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80)
2023(8173)
2022(6790)
2021(6488)
2020(5437)
2019(12124)
2018(12055)
2017(23619)
2016(13232)
2015(14556)
2014(14248)
2013(14303)
2012(13581)
2011(12469)
2010(12995)
2009(12165)
2008(12065)
2007(11433)
2006(10542)
2005(9364)
作者
(39827)
(34013)
(33178)
(31755)
(21197)
(16352)
(14798)
(13207)
(12988)
(12172)
(11779)
(11208)
(10980)
(10846)
(10803)
(10307)
(10183)
(9869)
(9851)
(9657)
(8756)
(8532)
(8377)
(7947)
(7805)
(7770)
(7554)
(7376)
(7082)
(6841)
学科
(51688)
经济(51618)
(46038)
(43411)
管理(31905)
农业(30538)
(22332)
企业(22332)
方法(16207)
业经(15960)
中国(14399)
数学(14325)
数学方法(14092)
(12894)
(12693)
(12510)
(12044)
地方(11253)
及其(10742)
(10263)
贸易(10258)
农业经济(10232)
(10058)
(9764)
政策(9506)
土地(9384)
(9237)
农村(9227)
方针(8998)
(8885)
机构
学院(188036)
大学(182524)
(79411)
经济(77646)
研究(71115)
管理(70089)
理学(59203)
(59115)
理学院(58606)
管理学(57589)
管理学院(57271)
中国(56615)
农业(45187)
科学(44529)
(39911)
业大(38826)
(38277)
(35686)
研究所(34457)
中心(33203)
(32024)
农业大学(27707)
(27679)
财经(26496)
(25533)
北京(25377)
(24091)
(24088)
(23494)
师范(23214)
基金
项目(121846)
科学(94159)
研究(89109)
基金(86369)
(77754)
国家(76975)
科学基金(63314)
社会(54520)
社会科(51141)
社会科学(51123)
(49118)
基金项目(44810)
自然(41466)
(41061)
自然科(40366)
自然科学(40348)
自然科学基金(39654)
教育(38600)
编号(37497)
资助(35945)
(32453)
成果(30408)
(28265)
重点(27528)
(27065)
课题(26138)
(24464)
(23533)
科研(23370)
(23355)
期刊
(101275)
经济(101275)
(62985)
研究(55989)
中国(45133)
农业(42456)
学报(34516)
科学(31756)
大学(26722)
学学(25712)
(25479)
(24063)
金融(24063)
业经(22931)
管理(22364)
(20426)
教育(18695)
技术(15333)
问题(14370)
农村(14366)
(14366)
农业经济(14173)
经济研究(12854)
财经(12530)
(11950)
世界(11826)
业大(11169)
(10736)
经济问题(10641)
资源(9656)
共检索到303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建平  
四川天然林禁伐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 ,给川西三州 (即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 )地区财政和森工、林农带来了相当的消极影响。这主要在于 :一方面相关地方性法规还存在某些不足 ,没有为相应的经济政策配套留下接口 ;另一方面 ,退耕还林还草缺乏经济政策的配套与长期支持 ,生态禁———退模式带来的经济政策的系统化和配套化暂付阙如。因此 ,提出防止减收和返贫经济对策 ,以及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基金和产业扶持政策有效衔接的相关建议 ,使之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结合 ,就具有不可否认的现实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乔媚  赵串串  丁绍兰  王玉莹  王湜  董旭  
对湟水河流域8个县的退耕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12.0软件分析农户对退耕还林的态度和对生态环境的意识,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两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基本持支持态度,而且认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周边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在5个影响因素中,农户性别、受教育程度和人均收入是影响农户对退耕还林态度和对生态环境意识的显著性因素。总的来说,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民的根本利益产生了正面影响,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翟文侠  黄贤金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面临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等多项目标,其实施过程是政府和农户水土保持行为共同作用的过程。农户水土保持行为关系到退耕还林的水土治理效果的实现程度。通过建立退耕还林政策和农户水土保持行为指标体系,以及应用DEA(DataEnvelopmentAnalysis,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以江西省丰城市的梅林镇、湖塘乡和尚庄镇的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区域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农户水土保持行为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和同一区域的不同农户具有不同的特点。个体差别:梅林镇15户农户、湖塘乡14户农户、尚庄镇14户农户的水土保持行为属于积极响应型,农户兼业化水平和家庭核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沈茂英  沈桂龙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婷  郑宇梅  
通过梳理和归纳相关文献了解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发展历程。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主要内容: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区域集中,研究层次较低;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研究较为科学,但实施起来比较困难;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意愿研究对象单一,影响因素不够全面;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对农户影响结果存在差异性;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效应研究内容与尺度不够全面。未来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可以在4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差异化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结合各地实际合理制定补偿机制;丰富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意愿研究,注意影响补偿客体意愿因素的多样性;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学科交叉和创新;进一步在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效应分析中拓宽研究内容与尺度。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甄鸣涛  左停  鲁静芳  靳乐山  
从生态补偿的角度,在对拉市海退耕还林项目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博弈工具分析了政府、上下游社区在退耕还林中的收益变化,在参与退耕还林项目后农户的产业选择及政府的政策选择,揭示了退耕还林在保护流域环境方面的局限性,提出在生态补偿思路下进行流域环境保护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绍强   陈珂   王成巍   刘军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解决与改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重大举措。为确保这一重大工程顺利进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经济补偿政策,积极鼓励并引导农民自觉参与。然而我国地域辽阔,社会经济、自然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卫萍  
按照农户退耕还林选择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学假设,本文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构建了国家补偿政策与农户响应的关联分析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研究区被调查农户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对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预期是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决定因素的基本结论。为此,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保障退耕还林生态工程有效实施的措施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晓梅  
现阶段实施的退耕还林政策存在着重大的且必须在今后实践中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应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着重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稳定生计问题。为此,必须以政府为主体提供公共产品补偿,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长效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退耕还林课题组  梁与延  沈茂英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霞  
新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不仅取决于农业内部种植结构调整,而且,最终还取决于以农业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为特点的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对宁夏南部贫困山区的事例的分析表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后农业土地使用在向集约化和商业化转变,农村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该地区正在逐渐摆脱单纯依赖种植业收入的格局。但是,这种变化尚在初级阶段,缺少稳定性,今后仍需国家政策性补贴的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树川  左停  李小云  
对国内外在退耕还生态方面的政策进行了探讨,对退耕还林(草)中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研究和观点进行综述,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我国当前的补偿政策缺乏以农民为主体的深入和系统的思考,应更全面深入地关注农户的生计,让“农民的知识”发挥创造性作用;在补偿的同时应考虑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方案,并由中央、地方、社会等多方共同协调合作完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石明霞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是青海牧区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青海牧区因为毁林开荒、陡坡耕种,己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解决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牧户要增收的问题,需要搞好后续产业的研究开发与完善,需要与农民利益有机结合的后续政策,需要加强退耕还林还草经济补偿问题的深入研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机制工作"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万海远  李超  
本文利用2009年退耕还林调查数据,对农户退耕还林项目的参与决策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有针对性的样本及代理变量方法处理了退耕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内生性问题,并进一步利用分位回归方法考察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决策差异性。结果发现,家庭规模大、户主受教育程度高、土地质量低的农户更有可能参与退耕还林项目;而家庭上年购置固定设备少、外出务工工资率高的农户,放弃土地耕作的机会成本更小,从而更加愿意参与退耕还林政策;而且在不同收入分位上,家庭人均收入越高的农户越有可能参与退耕还林项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