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53)
2023(5287)
2022(4635)
2021(4230)
2020(3689)
2019(8816)
2018(8663)
2017(17797)
2016(9024)
2015(10279)
2014(9696)
2013(9866)
2012(9327)
2011(8367)
2010(8169)
2009(7543)
2008(7370)
2007(6402)
2006(5638)
2005(4924)
作者
(23605)
(19594)
(19452)
(18644)
(12994)
(9505)
(8949)
(7727)
(7454)
(7231)
(6919)
(6616)
(6247)
(6196)
(6164)
(5950)
(5898)
(5663)
(5660)
(5636)
(4855)
(4793)
(4626)
(4580)
(4397)
(4384)
(4228)
(4189)
(3940)
(3764)
学科
(45372)
经济(45330)
管理(26064)
(25490)
方法(23759)
数学(21887)
数学方法(21731)
(20796)
企业(20796)
(11225)
(10429)
地方(10301)
中国(9282)
业经(7815)
(7788)
贸易(7783)
(7466)
(7346)
(7332)
财务(7331)
财务管理(7308)
农业(7237)
企业财务(6952)
(6444)
金融(6443)
(6275)
银行(6273)
(5906)
理论(5601)
(5540)
机构
大学(125640)
学院(123165)
(54426)
经济(53346)
管理(50527)
理学(44024)
理学院(43563)
管理学(42997)
管理学院(42740)
研究(37330)
中国(31235)
(26653)
(26108)
财经(21516)
科学(19818)
(19608)
中心(19347)
(18994)
经济学(17594)
(16588)
(16289)
北京(16134)
经济学院(16107)
财经大学(16094)
(16057)
师范(15962)
业大(15605)
(15251)
研究所(14621)
商学(14340)
基金
项目(83246)
科学(67332)
研究(63008)
基金(62955)
(52952)
国家(52534)
科学基金(46979)
社会(42182)
社会科(40141)
社会科学(40129)
基金项目(33713)
(31359)
自然(29591)
教育(29496)
自然科(28951)
自然科学(28947)
自然科学基金(28460)
(26275)
资助(26084)
编号(24888)
成果(20015)
(19655)
重点(18326)
国家社会(17877)
教育部(17791)
人文(17492)
(17435)
(17435)
大学(16986)
课题(16868)
期刊
(56267)
经济(56267)
研究(38167)
中国(22468)
(21590)
管理(17829)
(15336)
金融(15336)
学报(14985)
科学(14603)
(13223)
大学(12508)
教育(12398)
学学(11310)
财经(11146)
技术(10749)
(9438)
经济研究(9248)
农业(8422)
业经(8410)
问题(8059)
(7407)
图书(6474)
技术经济(6398)
理论(5949)
统计(5912)
(5742)
国际(5674)
财会(5642)
会计(5509)
共检索到184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宋晨晨  
自国际贸易发展以来,信用证作为主要结算方式发挥了越来越大作用。信用证的纯单据性为信用证欺诈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应运而生。但滥用例外原则会破坏信用证独立性原则,在一些情况下即使欺诈行为客观存在,也不应对信用证下的款项中止支付,这就是"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豁免"。以兴业公司、华聚公司、交通银行信用证欺诈纠纷案进行分析,从外贸实务角度解释何为信用证欺诈、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豁免,为银行在作为"善意第三方"时如何做好风险防范、合规审查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雁玲  李慧娟  
信用证欺诈例外之例外是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否定,而信用证欺诈例外又是对信用证独立原则的否定。实践中,法院对当事人申请信用证欺诈例外之例外的适用,通常比较严格。文章对国外议付行是否能主张信用证欺诈例外之例外对抗中方开证行进行了深入分析。随着中国进口的不断扩大,中方作为开证行的交易也会越来越多,本案对处于贸易寒冬中的中方相关当事人无论是履行相关责任,还是主张相关权利都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沈克华  舒红  
"独立抽象原则"是信用证制度的基础,其以贸易商的诚实守信为制度设计的前提,追求国际贸易的迅捷和低成本。但这一假设是一种理想化的完美状态,实践中资信不良的贸易商蓄意利用这一原则进行欺诈。信用证业务"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成为"独立抽象原则"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延波  
