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
- 2023(5)
- 2021(3)
- 2020(3)
- 2019(5)
- 2018(11)
- 2017(5)
- 2016(9)
- 2015(9)
- 2014(10)
- 2013(12)
- 2012(18)
- 2011(16)
- 2010(9)
- 2009(8)
- 2008(6)
- 2007(13)
- 2006(6)
- 2005(6)
- 2004(5)
- 学科
- 济(78)
- 经济(78)
- 关系(21)
- 学(17)
- 世界(15)
- 中国(15)
- 方法(15)
- 数学(13)
- 数学方法(13)
- 经济关系(13)
- 地方(12)
- 世界经济(11)
- 易(11)
- 贸(11)
- 贸易(11)
- 业经(10)
- 区域(10)
- 区域间(10)
- 地方经济(10)
- 域(10)
- 问题(10)
- 间(10)
- 经济问题(9)
- 统计(9)
- 农(8)
- 财(8)
- 企(7)
- 企业(7)
- 企业经济(7)
- 各国(7)
- 机构
- 学院(108)
- 大学(98)
- 研究(70)
- 济(60)
- 经济(59)
- 科学(43)
- 所(40)
- 研究所(39)
- 中国(37)
- 中心(31)
- 农(28)
- 管理(28)
- 京(27)
- 财(27)
- 科学院(26)
- 农业(21)
- 范(20)
- 部(20)
- 院(20)
- 业(19)
- 北京(19)
- 师范(19)
- 江(19)
- 理学(19)
- 理学院(19)
- 研究中心(19)
- 管理学(19)
- 管理学院(19)
- 国际(18)
- 社会(16)
共检索到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恒
东亚区域合作面临许多难题,贯穿“东盟方式”的“10+3”合作是东亚目前的主导形式,但这一合作的诸多缺憾使东亚区域合作很难沿这一方向深入下去。2002年初,小泉纯一郎在新加坡描述了一个称为“东亚共同体”的设想,实际是鼓吹以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网而非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式来实现东亚的区域合作。的确,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网的方式不但符合东盟强调自立的合作原则,也迎合了外部特别是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易为各方接受,却从根本上堵住了东亚通往更具机制化合作的道路。笔者认为东亚区域合作的必然选择是大国协调为基础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这虽然需要一个艰难的调整过程,但却是在全球化条件下保障东亚各国利益的惟一选择。
[期刊] 改革
[作者]
范爱军 方学芹
20世纪末,以“地缘优势”为载体的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相对落后的东亚地区为了寻求自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适应世界经济竞争的需要,“10+3”区域经济合作应运而生。本文具体分析了“10+3”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中国应如何利用开放的国际环境,参与新的区域经济分工格局,及时调整产业政策,适应日益国际化的市场竞争。
关键词:
区域合作 10+3 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江生 邱丁 张滔
本文对"经济空间"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进行了简单说明,按照人均收入的不同将"10+3"合作框架中的国家分为三组,从总需求、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角度,对其合作的经济空间进行了计算,据此对"10+3"合作框架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放开要素流动限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相应金融体系、加强国际经济事务合作等政策主张。
关键词:
经济空间 需求角度 产业角度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欣
东亚各国目前在货币领域的合作严重滞后于贸易合作,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东亚货币合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传统的OCA标准,目前东亚各国内部经济条件差异较大,而且这种差异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因此进行深层次货币合作的成本较高。基于经济冲击对称性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表明,中日韩三国货币冲击的对称性较高,但是在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方面存在非对称性,而且这种非对称性在短期更为明显。与日韩相比,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冲击的对称程度相对较高,具备一定的合作优势。因此中国应以贸易合作为基础,加强同东亚主要经济体的经贸往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陆建人
强劲复苏 东亚经历两年多时间经济衰退后,现在又重现生机。截至1999年底,金融危机对东亚地区的冲击已基本结束。日本经济在连续两年负增长后止跌回升。韩国、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5个受灾最重的国家经济状况明显好转。例如,这些国家货币汇率已趋稳,股市全面回升;出口增长,外贸盈余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欣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促使人们对东亚汇率制度进行重新思考,东亚地区货币合作也因此成为国际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采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VAR模型和面板VAR模型,从供给冲击、需求冲击以及货币冲击三方面考察东亚各国经济冲击的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东亚各国内部经济条件差异较大,而且基本没有随时间逐渐缩小的趋势。东亚货币冲击的对称性较高,但是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的对称性较低,从而制约了货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因此中国应加强同东亚主要经济体的经贸往来,夯实合作的经济基础,引领东亚货币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关键词:
