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32)
- 2023(16601)
- 2022(13584)
- 2021(12606)
- 2020(10504)
- 2019(23596)
- 2018(23426)
- 2017(43610)
- 2016(24013)
- 2015(26635)
- 2014(26123)
- 2013(25889)
- 2012(23746)
- 2011(21382)
- 2010(21491)
- 2009(20335)
- 2008(20352)
- 2007(18094)
- 2006(16425)
- 2005(15108)
- 学科
- 济(102625)
- 经济(102482)
- 业(92906)
- 企(74967)
- 企业(74967)
- 管理(73831)
- 农(47732)
- 方法(41262)
- 业经(33031)
- 数学(32842)
- 数学方法(32626)
- 中国(31907)
- 农业(31478)
- 财(30790)
- 制(24123)
- 贸(20895)
- 贸易(20883)
- 易(20424)
- 务(19959)
- 财务(19936)
- 财务管理(19905)
- 企业财务(18873)
- 体(18753)
- 技术(18572)
- 策(17950)
- 学(17835)
- 地方(16984)
- 银(16366)
- 银行(16318)
- 和(16302)
- 机构
- 学院(341238)
- 大学(338001)
- 济(151901)
- 经济(149423)
- 管理(130680)
- 研究(123726)
- 理学(112059)
- 理学院(110866)
- 管理学(109279)
- 管理学院(108651)
- 中国(98443)
- 农(75755)
- 科学(73629)
- 京(72456)
- 财(68668)
- 所(63831)
- 农业(58788)
- 研究所(57746)
- 业大(55867)
- 中心(55457)
- 财经(53463)
- 江(52291)
- 经(48954)
- 经济学(46640)
- 北京(45889)
- 院(43550)
- 经济学院(42055)
- 范(41661)
- 师范(41137)
- 州(40317)
- 基金
- 项目(224183)
- 科学(177477)
- 基金(165439)
- 研究(161504)
- 家(146785)
- 国家(145407)
- 科学基金(123644)
- 社会(106944)
- 社会科(101090)
- 社会科学(101064)
- 基金项目(87191)
- 省(86325)
- 自然(78986)
- 自然科(77201)
- 自然科学(77175)
- 自然科学基金(75906)
- 划(72801)
- 教育(71951)
- 资助(66157)
- 编号(62837)
- 重点(50866)
- 部(50689)
- 成果(50237)
- 发(49741)
- 创(48996)
- 业(47694)
- 国家社会(45543)
- 创新(45252)
- 课题(43548)
- 教育部(43006)
- 期刊
- 济(177085)
- 经济(177085)
- 研究(104810)
- 农(75708)
- 中国(74146)
- 学报(57900)
- 财(54425)
- 科学(54407)
- 管理(51313)
- 农业(51009)
- 大学(44475)
- 学学(42228)
- 融(36599)
- 金融(36599)
- 业经(33260)
- 教育(31757)
- 经济研究(28443)
- 技术(28320)
- 业(27953)
- 财经(27389)
- 经(23819)
- 问题(23710)
- 世界(20487)
- 贸(19579)
- 技术经济(18326)
- 版(18031)
- 国际(18021)
- 现代(15812)
- 商业(15617)
- 科技(15569)
共检索到532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焦长权 董磊明
农业机械化是对中国小农经济的一次历史性变革。中国农业机械化自农业集体化时期即得以低水平起步,20世纪80年代之后虽有所发展,但速度非常缓慢。2000年以来,尤其是2005年之后,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进展,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内生动力;政府因势利导,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使之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由农业机械化的初级阶段迈入中级阶段,预计2020年左右将进入高级阶段。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在中国的深度推进,确实是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对中国的农业经营形态、城乡关系格局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工业化 城市化 农业转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谢方平 张喻 裴毅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时
基于诱致性技术进步理论,实证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进程有显著促进作用,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每下降1%可以促使农机总动力增长1.85%;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样对农业机械化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户工资性收入和农户农机投入每增加1%,农机总动力将分别增加0.32%、0.18%;考虑南北方种植结构、地形差异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同样显著。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时
基于诱致性技术进步理论,实证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进程有显著促进作用,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每下降1%可以促使农机总动力增长1.85%;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样对农业机械化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户工资性收入和农户农机投入每增加1%,农机总动力将分别增加0.32%、0.18%;考虑南北方种植结构、地形差异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同样显著。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时
基于诱致性技术进步理论,实证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进程有显著促进作用,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每下降1%可以促使农机总动力增长1.85%;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样对农业机械化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户工资性收入和农户农机投入每增加1%,农机总动力将分别增加0.32%、0.18%;考虑南北方种植结构、地形差异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同样显著。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美玲 祝宏辉 尹小君
在当前资源约束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背景下,探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固定效应与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态效率,并且农作物种植结构“趋粮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化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农地规模经营的门槛效应,即随着农地规模经营的扩大,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呈现边际效应“先递增后递减”的规律。通过完善农机补贴政策,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机配套体系建设等措施,将有助于提升农业生态效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东江 宋良玉 陶建国
