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32)
2023(2907)
2022(2565)
2021(2539)
2020(2355)
2019(5566)
2018(5869)
2017(13126)
2016(6866)
2015(8298)
2014(8313)
2013(8499)
2012(8047)
2011(7187)
2010(7426)
2009(7428)
2008(7645)
2007(7063)
2006(6602)
2005(6236)
作者
(19926)
(16391)
(16136)
(15399)
(10367)
(7698)
(7640)
(6136)
(6118)
(6072)
(5372)
(5300)
(5274)
(5019)
(4901)
(4854)
(4841)
(4827)
(4771)
(4715)
(4208)
(3959)
(3921)
(3795)
(3730)
(3714)
(3612)
(3567)
(3204)
(3124)
学科
(29420)
经济(29380)
管理(28609)
(28539)
(25580)
企业(25580)
方法(15841)
(15307)
数学(14110)
数学方法(14047)
(12269)
财务(12258)
财务管理(12235)
企业财务(11821)
(9451)
中国(9319)
业经(6694)
(6630)
银行(6628)
(6555)
(6314)
(6270)
贸易(6263)
(6223)
(6177)
体制(5696)
公司(5232)
(5127)
金融(5127)
(4744)
机构
大学(110362)
学院(108122)
(46319)
管理(45628)
经济(45398)
理学(38328)
理学院(38042)
管理学(37770)
管理学院(37553)
研究(29989)
(27837)
中国(27231)
(23125)
财经(21765)
(19602)
财经大学(16257)
北京(15326)
(15063)
(14741)
科学(14629)
中心(14490)
经济学(14021)
商学(13443)
商学院(13363)
(12857)
经济学院(12814)
研究所(12335)
(11732)
师范(11657)
(11183)
基金
项目(57956)
科学(45522)
研究(45116)
基金(43161)
(35511)
国家(35237)
科学基金(30787)
社会(28703)
社会科(27290)
社会科学(27284)
基金项目(23011)
教育(20594)
(20440)
编号(20339)
自然(18940)
成果(18554)
资助(18542)
自然科(18457)
自然科学(18450)
自然科学基金(18173)
(17470)
(14171)
项目编号(14101)
教育部(12689)
人文(12611)
(12260)
重点(12055)
课题(11707)
社科(11511)
国家社会(11495)
期刊
(50935)
经济(50935)
研究(34271)
(24095)
管理(17099)
中国(16986)
(14424)
金融(14424)
学报(12116)
财经(11469)
科学(10416)
(9600)
图书(9333)
大学(9172)
经济研究(8812)
理论(8650)
(8509)
业经(8349)
学学(8303)
技术(8032)
实践(7920)
(7920)
问题(7480)
会计(7442)
财会(7435)
(7408)
教育(7120)
情报(6599)
国际(6373)
书馆(6269)
共检索到168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朱小平  杨扬  
上市公司信息的公平披露对于构建和谐有效的资本市场、维护社会整体的公平正义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我国上市公司拥有的内部信息要转化为公众知悉的公开信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存在一个传递区间,特别由于种种原因,在目前我国这个传递空间比较大的情形下,这就使得那些最先获得这些公司信息的"圈内人"能够提早进行购入股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贤杰  孙淑伟  曾庆生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的一个比较尴尬的现象是,被监管部门和股东寄予改进上市公司治理厚望的部分独立董事,特别是具有券商背景的独立董事,却利用获得上市公司信息的便利,在内幕交易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文章首次检验了特定类型的内部人——券商背景独立董事与公司内幕交易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聘任了券商背景独立董事的公司内幕交易的严重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公司,而且对于会计信息质量较低或者聘请低质量审计师的公司,这一现象更加明显;另外,对于曾经聘任过券商背景独立董事的公司,内幕交易较为严重的现象主要存在于这些独立董事在职年度,而非其他年度。文章的研究结论为证券监管部门重新思考、完善独立董事聘任制度提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韩岚岚  
本文利用2008年至2013年被中国证监会查处的内幕交易案件中101个内幕交易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内幕交易人获取收益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内幕交易人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公司内部内幕交易人获取的超额收益高于公司外部内幕交易人。在公司内部,总经理获得的超额收益最多。另外,本文还证实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越完善,内幕交易人获取的超额收益越少。据此,本文认为证券交易监管机构需要关注公司内部人员,特别是公司总经理交易股票的行为;对于上市公司本身而言,加强公司治理可以减少内幕交易的发生。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彭志  肖土盛  
本文以2009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事件为样本,研究了并购重组过程中的内幕交易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普遍存在信息提前泄露与内幕交易问题,股票价格和交易量在并购重组公告前后发生明显的异常波动。进一步研究发现,预期内幕交易的收益越高、并购重组交易金额越大,内幕交易越严重;公司在并购重组信息披露前停牌越早、证监会对内幕交易的稽查执法力度越大,越有助于抑制内幕交易行为。此外,本文研究结果主要存在于并购重组成功的子样本中,而对于并购重组失败的样本,知情人进行内幕交易的动机较弱。本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许荣  徐一泽  冯荟凝  方明浩  
依法从严打击内幕交易是我国金融监管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手工收集2007—2020年我国证监会公布的内幕交易行政处罚书中涉及的内幕信息和内幕交易数据,考察我国股市内幕交易的行为特征。研究发现:(1)从中美股市对比看,我国股市中消极型内幕信息占比更低,内幕信息泄露时间更长,内幕信息泄露期间和信息公告日的收益率绝对值更低。此外,我国股市中依托家人关系传递内幕信息的比例高于美国。(2)公司外部人尤其以朋友关系传递的内幕信息致使更高的内幕交易规模和收益率。(3)内幕交易显著提高了内幕信息泄露期间相关方的股票收益率。本文丰富了内幕交易学术文献,也为我国监管机构提升内幕交易监管效率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俊瑞  白雪莲  孟祥展  
