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34)
- 2023(13173)
- 2022(11067)
- 2021(9984)
- 2020(8480)
- 2019(18659)
- 2018(18445)
- 2017(34209)
- 2016(18172)
- 2015(20377)
- 2014(20078)
- 2013(19565)
- 2012(18305)
- 2011(16832)
- 2010(17237)
- 2009(16504)
- 2008(16068)
- 2007(14852)
- 2006(13488)
- 2005(12419)
- 学科
- 济(90521)
- 经济(90350)
- 管理(60362)
- 业(50714)
- 企(45345)
- 企业(45345)
- 方法(28655)
- 中国(23666)
- 数学(22520)
- 数学方法(22216)
- 地方(21696)
- 业经(20843)
- 财(20548)
- 制(20029)
- 农(19141)
- 学(19055)
- 技术(15445)
- 理论(15331)
- 体(15113)
- 地方经济(14221)
- 和(13830)
- 银(13825)
- 银行(13798)
- 融(13757)
- 金融(13750)
- 行(13329)
- 环境(12598)
- 农业(12079)
- 贸(11690)
- 贸易(11679)
- 机构
- 大学(264867)
- 学院(262495)
- 济(115742)
- 经济(113333)
- 管理(96566)
- 研究(95610)
- 理学(81563)
- 理学院(80599)
- 管理学(79187)
- 管理学院(78664)
- 中国(72447)
- 财(56522)
- 京(56374)
- 科学(54123)
- 所(47681)
- 财经(43059)
- 研究所(42449)
- 江(42382)
- 中心(42378)
- 经(38783)
- 农(38617)
- 经济学(36710)
- 北京(35717)
- 范(35286)
- 师范(34947)
- 院(34776)
- 业大(33977)
- 州(32627)
- 经济学院(32444)
- 财经大学(31538)
- 基金
- 项目(167824)
- 科学(133403)
- 研究(126151)
- 基金(121955)
- 家(105504)
- 国家(104624)
- 科学基金(89766)
- 社会(84644)
- 社会科(79377)
- 社会科学(79351)
- 省(65381)
- 基金项目(62968)
- 教育(57935)
- 划(54393)
- 自然(54006)
- 自然科(52778)
- 自然科学(52763)
- 自然科学基金(51827)
- 编号(49319)
- 资助(48536)
- 成果(42489)
- 重点(38467)
- 部(37407)
- 创(36747)
- 发(36659)
- 课题(36392)
- 制(35994)
- 国家社会(35481)
- 创新(34610)
- 教育部(32797)
共检索到426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荣兆梓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这个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位一体"的新的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铭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总品产的分配原理,批判了拉萨尔派的“不折不扣”的分配理论,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把它作为社会主义总产品的分配模式和序列,不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它势必导致重积累、轻消费,由此产生的“先生产,后生活”的“左”的经济行为,曾导致了我国整个经济建设的混乱.作者从陈云同志“第一是吃饭,第二是建设”的思想出发,认为先消费后积累才是社会主义总产品的分配模式和原则.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明桂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了拉萨尔的庸俗社会主义观,精辟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观。两种社会制度和阶级斗争的规律决定了各种异化的社会主义思潮不会自动退出舞台,批判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在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由先富到共富的跃迁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原则不动摇,又不搞单一按劳分配或不讲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多元分配;既要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雇佣劳动制度,又要允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适度发展;既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当家作主,又要批判民主社会主义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的企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荣兆梓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理研究长期滞后于实践逻辑发展,这妨碍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概括的正确理解。本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功能定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概括三项内容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特征这三个基础理论问题入手,对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概括的学理逻辑展开研究。本文认为:(1)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经济无可替代的劳动组织方式,作为社会劳动组织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安排;(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位一体的概括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且相互嵌入、互为映射、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3)基本经济制度新概括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历史性质的完整表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贡献。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航 关祥睿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不仅第一次对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加以区分,而且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公平原则的科学内涵。马克思的公平观是历史维度、社会维度和发展维度的统一。从历史维度看,公平的观念是在历史中产生和发展的,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之下只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分配公平。从社会维度看,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是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有机结合,既体现了对劳动者个人能力的充分尊重,同时也彰显了对个体需要多样化的内在肯定。从发展维度看,社会主义对公平的追求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使人们的自由个性得以彰显,从而真正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公平观的三个维度,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公平观 社会主义 哥达纲领批判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汤美莲
一、等价原则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原则,而且是按劳分配的原则马克思在1876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在论述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时,虽然有它的局限性,如他认为按劳分配是在产品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一个根据集体主义原则组织起来而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在这里“个人劳动已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伟杰
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经济在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规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最新概括,科学厘定了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三位一体"的经济制度体系。国内学界围绕这一新概括的生成依据、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完善进路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学术成果。为把相关研究推向深入,需进一步厘清基本经济制度新概括的理论基础、内容逻辑、重大优势,深度阐发基本经济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学理基础和作用机制,注重多种研究方法和多学科视角的协同运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学荣
资本逻辑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是否依然在起作用,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有观点认为,当代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目前正在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然是社会主义,就不应该存在资本逻辑;亦有观点认为,当代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量"上已经超过了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在当代中国正"如日中天",因此,资本逻辑仍然是当代中国的主导逻辑。仔细分析便会发现,这两种观点分别代表着两个极端,因而都是片面的。否认资本逻辑在当代中国依然存在的事实是不对的,将资本逻辑在当代中国的地位过分夸大亦是不足取的。事实上,资本逻辑在当代中国社会依然存在,并且在私营经济、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中还占据着主导地...
关键词:
当代中国 资本逻辑 表现形态 双重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花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一文充分阐述了关于分配的一般理论和特殊分配原则,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按劳分配原则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按需分配原则。马克思的分配理论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分配的理论渊源,而且是中国当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关键词:
按劳分配 未来社会 分配制度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晖明
一、引言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系统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构体系和功能,在总结提炼归纳得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拥有的优越性的具体表现的基础上,围绕"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1)对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要求,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不同层面,全方位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创新深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帆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渐趋于完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但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人们有不同的争论和看法,因此,应该对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宏观调控机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研究,继续探求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何自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共同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做出的新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做出的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国辉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意味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蕴含着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的统一,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要求,为新时代中国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学术界对基本经济制度的研究,丰富了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构成中国经济学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关键词:
学术界 中国基本经济制度 研究进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琼 王晗
经济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1))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和发展,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2022年,学术界围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历史演进、科学内涵、重大意义以及拓展研究展开了多方面探讨,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葛扬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探索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