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0)
2023(813)
2022(877)
2021(880)
2020(743)
2019(1532)
2018(1433)
2017(2805)
2016(1614)
2015(1641)
2014(1600)
2013(1593)
2012(1463)
2011(1488)
2010(1550)
2009(1478)
2008(1414)
2007(1248)
2006(1341)
2005(1160)
作者
(4590)
(3832)
(3820)
(3578)
(2426)
(1918)
(1673)
(1473)
(1400)
(1384)
(1366)
(1364)
(1310)
(1252)
(1219)
(1178)
(1107)
(1084)
(1080)
(1035)
(943)
(941)
(932)
(929)
(905)
(884)
(862)
(858)
(844)
(819)
学科
(6667)
经济(6664)
方法(2884)
管理(2181)
理论(2161)
(2120)
业经(1982)
地方(1889)
农业(1887)
(1855)
(1779)
经济理论(1754)
(1735)
旅游(1713)
农业经济(1318)
数学(1221)
(1213)
数学方法(1210)
中国(1197)
(1140)
企业(1140)
环境(979)
(940)
发展(741)
(738)
(674)
(667)
(656)
(656)
贸易(655)
机构
学院(24359)
大学(22321)
(9203)
(9191)
旅游(9096)
管理(8284)
研究(8215)
理学(6754)
理学院(6617)
管理学(6444)
管理学院(6383)
(6357)
经济(6145)
(6031)
师范(5981)
科学(5965)
中国(5884)
(5017)
师范大学(4922)
(4094)
旅游学(4050)
游学(4050)
(3971)
研究所(3715)
(3499)
(3489)
北京(3458)
(3447)
中心(3443)
(2971)
基金
项目(14433)
科学(11359)
研究(10280)
基金(10222)
(8941)
国家(8857)
科学基金(7492)
社会(6801)
社会科(6468)
社会科学(6467)
(6368)
基金项目(6100)
(4893)
自然(4870)
资助(4845)
自然科(4703)
自然科学(4702)
(4656)
自然科学基金(4628)
教育(4462)
(4456)
旅游(4394)
(4000)
编号(3810)
发展(3140)
重点(3111)
(3098)
课题(2929)
人文(2687)
成果(2683)
期刊
(10790)
经济(10790)
(6161)
旅游(6161)
(6161)
研究(5482)
(5337)
学刊(4966)
旅游学(4962)
游学(4962)
科学(3972)
中国(3368)
学报(3199)
(2934)
业经(2489)
大学(2363)
学学(2206)
管理(2202)
农业(2172)
资源(1959)
(1859)
教育(1665)
地理(1593)
问题(1406)
(1374)
商业(1335)
经济地理(1335)
(1233)
(1228)
开发(1056)
共检索到34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瑞楠  
作为一部记录魏晋士人生活风貌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反映了魏晋时期社会思想、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情况。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名士崇佛事迹和名僧在士人群体中清谈、宣佛等活动。文章选取书中有关士人与僧人交游的记录,以琅琊王氏和支遁为代表分析了魏晋时期名士名僧交游这一社会现象。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若梦  
《世说新语》是一部展现东汉末年到南宋时期士人风貌的志人小说,《德行》篇所反映的魏晋士人的尚孝倾向具体表现为魏晋士人注重“养生”“丧死”以及维护父辈名声的对父母之孝,和“移孝于忠”的对君主之孝。刘义庆通过条目顺序编排、以孩童作示例、宣扬“孝子有善报”等方式突出尚孝倾向。魏晋士人崇尚孝道与当时的儒家孝文化、朝廷政治导向以及作者的思想观念有关。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剑平  郑勇  
《小品》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广为流传,备受关注,译本较多,对社会影响颇大。从《世说新语》可见《小品》经为佛教义学之大宗,以其名理而为时人所重,在僧人及名士之间为争谈玄理而举办的论议会上得以传播。另一方面,为普及佛教,释氏辅教用书《冥祥记》等中所记《小品》经却盛赞诸种现世功德,以讲身边故事的方式向普通民众传播。《小品》经这种在知识精英和庶民群中不同的传教方式,展现了佛教文化面对不同受众而实施"应时而语"的宣传策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尚闻一  于子轩  
"贵族制社会"是六朝的显著特征,其顶峰为东晋,在政治上表现为"门阀政治":门阀贵族与皇帝"共天下",成为政治舞台的中心。基于跨学科视角,文章从记叙东晋文人间轶事的《世说新语》文本出发,通过共词分析,进行社群发现和分析,以揭示和解释存在于东晋贵族制社会中的"稳定机制"。研究表明,这种"稳定机制"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五大顶级门阀贵族间的密切联系;次等侨姓门阀贵族的粘合作用;吴姓门阀贵族作为第三方势力的存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林  
作为志人小说的经典之作,《世说新语》塑造了很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有很多孝子形象。这些孝子形象受魏晋特殊的时代风尚影响,表现为以礼尽孝和以情尽孝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虽然其社会精神内核差异很大,但都属于中国古代孝子形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共同凸显了自古以来就备受重视的德孝观念。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雪野  
中华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夷夏之辨"的本质是中华文化的认同问题,即中华传统文化的伦理认同。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中华文化正统地位的认同及对传统人伦纲常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建立在对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的价值服膺基础之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夷夏之辨"为背景衍生出的伦理认同,一方面表现为"五胡乱华"局势中汉族与内迁各族政权对正统地位的认同;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异质文化的交锋与交融。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特征影响下,这一时期凝聚成的伦理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相伴相生,使民族共同体意识愈发清晰。在此基础上,汉族与各族人民互相依存、彼此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促进了中国历史的整体性发展;华夏文化与各族文化之间既相互冲突又彼此影响,共同铸就了和而不同、善解能容的中华文化。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坚强  张佩成  吴勇  