本文以我国融资融券试点启动为背景,对融资融券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内幕交易行为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启动后标的公司中发生内幕交易的可能性显著上升,且这种现象在规模较小、机构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中更加明显,而较好的外部法治环境能够约束上述行为,在法治水平较高的地区,融资融券对内幕交易的刺激效果减弱。研究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助长了内幕交易者的套利行为,但有效的法治治理能够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圆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通过深度访谈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江苏省G陶瓷公司通过引入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实施环境成本管理的案例进行了研究,认为该企业的成功经验为建材行业乃至全国的企业推行环境成本管理、应对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良好的借鉴价值。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祝红梅  
由于内部人具有信息优势,内幕信息可能对股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股票市场十分关注内幕交易。虽然学者们对内幕交易的研究并未取得完全一致的结果和意见,但“内幕交易增强了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侵害了不知情交易者的利益,破坏了公众对于股票市场的信心”的观点占据了主流地位并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内幕交易管制。然而,对内幕交易管制的效果并不象预期的那样乐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俞绍文  张磊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大股东内幕交易行为所造成的股票市场变量的波动进行了实证和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在重大信息公告日前有所上升,公告日后则会显著下降;平均异常波动率在重大信息公告日前的较长时间内比较平稳在公告日前几天则会小幅增加,在信息公告前日或后日更会急剧放大,随后就急剧下降;日均换手率在信息公告日前急速放大,而在公告日后急速下降且在会告回前某一段时间比其他时间段都要大。只有建立违规甄别模型,加强对重大信息日的监测,规范、完善和推进信息披露制度、惩罚机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才能更有效地抑制大股东内幕交易行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德武  戈玉娥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以我国股票市场2007年1月1日~2010年5月31日的期间已完成且可确定定价基准日的176次定向增发为样本,进行了日平均超常收益率、累积平均超常收益率、公告效应和内幕交易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非常严重的内幕交易。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鲁小兰  
本文选取2004-2014年沪深两市主板中发布并购公告的目标公司为样本,结合我国内幕交易的实际情况,深入剖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媒体监督和证券分析师关注等公司外部治理因素对内幕交易程度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网络媒体较好的发挥了外部监督、抑制内幕交易的作用,证券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更多利用了自身信息优势,助长了内幕交易行为。最后对于提高证券市场治理环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鲁小兰  
本文选取2004-2014年沪深两市主板中发布并购公告的目标公司为样本,结合我国内幕交易的实际情况,深入剖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媒体监督和证券分析师关注等公司外部治理因素对内幕交易程度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网络媒体较好的发挥了外部监督、抑制内幕交易的作用,证券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更多利用了自身信息优势,助长了内幕交易行为。最后对于提高证券市场治理环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蔡奕  
内幕交易是证券法学界炙手可热、经久不衰的热门课题,关于内幕交易的各种概念、学说、理论被学术界翻炒得烂熟,解剖个案"麻雀"的精彩论著也不鲜见,但受制于案例、资料和相关数据的局限,少有学者从实证角度,系统性地研究我国内幕交易成案的总体特征。本文力图在传统证券法学研究途径之外,独辟蹊径,通过运用统计、数量分析等经济学科工具,对证券市场成立以来查处的全部31起内幕交易案件加以实证分析,以期得出我国内幕交易案件的发案特征与规律,为打击和防范内幕交易违法行为,修订内幕交易法制提供数据支持和实证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袁建国  钟亮  刘小凡  
会计信息的有效传递对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投资者在会计信息的使用状况、使用程度以及使用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后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大量会计信息并没有实现有效的传递。主要原因在于财务报表缺乏相关性、报表披露透明度不高、投资者专业素质欠缺以及会计舞弊导致的诚信缺失。对此,我们提出了改善会计信息传递质量的建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刘晓峰  
本文从公司管理层和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出发,在一般均衡框架下建立同时考虑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股票价格、内幕交易监管行为的模型。模型表明:如果内部交易者本身是上市公司CEO,除非给予CEO某种形式的额外补偿,否则对于此类型的内幕交易不论怎样加强监管,都不会是有效率的,市场将不存在均衡。我们证明了使市场存在均衡的CEO补偿计划的存在性。对模型的模拟计算表明:内幕交易监管行动与CEO补偿计划的结合,可以提升市场的效率。考虑监管行为的成本后,本文给出最优内幕交易监管行动的数量形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