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5)
2023(1350)
2022(1117)
2021(1170)
2020(950)
2019(2022)
2018(1982)
2017(3418)
2016(2003)
2015(2399)
2014(2230)
2013(2128)
2012(2109)
2011(1865)
2010(1979)
2009(1929)
2008(1977)
2007(1714)
2006(1628)
2005(1680)
作者
(5167)
(4294)
(4266)
(4166)
(2734)
(1984)
(1945)
(1666)
(1603)
(1572)
(1461)
(1445)
(1392)
(1389)
(1309)
(1295)
(1269)
(1196)
(1180)
(1146)
(1065)
(1014)
(988)
(961)
(960)
(958)
(954)
(909)
(852)
(810)
学科
(7583)
经济(7570)
管理(4829)
教育(3839)
(3831)
(3345)
企业(3345)
(2789)
思想(2627)
中国(2624)
政治(2387)
方法(2299)
思想政治(2218)
政治教育(2218)
治教(2218)
德育(2195)
(1808)
(1788)
数学(1739)
数学方法(1719)
(1712)
银行(1712)
理论(1703)
(1667)
(1622)
金融(1622)
(1491)
(1393)
业经(1259)
(1215)
机构
大学(28357)
学院(26834)
(10217)
经济(9946)
研究(9648)
中国(7780)
管理(7674)
(6406)
理学(6190)
理学院(6060)
管理学(5931)
管理学院(5859)
(5837)
科学(5242)
(5065)
师范(5044)
(4844)
财经(4387)
(4370)
北京(4319)
中心(4280)
研究所(4205)
师范大学(4050)
(4023)
经济学(3642)
(3485)
教育(3339)
(3316)
财经大学(3282)
经济学院(3190)
基金
项目(14929)
研究(11791)
科学(11495)
基金(10649)
(8897)
国家(8787)
社会(7815)
科学基金(7351)
社会科(7251)
社会科学(7249)
教育(6022)
基金项目(5291)
(5213)
成果(4890)
编号(4867)
(4617)
资助(4478)
自然(4156)
自然科(4066)
自然科学(4065)
自然科学基金(4001)
课题(3615)
(3503)
(3492)
重点(3367)
大学(3301)
(3298)
教育部(3198)
项目编号(3159)
人文(3090)
期刊
(12877)
经济(12877)
研究(10789)
中国(7348)
教育(6742)
学报(5607)
(5280)
大学(4585)
科学(4153)
学学(4151)
管理(3935)
(3558)
金融(3558)
(3055)
财经(3016)
(2655)
经济研究(2292)
(2228)
图书(2122)
农业(1930)
技术(1906)
社会(1787)
书馆(1752)
图书馆(1752)
职业(1615)
问题(1595)
(1565)
社会科(1558)
社会科学(1558)
高等(1367)
共检索到47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学堂  
李梦阳《林公诗序》强调诗可以"观人",表现的是重道德事功而非抒情审美的倾向。此论固与评论对象即林俊其人其诗有关,却也是李梦阳本人深信不疑的观念。他以"作人"自负,在江西以后却遭遇信任危机,强调"诗之观人"也有向世人剖白自我的意味。明代许多人在"观人"的意义上发挥儒家"诗可以观"的命题,李梦阳之说在尚质复古方面与前人相同,而强调"心端""气健",则表现出其文学思想的时代性。从强调"诗可以观"来看,李梦阳重视社会参与,并非宣扬"形式方面的复古"。李梦阳晚年的《叙九日宴集》将"观人"的讨论推及普通人,是他嘉靖以来生活和心理走向平淡的写照,但离晚明追求个性自由的真情论仍然很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翔明  张睫  
刘辰翁的文学思想丰富而深刻,藉由其文学创作与评点可知其大致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词与诗、文并重的文体观;其二,崇尚"自然"的创作、鉴赏观;其三,重刚健、赏素朴的风格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平安  
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是李梦阳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主要有四点:(1)重视"情"在诗歌创作中的主导作用;(2)认为生活实践是诗歌创作感情产生的前提;(3)主张诗歌是作者主观思想与客观世界相交往的产物;(4)重视中国传统诗歌比兴手法的运用。李梦阳既把情感与生活实践确定为诗歌创作的基础,也把它确定为诗歌创作的根本法则,而且由此建立了"情会说"之创作心理论。李梦阳不仅重视诗歌主题思想产生途径之生活实践,还重视传统的诗歌主题思想表现之比兴手法。李梦阳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是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意义的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腊梅  
清乾隆年间,李怀民裒辑中晚唐诗人32家,分为张籍、贾岛两派,编为《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一书。是为中晚唐诗研究中的重要一说,但历来为人所忽视。本文考查"张、贾两诗派"说的建立始末,并对李怀民之说的主要内容略加介绍和评析。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詹利敏  
