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67)
- 2023(15253)
- 2022(13205)
- 2021(12352)
- 2020(10291)
- 2019(23433)
- 2018(23234)
- 2017(44461)
- 2016(24279)
- 2015(26415)
- 2014(26039)
- 2013(25828)
- 2012(23423)
- 2011(21015)
- 2010(20679)
- 2009(18828)
- 2008(18291)
- 2007(15876)
- 2006(13546)
- 2005(11452)
- 学科
- 济(88794)
- 经济(88696)
- 管理(73344)
- 业(70961)
- 企(60386)
- 企业(60386)
- 方法(43010)
- 数学(37072)
- 数学方法(36678)
- 财(23888)
- 农(23656)
- 中国(23297)
- 学(21543)
- 业经(20965)
- 技术(20362)
- 地方(17231)
- 贸(16542)
- 贸易(16531)
- 制(16323)
- 农业(16132)
- 易(16061)
- 务(15612)
- 财务(15549)
- 财务管理(15526)
- 理论(15508)
- 企业财务(14780)
- 和(14349)
- 环境(14317)
- 划(14176)
- 银(13943)
- 机构
- 大学(336115)
- 学院(334069)
- 管理(134889)
- 济(128013)
- 经济(125296)
- 理学(118524)
- 理学院(117177)
- 管理学(115143)
- 管理学院(114530)
- 研究(110570)
- 中国(79582)
- 科学(73009)
- 京(70629)
- 农(61159)
- 财(57048)
- 业大(56194)
- 所(55794)
- 研究所(51745)
- 中心(49922)
- 农业(48620)
- 江(47156)
- 财经(46678)
- 北京(43680)
- 范(42768)
- 经(42663)
- 师范(42210)
- 院(40240)
- 州(38368)
- 经济学(37828)
- 技术(35882)
- 基金
- 项目(241318)
- 科学(188949)
- 基金(175143)
- 研究(169619)
- 家(155851)
- 国家(154554)
- 科学基金(131920)
- 社会(106698)
- 社会科(101149)
- 社会科学(101123)
- 省(95559)
- 基金项目(94221)
- 自然(88948)
- 自然科(86904)
- 自然科学(86877)
- 自然科学基金(85350)
- 划(80893)
- 教育(77560)
- 资助(70919)
- 编号(67114)
- 创(54078)
- 重点(54063)
- 成果(52852)
- 部(52097)
- 发(50685)
- 创新(49860)
- 科研(46731)
- 课题(46286)
- 计划(46163)
- 大学(44213)
- 期刊
- 济(131005)
- 经济(131005)
- 研究(91700)
- 中国(61522)
- 学报(61522)
- 农(54062)
- 科学(54025)
- 管理(48943)
- 大学(45255)
- 学学(43005)
- 财(42616)
- 农业(37367)
- 教育(35769)
- 技术(26945)
- 融(24988)
- 金融(24988)
- 业经(22579)
- 财经(22019)
- 经济研究(21583)
- 业(20559)
- 科技(19469)
- 经(18798)
- 问题(16994)
- 版(16949)
- 业大(16610)
- 图书(16238)
- 技术经济(15969)
- 理论(15139)
- 商业(14942)
- 资源(14502)
共检索到465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任荣 王晓雪 荀源
传统的领导力研究多关注破坏性领导的负面作用,强调其为组织带来的消极后果,而忽视了其应用情境、交互属性和时间动态性特征。破坏性领导应用于创新情境时会展现出高度契合,可促进员工打破僵化、接纳更广泛的外界信息、提升个体创造性,并在过程中会受到交互对象的个体特征以及时间维度的动态影响。根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推理加工路径和情感反应路径是员工感受破坏性领导的两种人际反应方式,随着时间推移两者交替主导员工行为和反应。当推理加工路径主导员工行为时,员工更关注"信息加工"而解读领导行为传递的压力信号,进而刺激产出;当情感反应路径主导员工行为时,员工则更关注从领导行为中解读的情感信号,进而激发情绪。本研究从动态均衡的视角,以时间为维度探索破坏性领导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138份问卷,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探索破坏性领导与员工创新绩效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论表明:破坏性领导与员工创新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员工主动行为在破坏性领导与员工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权力距离取向对破坏性领导和员工主动行为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强 刘彩艳 王丽平 袁媛
本文通过以北京、天津、河北地区的多家中小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证实了市场定位能力与组织变革能力在资源充足程度和组织独立性两个因素对中小企业破坏性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根据实证结果解释了中介作用不显著的原因,扩充了现有对组织因素与中小企业破坏性创新绩效的研究,为中小企业管理者进行破坏性创新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组织因素 中小企业 破坏性创新 创新绩效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跃如 余航海 夏冰
负面消极的领导行为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组织运作过程和结果。文章从破坏性领导的概念及其边界入手,借助社会交换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选取情绪疲惫、犬儒主义作为中介变量,团队心理安全作为调节变量,来探索破坏性领导对员工态度和行为,尤其是对其离职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破坏性领导对员工个体层面行为和心理感知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心理感知与态度也会直接影响员工在企业中最终的行为与态度,并且情绪疲惫和犬儒主义在破坏性领导与员工离职意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中介作用,而团队心理安全在破坏性领导与员工离职意愿之间存在着负向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丁桂凤 姚霞 孙瑾 古纯文
追随者对于破坏性领导的上行影响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新兴主题。研究者的视角从领导者身上转移到追随者身上,对于追随者的认识越来越趋向于客观。本研究探讨有效追随者追随破坏性领导的内在动机,阐述追随者对于破坏性领导发生上行影响的理论基础,并分析追随者的不同应对策略对于破坏性领导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
破坏性领导 追随者 上行影响 应对策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日光
近年来,破坏性领导的研究已引起西方学界的高度重视,并成为探讨的热点话题,但在国内的学术期刊上还未出现相关的实证研究。为了探讨中国组织情境中的破坏性领导行为,本研究采用"员工—主管"配对样本(N=219)收集数据。实证研究发现:(1)西方学界开发的破坏性领导测量工具不仅适合于中国组织情境,而且破坏性领导行为表现得更为明显;(2)组织公平感完全中介破坏性领导对周边绩效和情感承诺的影响,部分中介破坏性领导对任务绩效的影响。从对员工态度和绩效的影响来看,破坏性领导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应该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关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平
