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8)
- 2023(1424)
- 2022(1186)
- 2021(1184)
- 2020(869)
- 2019(2036)
- 2018(1779)
- 2017(3179)
- 2016(1953)
- 2015(2391)
- 2014(2396)
- 2013(2119)
- 2012(2176)
- 2011(1990)
- 2010(2138)
- 2009(1734)
- 2008(1843)
- 2007(1626)
- 2006(1433)
- 2005(1462)
- 学科
- 济(6739)
- 经济(6733)
- 管理(4267)
- 教学(2972)
- 理论(2841)
- 教育(2825)
- 业(2630)
- 学(2391)
- 企(2206)
- 企业(2206)
- 中国(2129)
- 方法(1900)
- 学法(1842)
- 教学法(1842)
- 学理(1564)
- 学理论(1564)
- 数学(1490)
- 数学方法(1418)
- 思想(1356)
- 政治(1319)
- 融(1309)
- 金融(1308)
- 及其(1300)
- 银(1296)
- 银行(1296)
- 制(1281)
- 行(1276)
- 农(1225)
- 财(1224)
- 策(1207)
- 机构
- 大学(27713)
- 学院(27620)
- 研究(10562)
- 济(9259)
- 经济(8990)
- 管理(7406)
- 中国(6733)
- 范(6478)
- 师范(6446)
- 京(6333)
- 科学(6098)
- 理学(6029)
- 理学院(5912)
- 管理学(5734)
- 管理学院(5663)
- 所(5455)
- 教育(5452)
- 师范大学(5372)
- 研究所(4899)
- 财(4711)
- 中心(4487)
- 江(4461)
- 技术(4324)
- 北京(4137)
- 职业(4130)
- 州(3605)
- 财经(3603)
- 院(3471)
- 经(3338)
- 农(3321)
共检索到45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增田 彭寿清
蓝本课程内容观强调作者或编写者的意图或原义;坚持作者或作品中心论,认为作品与读者之间是一种赐予和接受的关系;关注知识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强调教师按部就班地传授,注重学生的背诵、记忆和机械训练。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蓝本观导致师生生存交往的丢失;教学变成了"规训",逐渐失去生活的意义;课程知识与人的精神自由走向对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和新教育理念的逐步确立,蓝本观必将让位于新课程内容观——文本。把课程内容定位于文本,不仅是新课程本质观的内在要求,而且文本也以其独特性对传统教学的蓝本观提出全方位的挑战。
关键词:
课程内容 蓝本 文本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静波
在后现代课程观视角下,应充分尊重知识和真理在当下社会的不确定性特质,规避自"现代"以来自身的诸多局限和定式,在遵循学生主体性需求和学科基本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建构具有生成性、反思性和转变性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
关键词:
后现代课程观 课程内容建构 4R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刚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课程内容的概念理解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一是“双基”为本的学科内容观,二是“三维”整合的教学内容观,三是“素养”为纲的育人内容观。其中,“素养”为纲的育人内容观才现雏形,很不成熟,当务之急是研究视角和认识基础的突破与充实。从学生学习经验维度来看,可以把课程内容分为对象性内容、过程性内容和结果性内容。三者之间的互动叠加融合,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2010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第32个年头,从改革起步的"选准切入点",到改革稳步推进的"渐进式";从改革攻坚的"先增量后存量",到改革可持续的"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从"闭关自守",到"融入世界主流文明",藉此释出泱泱大国的国际形象,一如法国启蒙思想家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伟远
网上课程蓝本制定是网上课程开发的首要步骤,直接影响着网上课程能否有效开发和顺利开展。然而,目前关于如何制定网上课程蓝本的研究和实践还非常有限,本文的目的旨在建立一个网上课程蓝本制定的综合性框架模式,以及用实例阐述这一模式的具体应用。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网上课程蓝本制定的含义及重要性;第二部分描述网上课程开发的团队人员组成及各自任务;第三部分探讨网上课程蓝本制定的模式,提出了网上课程蓝本应该包括的十六项内容;第四部分以"远程教育研究方法"网络课程为例,阐述了网上课程蓝本制定模式的具体应用。作者希望,这一模式能为网上教育工作者制定网上课程蓝本提供一个基准。作者同时指出,网上教育工作者在制...
