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66)
- 2023(6875)
- 2022(5805)
- 2021(5247)
- 2020(3987)
- 2019(9132)
- 2018(9054)
- 2017(16287)
- 2016(9165)
- 2015(10334)
- 2014(10790)
- 2013(10547)
- 2012(10196)
- 2011(9459)
- 2010(9838)
- 2009(8845)
- 2008(8893)
- 2007(8283)
- 2006(7652)
- 2005(7279)
- 学科
- 济(42009)
- 经济(41966)
- 管理(22963)
- 业(22465)
- 地方(17303)
- 中国(16745)
- 企(16213)
- 企业(16213)
- 农(13593)
- 业经(11487)
- 地方经济(9698)
- 农业(9527)
- 发(9343)
- 银(8855)
- 银行(8842)
- 融(8661)
- 金融(8660)
- 行(8637)
- 方法(8513)
- 制(8188)
- 财(8081)
- 学(7845)
- 贸(7219)
- 贸易(7207)
- 理论(7191)
- 环境(7135)
- 发展(6965)
- 展(6938)
- 易(6853)
- 技术(6759)
- 机构
- 学院(130770)
- 大学(125312)
- 济(50587)
- 经济(49185)
- 研究(49125)
- 管理(43012)
- 中国(39052)
- 理学(34337)
- 理学院(33836)
- 管理学(33203)
- 管理学院(32948)
- 科学(29566)
- 京(28941)
- 所(25954)
- 财(25187)
- 江(23893)
- 研究所(22723)
- 中心(22488)
- 农(22228)
- 范(20856)
- 师范(20646)
- 州(19900)
- 北京(19348)
- 省(18177)
- 财经(18044)
- 院(17804)
- 技术(17214)
- 业大(16894)
- 农业(16795)
- 经(16027)
- 基金
- 项目(73732)
- 研究(59711)
- 科学(56264)
- 基金(47534)
- 家(40395)
- 国家(39897)
- 社会(35043)
- 科学基金(33153)
- 社会科(33008)
- 社会科学(33003)
- 省(32156)
- 教育(27540)
- 编号(26909)
- 划(25691)
- 基金项目(24439)
- 成果(23103)
- 发(22961)
- 课题(20467)
- 资助(19408)
- 发展(18867)
- 自然(18684)
- 展(18485)
- 自然科(18161)
- 自然科学(18159)
- 自然科学基金(17790)
- 年(17277)
- 重点(17109)
- 性(15496)
- 创(15479)
- 项目编号(15365)
共检索到231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恩慈
《说文》髟部字载录上古头发礼俗,包含了丰富的发型文化知识,是研究我国上古头发文化的重要来源。通过逐一探究髟部字命名的内容、理据,可以窥探髟部字所蕴含的丧葬、刑罚等礼俗信息,借以认识先民丰富的头发文化。
关键词:
《说文》 髟部字 头发礼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松柏
通过对陕西关中解放前、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及改革开放后三个时期丧葬礼俗的葬前礼俗、葬礼、葬后服丧之礼的简要描述 ,探讨了丧葬礼俗的沿革及规律。同时通过对陕西关中传统丧葬礼俗细节的考察 ,阐述了这种丧葬礼俗的文化特征及功能
关键词:
丧葬 礼俗 文化 陕西关中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周肖晓
作为畲族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俗文书较能体现出其畲族特色。本文试图对已收集到的畲族文书进行梳理,并初步分析其特点。通过展示其民族性与基层性,以期通过非汉化视角对畲族乡村乃至基层社会作一些思考。
关键词:
礼俗 社会 畲族 礼俗文书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成春到
新加坡人非常守时。凡与其有约会,一定要事先通知,且准时到达。该国人办事讲究实际、效率,不拖泥带水,人情味较浓。由于新加坡受英国影响甚深,很多大学毕业生在留学英国之后,才回国服务,故十分西化。新加坡除了华人占多数外,还有马来西亚人和印度人,以及很多派驻新加坡的世界各国人士,他们均保留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握手是一般的见面礼节,对东方人则应在握手之外再稍微向前弯腰以示尊重。如应邀到新加坡人的家庭中作客,带一盒巧克力或一束鲜花前往,是基本的礼节,但不必指名送给女主人,或许家中有长者在,应敬老尊贤。对新加坡的华人,中国人的礼节则仍然适用,不需再画蛇添足。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色音
受萨满教的影响,蒙韩两个民族的产育礼俗在育儿观念、生育制度、生养习俗方面表现出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从求子习俗、接生习俗、生育禁忌、命名习俗、沐浴礼俗、剃头礼俗、试儿习俗等6方面对蒙韩两个民族的产育礼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比较,有助于人们从社会学的角度深入了解东北亚各民族习俗的异同。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豪杰
文章主要以《说文解字》贝部字为例,从字序、字形、字音、字义4个方面考察《说文解字注》对《说文解字》的订正及其方法。段氏所采用的订正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以许慎之说进行订正,二是依据字书、韵书和古代典籍进行订正,三是依据文字音韵知识和他对篆字的理解进行订正。
关键词: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 订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静