破坏性力量总是推动着新的发展浪潮,因为它可以促使很多的人购买和消费。"破坏性创新"是企业探寻未来的利润源泉,在激烈的竞争中谋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林春培 潘亚丽 赵冠希 余传鹏
组织心理惯性被认为对企业破坏性创新具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得到充分阐释。基于组织心理和权变视角,利用316份中国制造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组织心理惯性对企业破坏性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组织心理惯性负向影响企业自我替代能力和破坏性创新;自我替代能力正向影响企业破坏性创新,并在组织心理惯性和企业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荡性负向调节组织心理惯性与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黄攸立 魏志彬 王禹 姚能志
本研究基于归因理论,考察破坏性领导行为对员工主动行为的影响,以及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和员工控制点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收集了来自8家企业的275份有效问卷,分析结果显示:破坏性领导行为对员工主动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消极情绪在破坏性领导行为和员工主动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员工控制点负向调节破坏性领导行为和消极情绪之间的关系,以及消极情绪在破坏性领导行为和员工主动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即员工越趋向于内控型,破坏性领导行为对消极情绪影响就越小,且破坏性领导行为通过消极情绪对员工主动行为的影响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滢 孙启贵
破坏性创新是兴起于国外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一项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它没有科技上实质性的突破,却能够成为快速实现技术跨越的新途径,目前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企业的认同。文章主要是从价值网络视角分析破坏性创新,首先概述破坏性创新及其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接着比较了持续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的价值网络并分析适合破坏性创新成长的新环境;最后通过新价值网络的研究来解决破坏性创新过程中的困难。
关键词:
破坏性创新 价值网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烨
对破坏性创新的市场进入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破坏性创新的目标市场不一定是边缘客户,还有可能来自于原有主流市场上的客户,集中阐述了破坏性创新产品的市场进入的多种方式。
关键词:
破坏性创新 边缘市场 分散市场 主流市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沈志渔 孙婧
破坏性创新的"差异化"及"低成本"的特点能够开辟出新的发展机遇,深入透视客户需求。本研究基于深刻的理论分析,结合企业实践,构建起新兴企业破坏性创新模式的过程机制。破坏性创新是新兴企业实现颠覆性成长的可行路径,对破坏性创新路径和机理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同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破坏性创新 新兴企业 企业成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卢锐 吴云 王军
破坏性创新理论作为一种非连续的技术或商业模式创新,通过低端破坏和新兴市场等独特价值进入非主流市场,建立起新的客户价值结构,改变了行业既有的竞争规则,破坏了在位企业的竞争优势基础。本文首先对破坏性创新理论进行梳理和归纳,从技术和商业层面分析了比亚迪破坏性创新的形成机理,提出了比亚迪所存在的突出优势和弱点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
破坏性创新 比亚迪 创新战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尚甜甜 缪小明 鲁迪
基于发达国家背景提出的破坏性创新已成为中国市场新的增长引擎,但破坏性创新是如何成功的,且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对于指导企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外1997-2017年46篇有关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分别从组织因素、管理因素、过程因素和环境因素4个层面对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梳理与述评,构建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对存在争议的结论进行尝试性解释,并在分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为进一步探索中国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提供知识基础和管理启示。
关键词:
破坏性创新 影响因素 系统评价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剑敏 姚萍
纵观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创新已经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聚焦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出发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消费者需求的不同维度——消费者需求异质性、消费者需求变动和消费者学习能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破坏性创新行为的影响,并利用科技型中小企业调查数据检验假设。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许启发 马静文 蒋翠侠
文本信息是企业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2010—2020年召开业绩说明会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文本分析方法进行文本信息提取,实证检验业绩说明会管理层净语调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管理层净语调能显著影响企业融资约束且两者之间呈现U型关系,意味着随着管理层净语调的增加,起初对缓解融资约束具有积极作用,超过拐点(0.591)后具有消极作用,存在“过犹不及”现象。机制研究发现,管理层净语调通过影响分析师关注进而影响企业融资约束,且明星分析师与非明星分析师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此外,文本信息披露质量会对管理层净语调与融资约束之间关系产生异质性影响。研究结论拓展了文本语调对融资约束影响的研究,可以为信息使用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理使用信息提供经验证据、为上市公司和监管部门改善信息披露质量提供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