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65)
2023(6803)
2022(5755)
2021(5299)
2020(4650)
2019(10337)
2018(10141)
2017(19257)
2016(10993)
2015(12378)
2014(12334)
2013(12190)
2012(11202)
2011(9864)
2010(10012)
2009(9625)
2008(9901)
2007(8815)
2006(7788)
2005(7305)
作者
(29776)
(24859)
(24771)
(23798)
(15915)
(11820)
(11395)
(9504)
(9396)
(9006)
(8534)
(8388)
(8217)
(8198)
(8147)
(7544)
(7482)
(7265)
(7149)
(7127)
(6347)
(6089)
(5895)
(5728)
(5693)
(5642)
(5540)
(5486)
(4975)
(4917)
学科
管理(41493)
(37606)
经济(37526)
(34451)
(30495)
企业(30495)
(28097)
(15607)
方法(14425)
财政(13794)
(13455)
财务(13434)
财务管理(13382)
企业财务(12724)
中国(12165)
数学(12027)
数学方法(11862)
(10989)
(10696)
(10295)
业经(9461)
体制(9383)
(8536)
银行(8522)
(8297)
(8155)
金融(8153)
地方(8063)
(7971)
(7837)
机构
大学(152769)
学院(150084)
(62130)
经济(60851)
管理(54851)
研究(51416)
理学(46444)
理学院(45920)
管理学(45288)
管理学院(44980)
(42718)
中国(40525)
(31655)
科学(28962)
财经(28961)
(26440)
(26062)
(24080)
中心(23123)
研究所(22902)
(21663)
财经大学(21202)
北京(20116)
经济学(20113)
业大(19239)
(18592)
(18387)
(18354)
师范(18148)
经济学院(18022)
基金
项目(94881)
科学(74517)
研究(71237)
基金(69391)
(59929)
国家(59440)
科学基金(50708)
社会(46406)
社会科(43983)
社会科学(43974)
(35979)
基金项目(35968)
教育(32804)
自然(31051)
(30503)
自然科(30298)
自然科学(30290)
自然科学基金(29765)
资助(28511)
编号(27870)
成果(25192)
(24109)
(22068)
重点(21814)
课题(20190)
(19976)
(19748)
国家社会(19684)
(19475)
教育部(19319)
期刊
(73037)
经济(73037)
研究(51852)
(40283)
中国(35323)
学报(23242)
管理(21611)
科学(20111)
(19959)
大学(18307)
学学(17256)
(16391)
金融(16391)
财经(15936)
教育(15786)
(13488)
农业(12741)
经济研究(11975)
技术(10938)
会计(10270)
业经(10040)
财会(9884)
问题(9484)
(8700)
财政(8700)
(8185)
(7877)
(7781)
理论(7037)
世界(6665)
共检索到242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骆详译  李天石  
清人吴广成言及西夏官制"多与宋同",但传世文献并未详载,关于地方财政制度的内容更是鲜有反映。随着《天盛律令》的出土和翻译整理,其中大量反映西夏转运司与地方财政制度的记载应引起重视。本文以水利管理方面的律文为重点,探讨西夏地方财政的运作模式,即转运司不仅垂直管理地方郡县财政,还握有地方财政的审核权。另外,宋夏转运司的地方财权性质基本相同,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即西夏转运司职权较宋代呈现更加细化的趋势。这些情况共同反映出11至13世纪中国西北政权与汉族政权在财政制度上的传承与演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建国  
一、地方财政制度创新问题 研究的历史轨迹 制度是一种稀缺资源,制度的提供和使用能够带来收益。制度创新是由于制度供给不足而引入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以适应制度对象的新情况、新特征,并推动制度对象的发展。当今的国际竞争,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其实质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制度系统的竞争。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一国要获得较强的国家竞争力,其根本出路在于实行制度创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楼继伟  
2019年10月末,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以制度为主线,完善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部署接续递进"。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命题,也是十九届四中全会需要接续递进的重大部署。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雪雄  王明溦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物质基础。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财政尤其是地方财政对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但这一作用的充分发挥则有赖于高水平的财政制度的支撑。当前我国财政分权改革未尽完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有失均衡,支出预算管理也仍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力度和效率。只有通过深化财政分权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提升地方财政制度水平,才能增强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力度,提高财政配置资源的效率,从而对实现产业兴旺的战略目标起到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施锦芳  
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期萧条的宏观经济及不断加剧的少子高龄化使日本地方财政收入锐减,社会保障支出骤增,政府债务规模膨胀,地方财政状况日趋恶化。伴随着人口的减少,日本地方自治体的财政规模呈现出缩小趋势。文章首先考察了日本地方财政现状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地方税收入手,讨论分析地方税收现状、地区差异性及少子高龄化对其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与人口少子高龄化社会相匹配,日本今后将进一步明确地方主要税种的特征,地方自治体应根据各自的财政需要和财政状况制定相应的税率,中央政府应考虑扩大课税范围和导入共同税并向地方政府转让消费税税源,以保持日本地方财政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丛树海  
财政体制由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组成,财政问题也向来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两方面的问题。在公共财政理论框架下,地方公共财政理论的共性和特性是什么,地方公共财政制度的架构如何,以及就财政框架内部看,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及其特性和差异的研究,业已成为财政理论和实践亟待解决的重大环节。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郝传萍  
一、财政的职能定位 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快速转轨时期,政治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财政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因此,首先应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公共支出(既财政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文学  
中国的财政概念经历了财政概念的形成时期:以“食货”为财政概念时期和以“财政”为财政概念时期,每个时期又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时期的财政概念都是由该时期的经济政治形势所决定的,都是对该时期的财政制度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每个阶段的财政概念不仅是所使用的名词的变更,更是该时期财政制度变革的反映。所以,研究财政概念的演化,对我们探讨财政制度的变革规律,进而为研究我国当前财政制度的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肖捷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强调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并明确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健全财政体制、预算制度和税收制度,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不懈奋斗。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洪范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国家最高领导层提出了一个"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三个不变"战略判断、"五+二"深化改革总体部署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落实上述思想体系的总枢纽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与支柱,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历史时期我国财政改革的基本目标。为此,需要在客观上探寻现代财政的历史逻辑,科学制定我国财政现代化的战略路径。国家视角下的财政制度变迁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研究西方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楼继伟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立足全局、面向未来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中央科学把握现代国家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抓住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财政制度安排体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胜  
一、地方财政风险成因分析地方财政风险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对地方财政风险的成因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风险的认识,从而为防范与规避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一)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和错位。渐进式的改革使转轨期间政府职能的确定变得异常复杂。原则上说,凡是市场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应该退出。但是在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蒋移祥  
本文从财政制度安排上来探讨基础教育问题。通过对现实中基础教育服务的几个典型的财政制度安排 ,如 :基础教育经费的来源和责任 ,教育经费的支出等分析 ,提出实现基础教育的有效供给 ,需要创造新的制度和规则。
[期刊] 改革  [作者] 温来成  李慧杰  
建立中国地方财政重整制度,应积极推进地方财政重整理论研究与宣传,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和价值评估,明确界定各级地方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严格党政干部任期制,并建立中国地方政府财政重整技术标准和法律程序等制度规范,如地方政府财政重整标准、地方政府财政重整程序、维持基本公共服务、构建地方政府财政重整法律体系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