经济冲击 动态调整 面板VAR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肖竹缘 孙恒忠
东亚经济合作顺应了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这两个重要趋势。本文试图对在“10+3”框架下日益引人注目的中日韩合作的理论基础和经济互补性以及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日韩 区域合作关系 基础与前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范爱军 都春燕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10+3"区域近期出现经济收敛的迹象,2000年之前东盟国家经济收敛迹象不明显,2000年之后,东盟成员国经济以每年0.21%的速度收敛。同时,东盟和中日韩之间也开始呈现经济收敛的态势,且收敛速度高于东盟内部收敛速度。进一步分析发现低人口增长率、高储蓄率和高对外开放程度促进了东盟国家的经济收敛。这一结果使我们有理由相信"10+3"合作机制的建立会有力地推动参与国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楠
APEC和"10+3"具有开放式地区主义、南北型自由贸易区等特点。中国一方面积极参与APEC活动,一方面积极推动"10+3"组织模式的建立,把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中国参加世界经济活动的侧重点。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萌
在改进的区域经济收敛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汇率波动的面板数据收敛模型,实证检验东盟"10+3"(即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是否适合建立最优货币区。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东盟"10+3"区域内各国汇率波动具有σ收敛与绝对β收敛特征,在控制了利率、人均GDP、贸易开放度、金融开放度、汇率政策与区域货币合作等因素以后,汇率波动仍然具有条件β收敛特征,由此说明东盟"10+3"适合建立最优货币区。第二,在东盟"10+3"区域内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老挝、中国、泰国与文莱7国具有俱乐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特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昭阳
随着各国间经济贸易联系的加深,区域贸易集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针对东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现状,对东亚国家建立“10+1”和“10+3”自由贸易区的基础及其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
东亚 “10+1” “10+3” 福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陆建人
10+3框架的产生,使东北亚次区域合作有了制度上的保障,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合作成了东亚区域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日、韩合作的最大障碍是中日之间缺乏互信,双方应当“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推动东北亚合作。东北亚合作应当坚持开放性,以 10+3为主,多渠道并进。
关键词:
10+3 东北亚 区域合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郭佩颖
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是资源在产业间重新分配的过程,它包括第二产业主导资源分配的工业化阶段和第三产业主导资源分配的后工业化阶段,这两个阶段内含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收敛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证分析东亚"10+3"区域在1992~2010年间结构变动与增长收敛的内在关联,文章得出了以下结论:(1)东亚"10+3"的各经济体间的确存在着β收敛和σ收敛;(2)结构变动显著促进了经济体间的经济增长收敛趋势;(3)工业化阶段的结构变动所带来的结构红利加速了落后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而后工业化阶段的结构变动所产生的鲍莫尔成本却减缓了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
关键词:
结构变动 增长收敛 结构红利 鲍莫尔成本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邱昌情
东盟环境合作是伴随着地区一体化进程的一种地区治理形式。当前东盟治理进程中的环境区域合作展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环境合作议题向多领域拓展,并逐步向机制化方向迈进,但未来东盟环境区域合作的道路仍然漫长艰辛。本文通过比较分析APEC和"东盟10+3"合作模式在东盟环境区域合作中的作用与进展,探讨环境区域合作模式在东盟治理进程中的发展及未来前景。
关键词:
东盟 治理 环境区域合作 机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朱文晖 王诗华
1999年,“10+3”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提出以来进展缓慢,惟有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了实质成果。本文主要分析“10+3”机制的脆弱性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够顺利实施的原因,并从这个背景下来考察中国华南地区与越南北部地区正在进行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