机为例,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旨在探讨我国反收购策略的实施效果,探索优化并健全反收购策略的路径,为稳定企业控制权提供借鉴。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继德 陈昌彧
作为企业的灵魂与先驱,创始人往往掌握着企业发展的关键性资源,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而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尚缺乏对创始人维持控制权的有效保障。房地产上市企业万科陷入控制权危机难以自救,我国资本市场为之震动,该事件引发了一场关于企业控制权及相关企业制度的大讨论。文章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万科控制权危机为例,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旨在探讨我国反收购策略的实施效果,探索优化并健全反收购策略的路径,为稳定企业控制权提供借鉴。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娇娆 周运兰 刘晓娆
控制权之争在现代企业中可谓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涉及到公司各方利益。本文回顾了万科宝能控制权之争的关键细节,指出股权分散、价值被低估、管理层对大股东的选择偏好是导致控制权之争的原因,并从我国公司创业及发展过程中如何设计好股权构架、创业者把握好控股比例和恰当的反收购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娇娆 周运兰 刘晓娆
控制权之争在现代企业中可谓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涉及到公司各方利益。本文回顾了万科宝能控制权之争的关键细节,指出股权分散、价值被低估、管理层对大股东的选择偏好是导致控制权之争的原因,并从我国公司创业及发展过程中如何设计好股权构架、创业者把握好控股比例和恰当的反收购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峰 魏明海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建国 刘超
一、万科控制权之争的背景分析万科控制权之争爆发时正直中国金融改革,其内在的多种金融制度短板、公司治理困局等问题被曝光呈现在公众视野。正是由于该案例的典型性质,一定要深入了解其爆发的全盘背景,才能深刻剖析案例意义。(1)宝能集团。作为当事者之一的宝能系是一个资本集团。该集团以宝能集团为中心,成立于2000年,总部设在中国深圳,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从工商注册资料来看,宝能集团只有姚振华一个股东。宝能集团旗下业务涵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静 张海凡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控制权争夺事件时有发生,而近年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也陷入了不断升级的控制权争夺战。万科与宝能系控制权争夺的典型案例启示我们,对于业绩优良、前景向好的上市公司而言,若想不被恶意收购,就要防范于未然,通过制定管理战略,提前建立防火墙,以保护公司的控制权;即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反恶意收购策略,有效抵御恶意收购。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静 张海凡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控制权争夺事件时有发生,而近年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也陷入了不断升级的控制权争夺战。万科与宝能系控制权争夺的典型案例启示我们,对于业绩优良、前景向好的上市公司而言,若想不被恶意收购,就要防范于未然,通过制定管理战略,提前建立防火墙,以保护公司的控制权;即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反恶意收购策略,有效抵御恶意收购。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2015年底,由于宝能集团动用巨额资金增持地产龙头万科的股权,超过原第一大股东华润,王石等管理层做出强烈反应,引爆了万科的控制权之争,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然而,这个还在进行的公司治理攻防典型案例,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仅是万科管理层与宝能、安邦等的博弈,广大中小股东却似乎成为"被遗忘的人",而这恰恰是万科危机的根源所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联生 白云霞
控制权转移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控制权转移方式则是控制权转移问题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在考虑控制权转移之后的资产收购行为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独特的制度背景,对中国特有的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相对来说,无偿转让公司的现有价值比较高,并且公司未来发展较为乐观;而有偿转让的大多是现有价值低并且目前看来发展前途较为悲观的公司;有偿转让公司在控制权转移之后更可能发生收购资产的行为;从总体上看,收购资产所产生的收益能够显著地提高公司价值,并且有偿转让公司所收购资产对价值的贡献较无偿转让公司要高。以上结论表明,价值高的公司一般不会采用有偿方式进行转让,而新股东之所以愿意有偿购入价值低的公司...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 资产收购 公司价值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妙妙 陶启智 朱翔龙
本文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被收购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管理效率越低、规模越小的公司,被收购的概率越大,但营运效率高的公司,更有可能成为有潜力的目标而受到主并购公司青睐;流动性越差,股权的流动性越大,股权集中度过于分散,公司被收购的可能性会随之增加;公司杠杆越高,公司越容易成为并购目标财务比率与公司控制权被收购的概率有关,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对模型的冲击不大,没有显著改变公司控制权被收购的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云霞 吴联生 徐信忠
控制权转移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是金融学界和会计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剔除控制权转移之后的收购资产对经营业绩的额外贡献的基础上 ,同时运用变化模型和配对模型来研究控制权转移公司在控制权转移前后的业绩变化 ,得出了两个不同的结论。控制权转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只能采用配对模型 ,而变化模型则可以揭示控制权转移之后股东财富的变化。研究结论表明 ,控制权转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显著 ,但股东从控制权转移公司所得到的报酬 ,如果剔除控制权转移之后的收购资产对经营业绩的贡献 ,其显著为负 ;如果不剔除控制权转移之后的收购资产对经营业绩的贡献 ,则其与零没有显著差异 ;控制权转移之后的资产收购对公司业绩的...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 资产收购 经营业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钟陈
本文采用中国上市公司1998年到2007年的768次收购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并对每个收购事件设定收购后4年的观察期。同时选取公司规模与收购绩效作为检测我国控制权市场有效性的指标,对我国控制权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的规模越大,控制权市场对其管制的程度越低;收购后绩效较差的公司,公司的控制权更容易被转移。此外,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仅仅对中小公司的管理者起管制作用而对大公司并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
控制权市场 收购绩效 公司规模 有效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东升 王慧铭 苏琦
以万科管理层同宝能系的股权之争为背景,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从利益冲突与重构视角构建控制权争夺动因、争夺路径与解决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结论表明: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始人基于利益差别而产生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是引发控制权争夺行为的根本动因;为了实现对企业的控制,控制权竞争双方往往通过同时动用股权资本与社会资本、争取董事会席位以及借助媒体参与等方式展开激烈争夺;而要想维持对企业的控制,还需要通过利益整合机制不断进行利益增量创造,充分发挥利益因素的激励动力作用。其中,经营绩效改善、股价提升和制度安排是符合激励相容原则且能够维持企业控制权稳定的有效举措。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华 胡海川 卢颖
本文以万科"控制权之争"案例为背景,研究了从"股东大会中心主义"向"董事会中心主义"公司治理模式重构过程中,控制权配置状态的变化对公司控制权争夺的影响。分析了公司治理模式重构前后控制权争夺动因、路径以及障碍的差异,提出了"董事会中心主义"公司治理模式下管理层控制权维护与股东利益保护的路径和方法。本文研究认为公司治理模式的重构源于股权结构的分散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在公司价值创造中角色的转变。公司控制权配置状态的变化造成了公司控制权的不稳定性,是引发公司控制权争夺的动因。"董事会中心主义"公司治理模式下公司管理层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以及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和谐共生的利益关系是控制权争夺的主要障碍;进行管理层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构建"双重股权结构"以及实行"合伙人制度"是防范控制权风险的有效手段;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并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外部董事的监督制约作用是保持公司控制权稳定,保护股东利益的有效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