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1)
- 2023(1775)
- 2022(1505)
- 2021(1359)
- 2020(1155)
- 2019(2664)
- 2018(2573)
- 2017(4748)
- 2016(2667)
- 2015(3070)
- 2014(2886)
- 2013(2947)
- 2012(2914)
- 2011(2717)
- 2010(2698)
- 2009(2512)
- 2008(2445)
- 2007(2275)
- 2006(2123)
- 2005(2011)
- 学科
- 济(9876)
- 经济(9857)
- 管理(6399)
- 业(5796)
- 企(4733)
- 企业(4733)
- 学(4440)
- 方法(4319)
- 数学(3673)
- 数学方法(3606)
- 中国(2924)
- 农(2545)
- 财(2511)
- 制(2164)
- 业经(1981)
- 贸(1871)
- 贸易(1870)
- 易(1817)
- 理论(1708)
- 农业(1707)
- 融(1662)
- 金融(1662)
- 地方(1644)
- 体(1592)
- 和(1581)
- 水产(1558)
- 银(1545)
- 银行(1523)
- 及其(1483)
- 行(1476)
- 机构
- 大学(41895)
- 学院(39801)
- 研究(19087)
- 济(14586)
- 经济(14228)
- 科学(13847)
- 中国(13660)
- 农(12876)
- 管理(11872)
- 所(11301)
- 农业(10613)
- 研究所(10450)
- 京(10187)
- 理学(9921)
- 理学院(9757)
- 管理学(9434)
- 管理学院(9388)
- 业大(9046)
- 中心(7936)
- 院(7085)
- 省(6986)
- 江(6884)
- 室(6856)
- 北京(6564)
- 农业大学(6553)
- 财(6473)
- 业(6309)
- 科学院(6163)
- 实验(6154)
- 实验室(5898)
共检索到65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汪家熔
从《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看到和想到的汪家熔1日本在1997年10月初出版了一部1100页、重达2.5千克的大型工具书《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收录16046个款目。它是日本学者樽本照雄自1988年始,花9年苦功独立完成的。它称“新编”,缘由在此之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郑春汛
清末民初(1862-1937)是专科目录发展史上的高峰期,数量和质量远超其他目录类型。本文通过对国内相关资料排查,搜集到清末民初334专科目录并制作年表,厘清了清末民初专科目录的发展轨迹与发展规律。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专科目录 发展规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长林
清末通商口岸的开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给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银元广泛流通提供了机会,并由此刺激国内自铸银元掀起高潮。制钱荒的出现引发了铜元铸造和发行,但随之而来的滥铸使货币市场又充满弊端。晚清和民初政府对全国货币铸造和发行掌控能力的弱化,使这一时期的货币制度漏洞百出。外国银元流入明朝末年,外国银元开始流入中国。早期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数量不多,流通也不广。清朝初期中外物资交流的规模比明末有所扩大,英国东印度公司经常派船只来往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外国银元便于乾隆年间大量流入中国,并在上海及附近地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来恩 黄山
教案在中国课堂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基于对当时117份教授案样本的文本分析,本研究发现:(1)教授案在"教"的立场上促进教学走向专业化;(2)教授案更凸显教与学意义与价值的传递;(3)当时教授案中缺乏课时目标意识,"教教材"的现象普遍存在。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小学教授案 文本分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石鸥 吴小鸥
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学迅速进入中国,科学出版物纷纷出现,但科学的传播却非常缓慢,这一现象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才被终结。新式学堂的大量出现,导致新式的科学教科书海量增长。当承载着科学新思想新学说的教科书被广泛传阅后,其巨大的启蒙影响力终于迸发出来。清末民初教科书的科学启蒙大致经历了首倡期、鼎盛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早期教科书促进了中国学术由四部之学到分科之学的转型,推动了中国科学由格致到科学的转变,加强了学术术语的规范和统一,推进了科学方法的确立,引介了科学常识和现代文明。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教科书 科学 启蒙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莫磊 陶玉婵