拥有丰富自然和文化资源的浙江,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许多文人士子、达官贵人以及僧侣道士等参加的森林旅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玄游、仙游和佛游等,并形成了许多融自然和人文为一体的旅游景观和源远流长的森林旅游传统。利用历史文献法和实地调查法;从多角度多学科出发,较为详细地探讨了上古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浙江森林旅游的发展脉络,述评古人的旅游思想,同时历史地分析并说明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旨在试图继承和发扬古人的旅游思想,与今天的文化、生态旅游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为今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参9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焦杰   施妍  
萱草又叫宜男草,也叫忘忧草,还被称作母亲草。在先秦语境中,萱草只有忘忧作用,象征着女性对意中男子的不忘之情。魏晋时期生成的“萱草宜男”话语,是人们利用“女歧生九子”的传说附会而成,其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味。魏晋文人士子撰写《宜男花赋》之类的文字,把宜男草比作理想的女性,并暗示其有促使夫妻好合、多生贵子的功效。妇女们则在迎合父权需求的同时,巧妙利用“萱草宜男”话语,使佩戴萱草花增加个人性魅力的行为正当化“。萱草宜男”话语的生成及其文化内涵,一方面凸显了父权社会性别制度对女性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表明魏晋时期妇女并非一味地顺从父权的控制,在有限的空间内,她们有可能利用父权制的文化需求,使自己“非礼”的行为合礼化,以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存状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吉成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盐产地,《三国志》、《华阳国志》、《水经注》、《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南史》、《北史》、《魏书》等史籍都有所涉及,但是都不全面。《华阳国志》主要记载了东晋时期巴、蜀、南中几个地区的盐产地,《水经注》主要记载了北魏时期河流附近的盐产地。其他各史都属于断代史,专门叙述某一个或某几个朝代的史事,对盐产地偶尔有所涉及,都没有专门、系统的记载。要全面了解这一时期的盐产地情况必须将这些资料综合利用起来。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昕玥  郭淑新  
魏晋幽深驳杂的历史土壤孕育了独特的理论思想,玄学家们通过审视魏晋禅代之际的历史经验与时代困境,提出了自己对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也可以理解为儒道的关系问题)这一玄学主题的独到见解。王弼主张拨乱反正,"崇本以举末",试图摆脱名教异化带来的现实困境;阮籍、嵇康投身道家,崇尚自然以保全自身;裴頠则顺应现实,坚决维护名教;最终郭象统一了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从而将玄学的精神发扬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到达了魏晋玄学思想的顶峰。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栾贵川  
本文对魏晋时期重要经济区———黄淮海地区的户口与劳动力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考订。指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使这一地区人口损耗严重 ,而在曹魏和西晋时期 ,著籍户口与实际户口远不相符。曹魏时世家豪族的荫附人口众多、屯田客以及内附之少数族民众多不著籍 ;西晋时“罢农官为郡县” ,屯田户已纳入户籍 ,军户亦有所减少 ,但隐匿户口现象仍很严重。而政府有计划地组织人口迁徙对于确保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此外 ,文章还对《晋书·地理志》有关州郡的户口数目进行了订正。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贺巷超  
承接汉代佣书业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佣书业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受其影响,公私藏书量明显增加,文化典籍得到保护,图书收藏与整理机制走向成熟,图书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图书流通受到重视,图书阅读热情空前高涨,书法艺术由此诞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蒋福亚  
魏晋南北朝时期 ,确实出现过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萎缩的时段和地区 ,主要是北方 ,主要原因是战乱。但若将北魏中期以后的北方、东晋南朝的南方和两汉相比 ,非但差距不大 ,甚至还略有发展。原因在于魏孝文帝改革后 ,北方农业领域又成为小农经济的天下 ;本时期农业生产没有倒退 ,生产力还略有提高 ;地主土地上租佃制仍占主导地位。即便地主庄园 ,也有产品不断流向市场 ,和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笼统地说魏晋南北朝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萎缩与历史实际不相吻合 ,也不确切。重新审视这一定论甚有必要。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庄华峰  蔡小冬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诸如疟疾、瘴气、伤寒、恙虫病、天花、痢疾、结核病、狂犬病、麻风病以及各种寄生虫病等都较为流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当与频繁的战争和灾害、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差异,以及人们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习俗关系至密。面对当时林林总总的流行病,时人进行了包括顺应四季变化、注意维护和治理定居生活区环境的清洁卫生、隔离病人和派遣医生巡诊及无偿施药、实施助葬措施等在内的预防和控制举措。这些应对措施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彰显了预防为主的理念,二是重视流行病防治的制度建设,三是注重用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红梅  
余阙既是元代著名的忠臣,又是元代重要的少数民族作家。他一生交游极广,尤其是在入仕以后,无论朝野上下还是方内方外,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从余阙与贡师泰、樊执敬、危素等人的交游经历,可以看出余阙的交游特点有二:以文会友、忠于元朝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