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39)
- 2023(6764)
- 2022(5824)
- 2021(5543)
- 2020(4627)
- 2019(10816)
- 2018(10907)
- 2017(21107)
- 2016(11683)
- 2015(13141)
- 2014(12769)
- 2013(12838)
- 2012(12093)
- 2011(11103)
- 2010(10962)
- 2009(10309)
- 2008(9876)
- 2007(8995)
- 2006(8270)
- 2005(7218)
- 学科
- 济(49893)
- 经济(49838)
- 农(45518)
- 业(38120)
- 农业(30227)
- 管理(24079)
- 企(17525)
- 企业(17525)
- 方法(16966)
- 业经(15035)
- 数学(15025)
- 数学方法(14885)
- 地方(12757)
- 中国(12344)
- 学(10404)
- 农业经济(10311)
- 制(10289)
- 发(9285)
- 财(9260)
- 村(9061)
- 农村(9052)
- 贸(9009)
- 贸易(9006)
- 易(8707)
- 土地(8046)
- 策(8028)
- 体(7956)
- 发展(7723)
- 展(7710)
- 及其(7422)
- 机构
- 学院(162647)
- 大学(159730)
- 济(66111)
- 经济(64673)
- 研究(60564)
- 管理(59053)
- 农(54906)
- 理学(51284)
- 理学院(50641)
- 管理学(49669)
- 管理学院(49406)
- 中国(46980)
- 农业(42375)
- 科学(39249)
- 业大(34946)
- 京(34535)
- 所(32207)
- 研究所(29342)
- 中心(28491)
- 财(26578)
- 江(26315)
- 农业大学(26240)
- 范(22381)
- 省(22131)
- 师范(22108)
- 业(21194)
- 北京(21120)
- 院(20937)
- 财经(20657)
- 州(20501)
- 基金
- 项目(110312)
- 科学(85292)
- 研究(79674)
- 基金(78633)
- 家(70170)
- 国家(69426)
- 科学基金(57798)
- 社会(49526)
- 社会科(46219)
- 社会科学(46204)
- 省(45164)
- 基金项目(42491)
- 自然(38003)
- 划(37140)
- 自然科(37037)
- 自然科学(37025)
- 自然科学基金(36393)
- 教育(34708)
- 编号(33662)
- 资助(31368)
- 农(31115)
- 成果(26475)
- 发(25355)
- 重点(24640)
- 部(24179)
- 课题(22669)
- 创(22665)
- 业(22141)
- 科研(21198)
- 创新(21120)
共检索到251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根蟠
本文以《齐语》和《小匡》的比较作为论述的切入点 ,对“西周的士是自由农民”的流行观点提出质疑。文章分析了“士”含义的演变 ,指出西周春秋时代宗法等级制下的“士”脱离生产 ,依靠禄田和役邑攫取农民的劳役 ,有自己的宗族组织 ,是贵族的下层 ,它和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庶人 ,分属判然有别的两个阶级。《齐语》中“士”和“农”有严格界限 ,符合西周和春秋初年的实际 ,《小匡》对《齐语》进行了修改 ,大失《齐语》原意 ,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春秋后期社会大变动中士农关系的变化。
关键词:
士 农 《齐语》 《小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世超
阶级社会以不均不齐为特征,但周代却存在着均齐思想和与之相应的救济制度。本文拟对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加以分析,以便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早期文明的丰富内涵。一、均齐思想《尚书·康王之诰》曰:“昔君文武丕平富,不务咎,底至齐,信用昭明于天下。”曾运乾《尚书正读》指出,此段文字“言文武为政,等贫富之差,协宽猛之宜,止於至中。”很显然,防止分化过于剧烈,在一定程度上追求均齐,乃是周初政治的指导思想。其实,扩而大之,这还可看作古代贵族们的共识。箕子在上洪范九畴时,就提醒武王一定要进用那些“无虐茕独而畏高明”的人(《尚书·洪范》),可惜殷的传统被后期的“逸王”们丢掉了。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新慧
威仪对于周人十分重要,是周代理想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周时期,威仪即习见于青铜铭文当中,春秋时期,威仪更成为品评人物的标准,甚至以之预测贵族的兴亡。对于威仪的含义,学者们有很多论述,不少学者以为威仪是周代贵族精神风貌的体现。实际上,"威仪"的含义在两周时期有所变化。西周时,"威仪"与德意义接近,指规则、准绳。春秋时期,威仪开始与言语、动作、风貌等有较多的联系,威仪外在化的特征比较明显。然而即便如此,威仪所具有的规则、礼法之义并未消失。在春秋时人的心目中,内有德操而外显威仪,是理想人格的体现。春秋时人所具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盖青
《周礼》等史籍与《礼记》关于周代贵族女性教育存在着事实记述的矛盾和观念的深刻冲突。这不仅是变化着的社会的反映,而且也深深植根于殷周两种社会传统的继承与冲突中。面对具有更多母权文化遗存的殷代传统,周代自身要建立的是与宗法制相适应的父权文化,因而对女性的教育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传统。随着周代父权文化的全盛,中国女性教育乃至整个关于女性的观念,成为父权观念塑造的产物,其影响至为深远。
关键词:
周代 妇女教育 女官制度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龙建国
中国古代音乐管理体制的发展可分六个阶段,周代是定型阶段。其管理体制已初具规模,乐官职能较为明确,用乐制度相当严谨,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周代 音乐 管理体制 乐官职能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商艳涛
战争是西周金文中的重要内容,战争发生的原因很多,总体看来,可分为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其中又可分为夺权建国、平叛拓疆、御敌入侵等多个方面,西周早、中期战事爆发原因以夺权建国、平叛拓疆为主,御敌入侵的战事主要集中在西周晚期。经济上争夺贡赋和劳力也是发生战事的又一重要原因。
