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46)
- 2023(10067)
- 2022(8518)
- 2021(7538)
- 2020(6290)
- 2019(14808)
- 2018(14409)
- 2017(28940)
- 2016(15872)
- 2015(17610)
- 2014(17916)
- 2013(18132)
- 2012(17112)
- 2011(15495)
- 2010(15588)
- 2009(14140)
- 2008(14049)
- 2007(12793)
- 2006(10843)
- 2005(9736)
- 学科
- 济(73925)
- 经济(73856)
- 管理(45095)
- 业(41645)
- 方法(35506)
- 数学(32178)
- 企(31971)
- 企业(31971)
- 数学方法(31920)
- 中国(20008)
- 财(18479)
- 农(18045)
- 学(16725)
- 地方(15615)
- 环境(14788)
- 贸(12976)
- 贸易(12972)
- 业经(12670)
- 易(12571)
- 农业(12289)
- 制(11820)
- 务(11090)
- 财务(11072)
- 财务管理(11046)
- 银(10546)
- 和(10538)
- 银行(10516)
- 企业财务(10495)
- 融(10430)
- 金融(10427)
- 机构
- 大学(236238)
- 学院(234435)
- 济(102013)
- 经济(99914)
- 管理(88618)
- 研究(81584)
- 理学(77135)
- 理学院(76194)
- 管理学(74893)
- 管理学院(74440)
- 中国(59658)
- 科学(50994)
- 京(49528)
- 财(45701)
- 农(42707)
- 所(41875)
- 研究所(38319)
- 中心(37452)
- 财经(37216)
- 业大(36945)
- 江(34501)
- 农业(33934)
- 经(33880)
- 经济学(33392)
- 经济学院(30629)
- 北京(30518)
- 范(29900)
- 师范(29580)
- 院(29331)
- 财经大学(27795)
- 基金
- 项目(160557)
- 科学(127064)
- 基金(119476)
- 研究(111967)
- 家(105665)
- 国家(104900)
- 科学基金(89469)
- 社会(73678)
- 社会科(70096)
- 社会科学(70074)
- 基金项目(63783)
- 省(61501)
- 自然(58766)
- 自然科(57448)
- 自然科学(57430)
- 自然科学基金(56434)
- 划(52746)
- 教育(51045)
- 资助(48706)
- 编号(42807)
- 重点(36645)
- 部(36330)
- 发(34887)
- 成果(33899)
- 创(32684)
- 国家社会(31563)
- 科研(31370)
- 教育部(30925)
- 创新(30807)
- 计划(30109)
共检索到332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涵月 孙慧 王慧 辛龙
基于共同的碳减排责任和区域差异化发展的现实问题,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我国渐进式低碳转型策略中的一次重要尝试。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7年中国160个地级市数据,从包容性视角出发,综合运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法以及β收敛模型检验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在非试点城市的政策扩散效应及扩散机制,研究发现:(1)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在非试点城市形成了政策扩散效应,即促进了非试点城市包容性低碳增长;(2)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扩散效应的地理空间范围为试点城市周边250km内,其中在50km内政策扩散效应最显著,随着地理距离增加,政策扩散效应逐渐衰减;(3)基于政策扩散的学习机制与竞争机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提高非试点城市的环境规制强度、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以及工业生产规模促进了包容性低碳增长,但基于模仿机制的低碳生活方式的促进效应不明显;(4)试点城市带动能力、非试点城市发展阶段以及行政区划对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扩散效应具有异质性影响。研究结论对优化低碳政策设计,有序推动低碳经济转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彩平 罗丞志
本文利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测算了2007—2020年间284个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且政策具有推广与累积效应;城市技术创新和居民就业规模是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促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重要机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效应,在具有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非资源依赖型的城市更为显著。此外,低碳试点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彩平 罗丞志
本文利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测算了2007—2020年间284个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且政策具有推广与累积效应;城市技术创新和居民就业规模是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促进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重要机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效应,在具有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非资源依赖型的城市更为显著。此外,低碳试点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石明 尤朝春
低碳试点政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然而不同扩散模式下的低碳试点政策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政策效果差异尚不明确。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3批低碳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不同扩散模式下的低碳试点政策对改善环境质量的差异化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低碳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空气污染水平,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第二,层级扩散模式下的低碳试点政策减污效应优于主动扩散模式;第三,层级扩散与主动扩散模式下的低碳试点政策对提升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类型的城市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异质性。研究结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低碳试点 扩散模式 空气污染 政策评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新杰 丁辰鑫 辛龙
论文以2010—2021年中国270个城市作为数据样本,以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城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围绕“经济—社会—低碳”三个维度构建了指标体系,从效率视角对中国城市包容性低碳增长水平进行了测度;其次,运用合成控制法验证了碳普惠制对包容性低碳增长效率的影响;最后,剖析了碳普惠制对包容性低碳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碳普惠制显著提升了地区包容性低碳增长水平。(2)碳普惠制对包容性低碳增长效率中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特征。(3)碳普惠制可以在不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显著提升社会包容与低碳发展水平。(4)碳普惠制能够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增强公众环境关注,提升数字经济水平三条路径促进包容性低碳增长。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对碳普惠制的评估与推广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碳普惠制 包容性低碳增长 合成控制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新杰 丁辰鑫 辛龙
论文以2010—2021年中国270个城市作为数据样本,以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城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围绕“经济—社会—低碳”三个维度构建了指标体系,从效率视角对中国城市包容性低碳增长水平进行了测度;其次,运用合成控制法验证了碳普惠制对包容性低碳增长效率的影响;最后,剖析了碳普惠制对包容性低碳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碳普惠制显著提升了地区包容性低碳增长水平。(2)碳普惠制对包容性低碳增长效率中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特征。(3)碳普惠制可以在不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显著提升社会包容与低碳发展水平。(4)碳普惠制能够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增强公众环境关注,提升数字经济水平三条路径促进包容性低碳增长。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对碳普惠制的评估与推广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碳普惠制 包容性低碳增长 合成控制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仕允 卫晓君