再论《说文》中的“教”字●王静我的《试论〈说文解字〉中的教育二字》一文(以下简称王文)在1995年《教育研究》第3期发表之后,该刊第12期登载了湖北秭归县何启贤先生的《也说教育二字》的文章。(以下简称《何说》)对于拙作,给予了过高的评价,说《王文》对...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俸玮
当下是一个快节奏、奋进的时代,社会的“软价值”越来越凸显,这些软价值包含着法治观念、身心健康、道德修养、思维方式、审美能力、综合能力等,对每一个人而言都将变得更加重要。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幼儿从小学礼,就是为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幼儿成长中,这个关键期是学习礼仪的最好时期,对幼儿积极的亲社会行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亲社会 发展探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军红
从明清的社会状况来看,温州社会的宗族制度依然是社会最基层、最牢固的组织形态。在温州竹枝词人生礼俗中,可以看到宗族文化渗透于人们冠昏丧祭的各个重要阶段及重要环节,宗族关系在许多关键时候决定着个人、家族的走向,在维护社会稳定,推行道德教化等方面起到了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
竹枝词 温州 人生礼俗 宗族文化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桂徽
在资本强大的扩张力驱动下,斯密动力总会促进市场经济的自发成长和不断扩展。然而中国数千年历史中,资本主义萌芽却屡次夭折。本文从积淀于礼俗社会的文化——社会潜规则与交往行为方式出发,通过考察拒斥宪制化、官本位和关系本位等"抗变因子"构成的布罗代尔钟罩,揭示出斯密动力在中国礼俗社会运作失灵的深层原因,以及改革开放如何在发挥资本动力的同时制约其消极作用的文化机制。
关键词:
资本力量 布罗代尔钟罩 制度内卷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林建鸿 赵清军 蔡丽春 赖隆琨
文章基于福建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实证调查,剖析了近年来农村婚事礼俗非理性消费日益严重的现状及危害,并提出了引导文明礼俗消费新风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婚事礼俗 非理性消费 干预思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嵘均 喻包庆
在当下中国,随着以“技治主义”为核心的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乡村社会治理逐步显现数字治理与乡村礼俗社会运行二者之间衔接不畅的问题。这一现实反映出,以技术理性为核心、以现代性为导向的数字治理与以价值理性为核心、以传统习俗为准绳的乡村礼俗社会二者之间存在着潜在张力。这一潜在的张力,在乡村治理实践中表现为由于二者在自身所要求的制度规范、过程适应以及价值耦合等方面的差异性而产生的抵牾、摩擦乃至排斥,但这并不表明数字治理和乡村礼俗社会之间是不可调谐的。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又是可以相互融合并达成相互依存的同一体。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政策过程中,既要适切地评估数字治理嵌入乡村礼俗社会后技术理性作用、正式制度运行、过程衔接顺畅以及价值理性耦合等方面的治理效能,又要重视和运用好乡村礼俗社会固有的非正式制度、礼俗秩序以及乡土人情等文化传承禀赋的治理价值,并在价值取向、治理边界以及运行秩序等方面进行调谐,逐步构建二者相融相合、相互依存的乡村治理体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嵘均 喻包庆
在当下中国,随着以“技治主义”为核心的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乡村社会治理逐步显现数字治理与乡村礼俗社会运行二者之间衔接不畅的问题。这一现实反映出,以技术理性为核心、以现代性为导向的数字治理与以价值理性为核心、以传统习俗为准绳的乡村礼俗社会二者之间存在着潜在张力。这一潜在的张力,在乡村治理实践中表现为由于二者在自身所要求的制度规范、过程适应以及价值耦合等方面的差异性而产生的抵牾、摩擦乃至排斥,但这并不表明数字治理和乡村礼俗社会之间是不可调谐的。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又是可以相互融合并达成相互依存的同一体。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政策过程中,既要适切地评估数字治理嵌入乡村礼俗社会后技术理性作用、正式制度运行、过程衔接顺畅以及价值理性耦合等方面的治理效能,又要重视和运用好乡村礼俗社会固有的非正式制度、礼俗秩序以及乡土人情等文化传承禀赋的治理价值,并在价值取向、治理边界以及运行秩序等方面进行调谐,逐步构建二者相融相合、相互依存的乡村治理体系。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朱海燕
文章研究民国留美的部分图书馆学人1912-1949年在国外刊物上发表的四种类型的英文著述:学位毕业论文、图书馆学专业论文、国际会议论文暨发言稿和编读来往信函。通过对这四种类型的英文文章的分析,从中看出这批民国图书馆学人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以及与美国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提出了对民国图书馆学人英文著述研究不足的一些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苑达 谭英华
积德的"德"缺少明确的质的规定性,而且在量上也是无法以货币的形式加以衡量,为人们所忽视的保险活动中等价交换关系的存在,又否定了保险的所谓"积德"功能存在的经济基础。因此,"积德"并不适于用来界定保险的基本功能。社会伦理思想与保险基本功能的联系应当建立在保险基本功能实现的过程中,并使其为保险基本功能的实现服务,而不是把这些思想直接加在保险的功能上。
关键词:
保险功能 保障 积德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