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3)
- 2023(11982)
- 2022(9929)
- 2021(9362)
- 2020(7570)
- 2019(17130)
- 2018(16944)
- 2017(31635)
- 2016(17098)
- 2015(19515)
- 2014(19513)
- 2013(19288)
- 2012(18417)
- 2011(17092)
- 2010(17189)
- 2009(15944)
- 2008(16005)
- 2007(14360)
- 2006(12993)
- 2005(12322)
- 学科
- 济(75946)
- 经济(75859)
- 管理(40527)
- 业(40109)
- 中国(30009)
- 企(28664)
- 企业(28664)
- 方法(26403)
- 银(25353)
- 银行(25208)
- 行(23894)
- 数学(23226)
- 数学方法(23086)
- 制(22611)
- 农(21007)
- 地方(20497)
- 融(19373)
- 金融(19366)
- 贸(16373)
- 贸易(16354)
- 业经(16339)
- 易(15899)
- 财(15561)
- 学(13879)
- 农业(13751)
- 度(13445)
- 制度(13440)
- 体(12997)
- 发(12574)
- 业务(11668)
- 机构
- 大学(242467)
- 学院(241991)
- 济(108658)
- 经济(106457)
- 研究(95446)
- 管理(85626)
- 中国(83457)
- 理学(70308)
- 理学院(69429)
- 管理学(68417)
- 管理学院(67951)
- 京(54649)
- 科学(54433)
- 财(52528)
- 所(49097)
- 研究所(44218)
- 中心(43424)
- 农(43203)
- 财经(40137)
- 江(38264)
- 经(36589)
- 北京(36060)
- 经济学(34979)
- 院(34413)
- 农业(33813)
- 范(32527)
- 师范(32165)
- 业大(32054)
- 经济学院(31406)
- 州(31102)
- 基金
- 项目(151537)
- 科学(118915)
- 研究(113539)
- 基金(109715)
- 家(95913)
- 国家(95106)
- 科学基金(79762)
- 社会(73488)
- 社会科(69651)
- 社会科学(69638)
- 省(56984)
- 基金项目(55982)
- 教育(51090)
- 划(48981)
- 自然(48032)
- 自然科(46917)
- 自然科学(46901)
- 资助(46312)
- 自然科学基金(46073)
- 编号(44875)
- 发(38105)
- 成果(38073)
- 重点(34795)
- 部(34542)
- 课题(33084)
- 国家社会(31453)
- 发展(31253)
- 创(31066)
- 展(30775)
- 中国(30367)
- 期刊
- 济(127680)
- 经济(127680)
- 研究(87227)
- 中国(60439)
- 融(44470)
- 金融(44470)
- 农(41482)
- 财(38375)
- 学报(36983)
- 科学(35131)
- 管理(33788)
- 教育(28940)
- 大学(28286)
- 农业(26930)
- 学学(26472)
- 经济研究(21607)
- 财经(20680)
- 技术(20304)
- 业经(19815)
- 经(17852)
- 问题(16719)
- 贸(15544)
- 国际(15106)
- 业(14908)
- 世界(14429)
- 坛(11571)
- 论坛(11571)
- 技术经济(11439)
- 理论(11377)
- 统计(10819)
共检索到408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喆 张明 刘士达
中国式影子银行以商业银行为主导,以规避监管进行信用扩张为主要目的。2008年以来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演进充分体现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反复博弈。以2013年为界,中国影子银行主流模式发生了从"通道"到"同业"的转变。2013年之前,银行先后通过银信合作、银保合作、买入返售等途径投向信贷等非标资产。而从2014年起,同业创新加快,出现了通过同业、委外链条投资于标准化产品的新形式。影子银行的快速扩张导致系统性风险在金融领域积累,中小银行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冲击,未来的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都应予以关注。2017年以来,随着一系列监管新规的出台,影子银行进入全面监管强化的新阶段,通过科目腾挪进行监管套利的原有模式难以维系。未来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将朝着规范化、证券化、高级化的方向继续演进,不良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转让、债转股等有望成为影子银行的新兴模式。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喆 张明 刘士达
中国式影子银行以商业银行为主导,以规避监管进行信用扩张为主要目的。2008年以来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演进充分体现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反复博弈。以2013年为界,中国影子银行主流模式发生了从"通道"到"同业"的转变。2013年之前,银行先后通过银信合作、银保合作、买入返售等途径投向信贷等非标资产。而从2014年起,同业创新加快,出现了通过同业、委外链条投资于标准化产品的新形式。影子银行的快速扩张导致系统性风险在金融领域积累,中小银行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冲击,未来的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都应予以关注。2017年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蓓 金健 何德旭 张明
作为资管行业首个统一监管政策,资管新规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特征事实分析,对资管新规背景下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资管新规颁布后,中国影子银行的扩张态势得到有效遏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所降低。但由于资管新规没有彻底打通融资渠道,加之利率市场化程度无法满足投资者需求,以及财政体制改革不到位等原因,影子银行风险并没有被彻底化解,而是存在风险演变。这些新的风险点可能会推高金融系统性风险,不利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资管新规虽加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但其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局限于只“堵”不“疏”,未来还需要更深层次的金融改革加以配合。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何国华 叶敏文 李涛
2008年至今,我国影子银行发展不断深化,重要机构之间联系广泛,风险衍生不可忽视。本文以影子银行产品结构演进视角分析风险衍生,基于此对风险进行测度,以夯实监管依据。通过对2008—2013年数据采用Va R-EGARCH-M和VAR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影子银行呈现风险不对称性,虽整体风险可控,但暴露的风险和内在风险不一致,在于信托、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存在隐性担保。此外,影子银行发展特征使其存在重要机构内生性风险、实体经济风险和宏观调控风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田婧倩 许承明