基于2012—2020年全国21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低碳城市建设对包容性低碳增长的影响,并考察绿色技术创新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包容性低碳增长,且这一促进作用在东北和西部地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绿色技术创新在低碳城市建设影响包容性低碳增长中具有中介作用,市场化水平在低碳城市建设与包容性低碳增长之间发挥了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对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与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均能对包容性低碳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基于此,提出以低碳城市建设释放包容性低碳增长动能,以绿色技术创新筑牢绿色低碳增长基底,以市场化手段增强低碳城市建设成效等建议,以更好实现包容性低碳增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寰 何广 肖义
【目的】高质量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落实低碳发展理念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考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意义凸显。【方法】本文运用2006—2019年中国216个城市面板数据,以第二、三批低碳城市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并通过稳健性测试,多维度分析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模型考察低碳试点政策的影响机制。【结果】(1)与非试点城市相比,低碳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且纳入平行趋势、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2)低碳城市试点均能通过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和减少能源消耗量来发挥碳减排作用。(3)低碳城市试点碳减排效应具有显著异质性。碳减排效应在东部、中部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要强于西部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基于“胡焕庸线”视角下低碳试点政策对东南半壁城市的碳减排效应较西北半壁城市更为明显。【结论】本文从多维度评价第二、三批低碳城市试点的碳减排阶段性成效,有助于深化低碳发展理念、探索低碳发展路径,为未来更多城市系统性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新形势下低碳城市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制定差异化与精准化路径促进绿色发展,为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任杰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而林业金融则承担在林业经济发展中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职能。我国的林业金融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指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依靠大量数据的积累以及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支付、投资与融资服务。互联网金融具有包容性增长效应,而互联网金融与林业金融的结合,通过创新解决林业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促进了林业金融体系在微观、中观和宏观3个层面上的包容性增长。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林业金融 包容性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在清洁能源领域,中国要实现低碳发展目标,需要在2020年之前投资5000亿元人民币(约合770亿美元)用于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光伏。2016年6月7日,在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上,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表示,中美在低碳城市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中国会进一步将低碳试点扩大到100个城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巍 姚海东
将2010年起陆续推出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视作一项“准实验”,利用2000~2019年中国24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的方法,研究其对于城市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城市,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显著降低了10%;政策在东部地区效果显著。同时,森工城市和非资源城市在成为试点后减排效果显著;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绿色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来影响城市减排。因此,应继续扩大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覆盖范围,同时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实施过程中注意保障其可持续性,因地制宜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迪 周丰年 王雪芹
低碳试点是实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不仅有利于低碳试点地区更好地推进低碳工作,而且对于低碳试点政策的进一步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但低碳试点政策能否实现碳排放绩效的提升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以第二批低碳试点政策为例,基于2012—2016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低碳试点政策对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以有效降低样本自选择及政策内生性等问题导致的处理效应偏差。研究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具有显著且持续的推动作用;进一步的机制识别结果显示,低碳试点城市主要是通过能源效率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方式实现碳强度的下降,且产业升级的效果有逐年增强的趋势,但通过城市绿地碳汇水平的提高而降低碳排放的目标尚未实现。基于此结论,本文认为中国应进一步推广低碳试点政策,积极探索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特别是提升宜居绿色的城市环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洁萌 陈林昊
本文选择2010-2021年我国23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多期DID方法,剖析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效应。结果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流通产业链韧性具有正向影响。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中西部城市与资源型城市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由机制分析结果可知,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创新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增强流通产业链韧性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盈之 王书斌 魏莎
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结合环境生产函数和环境方向性距离函数,将CO2排放作为非合意性产出纳入生产理论,测算碳排放约束下中国2000—2012年包容性增长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包容性增长水平总体上不断提高,碳排放约束下包容性增长效率处于小幅波动中。且对于东部地区,无论有无碳排放约束,政府政策对包容性增长效率的影响均最大;中部地区在无碳排放约束下外资水平影响最大,有碳排放约束下政府政策影响最大;西部地区无论有无碳排放约束,外资水平的影响均为最大。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效率 碳排放约束 影响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韦东明 顾乃华
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为基础,采用2004—2016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法考察城市低碳治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城市,低碳试点城市的低碳治理建设显著促进了绿色经济增长。绿色经济增长分解发现,城市低碳治理通过绿色技术变动推动绿色经济增长。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增长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城市更为显著。从动态效应而言,城市低碳治理的绿色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滞后的长期政策效应。拓展性检验发现,制定公开减排目标对低碳治理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主要体现于环境目标硬约束方面。机制检验发现,城市低碳治理通过强化环境政策力度、降低城市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等渠道推动绿色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