关键词:
网上教学 课程蓝本 课程设计 教学设计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2010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第32个年头,从改革起步的"选准切入点",到改革稳步推进的"渐进式";从改革攻坚的"先增量后存量",到改革可持续的"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从"闭关自守",到"融入世界主流文明",藉此释出泱泱大国的国际形象,一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风俗论》中写道:"如果说有一种确凿可靠的编年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彭虹斌
课程与文化是一种关系性存在,是一种双向建构的关系。当前,我国课程文化存在的问题在于课程远离生活文化、课程缺乏建构性、课程与文化对流不够。我国当代课程与文化的定位应把握住当代课程内容与文化的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和历史使命,主要策略是从过去的远离生活文化走向开放与整合实现课程与文化的开放,强调文化与课程的创新,走向文化与课程的整合,完善法定性文化与文化的建构。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 文化 知识观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江峰
知识观分歧的日益尖锐化,客观上要求今天对课程改革的任何一种判断必须给出其知识论根据。本文以“王钟之争”为切入点,在梳理传统派和改革派知识观分歧的基础上,详析了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基本主张及其认识论根据,指出知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问题背后的核心问题是真理问题;进而从剖析互动的知识观之由来及其与传统知识观的分歧入手,将分歧的关键定位于知识的独立自在性问题方面;最后以渡普尔的“世界3”为根据,给出消解分歧的一种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姜德刚 郝德永
随着知识经济及教育改革的发展 ,提升教育的自主性品质及课程的自为性文化使命已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根本性出路。本文在批判地分析传统课程的文化使命与逻辑的基础上 ,具体探讨了当代课程的文化建构使命
关键词:
课程 创新性教育 文化建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马海涛
课程研究由"课程开发范式"走向"课程理解范式"的过程蕴含着知识观的变化:知识不再是普适的、客观的、价值中立的,而是情境性的、文化的、价值负载的。本文先择要叙述新教育社会学课程论者、批判课程论者、后现代课程论者的知识观,然后总结其共有的知识理念:突出知识的价值性和情境性,最后分析知识观的变革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知识 课程 价值性 情境性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周冬梅 周阳 鲁若愚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美国3所高校的创业课程内容构成进行对比分析,选取Ucinet软件处理数据,将分析结果用网络图显示。总结美国高校创业课程内容构成的热点和趋势,并据此对我国创业课程内容设置提出建议。
关键词:
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 内容分析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袁磊 张昱昕
国外STEAM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因具体国情差异,并不适宜全盘照搬。实践表明,在现有学科课程体系基础上,基于学科课程项目化重构设计STEAM课程的内容,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也可以促进复杂思维的发展。本研究首先分析基于学科课程项目化重构的STEAM课程独有的优势,提出STEAM课程内容设计的理念与原则;其次根据学情及内容设计的要求设计课程内容开发流程;最后提供四种类型的STEAM课程内容设计案例,供课程开发人员参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素忍 张乙宁
"两拍"是中国拟话本小说的巅峰之作,其题材来源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文言小说选本《广艳异编》与拟话本小说"两拍"之间存在着大量的题材重复现象,被研究者认为是"两拍"取材的渊薮,但通过文献比对发现,《广艳异编》并非"两拍"的蓝本。由此引发我们注意到学界在进行"两拍"源流探讨时往往忽视选本乃编选他人作品而非原创这一本质特征,只要研究对象与选本之间存在关联就认为该选本是其素材来源。究其原因在于忽视了文学流变中选本传播推动经典形成这一事实,中国小说选本夥矣,不能以一部选本的选编当成唯一来源,更不能把选本当做文学创作。
关键词:
《广艳异编》 选本 两拍 蓝本 题材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素忍 张乙宁
"两拍"是中国拟话本小说的巅峰之作,其题材来源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文言小说选本《广艳异编》与拟话本小说"两拍"之间存在着大量的题材重复现象,被研究者认为是"两拍"取材的渊薮,但通过文献比对发现,《广艳异编》并非"两拍"的蓝本。由此引发我们注意到学界在进行"两拍"源流探讨时往往忽视选本乃编选他人作品而非原创这一本质特征,只要研究对象与选本之间存在关联就认为该选本是其素材来源。究其原因在于忽视了文学流变中选本传播推动经典形成这一事实,中国小说选本夥矣,不能以一部选本的选编当成唯一来源,更不能把选本当做文学创作。
关键词:
《广艳异编》 选本 两拍 蓝本 题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廖哲勋
"课程即对话和转变的过程"的思想渊源是实用主义的经验论,这种说法是对当代课程所作的错误定性和错误定位。美国中小学选定的是以预设为基础动态生成的课程,这种课程既不同于传统教育工作者强加给学生的那种固定的"包裹",也不是多尔所说的"跑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重视精神文化的学习为前提,引导学生主动连接经验世界和精神文化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是当代课程的根本属性。同时,还应该明确,课程与教学虽有密切联系,但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定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