清末民初时期是云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和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云南会计的大发展时期。鉴于云南作为内陆门户的特殊地位,研究其会计演变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以清末民初时期为切入点,主要从"完善账簿制度""改良中式簿记""银行簿记发展"三个方面展示了这一时期云南会计的主要演变过程。研究贡献在于,揭示了云南会计演变中的鲜明特点,丰富了我国区域性会计发展史的研究文献,同时通过传承和弘扬云南地区会计历史文化和民族智慧,为当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我国会计的新发展问题提出了抛砖引玉式的思路建议。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云南 会计史 簿记 演变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印永清
本文研究了清末民初上海妇女报刊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它们的内容和刊物组织机构,考证了几种有异议的刊物,介绍了已知的报刊及其馆藏,使读者对近代上海妇女报刊在中国新闻出版史上的地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成
清末民初,滇越铁路、个碧石铁路的修建,导致云南传统交通运输格局的重大变化。但值得重视的是,滇越铁路、个碧石铁路通车后,云南传统的陆上驿运、局部水运没有也不可能终结,仍旧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近代化铁路机车运输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的人力畜力运输,特别是马帮运输,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新的发展。清末民初的云南交通运输格局,出现了人力畜力与机械动力并举的时代特征,构成云南交通运输史上重要而独特的一环。
关键词:
近代 云南 交通 铁路 马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杨晓娟 靳潇
中国近现代报刊传统"文人论政"以报刊为载体解读时政和民生疾苦,揭示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变革的转型期,"文人论政"对政局变迁产生双向影响:以报刊为平台、斗争阵地和服务国家治理的工具,通过沟通内外信息,论战和舆论监督影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向,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文人主体的阶级局限性很难做到论政而不参政,为清末民初的政治乱象埋下隐患。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信
清末民初,银本位下的中国货币对大多数金本位国家的货币汇率自由浮动。浮动汇率并非影响中国国际收支和宏观经济的主要因素:在汇率大体持续贬值情况下,中国贸易逆差不断增大;汇率贬值有利于刺激外商直接投资和侨汇流入,弥补贸易逆差。关键问题是中国货币状况乃至整体经济活动受制于白银数量,容易大起大落。当前中国汇率弹性有待提高,对货币调控造成较大制约。我国汇率浮动早已有之,不必过于担心,中国完全具备主动加快汇率改革的条件。
关键词:
银本位 汇率浮动 货币调控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祐睿
《桐下听然》一书是由活动于明末清初的苏州文人“季美”所编纂的文言小说集,共二十二卷367则故事。目前上海图书馆藏有足本,国家图书馆藏五卷残本。该书编纂主旨是希望通过记录个人的志怪见闻,以及相关的报应故事来警醒人心。由于其出发点近似六朝志怪,因此书中诸篇在故事发生地点、时间上大多有较详细的记录。同时该书在明末清初出现不少选本以及引录本,其中尤其以《集异新抄》保存最为完善,共达248则《桐下听然》故事。佐以引用较多的《坚瓠集》《续太平广记》《识小录》使我们确定了现今所见的《桐下听然》并非初印本。
关键词:
季美 邹存淦 《桐下听然》 《识小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希亮
本文针对目前历史文献编目中存在的出版日期著录缺陷 ,着重介绍了清末民初的各种纪年及其与公历的对应关系 ,提出了改进出版日期著录的一孔之见。
关键词:
纪元 历史文献 出版日期 著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冯郦君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专家学者,为此纷纷撰文,介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经验。它山之石,固可攻玉,但我国近代商业银行历尽坎坷而累积的经验教训弥足珍贵。 我国商业银行兴起于甲午战后,发达于民国初年(1912——1927),本世纪20年代走向鼎盛,不仅形成了“南三行”、“北四行”、“四小行”等银行集团,而且涌现出了张嘉璈(公权)、陈光甫(辉德)、李铭(馥荪)、周作民、徐新六、钱新之等金融巨子,他们筚路蓝缕,开中国商业银行之先河;其壮举可歌可泣。笔者因此不揣浅陋,将其业绩写出来,以示来者,不妥之处,敬请更正。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饶立新 曾耀辉
清末民初,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特别是清朝光绪以后,国家财政日渐穷乏,原有税种既乱且杂,不少"恶税"越发遭到民众的痛恨和抵触。在此背景下,清政府出于自保,开始仿效西洋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勇 聂敏 洪成
清峪河水利工程长久以来一直是关中泾阳、三原两县水利的支柱,但在清末民初它却陷入低潮。本文从《清峪河各渠记事簿》出发,结合县志等材料探究后认为由于水旱迭发、战乱不断以及其本身设施和管理的落后,导致了其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在阐述分析以上原因的基础上得出了该时期清峪河水利的衰落为后来陕西民国十八年年馑埋下祸根,并成为李仪祉回陕主持泾惠渠等新型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清峪河水利 衰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