《绘画与文学》是丰子恺唯一一部理论专著,他从文学中的远近法、文学的写生、绘画与文学、中国画与远近法等方面全面探讨了绘画与文学的关系,这本书所体现的不仅仅是诗画的贯通,更主要的是集中了丰子恺对中西画法的研究与创新,这不仅对我们认识丰子恺的诗画比较观提供很大的帮助,而且对于我们认识"子恺漫画"的民族性和大众性的艺术特色以及中国画的创作与鉴赏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峰屹  
东汉二百年间的文学思想的发展,走过了由政教附庸到独立自足的艰难历程。在这一演进过程中,新旧文学思想交错推衍,纠结前行,到东汉后期,文学终于坚定地走向了它自身。东汉文学发展史中的几个趋新的文学现象——理论阐述的文学思想与同时期文学创作倾向不完全同步,谶纬思潮对文学思想的影响,文学创作中越来越重视个人情志的抒发,以及逞才游艺的文学创作倾向,尤具重要的文学思想史意义。它们不仅是东汉文学思想史的重要理论内涵,也对整个中国文学思想史具有理论启示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雅娟  
今人言及古文运动,总以为韩愈、柳宗元首倡,实则之前即有倡导者。萧颖士、李华团结同道,广泛授徒,形成了一个势力庞大的文学集团,倡导古文运动。文章首先从师承关系探讨萧颖士、李华、独孤及、萧存、梁肃等人与韩愈的关系,从而厘清萧颖士与韩愈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次,从韩愈古文思想的几个方面来探讨萧氏对他的影响——文以载道、不平则鸣、务去陈言、气盛宜宣、尚奇、尚古;最后得出了结论:韩愈摒弃了萧氏文学思想中的一些流弊,并把萧氏之文学思想发扬光大,而且,韩愈和萧氏一样,重视团结同道,提携后进,从而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古文创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旻  
"文学自觉说"自问世以来,就一直是一个极为模糊的概念。由于铃木虎雄在表述上的过于简略和自身矛盾,导致学界长期以来对其内涵以及判断依据存在着理解上的差异。从铃木虎雄在《中国诗论史》中的整体思路来判断,他的所谓"文学自觉"是指汉末魏初以来对于文学价值的发现与承认,是文学价值观念的自觉;其判断依据则为汉末魏初诗文论的重心由道德教化向文学自身的转移。当代学界对于"文学自觉说"的重新审视,必须摆脱因为误解了铃木虎雄而造成的本不应存在的影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家思  
中国现代抗战广播剧文学具有重要的思想与艺术价值。从其书写的历史来看,伟大的抗日战争是由民众的呼号呐喊和中国共产党等党团组织积极倡导而推动政府最后正面主导的民族圣战;它一开始就高扬起民族团结、共同对敌的思想大旗,显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其揭示的精神动力来看,它是中国人民基于救亡使命,在世俗的家族伦理要求和民族国家的伦理规范的合力推动下展开的,形成了不怕牺牲、英勇抗敌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意志,这正是抗日战争最终能够以弱胜强的内在原因。它以精巧的构思和人性的书写突破了政治宣传的不足,显示了对诗意的追求,展示了艺术描写的深度,产生了较强的审美感染力。因此,中国现代抗战广播剧文学为中国现代文学增添了艺术新质,无论从政治宣传还是历史书写或者是艺术创新上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明  
散原老人陈三立的诗中有若干习用之字,形成了民国学者王一叶所指出的"印象派"特点。他常用"光""照""影""气""痕"等字摹写事物之光影痕迹与气韵,多用"梦""魂"等字写主观精神之迷离印象,常用的"飘""摇""悬""挂"等字则描摹了光影和声响的飘摇不定之态。这表明诗人的目光是印象式的速写,也表现了散原诗中疏离的物我关系,这种疏离的物我关系直接体现在"隔""挂眼"等常用字词上。这种朦胧昏暗的意境和疏离的物我关系,与陈散原的遗世心态有关。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梦  
关键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鹏程  
《诗薮》一书体现了胡应麟的诗歌流变观,是明代晚期一部重要诗歌理论著作。文章以七言体为例,兼及古体七言歌行及其所影响的七言律诗,分析胡应麟《诗薮》之诗体流变观。分别考察"辨体"与"体变"、古体七言之变、近体古体七言之变,分析《诗薮》诗体流变观之复杂性与宏观性,运动性与规律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查洪德  罗海燕  
方回所撰《瀛奎律髓》,是一部集诗选、诗格、诗话为一体的诗学名著,对后世影响颇大。人们对方回诗学的评价一直存在分歧,主导性的观点,是认为《瀛奎律髓》体现了"江西诗派"的宗派之论,由此衍生出一些批评性意见。但方回论诗,并不偏执,总是兼及两端,希望在两端折中互济中求变求新,为诗歌发展寻求新的出路。所谓两端,如既为宋诗张目,又力倡以盛唐为高标;既倡"格高为第一",又重圆熟,希望以圆熟济格高;既重诗法,又倡无法;既重工巧,又以浑成为至高境界等。只有同时关注方回论诗之两端,我们认识的才是完整的方回。已有的方回诗学研究,多关注一端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另一端,由此带来对方回认识的偏颇。这被忽视的另一端,多表现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业铎  朱玮  
《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了多种因素从侧面来对其中的人物性格进行多方位的刻画,其中风景建筑的描写是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在有些章节,还成为浓墨重彩的地方。文章从宝黛钗三位主人公的居处描写出发,以景观人,尝试对相应的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玉来  
本文以洛阳牡丹开发为例 ,结合我国加入 WTO的新形势 ,揭示了特色产品的内涵和开发农村特色产品的意义 ,提出了“以开发和经营特色产品的应对‘入世’之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