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7)
2023(2032)
2022(1401)
2021(1486)
2020(1150)
2019(2409)
2018(2141)
2017(3672)
2016(2105)
2015(2291)
2014(2215)
2013(2063)
2012(2098)
2011(1832)
2010(1877)
2009(1895)
2008(1929)
2007(1678)
2006(1563)
2005(1594)
作者
(6138)
(5136)
(5129)
(5117)
(3312)
(2466)
(2349)
(2088)
(1984)
(1765)
(1738)
(1718)
(1716)
(1712)
(1683)
(1670)
(1496)
(1476)
(1450)
(1438)
(1390)
(1281)
(1237)
(1226)
(1191)
(1161)
(1136)
(1066)
(1037)
(1031)
学科
(9807)
经济(9803)
(6936)
管理(4455)
(3707)
(3240)
企业(3240)
中国(2811)
经济学(2621)
教育(2576)
理论(2541)
方法(2516)
(1833)
银行(1826)
(1813)
(1803)
数学(1797)
(1790)
金融(1790)
数学方法(1774)
业经(1637)
(1520)
(1487)
及其(1417)
(1405)
农业(1272)
思想(1213)
(1211)
图书(1118)
(1107)
机构
大学(33537)
学院(31049)
研究(13014)
(12376)
经济(12117)
中国(9398)
管理(9079)
科学(8104)
理学(7340)
(7252)
理学院(7222)
管理学(7064)
管理学院(6991)
(6592)
研究所(6077)
(5885)
(5846)
师范(5788)
中心(5501)
(5158)
经济学(4901)
师范大学(4875)
财经(4715)
北京(4709)
(4667)
(4555)
(4352)
教育(4308)
业大(4260)
经济学院(4179)
基金
项目(19779)
科学(15199)
研究(14900)
基金(14246)
(12674)
国家(12558)
科学基金(10121)
社会(9756)
社会科(9044)
社会科学(9041)
教育(7188)
(6945)
基金项目(6672)
(6261)
编号(5867)
成果(5782)
自然(5691)
资助(5601)
自然科(5533)
自然科学(5532)
自然科学基金(5437)
重点(4826)
国家社会(4401)
(4378)
课题(4304)
(4070)
(4065)
大学(3958)
中国(3909)
(3870)
期刊
(14755)
经济(14755)
研究(11252)
学报(7337)
教育(6257)
中国(6234)
科学(5545)
大学(5313)
学学(4807)
(4761)
(4650)
管理(3406)
农业(3164)
(3140)
金融(3140)
图书(2930)
经济研究(2870)
财经(2848)
(2518)
(2305)
书馆(2208)
图书馆(2208)
经济学(2100)
技术(2061)
业大(1872)
社会(1820)
问题(1801)
(1571)
社会科(1552)
社会科学(1552)
共检索到50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毕圣唯  
黑格尔的《小逻辑》是其整个哲学体系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其中长篇的导言内容把他对哲学的定义、真理的理解以及自身哲学的特性概括出一个大体的轮廓,他对于哲学的自信充分体现在理性和现实的和解中,通过必然的概念逻辑思维阐释哲学与具体科学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前者是自己对自己批判、否定最后的回归达致真理。黑格尔对哲学无前提的要求使思维的自由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使人类对知识的认识处于一个不断上升必将符合真理的模式之中。《小逻辑》的导言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一个完整缩影。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妍  侯一夫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由马克思在1843年发表于《德法年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不仅对德国的宗教进行了批判同时也批判了德国社会的现实以及黑格尔的哲学内容,这也使得人类解放这一伟大的命题正式诞生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在内容上全面地展现出了马克思作品中极具革命性质的“批判”性理论的本质其著作中包含了许多的批判思想,展现了鲜明的批判特征。马克思在《导言》中详细地论述了人类要怎样才能够实现解放,并且在实现无产阶级的过程中人类的思想要怎样实现解放,这两个论述内容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经从传统的革命主义转变成了共产主义。至今,马克思主义批判思想对人们的发展仍旧起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吕寿伟  
教育的过程是使儿童从自然的个体成长为国家公民的过程。教育通过对儿童自然性的去除和个性的改造,而不断提升个体教养,最终使儿童获得精神气质的内在转变。伦理实体是儿童获得教养的环境,家庭、学校和国家是伦理实体的现实形态。家庭是天然的教育伦理实体,它以爱为基本的精神规定,在家庭中,儿童逐步将家庭的伦理精神转化自我的习惯性意向。但家庭的自私本性不可能塑造出具有公共精神的现代公民。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共同体是一种伦理性的结合,它由来自不同家庭的儿童组成伦理性实体。"解放"是学校教育的精神规定,它通过解放塑造有教养的个体。但学校并不能完成现实公民的塑造,现实的公民只能在国家这一伦理实体中形成。作为理念的国家体现着普遍性的公共意志,国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儿童教养的提升而完成国家公民的塑造。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书俊  
黑格尔的观念论不是先验的(康德),也不是经验的(洛克),而是一种"客观"的东西(绝对精神)。这样,黑格尔就从康德的不彻底的"经验直观"所冠以的先天条件下解脱出来,而变成一种"客观"的精神本身。可以说,消除"主观随意性"是康德和黑格尔的共同目的,只不过康德从"经验"上去寻找,而黑格尔则反观自我。这样,黑格尔就从康德的"二元论"转向了"客观"性的"一元论",建立起"观念"运动的思想体系。而所有这一切,与费希特的主体性原则是密不可分的,并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艳  刘同舫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成为其否定现存世界、建构理想社会的重要环节。这一批判体现了从量的积累到阶段性质变再到整体性飞跃的动态过程,是一次有限度的批判与两次质的飞跃的统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马克思的批判是囿于黑格尔理论框架内的有限度的表达;以该文本为转折点,马克思运用历史发生学的方法解构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建立了新的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实现了对黑格尔批判的第一次质的飞跃;《资本论》的完成体现了马克思在生存论意义上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超越,这是第二次质的飞跃,也是以实现人类自由解放为宗旨的彻底意义上的超越。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方朝晖  