关键词:
西周金文 战争原因 政治 经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罗亮畴
一、西周的统计体制 西周王朝的统计工作,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或“司”统计的官职,各种统计都分属于各有关职务的官员办理。例如:天官冢宰主持全国的国用大计,其所属的司会为计官之长,管财用,三年大计时,由司书根据簿书计算民财、器械、田野、夫家、六畜、山林、川泽之数;地官管理对土地、人口、六畜、车辇等的调查登记的组织工作;春官掌管学士之版;夏官管群臣之版及民族统计;秋官管司法统计。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梓涵 张文秀
2007年至今,成都实施农村宅基地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农民是改革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其满意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影响宅基地改革的顺利实施。本文依据四川省成都市周边5区县11个村400份问卷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对农村宅基地改革的农民满意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农民对改革带来的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变化较为满意,而对改革后的收入、就业以及社会保障水平满意度较低。因此,应努力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多渠道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保护参与农村宅基地改革的农民利益。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文治
一、经济关系是论证古代社会性质的基本标志 西周时期,在已发现的铜器铭文中确实有不少关于奴隶的记录,在《尚书》《周书》《左传》中也偶有反映。过去西周奴隶制论者立论依据之一,即这时有关奴隶记录较多,诸如墓葬中殉人,古书中仆隶等。但单纯从奴隶的存在尚难断定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性质,更重要的是主要生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黎洁 妥宏武
结合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和陕西周至山区农户的特征,构建了农户福利指标体系,其中农户福利的功能性指标包括土地资源、家庭收入与消费、居住状况与环境感知、社区归属感与人际关系、风险策略,将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自然生态政策、家庭权利分配作为转换因素,并采用模糊评价法分析了该退耕地区农户的福利状况。结果显示,周至山区农户的总体福利水平偏低;从各个功能性活动来看,农户的社区归属感和人际关系、风险策略的选择都处于较好的状态,而土地资源、家庭收入与消费、住房状况与居住环境方面的福利状况较差。同时,退耕户的福利状况高于非退耕户,教育使农户的福利状况得到改善等。
关键词:
可行能力 福利 模糊评价 退耕还林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灿明 郭慧芳
如何实现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试图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来源变化与构成特点入手,寻求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保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农业增效中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强财政支持政策体系建设;重视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制度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颖 王礼力 曹燕子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管理特征。作者在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盈利能力、服务能力、偿债能力、社区带动能力、股权集中度、盈余分配机制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差异性及演化规律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诊断样本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合作社还未发展到分化期,盈余分配机制不能有效的反映合作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针对研究结论,作者提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国杰 郭春丽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的角色是不同的。本文运用组织行为学中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命周期,将其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分化期,对每个时期政府所担当的角色进行定位,并提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生命周期 政府角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穆怀中 沈毅
中国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的难点是农民。文章提出"二元农业福利差"理论并将其运用于解决中国农民养老生命周期的福利补偿问题。文中选取"均衡与偏斜务农收入差异"作为核心指标,构建了中国工农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的"二元农业福利差"数理模型,并结合1953~2009年数据对其进行检验,发现中国二元农业福利差总体上在0.4~0.6区间内波动。同时依据中国农民自然生命周期、政策生命周期和体制生命周期的特点,提出将二元农业福利差补偿到农民基础养老金中的路径、水平及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