信用证在当今国际贸易结算中被大量使用,其巨大的生命力来源于其所具有的"独立抽象原则",但正是这一原则本身所固有的缺陷为其中的一些不法商人的欺诈行为提供了可能。因此,在承认独立抽象原则时不能忽视信用证欺诈存在的实际情况,应允许欺诈例外情况的存在。本文在阐释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确立和适用基础上,针对我国的有关司法解释,分析了适用这一原则的条件及所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司法实践能有所裨益。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朱燕芳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主要使用的一种货款支付方式,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但风险也随之产生。近年来,信用证业务中日渐泛滥的欺诈问题,使其正常的运转机制遭到严重破坏,由此,适用欺诈例外原则遏制信用证欺诈是必然趋势。我国在实践中还存在对该原则滥用或误用的情况,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在我国适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建议,并提出了相关当事人应注意的事项。一、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侯淑波  
信用证交易的独立原则与欺诈例外原则侯淑波信用证(Letterofcredit)是开证很行对信用证受益人的有条件的付款保证,与托收及汇付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优越性,对受益人的安全收汇更有保障,在现代国际贸易中,信用证付款已成为最常见,最主要的支付方式.纵...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建伟  台冰  
我国法院大量运用信用证止付裁定,要求银行拒付信用证下的款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商业信誉和银行信用,导致很多国外卖方不接受中国的银行开立的信用证。因此,诸多国内外的学者和实务界人士都批评中国法院滥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盲目甚至滥发止付令。本文试图对该问题从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适用的法律渊源角度进行分析,找出法律症结及解决办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海珍  
倒签提单(Anti-dated Bill of Lading),是指承运人在货物装船完毕时,应托运人的请求,将提单签发日期提前而签发的提单。国际货物运输中,由于各种原因,货物未能在信用证规定的最晚装运日期装运。货物的卖方为了顺利结汇或从开证行处获取信用证项下的货款,往往将信用证所要求的提单中的装运日期倒签。在信用证业务中,当受益人将倒签提单提交给开证行以获取信用证项下的付款时,一旦开证行或开证申请人发现提单日期倒签,是否可以以信用证欺诈为由向法院申请冻结信用证?在倒签提单的情形下,法院能否适用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欺诈例外判令止付信用证?上述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倒签提单行为是否构成信用证欺诈,本...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周箫  
信用证结算是当前国际贸易企业所采用的主要结算方式之一,使用非常广泛。正常情况下,受益人(出口商)只要提交与信用证相符的单据,开证行必须付款。正是信用证的这种独立抽象性原则,给了不良出口商可乘之机去实施欺诈。因此,如何防范信用证项下的欺诈是一个值得探索有意义的问题。本文基于进口商视角,对2014年结案的一起典型的信用证欺诈案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并对信用证项下进口商如何规避风险给出了相应的启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根能  徐瑞平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能华  
信用证是国际商业中的生命血液。信用证之所以能如此长期和广泛地使用,其特殊性和优越性就在于它所奉行的独立抽象性原则——信用证赖以存在的基石。正是这一特殊的运行原理,成了某些犯罪分子进行欺诈的手段。在这利益失衡的夹缝中,诞生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从此,如何处理好信用证独立抽象原则与欺诈例外制度的关系,便成为学术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争论的热点。本文则从新的视角,重新探讨了两者的关系,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袁怡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反复发酵,国际贸易形势变得异常复杂严峻,而信用证由于其以银行信用为担保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跨境贸易中作为首选支付方式。信用证交易量的增加给银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特别是一些商人利用信用证"独立付款"的纯单据性特点,进行非法欺诈活动,不仅给交易相关方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信用证中涉及的相关银行特别是已经"善意兑付"的议付行带来了极大的风险,议付行如何在信用证欺诈中适用欺诈例外之例外规定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东亚银行上海分行与江苏普华有限公司信用证欺诈纠纷案进行分析,以东亚银行此次败诉作为警示,从外贸实务和法律角度解释议付行不能被认定为"善意"的情形,开证行的承兑电文为何不能使议付行规避审单责任,以及银行在作为"善意第三方"时需要从哪些方面做好风险防范,审慎处理相关业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