法权主体,顾名思义,就是具有法权的主体。其中“法权”概念取自德语中的“Recht”一词。在德语中,“Recht”常被理解为市民社会中由法律直接赋予公民的权利。在黑格尔的著作中,“法权主体”一词虽不多见,但他对法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伟宇  
本刊组织四篇文章,以笔谈方式讨论《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关联。这四篇文章是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立足MEGA2的文本学解读,重新审视了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经济学研究时写下的《巴黎笔记》与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献和逻辑关系。文章不仅考察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双重理论逻辑——异化逻辑和对象化逻辑——的内在关联,也审视了《穆勒笔记》异化逻辑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异化理论的差异和关联,并且透视出青年马克思人本学劳动理论逻辑中更深的理论背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否定辩证法构式。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冉力文   刘同舫  
黑格尔哲学在马克思对哲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构筑起作为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复归的哲学共产主义。哲学共产主义虽然使用了“本质与异化”的费尔巴哈式的话语,但不应看作是受费尔巴哈哲学影响的产物。马克思辩证吸收黑格尔哲学关于“对象性关系”的强调及其合理内核,并将其作为哲学共产主义建构的内驱动力,以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中人与自然的“直接统一”。在哲学共产主义的具体建构中,马克思展现出“对象性关系”中自我生成的运动过程和不断发展的“中介”思维,搭建起哲学共产主义的历史性地基。“对象性关系”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之间联系的理论枢纽,也是马克思哲学共产主义理论走向科学的重要理论地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彦玲  刘艺菲  
黑格尔的法哲学具有明显的思辨理性的特征,他没有脱离其逻辑学的研究进路。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批判了黑格尔法哲学思想,他认为黑格尔的法哲学无论是方法还是内容都脱离了现实世界及其本体论——实践,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思辨理性的法哲学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哲学本体论的转向,这种转向通过批判路径和批判内容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久儒  
卢卡奇《青年黑格尔》一书的副标题即"辩证法和经济学的关系",实际上,卢卡奇对于马克思辩证法的现代性历史反观构成了其社会历史批判理论的逻辑主线和中心环节。因而,不能将卢卡奇对于马克思辩证法的考察简单地视为对青年黑格尔思想的诠释,其问题主要集中在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的阐释定向和现实基础上,即辩证逻辑意义下的马克思唯物史观和经济学说的交互关系。换言之,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哲学变革为政治经济学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同时由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带来的"术语革命"为唯物史观提供了理论内容和现实基础。由此可见,卢卡奇解读青年黑格尔思想的目的在于澄清辩证法和经济学的关系,借此也自觉地形成了其社会历史逻辑的政治经济学基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迅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是构建高等教育哲学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政治论”、“人本论”高等教育哲学观都是哲学智慧的体现。但从哲学与教育的原始意义上考察,从高等教育的普适价值着眼,高等教育应以开发人的智慧、教人追求“大智慧”为最高价值标准。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玉强  
道即言说,语言是理解道家思想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内在视角。道家哲学以道统言、言道互释,内蕴着由物及道、由名返实、由语言而存在的致思理路。道家认为,在物之域,名、实被彻底物化,道之"实"暗示着名言工具化的荒谬。在道物之际,妙理之"意"将世俗名言遣入遗忘的深渊,由此彰明人对存在的领悟。在道之域,静默无言与诗化语言从"无"、"有"两种视域建构出"道言"的核心内涵,开显出自然诗意的生活世界。道家语言哲学实现了诗与思、言与在、道与闲的统一,展现出深刻的生存论性质、面向生活的实践理性与中国人作为"伟大的悠闲者"的休闲审美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火林  
扬弃与异化是黑格尔构造自己哲学体系的一对重要范畴。扬弃就是辩证否定,既克服又保存、既抛弃又发扬、既是联系环节又是发展环节。扬弃是解决矛盾的途径、认识真理的方法,是精神的能动本性。扬弃观是黑格尔否定之否定思想的实质和核心、构造哲学体系的重要原则和内在精神、破解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难题的利剑和桥梁、否定性辩证法最积极的成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蜜蜜  蒋红雨  
体育哲学大体成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理论构建主要依托于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探究体育哲学的逻辑机理需要深度结合人学向度,通过不同体育现象分析人的思维与行为,了解体育活动竞赛中人的交互。由马卫平编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哲学》是一本深度阐释体育哲学的专业书籍,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分别从体育中的哲学、体育与体育哲学、多维语境中的体育、体育育人的关系、体育公理、体育价值与功能、体育目的、体育规律、体育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理想的体育与体育的理想等十个方面,对体育哲学的内涵、外延、发展方向等问题展开思考。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承叔  
经济学与经济哲学具有互补性,经济学侧重于经济过程的规律性,经济哲学侧重于经济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经济学离开了哲学,它不过是一种抽象的知性科学,而哲学离开了经济学,它也就变成一种纯粹的思辨哲学。经济学家要成为思想家,他必须要从经济学上升为哲学,而哲学家要成为实践家,他就必须要掌握经济学。正是经济学与哲学的联盟才产生真正的实践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经济学与经济哲学都起源于近代,起源于对以资本为竞争主体的市场经济的思考,由于资本是分析现代社会的基本哲学范畴,因而弄清资本与国家,资本与人民,资本、国家、人民三者的关系,就成为当代经济哲学思考的主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