影子银行体系作为现代金融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但伴随着日益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变化,也给我国的金融稳定性带来了风险隐患。该文在分析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了规模测算,继而以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业务为例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动因;最后根据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提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蕊
影子银行作为广义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投融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与正规金融体系关联度高,且较少或没有受到监管,对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比较了关于影子银行的多种概念界定,梳理了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机构形态和工具种类,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在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正规银行体系、金融稳定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降低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降低传统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的关联性、加强全球范围内的监管协调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稳定 期限转换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毅 蒋玉洁
本文从影子银行存在的基础与发展的动力入手,首先从影子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上分析其期限错配引致流动性风险的传导机制,进而以我国目前两种信用风险较高的影子银行业务——民间借贷和银信理财合作为主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风险传导机制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俊霞 刘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体系作为引发危机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较成熟的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特点和风险。其次界定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运行模式和风险。从中国各类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评估来看,目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总体风险可控,结构上有风险暴露隐患。未贴现承兑汇票、委托贷款结构较为简单,同属银行表外业务,其风险与银行信贷相当。银行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是期限错配与收益率错配风险。信托贷款中信政合作、基建信托及产能过剩行业的信托违约风险较大。小额贷款公司等非典型金融机构的规模较小。最后根据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情况提出了监管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体系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林琳 曹勇
本文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与系统性风险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包含影子银行体系风险压力在内的系统性风险压力指数,并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该指数能够较好地拟合并解释现实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同时得出结论,银行业发生风险及宏观经济形势下滑将对影子银行体系产生较大风险压力,银行业和影子银行体系对系统性风险压力的影响较为直接。
关键词:
影子银行体系 系统性风险 压力指数 构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孟儒 沈若萌
本文选取了2008-2017年A股上市银行的股价数据,采用实证方法检验了影子银行规模对银行股定价及其对CoVaR等系统性风险指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投资者在定价中已考虑到了影子银行所蕴含的潜在系统性风险,并在CoVaR等系统性风险指标上得到体现。结果表明,银行股价对于影子银行等系统性风险因子反应灵敏,基于银行股价的一系列系统性风险指标具有实证基础。这为未来监管当局和研究者通过股价相关指标来监测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旭艳
一、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配置体系现状(一)大型商业银行。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商业银行近几年来不断优化资本配置的管理体系。最早提出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理念的是中国建设银行,该行从2001年起引入经济资本概念,2002年初步建立对各分行经济资本的分配办法。2004年在完善之前经济资本分配办法的基础上,中国建设银行出台并推行了《经济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扬
探讨影子银行体系不仅为我国的金融创新找到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也将为我国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提供有益的镜鉴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钟磊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构成及现状影子银行体系又称"平行银行系统"或"准银行"1,它是指向企业、居民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期限配合和提高杠杆率等服务,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替代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机构、市场、工具和方法。从功能作用看,影子银行体系通过有形或无形实体发挥着信用中介的信贷融通职能;从风险角度看,影子银行体系与传统银行体系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春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连平
民营银行有着服务小型企业的"天然基因",积极稳妥地培育和发展小型民营银行,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小微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政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