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11)
2023(17998)
2022(15710)
2021(14806)
2020(12490)
2019(29271)
2018(28931)
2017(55546)
2016(30543)
2015(34738)
2014(35475)
2013(34473)
2012(31864)
2011(28501)
2010(28653)
2009(26119)
2008(25822)
2007(22941)
2006(19627)
2005(17140)
作者
(88399)
(73767)
(73220)
(69839)
(46675)
(35476)
(33604)
(29142)
(27959)
(26335)
(24998)
(24697)
(23304)
(23158)
(22889)
(22685)
(22596)
(21795)
(21145)
(21059)
(18398)
(18095)
(18030)
(16894)
(16562)
(16524)
(16365)
(16350)
(14962)
(14735)
学科
(118568)
经济(118418)
管理(86144)
(82060)
(67099)
企业(67099)
方法(57756)
数学(49963)
数学方法(49273)
(34113)
中国(31956)
(31550)
(27790)
业经(25964)
地方(23646)
农业(23053)
理论(22871)
(22244)
(21233)
贸易(21228)
(20565)
(20038)
财务(19947)
财务管理(19899)
(19116)
企业财务(18796)
技术(18725)
(18005)
银行(17941)
环境(17665)
机构
学院(435331)
大学(432296)
管理(167965)
(166306)
经济(162435)
理学(145766)
理学院(144098)
研究(141298)
管理学(141247)
管理学院(140480)
中国(103992)
(91639)
科学(90542)
(77093)
(73297)
(71740)
业大(67185)
研究所(65639)
中心(65217)
(64123)
财经(61948)
(58762)
师范(58147)
农业(57715)
北京(57481)
(56168)
(52018)
(51363)
技术(51229)
经济学(49922)
基金
项目(296723)
科学(231428)
研究(216905)
基金(211816)
(184797)
国家(183205)
科学基金(156346)
社会(132858)
社会科(125523)
社会科学(125490)
(118376)
基金项目(112314)
自然(102680)
教育(102675)
自然科(100253)
自然科学(100224)
(99382)
自然科学基金(98384)
编号(90972)
资助(87942)
成果(74140)
重点(66764)
(65001)
课题(63484)
(62688)
(60973)
科研(57017)
创新(56805)
教育部(55513)
大学(55343)
期刊
(177958)
经济(177958)
研究(121744)
中国(82322)
学报(72244)
(66195)
科学(64046)
(60137)
管理(59008)
教育(56275)
大学(54267)
学学(50945)
农业(45402)
技术(40982)
(33314)
金融(33314)
业经(30316)
财经(29611)
经济研究(28309)
(25305)
问题(23437)
(23154)
图书(22686)
(21822)
技术经济(20396)
科技(20163)
理论(20021)
统计(19752)
商业(19200)
实践(18332)
共检索到622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强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人数增多,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群体比例也逐步增加,且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解决好高职院校就业困难特殊群体这个难题,是政府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大事。目前,高职院校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主体单一,以面为主,精度不高,尚未形成相对科学的帮扶体系。基于多中心理论视角,构建基于政府、高职院校、企业、社会及个人多主体平等合作的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体系可以有效发挥各方合力,实现由粗放帮扶到精准帮扶的转变,提高帮扶质量和效率。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国章  
当前高校中存在的就业困难毕业生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及特点,指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指导与帮助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该群体职业指导与帮助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磊  
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之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其中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形势尤为严峻。本文以多中心治理为视角,研究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该类毕业生的就业帮扶体系构建问题,聚焦三个方面:一是客观地对该群体进行分类;二是该群体就业困难的成因剖析;三是该群体就业帮扶的对策措施。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构建多主体平等合作的就业帮扶体系,以帮助更多的特殊群体毕业生实现幸福就业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方盛  
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已成为关乎高校声誉和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具有明显的营销组织主体的特征,将市场营销理论应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基于市场营销学中的4P理论,尝试构建市场导向的高校就业工作体系,以期为整合高校资源,改善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状况提供参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姚利  廖颖  
以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为研究对象,明确其特征和类型,并对其就业难的成因做具体分析,试图构建符合高校不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体系,以便为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顺利就业提供高效的就业服务与指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忠文  侯利军  
通过界定大学生学习困难群体特征与类型,分析该群体形成原因,提出通过分类指导、建立预警机制、科技创新提升学习兴趣、健全校家沟通机制等来帮扶大学生学习困难群体。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曾继平  
当前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尤其严峻。为了实现更多更好的就业,高职院校应以就业素养为立足点,重新探索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以就业背景为依据,分析就业课程体系的实际状况,并借鉴"板块"原理,探索一套"以就业专业素养为基础,以就业通识素养为重点,以就业实践素养为载体,以就业科研素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建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评估可以反映一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风向标,有利于促进学校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就业服务。根据现行评估工作存在的评估主体单一、评估过程静态化、评估指标不全面、过分注重评估结果等问题,通过建立多层次就业评估体系、合理确定就业评估时点、建立"质""量"完备的就业评估指标、实训网络就业统计等决策重新构建完善的就业评估体系,包括就业条件保障评估、就业指导评估、就业服务评估、就业管理评估、就业成效评估及就业附加页评估六大方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建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评估可以反映一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分析开展就业评估的意义,总结了当前就业评估工作开展的概况与存在的问题,试图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全面、公正的就业评估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凯霞  
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是大学生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本文对经济困难、能力欠缺、心理障碍、生理缺陷、性别弱势五类就业弱势群体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索更为完善的解决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构建全程式就业弱势群体帮扶体系,使所有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能够得到就业帮扶,实现顺利、稳定的就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向勇  吴东红  刘北  
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必须采取专业化、专门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这也是实现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的途径。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分类界定,为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奠定基础。本文结合当前就业困难援助措施的薄弱现状,提出发挥就业指导教师作用的途径,提升就业指导服务的水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谌喜兵  
针对如何提高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求助能力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在心理求助方面的需求情况和为高职毕业生提供心理帮助的现实情况,发现高职院校在高职毕业生求助能力培养上存在的很多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心理求助能力培养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谭菊华  
就业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应把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题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完整的就业工作体系建设是做好就业工作的保障,高职院校要切实建设好就业管理、指导和推荐三大体系,以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景峰  齐永意  刘治安  
阐述了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提出了构建就业质量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构建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就业质量信息管理体系及评价调控体系,对高职院校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睿祺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要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简明实用性、超前性、主客观指标结合等原则,其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就业率、人职匹配率、职业稳定性、毕业生待遇、自主创业率、主客观满意度、工作创新率等指标,对每一个指标都有具体的测算公式和权重划分。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一个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上述七大评价指标不可能涵盖全部,因此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讨和提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