本文阐述了“三高”农业的含义和特征,分析了农业机械化与“三高”农业的关系,指出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发展“三高”农业中的作用的有关措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进 吴比 金松青 陈志钢
本文利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户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是否使用农业机械化服务,对粮食播种面积都不会有显著影响;但是,不断上涨的每亩农业机械作业费用会降低农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其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的占比;如果农户地处平原地区,每亩农业机械作业费用上涨对该类农户粮食播种面积及其占比的负向影响将会被削弱。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粮食生产 播种面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薛洲 高强
日本建设世界农业强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支撑,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又离不开系列农业政策的扶持。通过梳理可知,日本政府主要从两条路径来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一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共同利用的农机购买提供补贴,并为农户购机提供融资,在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达到较高机械化水平后购机补贴逐步退出,现阶段只在少数地区和环节保留,最终形成以政策性金融为主的支持政策。二是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农业机械紧急开发事业,积极推动产学研推一体化,通过规范种植标准和促进零部件通用化等方式,为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装备基础。通过消费端和供给端两类政策的引导与支持,逐步形成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格局。中国应该借鉴日本建立多元的农业机械化支持政策体系、动态调整购置补贴范围及比例、积极发挥农村金融在农机具推广过程中的作用、推动产学研合作补齐农机装备短板等有效做法,进一步优化现行农机支持政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秦佳虹 王成军
农业劳动力是农业资源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错配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改善农业劳动力错配,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利用2003—2017年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LSDV、固定效应模型和差分GMM计量方法,测算农业劳动力错配指数,分析农业劳动力错配程度的时空差异,探讨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错配的影响及地域差异。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错配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在时间上,2003—2017年中国农业劳动力错配程度由0.63降为0.32,整体配置呈现越来越合理的状态,且2011年之后错配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在空间上,东部地区年均农业劳动力错配程度为0.73,中西部错配程度为0.33,严重错配地区主要集中于东部;农业机械化能显著改善农业劳动力错配,且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错配的影响存在地域差异,表现为农业机械化主要改善东部地区的农业劳动力错配,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效果较小。此外,农业工资水平和农产品价格水平均能有效改善农业劳动力错配。因此,提出要因地制宜改善农业劳动力错配,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推动农业劳动力向农业高效产业配置,保障农业就业人员基本工资,有效推动农产品生产交易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波 李伟
基于诱致性技术变迁的视角,运用1990~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户采用农业机械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对农户采用农业机械的决策具有显著效应,工资性收入增加,农业机械采用水平也会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机械使用水平的大幅上升主要是因为农业劳动力相对稀缺导致的,因此要改变优先发展农业生物化学技术的观点,而应注重农业机械技术与生物化学技术并重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自铎
应重新认识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孙自铎(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合肥230053)1农业机械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谋求的目标50年代我国曾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口号,把农机化强调在高于一切之上,而当时的农业机械作雕主要是替代劳动力,以石油换农产品,不符合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曲凌夫
本文论述了实行农业机械化对建设现代农业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当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思路,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作用 现状 思考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杨印生 陈旭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前提条件。日本的农业机械化大致经过3个发展阶段,即起步、饱和与转型。整个过程中,日本政府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土地改良、出台扶持性政策法规、完善农机经营模式等方法,有效提高了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日本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机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速了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君望 胡祚和 邓富强
山区贫困的症结是农业生产能力低与商品生产梗塞跨川、黔、湘、鄂四省的武陵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差,低产田土占40—50%,低温冷害、病虫灾害、春旱与伏旱等自然灾害频繁,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仍未解决。“七五”期间,国家通过财政拔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